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非典型成长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郑殿兴
出版社 红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关明义初中毕业一回乡,给人的感觉是旱香瓜——另个味儿。

“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在中考前的动员大会上,郭校长慷慨激昂喊出的这个口号,似乎仍在他耳边回响呢。

可眼下,一九六四年的盛夏,十八岁的关明义和以往众多的同学们一样,只剩下回乡务农这一手了——一个农家子弟的继续深造梦破灭了,不回乡务农去,又能干什么?还能干什么!

关明义的家乡,叫三家庄。

顾名思义,三家庄,自然是以三个家族为主形成的村庄——三个家族,便是艾家、游家和关家。

倘对村子的由来追追根儿,就得从明朝的移民说起了。六百年前,这三家的老祖宗是从山西洪洞县的老槐树底下,挑挑儿过来的。一路的日晒雨淋,一路的忍饥挨饿,总算没倒卧在荒野上,不易呀!

如今,三家庄已成了一千六百多口人、五个生产队的大村子。关明义所在的的二队,关姓就有二百多口子。

对回乡务农,关明义不像有些人那样的悲观——慨叹自己这辈子只能做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夫。我是谁?我是关明义,天生我材必有用!深造的梦破灭了,作家梦却随之而来。

这个梦,尽管还不很清晰,是写小说还是写诗歌、散文、杂文?是搞文学批评还是研究文艺理论?都不管它了,反正致力于写作,关明义是铁定了心的:不很识字的高玉宝,都出版了《高玉宝》;小学毕业的浩然,竟也能写出长篇《艳阳天》;就是残疾人奥斯特洛夫斯基,也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闻名于世了……我,一名正格的初中毕业生,又有什么可犹豫的呢!

这是雄心,是壮志——决非狂妄,谁又能说是狂妄?

在北柳中学,关明义的数理化的确一般化了些。但作文,却是位顶尖儿高手:语文老师常拿他的作文当范文;《少年文艺》都曾发表过他写的散文呢。

初三的上半学期,关明义觉得老是写记叙文没意思,便试着写议论文——《目中无“己”》,便是他的第一篇习作。

他本没有给语文老师翟秀珠看的意思,但在他上课时偷偷写作的时候,无意中被老师发现了——她不仅没有批评他,还肯定、表扬了他;在后来的语文课上,还把这篇习作当成范文来推介。

目中无人,是许多人都知晓的语句,但目中无“己”,许多人可能就不知道了。

翟秀珠老师的当堂朗读,关明义记得清清楚楚——那样的投入,那样的用情,只有在朗读鲁迅的《“友邦惊诧”论》时,才会有。

古代的一则故事里记述了这样一位母亲——她的不孝子背起她要将她遗弃到深山老林时,她所想所担心的,竟是儿子迷路回不了家怎么办,于是,便为他偷偷地做着回家的路标……这是什么,这就是典型的目中无“己”。

“同学们,这个目中无‘己’,却不是唯一的目中无‘己’,关明义同学接着便把论述引申了一步。”翟秀珠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读道:  .

如果说,为母的这种目中无“己”令人还有几分可怜几分同情的话,那么,贾桂的不敢坐,阿Q的不敢争,在权贵、强者面前的猥琐、失语,至大搞一点儿“精神胜利法”式的目中无“己”,那就只剩下可悲、可叹了……

读完了,翟老师特意又重读了一遍结尾:

为母的目中无“己”,还是可怜的慈母形象,为官的目中无“己”,就只剩下可憎的奴才相了。  “同学们,关明义同学的这篇议论文,不,这篇杂文是何等犀利呀,鲁迅杂文的味道很浓……”

翟老师的肯定话语,让同学们齐刷刷把目光集中到了关明义身上——这一下,关明义低着头坐在那儿,吭哧憋嘟地不知说什么好了。

“翟老师,您别,别夸了……”

