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残酷的现实表达了对中国足球未来的忧虑。
在2006年轰轰烈烈的足坛打假风暴以及本次打假风暴中,均是本书作者率先披露报道,作者因此被称为“足坛媒体打假扫黑第一人”。
作者以2009年11月掀起的足坛反赌打黑为切入点,结合自己10多年记者亲身经历,以第一手资料,对足坛诸多疑案逐一解析、再现……新加坡足球联赛,中国球队集体参赌;青岛球员,被赌球黑势力殴打、挑断脚筋;一份长达几米的赌球账单;知名教练,神秘失踪;赵本山遭辽足勒索巨款,黯然出走;被足协主席镇压的足坛“革命”;国脚,多少人在赌球;反赌打黑,下一个会是谁?……
新加坡足球联赛,中国球队集体参赌;青岛球员,被赌球黑势力殴打、挑断脚筋:一份长达几米的赌球账单;知名足球教练,神秘失踪;赵本山遭辽足“勒索”巨款,黯然出走;被足协主席镇压的足坛“革命”;国脚,多少人在赌球;一连串的落网之鱼,交代了什么样的惊天内幕;反赌打黑,下一个会是谁……
在被警方控制的诸多嫌犯中,吕东是最早进去的。
最初了解到足球出事儿是在济南全运会期间。
记得那天晚上大家忙完稿,我们来到济南著名的小吃一条街——回民小区。
几瓶酒喝下去,大连的一个哥们儿问我:“吕东是不是出事儿了?”
“早在三四月时就听说吕东出事儿了,他在大连参与赌球出的事儿……这不是啥新闻。”
大连哥们儿又说:“还有个猛料,听说G日前也因为赌球被警察抓起来了!G是沈阳一个资深媒体人,也是足球专家。可凭我多年和G的接触,感觉这兄弟除了写稿,另一个最大爱好就是喝酒,可从没有察觉他有任何赌球的苗头。”
听大连朋友说得有鼻子有眼儿的,我抄起电话拨G的手机。奇怪,竟然关机。
G一般都昼夜开机,电话打不通,难道真被抓起来了?G关机虽奇怪,但我还是不相信他会赌球。记者圈里,赌球的人很多。有的是小赌怡情,世界杯或欧洲杯,也包括国内联赛,小则几百,多则几千,许多记者玩得也算尽兴。这个圈子里也有大赌,那就是当庄家。北京有几个这样的记者“老庄”,他们利用手里掌握的资源,套信息,然后开盘,也不排除通过收买关系较好的球员,做几场比赛。
济南的回民小区很有特色,不宽敞的小巷子里张灯结彩,每家店铺把桌子都摆在外面,各类烧烤散发着香味儿,消夜者端着酒杯吆五喝六,几乎都涨红着脸打发着时光。
将近午夜11点,突然接到社里记者姚国繁从“十运会”媒体村打来的电话。
“郝老师,刚得到一个消息,今天南勇正看足球比赛时,接到北京一个电话,是公安部打来的,说足球出事儿了,让他马上回北京……”
“出什么事儿知道不?赶快打听一下!”
“我打听了,一点消息都没有!我们发稿不?”
直觉告诉我,这是个不寻常的夜晚。
为什么这个晚上有这么多足球出事的消息?是巧合还是冥冥中有种特殊的力量,让足球不得不出事?是吕东的事旧事重提,还是哪个有影响的赌徒落入法网?
10月中旬的济南街头,我和身边的朋友绝对都没想到,南勇离开济南之时,辽宁警方刚从广药带走杨旭。
从济南回到沈阳,没歇上几天,11月3日晚,果然出事儿了。
4日凌晨两点多钟,我下班回家后难以入睡,正在电脑上浏览新闻时,李大眼的电话来了。“大眼”是李承鹏的绰号。
“真的吗?”他问。
“不可能是假的!”我说。
李大眼两个月前猫在重庆开始写他的《寻人启事》第二部。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好长时间没写球评了,没啥子激情!可真出事儿了,我们也不能袖手旁观……洪军,你说我们当了十多年记者,也算是球迷,整天兢兢业业、骂骂咧咧的,但我们没做啥子坏事,这事儿我们赶上了,真打倒一大批,先别说为中国足球,对我们这样的记者也算是个安慰,对不对?”
