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里回忆录》是一部记载余秋里同志投身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历程的回忆录,实际上是我们党始终不懈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一个侧面的历史缩影,是值得我们晚辈和后人来认真阅读并从中受到教育、得到启发的,书中所展示的余秋里同志的高贵品格和优良作风,更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并不断发扬光大的。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余秋里回忆录(上下)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余秋里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余秋里回忆录》是一部记载余秋里同志投身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历程的回忆录,实际上是我们党始终不懈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一个侧面的历史缩影,是值得我们晚辈和后人来认真阅读并从中受到教育、得到启发的,书中所展示的余秋里同志的高贵品格和优良作风,更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并不断发扬光大的。 内容推荐 《余秋里回忆录》内容丰富,情感真挚,生动记述了余秋里同志半个多世纪的战斗生涯,热情讴歌了革命先烈的崇高品质,集中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业绩和我国石油工业战线特别是大庆人的创业与发展历程。本书为新时期建设学习型政党、构建学习型组织提供了一部生动的教育素材。曾庆红同志为本书作序,他指出:“这样一部记载秋里同志投身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历程的回忆录,实际上是我们党始终不懈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一个侧面的历史缩影,是值得我们晚辈和后人来认真阅读并从中受到教育、得到启发的;《余秋里回忆录》中所展示的秋里同志的高贵品质和优良作风,更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并不断发扬光大的。” 目录 序 上册 1 从井冈山到延安 少年时代 参加红军 在湘赣省苏维埃政 在红军学校 西征路上 在弼时同志身边 战斗在湘鄂川黔 艰苦转战湘黔滇 过雪山草地 在红军大学学习 2 战斗在大清河南北 挺进冀中 组建三支队 首战板家窝 收编游杂武装 分兵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在扩编中保持部队的“铁拳头” 贺师长来到三支队 加强政治整训 初露锋芒的六连 回师晋西北 3 创建管涔山根据地 粉碎敌人夏季“扫荡” 参加百团大战 南峪村整编 开赴管涔山 多打胜仗,开辟新局面 新的启示 建立、巩固抗日政权 开辟宁、静、崞三角地区 千方百计渡过难关 让青年干部尽快成长 粉碎“铁壁合围” 确保战略枢纽安全、畅通 把敌人挤出去 4 守卫延安南大门 在葫芦河谷安营扎寨 打击国民党军队的破坏骚扰活动 开展大生产运动 开展大练兵运动 在整风运动中 5 迎接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奋战爷台山 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坚决保卫胜利果实 6 驰骋晋绥 停战以后 让革命英雄主义发扬光大 晋绥转战 7 保卫延安 回师陕甘宁 开展立功运动 接受毛主席检阅 延安保卫战 青化砭伏击战 羊马河阻击战 蟠龙攻坚战 保卫延安中的政治思想工作 8 伟大的转折 出击陇东 收复三边 围攻榆林 沙家店大捷 攻克清涧 9 新式整军运动 再攻榆林 开展新式整军运动 诉苦,激发了阶级觉悟 算账,认清了剥削的实质 三查,把阶级觉悟转化为战斗力 向毛主席汇报 宜川大捷 10 向渭北、关中平原进军 解放黄陵、宜君 连克旬邑、邠县、凤翔 红旗插上宝鸡 严格执行党的城市政策 粉碎胡、马匪军的合击 在总前委第二次扩大会议上 渭北再扬军威 荔北鏖战,连战连捷 11 力量的源泉 三五八旅的战斗作风 政治工作是我军的传家宝 12 川西征粮 征粮,一切工作的中心 首战新都 在人民代表会议上讲征粮 