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管理的禅定/说佛商界丛书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作者 匡长福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整体上都以企业管理者如何修自己的心、如何治自己的心,从而达到直指人心的管理境界为主线。在“管理于心”、“心境于静”、“心境于净”、“管之宽忍”、“管之于乐”这五章中,都是讲企业管理者要修慈悲心、平静心、清净心、宽容心、忍耐心、利乐心、平等心的。2007年9月在大连召开的达沃斯年会上,来自全球的与会者普遍认为,企业除了以利润为目标之外,还要强调社会责任感。那么,回报全社会并对公众负起责任的这种社会责任感,正是需要企业管理者有慈悲心、众生平等心,俗称“菩萨心肠”。而这恰恰是通过“修心”才能获得。

内容推荐

在“管之似无”、“管之大惑”、“管之正道”这三章中,主要讲直指人心的管理之道。总之,全书旨在使读者能够开启自己的智慧之门,领悟适合中国国情的治心管理之要义所在。

本书和近几年出版的一些传统文化与管理的书籍有所不同,不是泛泛地谈管理,而是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来吸取佛学精华,专讲修心、治心的企业管理,换句话说,就企业管理者而言,有较强的针对性。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管理于心

 一、城已化掉,耐心前行

 二、下下人有上上智,猪犹智慧胜愚曹

 三、风可动,幡可动,心不可动

 四、“四无量心”在,堪称活菩萨

 五、心无超载,即无烦恼

 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七、金屑虽珍贵,在眼也是病

 八、点亮心灯,为他人指路

第二章 心境于静

 一、心无挂碍,心静自凉

 二、心里真舍得,内心真平静

 三、放下再放下,心静之妙法

 四、咸淡无分,心静自如

 五、少一分欲求,多一分静心

 六、蜘蛛塔倒影殿,往事说来惊

 七、权阉心不静。出语毁佛庵

第三章 管之宽忍

 一、心宽才有容,海阔纳百川

 二、容得欲勾牵,才得尽其用

 三、宽容也是妥协,妥协就会成功

 四、把心“腾空”,才能容“不”

 五、宽容不简单的人性

 六、宽容是一种自由

 七、大宽容就是大智慧

 八、宽容使冤家路不窄

第四章 心境于净

 一、心不清心不净,难识真相

 二、清除污染源,内心得清净

 三、心里的落叶,捡一片少一片

 四、心不清净,独遇猛虎

 五、内心不净,何来清净

 六、魅力何在?源自清净

 七、水清月自现,心净得正念

 八、利益自己,心地难净

第五章 管之似无

 一、好事不如无事

 二、无形胜有形

 三、无佛可求,无法可得

 四、无心无修,无念无为

 五、有所不为,方见本性

 六、顺势而为,逆势无为

 七、一半肯定,一半不肯定

 八、此处真,“无为”,彼处得“而治”

第六章 管之于乐

 一、心是快乐的根

 二、“喜旋”如意宝与“一村子兰香”

 三、极乐世界, “喜乐久习”

 四、留也快乐,走也快乐

 五、没时间老,才能都是乐

 六、信任是最美的快乐

 七、生的有限,乐的无限

 八、平淡空门才是乐

第七章 管之于惑

 一、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二、一门深入穷其理

 三、有贪念说妄言,福分尽削

 四、学道安,懂公关

 五、“我眼本明,因师故瞎”

第八章 管之正道

 一、离苦“八正道”

 二、佛度屠夫,正见平等

 三、知易行难,信德为先

 四、有“失”没有“败”

 五、出世入世,物我融合

 六、正念正定,重金育才

 七、战胜自我,突破心障

后记

试读章节

北京安定门外西黄寺有一塔,名清净化城塔,在清代诸塔中推为上乘。该塔是1782年(清乾隆四十七年),乾隆皇帝下旨专为六世班禅额尔德尼所建。

1780年8月13日是乾隆皇帝七十大寿,六世班禅大师从西藏日喀则,不远万里,历尽艰辛,来到北京,居于黄寺,为乾隆帝祝寿。

但不久,六世班禅因水土不服得病在京圆寂。乾隆在悲痛之余,敕建此塔。将班禅生前所用的经咒、衣服等封藏于塔内,以示纪念,并赐名为清净化城塔。

这个塔为什么叫化城塔呢?其源于一个佛教故事。

佛教《法华经·化城喻品》中讲,化城,是指一时化作的城郭。一切众生成佛的地方为清净宝所。到此清净宝所,路途既遥远又险恶,约有500由旬。由旬是计算行程的单位,传说古代帝王一日行军走一由旬,一由旬为40里,那么500由旬约合两万里。