大眼有半夜打电话的习惯,并且一打就激情四溢。记得有一次他批判足坛名记马德兴,半夜把博文贴出来后,得知我在喝酒,便在电话里朗诵他文章里的精彩段落。这是大眼的风格,他的才情与骨子里渗透出的超前战斗性,让他独一无二地行走在中国足球的风口浪尖上。
他说:“我准备为打假扫黑写篇博文,哪个角度好呢?” 我说:“有一点很明确,这是司法主动介入,足协是被动勉强不情愿地接受这一现实……”
李承鹏说:“太对了!这次打假扫黑,足协决不能介入,他们一介入就坏菜了!这是好角度,我就这样写!”
李承鹏接下来谈到了吕东。
大眼问:“你和吕东熟悉不?听说他是辽沈足坛第一个被抓进去的?我一哥们儿要给南方一家杂志写个深度报道,不太了解吕东的情况,我让他找你聊聊吧。”
我和吕东接触多年,把他看成自己的兄弟。我一直认为,吕东并不是品质极坏的人。他的那个丽子酒吧,也决不是外界所认为的那样污秽不堪。因此,《三联生活周刊》记者杨璐随我从北京来沈阳寻访丽子酒吧,我不能不这样提醒她。
吕东是大连人,曾是辽足名将。1982年他与程强等人一起入选辽宁少年队,之后成为辽宁队的球员。辽足十连冠期间,吕东在初期还在二线队,后来的几年他赶上了辽足最后的辉煌。1995年,吕东也经历了辽宁队降级的痛苦。此后,他从辽足转会到沈阳队,在这里结束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当球员时,吕东人缘很好,辽宁队的队友都叫他“老八”,不少小队员都称呼他为“八哥”。他的妻子丽子是日籍华人,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两人在火炬大厦二楼开了丽子酒吧。
当时,沈阳的酒吧一条街在辽宁省体育馆西面。入夜,那里灯红酒绿,人头攒动。丽子酒吧敢开在市中心的一个标志性建筑里面,说明吕东和丽子是很有胆识的。他们给酒吧定位明确——针对足球圈儿里人,即球员、教练以及和足球相关的一些老板们。
我记得那年刘健生的婚礼结束后,在丽子酒吧,数十名圈里人喝了个天昏地暗。那时酒吧只是个环型大厅,桌子随墙摆放,厅的西侧有个小舞台,可以唱卡拉OK。
丽子酒吧南侧有个房间,里面摆着一个类似老虎机的东西,谁想赌一把,可以买币去玩。
听朋友讲到一个细节:
有一次,辽宁队队员于飞喝得迷迷糊糊,玩了好长时间也没停下来。吕东发现后,走到于飞身边给了他一巴掌,骂道:“你他妈的还玩啊?输多少了不知道吗?快走,快走……”
这就是当年的吕东。那时,谁会想到,十多年后,这个辽沈足坛的名将会成为阶下囚?P9-12
江湖诡异,不知道还能跟郝洪军保持朋友关系多久,不过现在我们仍然是,希望永远是。
脑子里一直是把“郝洪军”写成“郝红军”的,这个名字很符合他身上那种坚韧的劲儿。他是一个文人,但身体力行,因为坚持说真话,他曾被沈阳俱乐部群殴,看台上御用球迷打出“文奸”标语,但他一直扛着,从来没改变过,中国足记能做到这一点的不超过三个人,他可居其首。他居其首的原因和经历有关,曾是文青,当过老师,还到机关当过一年多秘书,实在受不了那种虚伪,跑去当记者了。
从文字上他是高手,从态度上他是平民,这使他拥有两种犀利的武器,我想如果他当时政记者也是可以的,就像黄健翔说我只写足球可惜了这杆笔,我觉得郝洪军只写足球而不涉及时事,是损失。
