林巨所著的《妈妈,请这样爱我》是国内第一本儿童健全人格教育读本,北京电台《家有儿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嘉宾10年研究成果!10余城市、上百所小学老师家长的共同选择。没有伤害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让父母了解孩子、了解自己。做到给孩子不伤害的爱,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真实的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妈妈请这样爱我 |
分类 | |
作者 | 林巨 |
出版社 |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林巨所著的《妈妈,请这样爱我》是国内第一本儿童健全人格教育读本,北京电台《家有儿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嘉宾10年研究成果!10余城市、上百所小学老师家长的共同选择。没有伤害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让父母了解孩子、了解自己。做到给孩子不伤害的爱,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真实的人。 内容推荐 林巨所著的《妈妈,请这样爱我》是一本关于生命教育,同时也是关注孩子和父母内心成长的一本书。从生命本源本心来帮助父母了解孩子,同时也了解自己。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是我们——父母在不知不觉中一天天剪断了天使的翅膀,让他再也无法展翅高飞。 《妈妈,请这样爱我》通过30个真实的故事,引出孩子各个阶段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状态,以及教育者的态度。作者主张“真正的教育,是人性的净化和回归,是人性光芒照耀的结果”。如在解读孩子为什么爱说脏话这点上,本书观点是说脏话会带给生命“我有力量”的感觉,所以,几乎每个孩子,在某个阶段,都会爱说脏话。 顺应孩子的天性发展,但并不是溺爱孩子。作者通过这30个故事,帮助父母找出生命本源的真善美,引导和培养孩子“与心在一起”的习惯和能力,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真实的人,以及帮助孩子构建以后具备幸福生活能力的基础。 《妈妈,请这样爱我》的文字温暖纯净,是一本可以让父母读来内心安宁的书。 目录 1.摔倒的故事——无分别的爱 2.吃手的故事——满足孩子的安全感 3.生病的故事——真实的价值 4.糖果的故事——接纳生命的天性 5.起床的故事——从自己的心出发 6.把尿的故事——关注内在的自我 7.被打的故事——倾听来自心的声音 8.怪癖的故事——爱不需要理由 9.幽默的故事——做一个好玩的教育者 10.狗屁的故事——语言和力量 11.抠手的故事——输赢的学问 12.“撒谎”的故事——没有压力的世界 13.学习的故事——爱上学习的艺术 14.早产的故事——重建生命的信念 15.“完美”的故事——规则与教育 16.伤痕的故事——人生成功的标准 17.“凶恶”的故事——有分别的爱的根源 18.发火的故事——打开心灵的大门 19.玩具的故事——努力的方向 20.害怕的故事——生命之殇 21.努力的故事——精神的导师 22.香香的故事——做真实的自己 23.索爱的故事——理解孩子的“非行” 24.“胆小”的故事——生命之阳 25.IPAD的故事——如何管理孩子的网游 26.静心的故事——生命的幸福之道 27.醉酒的故事——成功的捷径 28.“太好”的故事——重塑父母之爱 29.提起的故事——成长的魅力 30.陪伴的故事——印心的智慧 后记心灵教育之路 试读章节 马老师班的小凡是个特可爱的小活宝,经常自娱自乐,比方,自己撕个卫生纸,就可以哈哈乐上半天,幼儿园里每个人都很喜欢他。 