再战华阳 13 创办正规化的军事学校 教育、改造国民党旧军官 为建设现代化国防军培养干部 在“三反”、“五反”运动中 14 在后勤战线上 走上新的岗位 改进财政管理制度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节约军费,支援国家经济建设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下册 15 毛主席派我搞石油 难忘的教诲 发展石油工业的战略部署 石油工业的基础和面临的问题 勘探重点东移 树立发展天然石油的信心 16 川中找油 川中传来好消息 复杂的地质情况 经验与教训 17 加强西北石油基地建设 石油工业的摇篮 克拉玛依油田的发展 冷湖油田的建设 高原、戈壁千里运输线 分析形势,总结经验教训 18 松辽盆地的曙光 松辽盆地的石油勘探 松基井喷油 “大庆”命名的由来 19 会战前的准备 扩大勘探,做好战场准备 加强思想统一,保证行动一致 吸取“左”的教训,注意保护干部 20 党中央批准大庆石油会展 大同镇实地考察 背水一战 “大会战,这一办法是好的” 国务院大力组织支援石油会战 21 千军万马站大庆 会战的筹备和部署 新的突破 调整勘探部署,挥师北上 鼓舞士气,坚定信心 “大庆会战,石油部要抓年” 22 “两论”起家 用毛泽东思想指导大会战 掀起学习“两论”的高潮 巨大的效果 23 开展革命竞赛 学“铁人”、做“铁人” “五面红旗” 坚如钢铁的钻井战线 “铁人”精神,光耀千秋 24 排除万难,坚持会展 在风雨中奋战 建“干打垒”,度过严冬 同饥饿作斗争 与其苦熬,不如苦干 男做工,女种田,丰衣足食 建设新型的石油矿区 25 掌握油田规律 情况明才能决心大 取全取准地质资料 把地层对比工作做得更深、更细 26 攻克原油集输难关 原油集输遇到了难题 艰难的探索 “萨尔图流程”的诞生 行程万里测油温 27 走油田开发的新路子 确定油田开发方针 开辟生产试验区 普及地质知识 确保油田长期稳定高产 攀登采油工艺技术的高峰 28 提高会战队伍素质 整顿干部作风,改善干群关系 开展总结评功,激发革命志气 29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一把火烧出的问题 岗位责任制的诞生 执行制度,做到“四个一样” 开展岗位练兵,提高技术水平 30 培养过硬的作风 从上到下,讲作风,抓作风 “三老、四严” 在实践中培养好作风 培养作风就是培养战斗力 31 改进领导工作方法 实行一线、二线分工 一切工作都要以生产为中心 领导亲临前线,机关服务基层 32 尊重科学,尊重人才 建立又红又专的科技队伍 大力培养提拔年轻干部 编写教科书,培养专门人才 33 四面八方的支援 中央各部委的大力支持 人民子弟兵的无私奉献 黑龙江大帅.的一片深情 34 坚持两分法、继续前进 党中央肯定了大庆的基本经验 在荣誉面前找差距 向新的奋斗目标进军 35 开辟新的战场 华北地区勘探历程 华北石油勘探的突破口 开展华北石油勘探会战 集中力量,迅速拿下胜坨油田 继承、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 大港油田的发现和海洋石油勘探 华北石油勘探会战的效应 36 加快发展炼油工业 新中国炼油工业建设的开端 突破大庆原油加工关 把加快发展炼油工业提上日程 制订石油产品自给方案 科研设计工作走在前面 集中力量建设新型的大炼油厂 研制新型炼油设备和仪表 大力发展催化剂、添加剂生产 加强炼油厂的经营管理 37 实现军用油品自给 军用油品的生产与供应 攻克航空煤油研制、生产关 研制“两弹一机”配套油料 38 周总理宣告、石油可以自给了 提前实现石油产品自给的目标 大庆精神永放光芒 历史的回顾 后记 试读章节 少年时代 我的家乡在江西省吉安县敦厚镇坪里村。吉安,古称庐陵。位于江西中部,地处赣江中游。北连南昌,南接赣州,是贯通江西南北的枢纽。 1914年11月15日(农历九月二十八日),我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我因生在秋季,父母给我起名秋里。以后上学,参加革命,都是用的这个名字。 我的父亲余焕然,是位勤劳的农民。母亲戴氏,是位心地善良、吃苦耐劳的家庭妇女。 我的家乡坪里村,东有赣江,北有禾水河,因地势低洼,十年九涝,广大人民生活非常贫困。 我小的时候,家中只有田二亩五分,滩地两亩。另租种地主的田23亩。当时债务利息重,地租很高。我记得地租的租率为五成至六成。农民辛辛苦苦劳动一年,打下的粮食,一多半要交给地主。我父母和我3人参加劳动,即便收成好,也只能勉强糊口,若遇天旱或水灾,生活就非常艰难。 因为家里贫穷,祖父和父亲都没有读过书。1921年,我七岁时入本村私塾读书,后因连年水灾,家中生活很困难,到1924年,再也无力负担每学期6斗米的学费,只好辍学,回家帮助父亲种田。