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天山问穹庐/中国边疆探察丛书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马大正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个梦的开始、奔向巴音布鲁克、天鹅的故乡、万里东归的启示、国境线上访古碑……本书是以作者1982年6月至7月对新疆地区蒙古族的综合考察活动为主线写成的考察实录,反映了土尔扈特人可歌可泣的历史。

书中通俗易懂的文字,个性化的情感经历,使本书具有了鲜明的品格。

内容推荐

生活在新疆的蒙古族,主要是18世纪70年代自伏尔加河流域回归的土尔扈特人后裔。20世纪70年代以来,这部分被称为“漂落异域的民族”的神奇历史和独特现状,日益为人们所关注。本书作者是从事这方面研究的著名学者,曾数十次到新疆实地考察土尔扈特人生活过的地方,并组织和参加了1982年6月至7月对新疆地区蒙古族的综合考察活动,采集到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本书即是以此次考察为主线写成的考察实录,反映了土尔扈特人可歌可泣的历史。其中既有英雄人物的传奇故事,又有五彩斑斓的风土民情。通俗易懂的文字,个性化的情感经历,使本书具有了鲜明的品格。

目录

一、一个梦的开始

二、奔向巴音布鲁克

 车过达坂城

 旅者畏途——干沟

 和硕、和硕

 札萨克印解谜

 博斯腾湖呵,看不到边

 绿丛中神秘之地——马兰

 初访库尔勒

 巴力吉提家夜聚

 重访库尔勒,变了

三、天鹅的故乡

 和静的土尔扈特千府

 英雄渥巴锡

 稀世文献重现世

 深山古刹——巴仑台黄庙

 满汗王夏宫忆故人

 草原之夜

 谜的天鹅湖

 在巩乃斯意外的收获

 芬兰探险家马达汉笔下的土尔扈特人(上)

四、万里东归的启示

 难忘的历史场景

 剪不断的思乡情结

 对土尔扈特人的关注

 东归的历史启示

五、呵,伊犁

 通向天边的绿带

 挂在国门的美玉——伊宁

 金顶寺今何在

 惠远城与伊犁将军府

 霍尔果斯见闻

 皈依真主的蒙古汗王

六、国境线上访古碑

 昭苏喇嘛庙今昔

 “祭地书”在诉说

 昭苏夜谈

 格登古碑

 喀什河畔

 芬兰探险家马达汉笔下的土尔扈特人(下)

 咱雅班第达传记追踪

七、青色草原博尔塔拉

 果子沟景色

 环行赛里木湖

 草原新城博乐的昨与今

 僧格老人一席谈

 屯垦戍边话察哈尔蒙古

 忆我的老友那克

 美丽的温泉,我的家

 初见草原石人

 阿拉山口巨变

八、乌苏寻古

 东路土尔扈特蒙古游牧地

 寻访帕勒塔

 一个值得研究者关注的历史人物

九、寻访准噶尔古遗址

 策伯克多尔济业绩

 古遗址之谜

十、探察的路,还在走

 到斯德哥尔摩和乌布萨拉寻觅

 巴尔喀什湖啊,巴尔喀什湖

 在蒙古国感受噶尔丹的影响

 我到了神秘、荒莽的额济纳

 艺术的探索,历史的真实

 未圆的梦

跋一

跋二

跋三

试读章节

1982年6月15日,天气睛朗。上午10时20分,载着考察队员的丰田“面包车”车轮开始滚动,考察队出发了。当天的日记我是这样记的:

“车行进在去年(1981)去吐鲁番的公路上,景色依旧。进入盆地,挥汗如雨。12时30分车过达坂城。”

达坂城坐落在乌鲁木齐市南,是去吐鲁番、库尔勒的必经之地。车上的我们特别兴奋,因为神往已久的考察,经过近一年的策划终于开始了。要去的地方都是我们以前所未去过的,我们将实地感受、寻访已在文献上打了几年交道的卫拉特人的历史和现状。

卫拉特蒙古是中国蒙古族的一支,历史悠久。元代称斡亦剌惕,明代称瓦剌,清代称卫拉特,亦称厄鲁特、额鲁特或漠西蒙古、西蒙古。在西方则称之为卡尔梅克。

明末清初之际,卫拉特蒙古分为和硕特、准噶尔、杜尔伯特和土尔扈特四大部落。清代前期,亦即17至18世纪,是卫拉特蒙古历史发展由兴盛到危机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卫拉特蒙古各部,特别是统治天山南北的准噶尔部、统治青藏高原的和硕特部、远徙伏尔加河流域的土尔扈特部,是活跃于西北和北方、直至中亚地区的三支重要政治力量。清中叶以后,作为与清政府相抗衡的政治势力的卫拉特蒙古已不复存在,但在盟旗制统治下,卫拉特蒙古仍在发展,他们生息繁衍,发展生产,并与各族人民一起在开发边疆、保卫边疆的实践中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卫拉特蒙古人后裔除居住在青海、甘肃、内蒙古等省区外,大部分仍生活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这也正是今天访问卫拉特人,首先要到天山南北的缘由。