芸芸众生在行进途中,畏难欲退,想半途而废了。导师见此,便在300由旬处,化作一城。这座城郭,房舍庄严,楼阁高大,人烟稠密。园林四布,鸟语花香,泉水清流,浴池洁净。走到这座城的众生一见,欣喜若狂,便在城中“好生享用”一番。就在大家满心欢喜,身得憩息之后,导师又对众生说道:“我见你们疲倦,中途都想退回,就施以神通力,化作这座大城。你们既已休息,不再觉得疲劳,就应继续前进,共至清净宝所。”说完,就将大城化掉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需要有耐心和耐力。佛教《金刚经》里有一句“一切法得成于忍”,就讲的是这个道理。忍就是忍耐。无论我们对人或事的管理,都要有耐心。小事要有小耐心,大事要有大耐心。一个人没有耐心,无论他条件多好,也是一事无成。因为成功永远属于有耐心、有毅力的人。佛教化城故事和前面所引《金刚经》里的话,就是告诫我们:耐心,是世间万事成功的关键。

企业管理者做战略决策是头等大事,但对于企业人员的管理,对于企业内、外部事物的管理也不能忽视,更不能没有耐心。

俗话常说:“处世难,处人更难。”对于管理者来说,也就是管事与管人。既然是两个难,那就一定要有耐心。

尤其是管人,过去管人容易,一声令下,雷厉风行。而现在管人比起过去不知要难多少倍!原因何在?过去的教育,是教人们做人,现在的教育,只教人们做事。人们在很多情况下不知如何做人。所以作为企业管理者要管好这样的人谈何容易!没有耐心,你对你的员工就永远也做不到“懂你”。你不懂他,怎么管他呢?

管事同样要有耐心。世界上最大的百货公司之一的美国梅西公司的创办者梅西就是一个非常有耐心的人,所以他成功了。梅西年轻时出过海。以后开过小杂货铺,卖过针线,后来倒闭。在“淘金热”席卷美国时,梅西在加利福尼亚开了个小饭馆,本以为供应淘金客就餐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岂料多数淘金者一无所获,什么也买不起,更没人在他的饭馆吃饭,没办法,饭馆又倒闭了。回到马萨诸塞州后。梅西又干起了布匹服装生意,不久又倒闭,这回是彻底破产,赔个精光。很有耐心的他又来到新英格兰做布匹生意,这回时来运转了,由开张第一天账面只收入11.08美元开始,凭着他的耐心,发展到后来位于曼哈顿中心地区的大名鼎鼎的百货公司。

还有一个叫高尔文的农家子弟也是一个很有耐心的人。他曾干过推销工作,但没什么成绩,后来又跟人合伙做收音机生意。当时,全美预计两年内收音机的销售将扩大100倍,但他们的生意却一天不如一天。高尔文通过邮购销售的办法招揽了大批客户,可是不出三年还是破产了。这时他已陷入绝境,只剩下最后一个挣扎的机会了。他一心想把收音机装到汽车上,但也遇到了很多困难,账面净亏374万美元,最惨的时候,他周末回家,妻子正等着他拿钱来买食物、交房租,可他摸遍全身只有24块钱,而且全是借来的。但是由于高尔文是个有耐心的人,经过多年的奋斗,高尔文早已腰缠万贯,他盖起的豪宅就是用他的第一部汽车收音机的牌子命名的。

P3-5

序言

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距今已有2500多年了。管理理论伴随着人类的生产与生活的两大实践也是古已有之。从“科学管理之父”泰勒1911年发表其著名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至今,也有近百年的历史了。这就是说,佛学和管理两个都是“老问题”了。但是,将精神层面的佛学理论与实践层面的管理理论相结合,就成了很有意义、很有创新味道的“老曲新唱”了,成了“新问题”。的确,这几年,关注并研究佛学与管理的人们越来越多,这反映了如下几个问题。

首先,管理理论的发展及应用,离不开世界各种各样的文化与之相交融,它们使管理理论在其发展上更有各种文化的深厚底蕴,在应用上更具各类文化的异彩纷呈。

其次,管理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文化。现在大家都非常重视培育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本身又何尝不是管理呢?所以,“管理即是文化”的理念正在日渐普及,并被管理者们实践于各个层面的管理之中。

第三,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从文化的角度看,西方管理理论与东方的佛教文化也确有相互交融的必要。从历史的长河中我们不难看到,东西方文化相互交流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主旋律,这种交流,使人类的进步得到了巨大的空间。事实证明,这种交流越广越深,人类的进步就越快。那么,将精神层面的佛学理论与实践层面的管理理论相结合,不正是这种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吗?

第四,佛教虽诞生于古印度,亦属外来文化,但在其传播到中国之后的大约2000年里,已与中国固有文化相融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佛教的慈悲心、宽容心、清净心、平等心等“治心”之说.已深深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之中,直至民俗层面。所以,佛学与管理相结合所结成的硕果,应是直指人心的管理。由此可见,我们把管理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里治心的佛学理论相结合,是达到另一管理佳境的正道通途!

