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忌讳莫如深,无处不在。人的身体发肤、言谈举止、婚丧嫁娶、生老病死、衣食住行,无不受到它的无形制约。但是,神秘、超凡的禁忌并不是万能的,有多少禁忌,民间就能发明多少禳解的办法。
这本小册子在了解中国民间文化和风俗习惯方面对读者有所帮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民间禁忌/中国民俗文化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作者 | 任骋 |
出版社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禁忌讳莫如深,无处不在。人的身体发肤、言谈举止、婚丧嫁娶、生老病死、衣食住行,无不受到它的无形制约。但是,神秘、超凡的禁忌并不是万能的,有多少禁忌,民间就能发明多少禳解的办法。 这本小册子在了解中国民间文化和风俗习惯方面对读者有所帮助。 内容推荐 世象百态,无奇不有,然而民间禁忌常常习焉不察,这是它的奇怪之处,也是它的独特之处,学界称之为“隐示文化”。一方之民,由于共同的禁忌,都不做某些事,都不说某些话,没有行为的表现,只在心里犯嘀咕,怎么观察?有什么办法?难,的确是难了些,不过办法还是有的。光用眼看不出来,那就再动动嘴;走马观花不行,那就深入田野。习俗要传承,禁忌有变化;横向比较,纵向考察。梦可勘,心岂不可度乎?于是,民俗学者的兴致来了,三翻七捣,普查钩沉,扑扑拉拉,没几多光景,竟把中国的民间禁忌搜罗了一大箩筐,资料、专著连篇累牍,禁忌的大门再也关不住了,禁忌的研究也渐渐深入,尉为壮观起来。 民间禁忌,内容深厚,有许多方面,我们尚未进入,或者仅仅接触到一些皮毛,这本小册子中所说的更是挂一漏万,无非指出有这么回事,提点一下而已,一些随机的议论,自然也难以照应周全,有些甚至是偏颇或者是错讹的,希望读者诸君批评指正。如果它能在了解中国民间文化和风俗习惯方面对读者有所帮助,那就是笔者过望的希求了。 目录 神圣/伴君如伴虎 不洁/女人是祸水 裸露/男不露脐,女不露皮 文身/攻击与保护 发须/巫术的畏惧 性别/男女之别,国这大节 乱伦/图腾的遗迹 卜婚/八字与属相 婚嫁/坐花轿与红盖头 洞房/人不闹鬼闹 回门/回娘家与不落夫家 再婚/寡妇门前是非多 房事/养生与节欲 孕育/别惊动胎神 胎教/心到神到 分娩/事关生死劫 婴儿/冲犯与庇护 教子/子不教,父之过 服饰/等级标识与防范联想 饮食/(一)民以食为天 (二)不能随便过瘾 居住/泰山石敢当 行旅/祖道保平安 称谓/避讳以示敬 语言/(一)忌言以避祸 (二)改称以求吉 成殓/事死如事生 葬埋/福佑及后人 祭扫/缅怀亲人的礼讳 春节/小心过大年 农时节令/祈佑风调雨顺 端午/避五毒谐趣 祭灶/敬祀与戏谑 禁忌的禳解/百无禁忌 后记 试读章节 远古时期,人类并不在乎裸露自己,那是一个真正的将自身融入自然的时代。后来,日渐开化,不断向自然索取,“田渔而食,因衣其皮,先知蔽前,后知蔽后”(《易纬·乾凿度注》),由羽皮而丝麻,由丝麻而布帛,终于“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易·系词传》)。“台所以御暑,笠所以御雨也”(《诗·毛传》),人们服饰冠带已久,习惯成自然,反倒视裸露自己的身体为不正常的情形了。据说禹时南方还有裸国,《淮南子·原道训》曰:“禹之裸国,解衣而入,衣带而出。”《南史》称“扶南”:“俗本裸,文身被发,不制衣裳。”不过,这在当时也已是一种异俗了。 中国人忌讳裸露自己的身体,除了小孩子可以光着身体到处跑以外,成年人绝对不可以将肉体裸露人前。民间有“男不露脐,女不露皮”的俗语。可能是出于对男性干重体力活时太热的照顾,也可能是出于男性上体无性刺激敏感特区的考虑,所以男性上体的裸露限制尚不太严格。