有一天睡午觉,隔壁班张老师来找马老师有事,正好看见小凡在床上傻乐,特别可爱的样子,张老师就忍不住逗他,抠小凡的脚丫子,问小凡痒不痒。小凡说:“痒,别抠了。”马老师就说:“你别动人脚丫子好吗?结果马老师话音刚落,小凡就“哇”的一声哭了起来,把其他的孩子也吵醒了。 张老师赶紧道歉,小凡的哭声还是不停,马老师示意张老师先走,然后蹲到小凡旁边,陪着小凡。马老师很了解小凡,小凡总是很快乐,很少哭,这次事情也不大,怎么会哭得这么伤心?马老师隐隐觉得其中也许另有故事。 马老师索性脱了鞋,躺在小凡旁边,小凡也不理她,马老师想抱抱他,小凡依然不理她,这可跟以前的小凡截然不同啊。换了以前的小凡,早已经开心得哈哈大笑了。 马老师向小凡道歉:“对不起啊小凡,刚才马老师不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是张老师抠你脚丫子了吗?”小凡不回答,哭声倒是有点低下去了。马老师:“你不愿意和张老师玩这个游戏,是不是?你愿意和谁玩这个游戏啊?”小凡还是不说话。马老师:“好,不说了,老师拍你睡觉。”马老师就抱着小凡,拍着他哄他睡觉。过了一会,小凡说话了:“在家里爸爸跟我玩这个游戏。”小凡说完这句话后,哭得更厉害了。马老师心想,怎么一说爸爸就哭得更厉害了,会不会……马老师趁热打铁,追问了一句:“是不是和爸爸玩这个游戏的时候,爸爸说你了?”这下小凡哭得更厉害了,简直是上气不接下气。 凭借丰富的经验,马老师立马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马老师抱着小凡,对小凡说:“小凡,你很伤心吧。马老师先替爸爸向你道歉,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 马老师不停地说着“对不起”,小凡则放声大哭,在马老师怀中,哭了十多分钟,才渐渐停止了哭泣。在马老师的印象中,小凡还从来没有这么伤心过。 等小凡彻底安静了,马老师问他:“现在还伤心吗?”小凡摇摇头:“好多了。”马老师:“现在,你可以原谅爸爸了吗?”小凡点点头。马老师:“爸爸爱你,是不是?”小凡:“嗯,我也爱爸爸。”放学时,马老师和小凡爸爸沟通中午的事情,爸爸说:“马老师,上次小凡抠我脚丫,把我抠疼了,我狠狠教育了他一顿,不允许他再这样,看来是把孩子吓着了。”爸爸向马老师真诚道歉,马老师说:“你要跟小凡好好道歉。”爸爸答应了,很真诚地向小凡道歉,和小凡说着悄悄话,走的时候对马 老师说:“我跟小凡说了,他可以随便抠我的脚丫,我向他保证怎么疼也不哭。”爸爸带着小凡去操场玩抠脚丫游戏,看着父子俩乐得前仰后合的情景,马老师由衷为他们感到高兴。 养育孩子是一件多么精致的工作,像小凡这样天生乐天派的孩子心中,都隐藏着难以排解、无处诉说的伤痕。要不是机缘凑巧,加上马老师的明眼慧心,这道伤痕会在小凡的心中,停留多久呢?它又会给小凡的人生,带来怎样的不同呢?还有,这是我们知道的,而我们所不知道的呢? 有多少是被知道并化解了的,有多少是知道了但没有或无法化解的,又有多少是不知道,是一辈子也不可能被化解的呢?在生命的深处,那些深深沉淀下来无法化解的伤痕,到底有多少呢?而这些伤痕在心灵深处持续发酵着,又会给生命,给人生,造成怎样的灾难性的影响呢?! 所以,当我们说这个孩子怎么这样子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个孩子的心灵深处,伤痕又有多少呢?当我们说这个人怎么这样子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个人的心灵深处,伤痕又有多少呢?每个成人,每个教育者,当深思,什么是生命,什么是心灵,什么是人性,什么是教育啊。 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每一个有分别的爱,注定都会给生命留下伤痕,哪怕只是轻轻一句话,简单一个动作,随便一个眼神,轻微一个表情,都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也许,单个看,都无关紧要,但是,日积月累,天长地久,今天几道,明天几道,随着我们的孩子逐渐长大,心灵的创伤也在逐渐裂口、长大、成型,直至成为不可逆的心灵的病症……而生命在成年后,要最终医治和摆脱这个病症,又要耗费多少的努力,多少的痛苦,多少的煎熬,却往往收效甚微啊……并且,这样的心灵,它带给身边的最近的亲人的,也往往是痛苦、煎熬和伤害啊。 