正是基于上述思考,于是便有了本书的写作动机和欲望。我们尝试从一个新的视角。给企业管理者提供一种对管理新的感悟、新的思维。

为何本书叫《管理的禅定》?佛教讲禅定,意思是专注一境,思想集中。心地有主宰,不会被外境所动,重“修心”、“见性”。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正是要以“修心”、“见性”为核心,以“心有主宰,不被外境所动”为基础,去感悟、体会佛学治心之说如何成为企业管理的治心之道。本书由此得名。

本书整体上都以企业管理者如何修自己的心、如何治自己的心,从而达到直指人心的管理境界为主线。在“管理于心”、“心境于静”、“心境于净”、“管之宽忍”、“管之于乐”这五章中,都是讲企业管理者要修慈悲心、平静心、清净心、宽容心、忍耐心、利乐心、平等心的。2007年9月在大连召开的达沃斯年会上,来自全球的与会者普遍认为,企业除了以利润为目标之外,还要强调社会责任感。那么,回报全社会并对公众负起责任的这种社会责任感,正是需要企业管理者有慈悲心、众生平等心,俗称“菩萨心肠”。而这恰恰是通过“修心”才能获得。

在“管之似无”、“管之大惑”、“管之正道”这三章中,主要讲直指人心的管理之道。总之,全书旨在使读者能够开启自己的智慧之门,领悟适合中国国情的治心管理之要义所在。

本书和近几年出版的一些传统文化与管理的书籍有所不同,不是泛泛地谈管理,而是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来吸取佛学精华,专讲修心、治心的企业管理,换句话说,就企业管理者而言,有较强的针对性。

为了便于读者体会、感悟佛学修心与企业管理治心的关系,本书在写作中力求通过佛教文化“珠光宝器”的导引,更形象、更生动、更直接地将读者引上“一路慈航”。为此目的,在佛教文化的宝库里,可谓精心挑选;在谈及企业管理时,可谓博引旁征。

对于佛学的感悟和对管理的领悟都在于每个人的心性和悟性,特别是像净空法师所云。“佛学”与“学佛”很不同,“佛学”可以研究,“学佛”是学佛的智慧做人,那就更不易了。由于我们的心性、悟性所限,本书的缺欠在所难免,诚恳地期待读者指正。

后记

本书从选题策划到撰写完成,历时近两年。这期间,我除了担任我校繁重的研究生、本科生教学工作外,作为项目负责人还主持了一项北京市“彩虹工程”课题,参加两项研究基地的科研工作,并在2008年北京市教委举办的“第二届高校教师讲课大赛”中获得了第一名。讲这些不为别的,只是想说这本书的问世实属不易,无论盛夏酷暑还是新春佳节,我都不敢稍有懈怠,而是利用仅有的空闲时间并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条件下“开夜车”将其完成的。

佛学是个高深的学问,两千多年的积淀,使其著述真可谓“山高水深,浩如烟海”,而中外管理理论的书籍也堪称是“汗牛充栋”。因此,我们查阅、研判资料的工作可想而知是个艰苦的过程。但是这又是项基础性而不可省略的工作,如同建造大厦之先筑地基一般。

至于本书的写作风格可以概括为:见事见人,理从事出,以论导理,论理结合,注重实证,通俗易懂。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本书从选题策划到体例结构、章节布局等方面.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寿乐英编审做了大量的指导工作,不但对全书提出了很多宝贵的修改意见,为了使本书更为精彩,还亲自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宝贵资料。在此,我们表示深深的敬意和谢意!

本书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很多图书和报刊,限于体例不能一一列出,在此对原作者表示感谢。参加本书资料搜集、整理及文字处理工作的还有马强、孔令佳、宋依、乔天勤、张杨、郝雪、许永锋等同志。没有他们的努力,本书的付梓也是不可能的。谢谢他们!

书评(媒体评论)

佛门与商界,看似远,实相近;佛理与商道,看似异,实相通。谢谢本书给我们送来的智慧。

——北京华商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 袁青鹏

佛学是帮助企业家自知、自觉、自律、自悟的好学问。作者的讲解让人有拨云见日之感。

——丹东克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臧克

对佛学与管理的感悟真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相信一万个人会有一万种不同的解读。本书作者给了我们一种独特的感悟。

——成都棠湖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严统明

本书让我明了,管理在于管心,管心在于静心、安心、净心、乐心……很有启发,把原本朦胧的感觉点明了,点透了。

——广州市广雅轩珠宝首饰总店董事长兼总经理 梁德美

利润不是祸水,金钱不是罪恶,关键看人如何运用。用来自度、度人都是天大的好事。用佛心来做生意,就能功德圆满。

——安徽花园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张燕华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23:2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