在这以后,每年在冬闲季节,断断续续又读了3年夜校。 1927年,祖父因病去世,为料理丧事,欠下了一百多吊钱和14担稻谷的债务。1928年,父亲生病,求医买药,又欠下了不少债。这一年,我村遭受了严重水灾,收成很不好。我记得很清楚,这一年秋收时,我们全家在稻田里打谷,地主派来的收租人就在田头等着,刚一打完,稻谷就作为地租被全部抢走。父母看着一年汗水换来的粮食被全部抢走,回到家里,痛哭了一场。这件事对我教育很大,在我的脑子里产生了许多疑问:贫苦农民为什么终年劳动而不得温饱?地主不劳动,为什么能过着奢侈的生活?地主家的粮仓堆满了粮食,为什么还要从农民口中抢粮食?我深深感受到人世间的不平等,内心里激起了对收租逼债的地主的强烈仇恨。 这一年,我们家还遭受了另一次的沉重打击。我们村有一户姓罗的地主,蛮横霸道,经常欺压老百姓。有一天,罗家的地主婆在大街上骂人,我母亲从这里路过,说了她几句,她就对我母亲破口大骂,我母亲同她吵了起来。过了几个月,地主婆突然生个急病死了。一天,罗家的人带着十几个人闯到我家,对我母亲进行讹诈,硬说是我母亲把他家的人气死了。他们杀了我家的猪,大吃大喝一顿,还让我家给他们买白布做孝服,为此又欠了一笔债。这件事进一步激发了我对土豪劣绅的仇恨。 家中连续遭到打击,生活陷入了绝境。为了生存下去,父亲只好带我到吉安城里,在赣江边上当搬运工。工钱本来就很少,又被把头剥削去一部分,一天劳累所得,除去吃饭已所剩无几。春节前两天,父亲带我回家准备过年。过年,给那些有钱的人家带来不少的欢乐;而带给我们这些穷苦人家的,却是更多的忧愁。父亲和我刚回到家,讨债的就接踵而至。父亲满脸愁容,一再说明手中确实无钱,要求再宽限一些时日,而遭到的却是厉声的斥责和冷嘲热讽。我看到这种情景,心中像刀割一般难受。心中暗想,这样的日子,再也无法过下去了。 参加红军 1929年,是吉安地区革命运动蓬勃发展的时期。农民运动风起云涌,不堪忍受剥削压迫的农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纷纷起来参加暴动,反对地主恶霸、土豪劣绅。我村的地下党员余文元,经常召集村里的贫苦农民开会,给大家讲农民受苦是因为受土豪劣绅的压迫和剥削,要过好日子,就要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打倒土豪劣绅。他有时还给我们讲别的地区打土豪分田地的情况。我们听了都非常高兴,感到有了前途,有了希望。 10月份的一天,余文元又召集我们开会。他说,明天有几个村庄的农民要联合起来参加暴动,去打土豪。明天一早,在村西的场院集合。最后,要求我们要保守秘密。 第二天凌晨,我来到场院上,已密密麻麻聚集了不少人。有的人手中拿着大刀、梭镖,有的拿着木棍。开会时,周曼朵(当地农民运动领导人,当时公开身份是烧窑的工人)给大家讲话,他历数了地主豪绅的罪恶。他说,禾埠桥、黄家村的土豪劣绅残酷欺压剥削农民,我们要想过上好日子,就要打倒这些土豪劣绅,现在我们就要去找他们算账。说完后,立即带领几百人涌向了黄家村。我们冲进地主的大院,捉住了几个土豪劣绅,立即拉到大街上进行斗争,同时,把地主家的财物分发给贫苦农民。我看到过去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土豪劣绅被斗得威风扫地,看到广大贫苦农民兴高采烈地分发地主的财物,心中感到无比的痛快。 暴动后,很快传来消息,跑掉的土豪劣绅已经到吉安城里去搬救兵,反动军队很快要来镇压。余文元带领一些参加暴动的农民转移到山里。在研究以后怎么办时,有人说:“我们回村去,会遭到镇压,就是不遭到镇压,那种苦日子也没法过,我想去当红军。”不少人都赞成。余文元说:“秋里,你年纪还小,回村去估计不会有危险,你回去吧!”我想到在家中遭受的种种苦难,坚决地说:“我不回去,我也要参加红军。”在余文元的带领下,我们参加了工农红军儒林赤卫大队,从此开始了南征北战的战斗历程。 我参加赤卫队以后,由于家庭成分好,对土豪劣绅斗争坚决,对革命忠诚,同年12月,由余文元介绍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吉安县陈家村一个祠堂里,举行了宣誓仪式。1931年5月,由彭凤苟同志介绍转为共产党员。 入伍后,我开始当战士,1930年5月,任赤卫大队的分队长。当时赤卫队主要在敌我交界的边缘地区活动,打击土豪劣绅的反动武装,支持群众的革命斗争,有时也配合红军作战。最主要的战斗就是几次攻打吉安。赣西南特委在“立三路线”的影响下,把“攻取吉安”作为中心任务。从1929年11月至1930年8月,在没有红军或只有很少主力红军参加的情况下,曾8次组织赤卫队和工农群众攻打吉安城。 吉安城地形复杂,易守难攻。东有赣江和青原山,南有禾水和神岗山,西有天华山,北有真君山和螺子山。当时吉安周围都是苏区,各县的恶霸地主、土豪劣绅都集聚在这里,是赣西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堡垒。