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冯梦龙编著的《东周列国志》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明代冯梦龙原著,清人蔡元放评校。全书用古白话写成,讲述了自西周宣王至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间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分裂、大动荡时期。平王东迁后,“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政由方伯”,被称为“礼崩乐坏”。这一时期,奴隶制度名存实亡,封建士大夫阶级兴起,各种社会思想空前活跃,又是一个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代。这五百多年间,英雄辈出,灿若群星:明君、贤臣、良将、谋士、刺客,各种人物在历史舞台上,用他们的智慧和信念演奏出一曲激荡人心的生命赞歌。
早在元代就有关于东周列国的话本在坊间流传,明人冯梦龙在前人余邵鱼所作的《列国志传》的基础上,考订史实,润色语言,创作出《新列国志》,这也成为了《东周列国志》的蓝本。《新列国志》最大的特点就是尊重史实,它的材料主要来源于《左传》、《国语》和《史记》。作者以深厚的功力、成熟的写作技巧驾驭纷繁复杂的材料,将其组织成一个严密、庞大的结构体系。他认为,国家的兴衰成败在于君主是否可以选贤任能,这比此前把国运归因于“宿命”的同类作品,思想观念可谓进步不少。作为“三言”的作者,小说家冯梦龙的叙事技巧也颇值得称道。他把对人物的褒贬通过对情节的铺陈、渲染和正反人物的对比表现出来,令读者凝神屏息,想见其人。作品塑造了一批英明之主、谋国之臣和大将名士,其中著名的有:雄才大略的齐桓公、晋文公,身怀济世之才的贤相管仲、晏婴,决胜千里的名将孙武、王翦,以及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游说诸侯的纵横家苏秦、张仪等。到了清代,教书先生蔡元放萌生了一个让学生通过阅读小说学习历史的念头,于是将《新列国志》修订并加以点评,改名为《蔡元放评定本东周列国志》,就成了今天通行的《东周列国志》。
周朝由武王姬发讨伐殷商纣王,当了开国天子,后来由成王、康王继承基业。这三人都是奋发有为的贤明君主,在周公、召公、毕公等一班贤臣辅政下,整个国家熄灭了战火。周朝一时物产丰饶,百姓安乐。
然而,周朝传到武王第八代夷王手里时,早前分封的诸侯国慢慢强大起来,便不再执行向天子定期朝贡的礼仪了。周朝传到第九代厉王时,他统治国家暴虐无道,最后被老百姓暴动杀死。
厉王之后,周朝幸亏有周公、召公等人齐心协力,太子姬靖被拥立为周宣王。周宣王是一个英明之主,他任用方叔、召虎、尹吉甫、申伯、仲山甫等一批贤臣,恢复了文王、武王、成王、康王时的政治措施,使周朝从衰微中惭惭复兴起来。
周宣王临终前,把尹吉甫、召虎两位老臣叫到自己身边。周宣王亲切地对两位老臣说:“我靠着两位的大力支持,才能一直在位四十六年。在你们的帮助下,我经过南征北战,让整个国家实现了安宁。可是,我没想到自己这一病就起不来了。现在的太子宫涅,年纪已经不小了,但生性很愚钝,希望你们全力辅佐他,不要毁掉祖宗留下来的基业!”两位老臣流着泪,跪下来答应了宣王。
到了夜里,宣王果然病逝了。在尹吉甫和召虎两人的扶持下,太子宫涅主持了葬礼,并正式继承了天子之位,这就是周幽王。幽王立申伯的女儿为王后,立儿子宜臼为太子,把王后的父亲申伯升为申侯。
周幽王为人粗暴残酷,喜怒无常。为宣王守丧的时候,幽王就和手下人打闹嬉笑,喝酒吃肉。继位之后,他更是每天只知沉湎于酒色,不理朝政。尹吉甫、召虎等一班老臣相继去世后,幽王便重用虢石父、祭公和尹球三人,封为三公。而这三个人全是善于吹牛拍马、贪图名利的人。
虢石父、祭公和尹球见幽王喜爱美色,便在各地搜寻美女。他们听说褒城有个女孩叫褒姒,长得眉清目秀,唇红齿白,有如花似玉的容貌,便将她接来,献给了周幽王。幽王非常高兴,给了这三人很多赏赐。幽王十分迷恋褒姒,一连三个月都和她住在一起。不久,褒姒为幽王生下了一个儿子,起名伯服。幽王视伯服如掌上明珠,宠爱有加,慢慢有了立伯服为太子的念头。虢石父揣摩到幽王的心意,就和尹球商量,告诉了褒姒。褒姒非常高兴,就派手下心腹伺机陷害申后和太子宜臼。
有一天,褒姒终于找到机会,挑唆幽王把申后打入冷宫,废掉了宜臼的太子之位,将他降为平民。褒姒被幽王立为王后,伯服成了太子,尹球、虢石父、祭公等一帮奸臣也得到了封赏。
虽然当上了王后,受到周幽王的专宠,褒姒在众人面前却从来没有露过笑脸。幽王想讨她喜欢,就叫来乐师,叫他们敲鼓撞钟,吃饭时叫宫女唱歌跳舞,但都没有什么效果,褒姒仍旧不笑。
