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特利编著的《特伦特最后一案》是一部英国推理小说。故事讲述了金融家曼德森被发现死在自家花园里,业余神探特伦特通过周密调查和缜密推理,断定死者的秘书马洛有重大嫌疑,死者的太太梅贝尔是唯一知情人。因对梅贝尔的爱恋,特伦特将调查及结果按下不表,远走高飞。而当他认为真相将会永远埋藏之时,一位客人却将谜底揭开:原来,曼德森怀疑马洛与自己太太有染,忧郁成疾,以自杀嫁祸给马洛。但马洛最后一刻识破了他的阴谋,将计就计,制造了毋庸置疑的不在场证明。作为经典名作,本书情节峰回路转,最后一案数破。并且作者将爱情巧妙地融进推理小说中,为推理小说注入新的活力。
《特伦特最后一案》由本特利编著。
《特伦特最后一案》简介:
被誉为商界巨人的金融家曼德森,被发现死在自家花园。
业余神探特伦特通过周密调查和缜密推理,断定:生活秘书马洛是谋杀的主要嫌疑人,曼德森太太梅贝尔是唯一知情人。因对梅贝尔的爱恋,特伦特压下了这一调查结果,远走高飞。但几年后特伦特再度调查发现,这个案子的复杂性远超想象,完全是诡计多端的曼德森亲手布下的一个圈套。
第一章财阀之死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判断哪些是重要的事情,哪些只是一般的事情呢?
当希格斯比·曼德森那诡计多端、顽强固执的脑袋被一枪打爆之后,那些置身于巨大金融旋涡中的人们都感到了大地的战栗。他的死亡无法赚到芸芸众生哪怕一滴眼泪,只不过是徒增了一片唏嘘——空有一身富可敌国的财富,死后却没有一个朋友悼念他,甚至连最起码的追思仪式都欠奉。
在波诡云谲的商业史上,还不曾有人像他这般对贸易市场具有如此之大的影响力。他是一个独一无二的金融巨头,有足够的力量操纵和扩充资本获取暴利。除此之外,曼德森的头顶还闪耀着海盗式的传奇光环,同时又是金融秩序的稳定者、商业危机的拯救者,以及华尔街的卫士。
曼德森的财富积累肇始于他的祖父,后者在那个小规模贸易时代算是商业翘楚。之后他的父亲继承了财产并开始投身银行业,行放贷之事,虽未涉足过股票市场,却也扩充了家业。
按理说,曼德森这个有着十足美国富豪派头的人可以仗着祖产舒舒服服地享受生活,可是他却不甘心于此。曼德森继承了淘金者和金融海盗的冒险精神,但他深受欧洲贵族教养的影响,深刻理解“富不过三代”的道理。进入商界后的头几年,他便被视为恶人——依仗着超人一等的智商,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天才赌徒。
三十岁那年他的父亲突然去世,也就是那时,他所信奉的上帝似乎开始垂青于他,国家政策也发生了变化,有了更大的灵活性。由于父亲的骤然去世,他开始安定下来把注意力都转向了父亲留下来的银行业,将华尔街的纷繁嘈杂抛诸到了脑后。短短几年时间,他就成为公司说一不二的统治者,众人因他青年时代的不良记录而产生的不信任也逐渐消释。他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没人能够解释为何会这样,只是有传闻说是他一向敬爱的父亲的临终遗言改变了他。
随着财富的不断膨胀,他逐渐掌控了金融局势的支配权,名声很快便传遍了世界各地的证券界。只要提及“曼德森”这个名字,便会让人们联想到全美资产中属于他的那一笔巨额财富。他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资本重组,兼并传统工业,投资一些国有的或私人的大型企业。只要他插手罢工或者与某个劳工组织联手,成千上万的家庭就会倒霉。即便是矿工、钢铁工人或牧民联手抵制他,引起社会动荡,他会比那些人更无法无天、更蛮不讲理。为了达到目的,他会不择手段。成千上万的穷人可能会诅咒他,金融家和投机者们对他更是恨之入骨,但他的力量已经渗透到这个国家的每一个角落,羽翼已丰。强势、冷酷以及从不犯错,使他为这个国家增加了威信,而这个伟大的国家也给他冠上了“巨人”的称号。
曼德森其实还有另外一副面孔,除了他的几位秘书、副手和之前的故交之外,并不为世人所知。这个小圈子里的人都知道,作为稳定市场的重要人物,曼德森时常也会怀念他那一段让华尔街颤抖的风光岁月。其中一人形容说,他就像当年黑胡子。将赃物变本钱后,摇身一变成为布里斯托尔的正派商人一般,只不过海盗本色还是会在不经意间显露——嘴里衔着尖刀,头巾里插着闪着磷光的火柴。在考利法克斯公司的办公室里间,对金融市场进行暴风式袭击一度出现在曼德森的计划中,只不过从未被执行过,毕竟现实还是战胜了内心的海盗情结。为了平息心中的激荡,他也会哼几句《西班牙女郎》。当然,等时机过去,曼德森也会靠掠取想象中的一百万来获得满足,反正于人无害、于己有益。“依我看,”他颇郁闷地说,“没有我的华尔街,就会更加枯燥乏味。”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