要消除这样的痛苦、煎熬和伤害,除了无分别的爱,再无其他的路径了。 问题在于,有几个人,看到了这样的后果? 我们要谢谢小凡和马老师,他们以最生动的事实在告诉我们:“后果很可怕,真的很可怕!” 我们真的敬畏生命、敬畏科学、敬畏因果律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我们真正敬畏的、真正追求的,到底都是些什么呢? 真的有必要来谈谈人生,来谈谈价值观了,这个不清楚,教育要搞清楚,绝无可能。 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才是成功人士? 自然,大家各有各的标准,在这里,只是给出我的答案。 在我看来,有能力带给家人宁静、快乐、祥和的生命,才是真正的成功人士。有能力建设宁静、快乐、祥和家庭的人,才是真正的成功人士。 都不用说什么朋友、同事、陌生人、动物、植物之类的,仅仅是能给自己的家庭带来宁静、快乐、祥和的生命,就是不折不扣的成功人士了啊。 只是,按照这个标准衡量人世间,又有几个人,是配得上这样的标准的呢? 所以,到底什么是教育,什么是生活,什么是人生,每个生命,当深思啊。 生命的目标错了,就全错了。 真正决定人生的幸福指数的,不是努力的过程,不是努力的方法,而是努力的方向。 生命的努力的正确的方向,又到底是什么呢? 低一点的层面而言,是做一个健康的对家庭有益的人,也就是上面所讲的成功人士的标准。 高一点的层面而言,则是做一个平凡的愿意帮助他人也能够帮助他人的人。 这样的生命,在有分别的爱的教育环境中,是很难生长出来的。因为,这样的生命,对自身的力量和智慧的要求很高啊。唯有高度尊重生命、高度尊重生命的情绪和情感的生命教育、心灵教育和人性教育,才能唤醒生命沉睡的磅礴的力量和智慧,才能养育出这样的全新一代的生命体啊。 所以,请尽量不要去做这样的事:忽略孩子的情绪情感。急功近利逼孩子学这学那。 比孩子拼孩子。不信任孩子。给孩子制造压力。向孩子发泄情绪。追求外在的行为和成绩。送到某某寄宿学校。送到某某高分名校。努力的方向是向外的。 …… 即使上面的错误你都犯了,一个不落,你一样是值得尊重、值得理解、 值得信任和爱的啊。因为,我知道,这些年,你也很不容易啊。我们都很不容易啊!是啊,要经受住无数无尽的有分别的爱的洗礼,能容易吗?!那么,就让我们,彼此包容,彼此尊重,彼此理解吧。 每一个有分别的爱,注定都会给生命留下伤痕,哪怕只是轻轻一句话,简单一个动作,随便一个眼神,轻微一个表情,都会对孩子造成伤害。P101-105 序言 和孩子的心在一起 在编辑这本书期间,我和女儿发生了一件事。 参加女儿期中家长会,打开她的数学卷子看见75分,她从未考过的低分,我气不打一处来。想起家长会几天前她只告诉我语文和英语的分数,说数学成绩没有公布。原来她是知道自己这个分数但刻意隐瞒。想着她在骗我不够诚实,我心里的愤怒开始升级。坐在那里,老师说什么也无心听,一直想着回去怎么和她说这事。这似乎是父母不愿放弃的绝佳教育孩子的机会,没考好,说明了什么,上课没听讲,学习不够努力……然后让孩子保证,下次要考好,我们就是这样被教育大的。 是的,我们就是这样被父母教育的,然后沿袭下来,再用这种方式来对自己的孩子。在没有孩子之前,也许我们还沾沾自喜,觉得现在不错的、还比较优秀的自己就是父母成功教育的结果。如果没有认识林巨老师,没有编辑他的这本书,没有了解到和孩子心在一起的理念,那天家长会之后,我和女儿之间会上演教育和被教育的一场戏,我扮演了儿时父母,她扮演了儿时的我。我会因为这75分,痛心疾首地告诉她学习不好会怎么怎么样……她会像我小时候一样哭着保证下次一定努力考好。 坐在教室,我想起林巨老师这本书里谈到的核心理念,也是他一遍一遍不厌其烦重复的:和孩子的心在一起。 