中国足球之所以沦落,和那些伪专家是分不开的,他们总喜欢列举一些貌似专业的数字和道听途说的掌故,他们最神奇的地方是可以从同一组数据得出两个截然不同的观点,这取决于他们的需要,取决于红包大小。而郝洪军不是这样的,他是辽沈足球甚至中国足球的良心。
他写的这本书,我不敢说好或不好,但态度是端正的,他写书的时候我也在写类似的书,也不敢说好或不好,但我尽量学习郝洪军的态度。
一直听说他的名字,但见面却是在1999年的上海了,我们从此成为好朋友。我们经常在电话里鼓励,要坚持,要坚持说真话,干了这一行,不说真话就太无趣了。有时候因各种原因,即使说不了真话,也绝不说假话。
嗬,就连我们的这句话,也被喜欢说假话的人盗用了,说得比我们还像真的。所以中国足记里狗屎太多,其实这么说是在污辱狗屎。
祝好朋友洪军的新书大卖。也祝我们这边的新书大卖。没有竞争关系,只有相得益彰,如果手捧两本书,可得中国足球全貌,可做打假扫黑抓赌指南。
为这本书写后记时,天下依旧大乱。
近日,有封举报信的内容不胫而走,据说是揭发某个足协领导的。揭发者对内情知之甚详,单看“足协亏损5400万另有隐情”之类的字样,就够耸人听闻了!这封信的内容若经司法机关调查属实,王珀、许宏涛、尤可为等所谓的“落网者”,可真就比窦娥还冤了!
还有一件事也很幽默。
原定12月21日召开的“足代会”,无限期推迟了。足坛反赌打黑正酣,足协的脑袋好像被驴踢了,怎么会选择这个时候开“足代会”?此时足协集会,给人的感觉像是处乱不惊,或者某些人想证明自己啥事儿没有;只是,这个牌坊立得不是时候!多少个中超球队要被降组还不知道,多少个嫌疑犯要被抓起来也尚未可知,中国足坛草木皆兵、哀鸿遍地,足协怎能有吹吹打打普天同庆的想法?
2009年11月中旬去北京,和师兄方肇在天坛饭店咖啡吧里聊足坛打假扫黑近况,谈得很兴奋,但当时我并没有写这本书的打算。因为我知道,仅凭我了解的所谓内幕,它们在真正的内幕里只是九牛一毛,自己写得不会过瘾,读者读得也不会解渴。直到后来,这本书的策划编辑李筱和他们公司的负责人禹成豪兄追到首都机场,与我短暂沟通后,我被他们的真诚感动,才萌生写一下的想法。
决定去写,但写什么呢?
后来,再次去北京,见到张卫老弟。他曾是(《体坛周报》资深记者。他说:“要把那些假球都写出来。我三年前就试图揭露一场假球。这帮孙子太猖狂了,竟然弄到我电话,直接恐吓我!球迷有知情权,全抖落出来,裤衩都不给他们留。”张卫现在虽然在搞经营,但本次打假扫黑一开始,他就越洋对卡洛斯进行重磅采访。这次采访,无疑推进了警方审讯王珀的进度。
我只能动笔了。我唯一敢动笔的理由是——我从1993年做足球记者开始,便踩到了专业足球的尾巴,又目睹了整个足球职业化进程虎头蛇尾的全貌。尤其自1999年“渝沈之战”后,我几乎成了足坛重大事件(丑闻)的亲历者。2006年3月初那次接近真相的打假风暴,以及2009年11月初司法对足坛强有力的介入,我和我供职的《辽沈晚报》,都始终站在最前沿。于是,我只能选择陈述,选择分析,选择推论……希望这些文字,能给朋友一点回忆、一点苦涩、甚至有一点绝望也是对的,因为绝望之后可能就是希望!