幽王就问褒姒:“你喜欢做什么事情呢?”褒姒说:“我没什么喜欢的东西。只是觉得用手撕裂彩绸的声音还挺好听的。”幽王听了,立即命人送来一百匹彩绸,叫那些有力气的宫女撕着玩。可是,褒姒没有几天就厌烦了。幽王问:“你为什么老不笑呢?”褒姒说:“我从生下来就没怎么笑过。”这下幽王可急了,于是派人四处张贴告示:“如果有人能博王后一笑,就赏他千金。”
虢石父听说后,便给幽王出了个主意:“当年先王见西边部族日益强盛,为防止敌人侵犯,在骊山那里造了许多烽火台。当敌人来时,守兵就点燃狼烟,狼烟直冲云天。附近的诸侯见了报警,就会派兵来救援。这么多年来,天下一直太平无事,烽火狼烟也始终没再点过。您要是想让王后一笑,可以和她一起去游骊山,半夜里点起烽火。那时,诸侯一定会派援兵赶到,结果却找不到敌人,王后一定会笑的。”P1-3
我们应该庆幸自己生在这样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度。这里有丰富的文化宝藏等待我们发掘,这里有广阔的文化平原供我们徜徉。中国古典文学就像一座大花园,里面百花齐放,其中以秦汉散文、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为代表。纪传体通史《史记》是一朵奇葩,它既是一部严谨的史学巨著又是难得的文学佳作。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到明清,已经蔚为大观。这当中的佼佼者,当然是“四大名著”。什么是经典?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就是经典。除“四大名著”之外,我们有《三国演义》之后最好的历史演义小说《东周列国志》和《隋唐演义》,有《西游记》之后最好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还有最优秀的短篇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
为帮助少年读者更好地消化和吸收这些精神食粮,我们做了如下编辑工作:首先,在保留原著基本结构的基础上,将每部数十万字的鸿篇巨制去粗取精,压缩至每部十万字左右;其次,全文采用现代白话表述,实现读者与古典名著之问的零距离接触;再次,每部书配以二十余幅精美的彩色插图,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东周列国志》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明代冯梦龙原著,清人蔡元放评校。全书用古白话写成,讲述了自西周宣王至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间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分裂、大动荡时期。平王东迁后,“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政由方伯”,被称为“礼崩乐坏”。这一时期,奴隶制度名存实亡,封建士大夫阶级兴起,各种社会思想空前活跃,又是一个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代。这五百多年间,英雄辈出,灿若群星:明君、贤臣、良将、谋士、刺客,各种人物在历史舞台上,用他们的智慧和信念演奏出一曲激荡人心的生命赞歌。
早在元代就有关于东周列国的话本在坊间流传,明人冯梦龙在前人余邵鱼所作的《列国志传》的基础上,考订史实,润色语言,创作出《新列国志》,这也成为了《东周列国志》的蓝本。《新列国志》最大的特点就是尊重史实,它的材料主要来源于《左传》、《国语》和《史记》。作者以深厚的功力、成熟的写作技巧驾驭纷繁复杂的材料,将其组织成一个严密、庞大的结构体系。他认为,国家的兴衰成败在于君主是否可以选贤任能,这比此前把国运归因于“宿命”的同类作品,思想观念可谓进步不少。作为“三言”的作者,小说家冯梦龙的叙事技巧也颇值得称道。他把对人物的褒贬通过对情节的铺陈、渲染和正反人物的对比表现出来,令读者凝神屏息,想见其人。作品塑造了一批英明之主、谋国之臣和大将名士,其中著名的有:雄才大略的齐桓公、晋文公,身怀济世之才的贤相管仲、晏婴,决胜千里的名将孙武、王翦,以及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游说诸侯的纵横家苏秦、张仪等。到了清代,教书先生蔡元放萌生了一个让学生通过阅读小说学习历史的念头,于是将《新列国志》修订并加以点评,改名为《蔡元放评定本东周列国志》,就成了今天通行的版本。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青少年读者打开一扇窗,帮助他们了解并最终爱上中国传统文化。
编者
20l1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