我试着用这个“和女儿的心在一起”的理念,尝试着想她为什么不告诉我数学成绩,因为她怕妈妈生气,怕妈妈训斥她,这种怕,也许有一点点恐惧,也许很恐惧,她因为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选择逃避,但家长会让我最终还是知道这个结果,这时候的她会不会一直在忐忑不安? 她为什么没有考好?因为疏忽大意,检查不够认真,还是其他的原因?但考75分肯定不是她的意愿,她当然愿意考好了,如她英语考了98分,比我们还高兴,数学没考好她一样会比我们还难受!她才4年级,一次期中考试数学的失误能说明什么?说明她不是个好孩子?说明她不够努力……当然不是的。这次数学没考好,长大后的她一定不会记得,但如果我的生气,我的训斥,却一定会深深地烙在她心里。虽然她依然爱我,我是她妈妈,但未来当她的孩子某天也考得不够好,她们之间会不会拷贝今天发生的事…… 林巨老师在这本书《努力的故事》一章中谈到:“每个孩子都在努力,只是,是按照他们自己的方式、自己的节奏、自己的天赋,而不是按照我们成人的臆想和自以为是。” 突然,很心疼女儿了,她是多么不容易,在学校的学习压力已经很大了,比分数,比名次……在中国的应试教育环境下,她每天背负沉重的学习负担,一次考试的失误,由于害怕我生气,还把数学没有考好的秘密隐藏在心里,重重地压着自己,不知道压了多少天…… 家长会结束后,回到家,女儿开门看着我,有些担忧的样子,我很平静地把卷子给她,用轻松的口气说:“看看数学卷子上错了的题有没有不会的,如果有,想办法把它弄懂好吧?”女儿接过卷子,开心地说:“好的,妈妈!”然后,我开始准备晚饭,女儿改卷子。 这件事,我最终的处理方式未必是最好的,但至少那天没有因这75分而发生什么,平常如昔。 林巨老师通过这本书中提醒父母:“当我们总是认为孩子不够对、不够好,去努力地教他对起来、好起来的时候,我们就是在迅速地、有效地教坏我们的孩子。孩子没有不对、没有不好,孩子都是好,都是对,都是真善美,当你真真切切、诚心诚意地确实这么认为的这个当下,最好的教育,就已经展开了。”谢谢林巨老师!和孩子的心在一起,无分别的爱,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节奏和天赋成长,就是最好的教育,也是爱孩子最好的方式! 后记 这本书,记载的是在花径美德幼儿园中,发生的故事。所提到的人名均为化名,请勿对号。若有雷同,纯属巧合。 花径美德幼儿园,成立于2004年初,到现在,已经8年了。8年前,懵懂无知。急功近利,但好像冥冥中自有天定,种种因缘,就选择走上了教育这条路。只是,我自己丝毫没有预料到的是,我的人生,会因此发生天翻地覆的转变。这个转变,以《养心书》的完成为一个标志。但是,我知道,这也仅仅是一场日后更为巨大的身心转变的开端而已。只是,不管怎样,这条路的方向,是确定无疑的了。这8年,生命从犹豫不决,彷徨无知,迷茫功利,渐渐地,开始日益明确地,走上了一条生命成长、心灵成长之路,一条生命教育、心灵教育之路,一条召唤真善美,追求真理、智慧、自由和美德的道路。 8年,做一般的事情,可能是足够成就了,但是,走在这样的明悟大道,向着太阳生长的路上,8年,却仅仅是开始。8年,让自我臆想和狂热,逐步消退,趋于平静。8年,生命的使命和目标,只是刚刚浮出人生的地平线。但是,最初的,却也是最终的。道路、方向既然明确无误了,那么,就这样走下去,总有一天,必定会到达彼岸。 借助本书,我想把这些年走在这条路上所生发的对生命、对人性、对人生的思考和领悟,与大家分享,而不仅仅是限于谈论教育方面的得失进退。熟悉花径的父母均知晓:花径所有的智慧,皆来源于生命咱我成长所伴随的身心最真实的感受和变化,来源于生命成长过程中时耐涌动的心灵深处最诚实的思考和反省,来源于向着生命的良知之本源和至善之源不懈迈进所收获的艰难和欢欣。所以,花径最终要和大家分享的,除了生命根本的智慧,除了心灵至高的皈依,除了人性普遍的法则,没有别的了。 也许,这样的语言,对有些读者来说,有点陌生,也许,从这样的角度来谈教育,对有些读者来说,有一些挑战。只是,真理就是这样,原谅我无法装扮它。 显然,这样的一条道路,看起来有点与众不同,但其实,它并不是一条新路,而是一条老得不能再老、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旧路。