在十五天的时间里,酒喝不上了,胡子也不刮了,朋友的电话也很少接,几乎与世隔绝……当然,我每天陪儿子思陌与女儿思诺两小时的诺言也变成了“白条”。十五天时间,梳理中国足球十五六七年的发展史,很仓促,也显得草率,但好在中国足球这个舞台上,参与者无数,可主角并不多。我力求抓住几个主要人物所导演的大事件,顺藤摸摸苦瓜,这也算是书写中国足球的一种技巧。
客观说,中国足球的悲剧不是某一个人的悲剧,而是体制的悲剧。足协高喊着“职业化”,却不肯下放手中的权力。市场与官场催生生存悖论,让足球发展走入“死循环”。因此,不论是当年的王俊生还是后来的阎世铎、谢亚龙,他们想在落后的体制里扮演救世主的角色,由于目的和手段之间产生严重的落差,美学意义上的幽默和滑稽就产生了,于是他们只能成为这个舞台上的“小丑”。
当然,诸如我这样的所谓足记,更无法改变中国足球,我们试图改变的,只是球迷对足球的思维方式。
日前,我和沈阳东进足球俱乐部老总荐国良饭桌上有过一番探讨。
他问:“中国足球真像你和李大眼们说的那样一无是处吗?”
我说:“这绝对是你的偏见,如果真是一无是处,你早已离开足球,说不定回大连卖海参或倒卖钢材去了。我们能离开吗?我们只是不习惯把表扬的东西写出来,而喜欢公开去批评别人,所以你们这些俱乐部老总就以为我们靠骂人活着了!”
荐国良是一位出色的职业经理人,他是唯一一位在大连、辽宁和沈阳三家俱乐部都干过,并主动炒掉俱乐部的人。他对自己供职的俱乐部时常做“价值评估”,这让他得以为自己以及自己的事业选择更好的发展空间。
诸如我们这些所谓的球评家们呢?私下的交流里,我们也能很客观地评估某个足球人。比如我在写这本书,李承鹏正在广州奋笔疾书,我们多次探讨,要自我约束,约束自己的笔锋,对吕东、尤可为、范广鸣等人不能一棍子打死,他们生下来并不是犯罪嫌疑人,他们有今天,是各种因素合力的结果,我们应该给予同情,甚至理解。
事实上,我很赞同哥们儿妙红的一句话:我们很恶毒,我们也很善良。
我因为“文字恶毒”,曾经两次被人在赛场打出巨幅标语辱骂;也曾被辽足数任老总切齿痛骂。其中前辽足老总钟晓哲曾明确让人转告我,要割掉我一只耳朵……后来,他离开足坛是非之地,我们却成为了非常好的朋友!
在争吵中加深的情谊更值得珍惜,比如我和王洪礼。他的妻子、前乒乓球世界冠军朱香云是我记者生涯的第一个采访对象,所以我和王导私交很深。后来,因为我质疑过他的几场球儿,我们的关系就渐渐僵化。他最后一次被辽足解职,我陪他几次豪饮,我们又和好如初——只是,这样的日子没持续多久,他就驾鹤西去。直到现在,他的妻子朱导遇事总打电话给我:“小郝啊?你看这事应该怎么办……”这让我很感动,这是一种延续下来的友谊。她让丈夫“活”在我们的声音里,而我从她的声音里,触摸到铁帅还在身边……
该感谢了!