就在这时候,同学们的掌声响了起来——哗哗的,哗哗的。

不知所措的关明义,慌忙站起身,四下里鞠躬致谢。

同学们笑了,他也笑了。不久,他把这篇习作投给了《中国青年报》副刊,没过十天就刊用了,还得了八块钱稿费。

把钱取回来,关明义没藏着掖着,拿出一半多给同学们买了糖果,少一半儿给翟老师买了个笔筒——他感谢她的教书育人。

由此,关明义的作家名声便不翼而飞了。

从那时起,关明义的作家梦就有了——回乡务农之后,这个梦是越加的强烈了。

这个梦,不像是个黄粱梦哎。

关明义很是低调,将这个梦一直深藏内心。但是,无论怎样的低调和深藏,实现这个梦总是要有所作为的——所以他的举动,就让习以为常的人觉得不寻常了。

七月的农田里,耪地的人如同置身于蒸笼,热的没处躲没处藏。好不容易熬到歇歇儿,老少爷们儿们赶紧躲到阴凉处说笑逗闷子去了。可关明义,却闷在一边读起了艾思奇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直到队长高喊“干活了,干活了”,才懒懒地站起身。

晚饭后,人家约他下棋、打扑克,他是又摇头又摆手,躲进自己的小屋抱着这本书继续啃,还勾画了了,在小本子上不断地记着什么。

小学特别是初中时,他就喜欢读一些文学书籍——蔡仪的《文学概论》,老舍的《创作谈》,他都曾借来读过,且很会带着问题去活学活用,在自己的作文实践中去体验、去提高。

读中国史及世界史,关明义更是兴味盎然。

他诚服虚心纳谏的唐太宗,也有些佩服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然而更喜欢的,还是晋代的嵇康、唐代的杜甫、清代的郑板桥,他们的文学天才,他们的蔑视权贵,他们的民间情怀,给他留下了极好印象,打下了极深烙印。P3-P5

目录

第一部

 第 一 章 鹤立鸡群

 第 二 章 弃“官”从文

 第 三 章 运交华盖

 第 四 章 波诡云谲

 第 五 章 惨遭暗算

 第 六 章 蓄势待发

 第 七 章 首战告捷

 第 八 章 阻力重重

 第 九 章 目标各异

 第 十 章 不速之客

 第十一章 合纵连横

 第十二章 波澜又起

 第十三章 远离武斗

 第十四章 联合之路

 第十五章 喜忧参半

 第十六章 唇枪舌剑

 第十七章 蓦然回首

 第十八章 声名大噪

 第十九章 始见亮色

 第二十章 梦圆时节

第二部

 第二十一章 崭露头角

 第二十二章 目不暇接

 第二十三章 推上一线

 第二十四章 效力桑梓

 第二十五章 意外收获

 第二十六章 考验多多

 第二十七章 保持距离

 第二十八章 偷尝禁果

 第二十九章 五味杂陈

 第三十章 世事难料

 第三十一章 祸从天降

 第三十二章 胜似夫妻

 第三十三章 军旅生涯

 第三十四章 风云再起

 第三十五章 巨星陨落

 第三十六章 校园晨曲

 第三十七章 “四五”怒涛

 第三十八章 有惊无险

 第三十九章 也是考验

 第四十章 精彩一幕

第三部

 第四十一章 顺与不顺

 第四十二章 去意渐生

 第四十三章 脱颖而出

 第四十四章 扑朔迷离

 第四十五章 苦其心志

 第四十六章 波澜不惊

 第四十七章 好事多磨

 第四十八章 马不停蹄

 第四十九章 取经沧州

 第五十章 本末之思

 第五十一章 浊流频现

 第五十二章 洁身自好

 第五十三章 恕我直言

 第五十四章 异态情感

 第五十五章 暗礁险滩

 第五十六章 非常时期

 第五十七章 心绪难宁

 第五十八章 留侯留名

 第五十九章 纵横司法

 第六十章 天降大任

序言

我的工作与业余生活,与宣传与笔耕总有些不解之缘。所以,在新闻、论文写作之外,亦有杂文、散文等文艺性的篇章断断续续见诸报端。诗歌、小说之类,也曾操弄过,终因自己的才疏学浅没能成气候。

退休了,赋闲了,创作小说的欲望亦愈加强烈起来。我的经历或阅历,使我能够对人生实践做出自己的判断——不敢说绝对正确,却一定会多有真情实感,少一些虚言造作。

我曾多次说过,搞宣传的人,在写作上该是“十八班兵器”样样来得。至今,我对此言也未怀过二意有过腻烦或逆反。所以,我就贸然拿起笔来,花了一年半的功夫,鼓捣出了这部所谓的长篇,填补了我的写作甚至人生上的一个空白。