它太老旧太平凡太简单了,看起来根本就不能满足我们的虚荣,抚平我们的恐慌,所以,生命往往对此嗤之以鼻,不屑一顾。 很幸运,经过艰难欢欣的8年,花径也发现了这条老得不能再老、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旧路。更幸运的是,花径发现自己,愿意走在这样的道路上。只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花径只想和成人去分享这条路。换句话说,我并不想做孩子的,教育,我一直以为,成人的改变,成人的成长,这才是根本。因为根本上孩子是’受成人影响的。但是,内心好像一直有一个声音,远处好像一直有一双目光,在静静地看着我,在不断地问我: 真的是这样吗? 你真要这样做吗? 你不做,谁去做呢? 终于有一天,定下决心: 好吧,我来做吧。 于是,我投入到幼儿园中,于是,就有了这本《妈妈,请这样爱我》。 于是,我会投入开办花径的小学,会有《花径的故事》(小学版)。 于是,我会投入开办花径的中学,会有《花径的故事》(中学版)。 之前,已经出版了一本《遇见好老师》,这本书讲述了针对青少年举办的夏令营和冬令营,即花径心灵成长营中发生的故事。 这几本书,加上《人学三部曲》(《人的本来一皈心书》、《人的基石——安心书》和《人的方向——养心书》),再加上我答应为孩子们写的《与心对话》(暂定名)系列,集合起来,汇成一套《家庭美德书》,和大家分享花径美德的成长智慧和教育理念,分享0-100岁生命成长的普遍法则和不易真理,并以此为星火,点燃整个国家、民族、人类的生命教育、心灵教育、人性教育的智慧之心灯。以此燎原之心灯,最终唤醒每一个生命,帮助其见证生命本有的、从来没有丢失、永远也不会别离的那无上高贵、无上尊崇、无上平实的本心。 我不知道能不能完成上面这些任务,但是,答应了;就去做吧。写下上面这些文字,也只是想以文字形式,立下此承诺,以提醒自己: 答应了,就好好去做吧。 书评(媒体评论) 因为有了孩子,这面“镜子”开始让我看到自己,但是看到又怎么样,还是找不到努力的方向,还是常常深陷在各种困惑中。直到遇到好老师林巨,是他给了我一盏人生旅途的明灯,照亮着指明着我成长的方向。于是,我和孩子、家人、自己的关系改变了,真正的成长就在这一刻开始了。 ——文俊妈妈 给每个孩子以安全感,让孩子放下紧张,彻底放松。给每个孩子以无分别的爱,从孩子的需要出发,给孩子更多的宽容、自由和选择的权利。给每个孩子以充分的尊重、理解、信任和接纳,始终和孩子的心在一起,将他们培养成内心宁静、纯真、自由、有力量的人……这种理念融于每一个成长故事当中,令我心生感动。 ——乐乐妈妈 认识林巨老师缘于我那特别淘气的孩子,也感谢这个“淘”孩子让我走上了生命成长之路。一年的时间,虽然不知道自己的改变有多少,但心里的愤怒少了,恐惧和害怕少了,看明白了人生,更看明白了自己。现在的我,虽然还是有点消极有点悲观有点自卑有点抑郁有点自闭,但更多的是接纳坦然清净自然…… ——多多妈妈 朴素而真实的一个个案例和小故事如点点甘露滋润我这颗常常焦虑、无助、紧张的心,引领我走上正确的方向,从多个角度去感悟亲子关系、育儿以及生活琐事! ——凡凡妈妈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是我们——父母在不知不觉中一天天剪断了天使的翅膀,让他再也无法展翅高飞。我很庆幸自己,在还没有剪断天使的翅膀时,就遇到了林巨老师。他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孩子,什么是真正的帮助孩子成长。 ——璇儿妈妈 我寻找的理想教育是什么?首先,它应该是一种生命教育。引导和培养孩子“与心在一起”的习惯和能力,是培养“真实的人”和让孩子以后具备幸福生活能力的基础。其次,它应该是兼顾安全感和价值感培养的教育。在忽视安全感满足基础上片面追求价值感,注定是空洞和不真实的。最后,它应该是促进孩子、教师和家长共同成长的教育。我终于在林巨老师这里找到了。 ——奕凡爸爸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