对于女性,要求的严刻是惊人骇世的。旧时,一般平民良家妇女,从幼年起就深藏闺阁,所谓“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整天呆在家里。这意思不外是要将难以包裹的脸、手都隐藏起来,不让外人看到。因为女人任何部位的裸露都会产生“性诱惑”,都会引起男人的淫欲,从而招致祸患。民间最痛恨荒淫无耻的昏君让宫女裸戏人前。殷纣王的“酒池肉林”、隋炀帝的“裸女旱纤”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只此一点就足以让他们在老百姓的心目中遗臭万年。在盂姜女的传说故事中,万喜良为逃避修长城的苦役,跳进了孟姜女的家院,正巧看到孟姜女在玩水时裸露的胳膊。于是,孟姜女只得做了万喜良的妻子。从这里看,裸露禁忌的根由并不仅仅在于有失礼貌或者男女间的私情,还有更深层的信仰根源,亦即,在别人看到自己裸露的肉体的同时,自己的灵魂也就被这人摄去了、占有了、控制了。因而,裸露者也就完全失去了自卫的能力,只有服就这人而去了。只不过,这种深层的根源在后世封建礼教的影响下变换了形貌而更加隐蔽罢了。直至如今,当人们提起某某人时,有人会带着很自豪、很自信的口气说,“他呀,我见过!”“我认识他!”“我们是莫逆之交。”“我们从小就在一个水坑里洗澡。”等等,这口气里多少还隐约地可以感到他是在说:“我已经占有了他。”这种占有的观念,当然也是属于灵魂的占有的。他越是熟视过他的面孔、他的肉体,越是更多地、更牢地把握住了他的灵魂。 中国有魂魄之说。魂是指灵魂,魄是指体魄。在古人眼里,人的骨肉属形气,而魂魄则是神灵。《左传·昭公七年》:“人生始化为魄,既生魄,阳日魂。”其[疏]:“魂魄,神灵之名。附形之灵为魄,附气之灵为魂也。”魂魄既是形气之灵,便可自由出入人的肉体。古人曾把做梦想象为灵魂暂时离开肉体的情形,因此把形气肉体想象为魂魄的寓所了。所以人的肉体形气是不能随便暴露的,就像珍藏着重要东西的秘址不能轻易示人一样。否则,灵魂会被有意使坏的人摄取而遭殃的,或者在肉体无意间受到惊吓时灵魂也会受到损伤而“魂飞魄散”。由于害怕裸露身体会使灵魂受损伤,中国人甚至连洗澡、照相都有所忌讳。洗澡必得裸露身体,还要浴蒸涮洗,洗完了那么乏累,不是灵魂精气神儿受了损伤又是什么?照相虽然没有脱掉衣服,当时也不觉得有什么劳累、不适、疼痛,可那镁光灯一闪,你就“原形毕露”了,还少不了要被吸去血气的,那灵魂不受损伤才怪呢!据说慈禧太后也曾对此深信不疑,以为照相会有灵魂失落的危险。这一点在民间更是广为传信,如果洗出来的照片缺胳膊少腿,或者没照上头脸,那就更是忌讳了。因为那象征着灵魂受损和身体受残,是大不吉利的。相片必须撕毁,扔掉,绝不敢保存。直到如今,在偏远地区仍有人因此而不敢照相。 在生活中,人们常会有这样的感受,每当要下海下河游泳时脱掉衣服的那一刻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快感。这种快感伴随着一丝羞涩和展示的欲望,同时还有那么一丝惊惧和解放的喜悦。这是对经常性地将自己藏匿于服饰“面具”下的禁忌生活习俗的一种反叛的“精神体验”。它包含了一种“裸露欲望”和“裸露冲动”,是一种复归原始的“裸露展现”。这种对现实生活习俗具有明显悖逆倾向的“欲望”和举动,在有些国家和地区发展为“裸浴”、“裸晒”、“裸奔”、“裸体集会”、“裸体演讲”等等,这是对裸露禁忌习俗的公然挑战和反抗。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这种行为仍是被习俗和政令所禁止的。那些敢裸的人,虽然得到了某种“文化意义”上的理解,但更多的仍是被指责为“精神上”有问题。“精神上”有问题在中国人看来就是“神经病”,就是“灵魂不洁”,就是“恶心人”,就是“大逆不道”。在中国,裸露禁忌从古至今,都是一种很严格的禁忌习俗。