“达坂城到了!”司机一声高喊,将我从沉思中拉回现实,我脑海中第一个出现的是《达坂城的姑娘》,这首早已风靡全国的民歌的旋律和歌词:

达坂城的石路硬又长,

西瓜呀大又甜。

达坂城的姑娘辫子长,

两个眼睛真漂亮。

如果你要嫁人不要嫁给别人,

一定要嫁给我……

流传了半个多世纪的民歌,把达坂城的名字传遍神州大地、天涯海角。从此,当人们从达坂城经过,都会瞪大双眼想亲眼看看达坂城的姑娘辫子长不长、眼睛漂亮不漂亮。

现实生活中的达坂城当然没有经过艺术加工后的达坂城那样动人。但达坂城的悠久历史和特殊的自然条件,比姑娘和西瓜更引起我们的关注。

“达坂”,维吾尔语为“山口”之意。达坂城在乌鲁木齐以南九十公里,唐代曾设白水镇城,元代称喀喇巴尔噶逊,蒙古语意为黑虎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筑嘉德城,周长二里,高一丈二,开四门,目前仅存废墟。清光绪初年,清军在刘锦棠指挥下在此大胜阿古柏入侵军,生擒阿古柏军重要军事头目爱伊尔达呼里。达坂城属乌鲁木齐县辖,2001年改为达坂城区,直隶乌鲁木齐市,是历代翻越天山通道上最为险要的关隘之一,往来商贩骡马大都要在此歇脚,天长日久便成了西出阳关最有名的“骡马大店”。

达坂城又处于天山山脉最长的一条高山峡谷之中,大风终年不绝,8级以上的大风天气平均每个月不少于12天。这里历史上是乌鲁木齐最贫困的边远山区,小镇几度兴衰,始终没有大的发展。

1982年6月我们所看到的达坂城,也就是一条公路从镇中间横穿而过,公路两旁是低矮的土坯平房与稀疏相间的商店,倒是路旁摊贩林立,显示着短暂的繁荣。

毕竟改革开放的春风已吹到了达坂城。1982年以后,我又多次去吐鲁番和库尔勒,每每都从达坂城穿过,或稍事休息,或在路旁小店吃上一大盆香喷喷、热乎乎的新疆拉条子(拉面)。  达坂城变了,大大地变了。

当年的石板路、拴马桩早已不复存在,低矮的土坯房也荡然无存。一条宽三十余米的柏油公路从小镇中心穿过,三里长的街道两旁店铺林立,瓜果如阵,令人目不暇接。据说饭馆、商店、美容厅、卡拉OK厅达七百余家,且多数是由达坂城的女人们主持。

那首著名的《达坂城的姑娘》也找到了真正的作者。西部歌王王洛宾的大名与她相联,使这首名曲更是声名大噪。王洛宾记录、创作《达坂城的姑娘》的经历也堪称一段传奇。

1938年的一天,新疆一支运送苏联支援我国抗战物资的车队途经兰州,王洛宾所在的西北抗战剧团,举办了两次慰劳车队的联欢会,一次是欢迎,另一次是欢送。在欢迎会上,车队一位头戴小花帽、留着小胡子的维吾尔族司机边歌边舞,即兴用维吾尔语唱了一首简短的新疆民歌,歌词是什么谁也听不懂,但民歌优美、明快的旋律,触动了王洛宾的音乐神经,晚会结束后,王洛宾根据自己的记忆速记后,专门请教了歌者。事后,又找当时在兰州卖葡萄干的维吾尔族朋友卡德尔翻译。歌词的大意是:

新疆有个达坂城,

克孜(姑娘)、巴郎(小伙)漂亮得很!

他想要她做老婆,

还要她的妹妹和嫁妆,

赶着马车去娶亲。

在第二天的欢送会上,王洛宾登台用汉语演唱了经自己改编的《马车夫之歌》,同时配以刚学来的维吾尔族舞蹈。清新、悦耳的曲调和生动幽默的歌词,不仅打动了在场观众,一时《马车夫之歌》风靡兰州大街小巷。后来,王洛宾又将歌名改为《达坂城的姑娘》,这是现代中国第一首汉语译配的维吾尔族民歌。王洛宾也成为第一位记录、改编维吾尔民歌的汉族音乐家。P4-7

后记

《天山问穹庐》自1997年出版以来,虽两次印刷已近两万册,承读者厚爱,早已售罄,但求购此书之信息仍不时传来。

山东画报出版社领导多次商请我能增补、修订拙著,以满足各方之需求,终于促使我在2009年上半年忙里偷闲,断断续续完成了增补、修订工作。不知是否达到应命交差的目的,只能在惶恐之中静候关心本书的同仁、好友及广大读者的批评与指正了。

此时此刻我还想表达对已驾鹤西去的当年考察队成员诺尔博、冯锡时同志深深的怀念之情!

值此付梓之际,我想重申对所有关心本书的同仁、好友和广大读者,以及山东画报出版社有关领导和编辑同志由衷的谢意!

作者

2009年6月29日

于北京自乐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2:0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