人的成长,多会免不了时代的局限。小说主人公关明义的成长,自然不会例外。在成长过程中,他所面临的主要是左倾专制环境。倘硬要刨一刨根儿,“在劫难逃”便是我的看法:一个不是典型资本主义充分发展了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一个封建历史长达几千年的老大帝国,经革命造反后再造的新政权(自然,革命无罪,夺权有理),很难一下子全新起来,把旧的东西彻底摆脱的。所以,上上下下、此此彼彼的封建主义霉菌,便会不胜枚举直至钻入人的脑髓。这些可怕的东西,在领袖与国民的头脑里一旦做起怪来,极易在漂亮的口号下,在革命的惯性中,屡屡弄出些左倾或者什么倾的社会动荡社会悲剧来。

这,是这种社会环境下,无产阶级革命的一种代价——中国与苏俄革命的历史与变化,足以说明了这个问题。

如此的社会环境,能说是典型(典型!)的社会主义环境吗?

但我看来,非典型的社会主义环境,仅是关明义非典型成长的缘由之一。之二呢,就是与此相联系,党内有些人对这种成长的成见或偏见:在事实上(不是在有时候有的理论上),他的这种成长,很难是典型的主流意识所喜欢所认可的那种(譬如他的“不成熟”、“不随俗”)成长。所以,他的被冷落被晾在一边终未成了张志新,无疑是这类成长的最好归宿了。

这样写人的成长,不仅题材有点儿新,而且内涵也会有点儿深。此言,尽管露出了点儿大言不惭的味儿,但我却不悔。很久以来,对“文革”造反派的描写,多是人们深恶痛绝的打砸抢恶行,但这并非是这些人的全部——比较理性比较注意政策、策略确有一定内涵的关明义,实际生活中不乏其人,他们与蒯大富与陈阿大之流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近百万的工农兵学员身上,难免会有那个时代的印痕。但他们也决非都是“白卷英雄”,各种各样的佼佼者大有人在——不仅当年的“四.五”怒涛里有他们的身影,就是当今的科技尖端人才直至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队列里,都不曾缺了“大普学历”呢。

对改革开放大潮,关明义唱的主要是赞歌,但他的清醒与理智,令他决不只唱那种“就是好,就是好”之类!对改革之误对官场的丑陋,同样是深恶痛绝——即便个人“无力回天”,也力求自己做到洁身自好……

关明义,不是“高大全”也不可能是“高大全”,更不会无懈可击。他胸怀正义,却并不时时去“赤膊上阵”,有时也不得不在政治上搞一点儿“违心”;他坚守婚恋的道德底线,却没能挡住红颜知己的“借种”欲求,有了那么一段儿异态情感……

唯有“这一个”,才是关明义啊。

世有非典型性肺炎,便会有非典型成长——这,也算是合乎逻辑的一个说法吧?

内容推荐

《非典型成长》编著者甄殿兴。

《非典型成长》内容提要:小说主人公关明义,是京郊农村的农民子弟——没考上高中,只好回乡务农了。他赶上了“四清”,赶上了“文革”,赶上了招收工农兵学员……他那勤奋好学、奋力笔耕的劲儿和“不随俗”性格,促使他辞掉生产队保管员搞起了业余写作,更踏上了社员、“造反派”、工农兵学员、共产党员、高中教员、机关公务员的漫长人生路。

编辑推荐

《非典型成长》编著者甄殿兴。

人的成长,多会免不了时代的局限。小说主人公关明义的成长,自然不会例外。在成长过程中,他所面临的主要是左倾专制环境。倘硬要刨一刨根儿,“在劫难逃”便是我的看法:一个不是典型资本主义充分发展了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一个封建历史长达几千年的老大帝国,经革命造反后再造的新政权(自然,革命无罪,夺权有理),很难一下子全新起来,把旧的东西彻底摆脱的。所以,上上下下、此此彼彼的封建主义霉菌,便会不胜枚举直至钻入人的脑髓。这些可怕的东西,在领袖与国民的头脑里一旦做起怪来,极易在漂亮的口号下,在革命的惯性中,屡屡弄出些左倾或者什么倾的社会动荡社会悲剧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8:3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