它从内质上反映着“性欲禁忌”、“乱伦禁忌”和“灵魂保护”的思想观念,因此,表现虽然很直观,内涵却一点也不肤浅。 现代中国人对于裸露身体仍是有所禁忌的,不过不像旧时那样拘泥了。对于乳房、性器官的裸露是禁止的;对于四肢和其他不太性感的地方则听之任之了;对于“比基尼”三点式泳装的接受,以及对裸体画展、裸体艺术的欣赏,标志着中国人在这方面意识的突破和进步。随着受外来文化思想的影响增多,裸露禁忌还将受到进一步的冲击。将来,人体裸露能在多大程度上固守住禁忌习俗的世袭领地,那就要看现代观念是怎样来“保护”和“拯救”以人体为寓所的“灵魂”了。P11-15 序言 世象百态,无奇不有,然而民间禁忌常常习焉不察,这是它的奇怪之处,也是它的独特之处,学界称之为“隐示文化”。一方之民,由于共同的禁忌,都不做某些事,都不说某些话,没有行为的表现,只在心里犯嘀咕,怎么观察?有什么办法?难,的确是难了些,不过办法还是有的。光用眼看不出来,那就再动动嘴;走马观花不行,那就深入田野。习俗要传承,禁忌有变化;横向比较,纵向考察。梦可勘,心岂不可度乎?于是,民俗学者的兴致来了,三翻七捣,普查钩沉,扑扑拉拉,没几多光景,竟把中国的民间禁忌搜罗了一大箩筐,资料、专著连篇累牍,禁忌的大门再也关不住了,禁忌的研究也渐渐深入,尉为壮观起来。 禁忌的一般性理论,这里不再赘述,有一点重要的进展想说上几句。那就是有关禁忌的哲学本质的认识。现在国外有一种看法认为:禁忌为“那些不能被明确划分为二元对立中某一极的事物”。这个见解是有进步的,也很有意思,虽然这说白了也就是我们老祖先所说的“奇怪的事情”,但我们以往总是从超自然力方面去归咎的,如王充《论衡·四讳篇》云:“夫忌讳非一,必托之鬼怪,若设以死亡,然后世人信用畏避。”而现在的这种说法,却反过来将其归咎于人们自身,从自我的认识出发找原因,所以它是有进步的。这个认识不仅辨别了禁忌的事物,也辨别了禁忌的行为。指出人们在无法明晰地判断行为的结果究竟是利还是害时,便容易产生忌讳,形成禁忌习俗。这就是从哲学的高度认识事物的优越性,它概括力强,而且也更具科学性。所以,民俗学就其发展前景和深刻认识的需要来说,它是必须要有思辩性质的,而绝非只是一种掌握事实的忠实态度便可胜任的学科。 民间禁忌,内容深厚,有许多方面,我们尚未进入,或者仅仅接触到一些皮毛,这本小册子中所说的更是挂一漏万,无非指出有这么回事,提点一下而已,一些随机的议论,自然也难以照应周全,有些甚至是偏颇或者是错讹的,希望读者诸君批评指正。如果它能在了解中国民间文化和风俗习惯方面对读者有所帮助,那就是笔者过望的希求了。 后记 1990年,我的民俗学专著《中国民间禁忌》由作家出版社出版,随后汉欣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在台湾出版了繁体本,花山文艺出版社又出版了增补本,总印量已达10万册,在学术界有较好的评价,一年前荣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学术著作奖”二等奖。然而,这部书专业性较强,50万字的容量也超出了一般读者的需求,因此时常有出版一种缩编本的想法,由于种种原因,几次努力未果,便渐淡了此心。年初天津人民出版社约稿,比较接近我的原意,于是便决心做一下。谁想,事情却并不那么简单,稿子不是动动剪子,剪剪贴贴就能完成了的,一切必须从新开始,而且要有语言上的较大改进,以适合新的读者群。我有些为难了,怕做无用功,担心影响正在着手的研究项目,想打退堂鼓。此时,韩玉霞女士和陈益民先生及时开导我,鼓励我,才使我继续坚持下来,完成了这个夙愿。在此付梓之际,谨对天津人民出版社尤其是韩女士、陈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任骋 2002年9月15日于郑州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