首先感谢我的青春能和中国职业足球有了一次难得的“交集”。500年后,中国足球可能冲出地球,走向火星了,但它最艰难的一段经历,我毕竟亲历了。
随后,我要感谢老大哥本山老师,以及健翔、承鹏,还有为本书做推荐的刘晓新、妙红、张卫、贾志刚、颜晓华、孙贤禄、方肇等各位兄弟。在中国足球这一特殊时期,我与诸位一起站在书里,这是我的幸运,更是值得珍藏的记忆。
我还要感谢始终站在打假扫黑前沿的《辽沈晚报》诸位兄弟,刘志向孤身一人探访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姚国繁悄悄潜入青岛,张松重拾并跟进足坛风吹草动……正因为诸位的努力,不仅完成既定的采访任务,也弥补了我相关资料上的不足。当然,我还要感谢媒体圈里的各位同仁,在涉及我未亲历的某些事件时,你们的文字也给了我莫大帮助。
最后的文字,留给我的父亲。
父亲于2004年3月10日病逝。整理遗物时,我在他的上衣口袋里发现一张足彩。我本想把这个单子收藏,后来又放进他的口袋。父亲喜欢足球,他最后的时光是足球伴随着度过的,那么,就让父亲带着梦想走吧……
父亲像所有人的父亲一样,都习惯把子女的职业当成自己的“副业”。我做了体育记者,他便喜欢上了足球。不论国内比赛还是国外比赛,他几乎逢赛必看。后来,父亲开始买足彩票,常常半夜看英超、意甲。他说:“买这玩意儿,看起比赛来更有意思……”
偶有空闲,父亲也跟我聊足球。父亲性子急,聊着聊着,他嗓门就高了起来,尤其一谈到国内足球,父亲三两分钟就失去耐心,骂骂咧咧……
我为能是他的儿子而自豪,也从未后悔过! 所以,写完这本书,我最想说的一句话是——
谨以此书献给我怀念的曾经是球迷的父亲!
2009年12月20日
郝洪军于沈阳
好记者是站在历史舞台最前排记录历史却不走上舞台的人,郝洪军老师就是这样的人,他的这本书,还原了中国足球这段历史的真实
——张卫:《体坛周报》资深记者
不是所有人都能经历足坛重大事件,像老郝这样能经历并见证并不多。辽沈足坛过去呼风唤雨,现在打假扫黑却成了重灾区,老郝占了天时和地利。至于人合,他朋友多,卧底多,许多东西信手拈来……所以,我很想看看他这本书。
——贾志刚:《深圳晚报》资深记者、知名作家
足球是圆的,但需要一个方,一个正!方和正,它们代表着规则和公平,是不该被践踏的。所以,整肃足坛秩序、构建中国足球健康的生存空间,这应该是每个人的责任。郝老师作为一个前辈,仍然战斗在第一线,并在打假扫黑第一时间奉献这本书,值得期待。
——刘晓新:《足球》报总编辑
2009年打假扫黑刚开始,郝洪军来北京和我一起做个节目,当时他谈到要写本书,没想到半个多月后,书就出来了!他写书讲效率,我也希望本次足坛打假也能讲效率,多抓、狠抓、给球迷一个交代,给中国足球一个美好的未来。
——方肇:知名体育评论家
足坛打假不是一两次了,这次动静大,也抓了一批人,这是让人兴奋的事。郝洪军老师做为一个资深记者,每次都站在打假扫黑第一线,并能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这也是他这本书存在的价值。
——颜晓华:《最体育》总编
郝洪军一直是一个敢于揭短的人,N年前,一部《狗仔》扒开了足球记者的画皮。现在,一部《球事儿》将狠狠地抽打整个中国足球的臭皮囊,我很期待看到《球事儿》的完整内容,球事儿实际上就是那些糗事儿。
——妙红:资深媒体人、知名球评家
我是吃足球这碗饭的,我很珍惜中国足球每一个发展机会。假球是对公平的践踏,足坛打假是件好事,至少会给中国足球一个健康的生存环境。洪军是我10多年的朋友,他做为一个媒体人,一直敢说敢写,现在又以自己的方式关注中国足球,令我钦服。
——孙贤禄:前国脚、少壮派足球教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