P1-4 序言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创建者、经济工作的杰出领导人、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者余秋里同志,已经离开我们12年了。但是,时光的流逝并没有改变人们对他的尊重和怀念,他的音容笑貌还时常浮现在我们眼前,他的高尚品德和革命精神还在时刻激励着我们前进。 1996年lO月,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了《余秋里回忆录》一书。该书一经面世,即受到读者热烈欢迎和普遍好评,如今已经一册难求。今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了隆重纪念党的生日,人民出版社决定将一部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回忆录集中成批出版,希望借此为新形势下深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党的思想建设,提供一批生动的历史教材和参考文献。重新出版《余秋里回忆录》一书,就是该出版计划的一部分。我认为,人民出版社此举很有意义,大有益于我们党,大有益于社会。 我和秋里同志都是江西省吉安县人,我的老家永和镇锦源村与他的老家敦厚镇坪里村相距不过10公里,“独臂将军”的传奇经历在我们家乡远近闻名。秋里同志是我的前辈,我的父亲曾山与秋里同志,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一直是熟悉的革命战友,并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秋里同志又是我的老首长,在20世纪70年代末,我被组织上调到余秋里同志办公室担任秘书,与他朝夕相处了三年,他的言传身教使我深受教育,终身受益。所以,当人民出版社希望我为《余秋里回忆录》一书再版作序时,我感到义不容辞,欣然答应。 《余秋里回忆录》一书的创作凝聚了秋里同志五年多的心血,该书语言朴实,情感真挚,生动记述了他半个多世纪的战斗生涯,热情讴歌了革命先烈的崇高品质,集中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业绩和我国石油工业战线特别是大庆人的创业历程。关于这部书的主要内容和突出特点,秋里同志在回忆录的后记中作了这样的概括:“在回顾我的经历时,着重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我在革命征途中,遇到过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有些什么经验教训,力求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党领导的一支部队、一个部门,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是怎样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二是写了部队中和石油工业战线上的英雄模范。在战争年代,我军的英雄和革命烈士,用他们的血肉之躯,开辟了胜利的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石油战线的工人、干部、科学技术人员,以自我牺牲的精神,艰苦创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开发建设了大庆油田,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英雄行为和革命业绩,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应该广泛传颂。”由此可见,这样一部记载秋里同志投身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历程的回忆录,实际上是我们党始终不懈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一个侧面的历史缩影,是值得我们晚辈和后人来认真阅读并从中受到教育、得到启发的;书中所展示的秋里同志的高贵品质和优良作风,更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并不断发扬光大的。余秋里同志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追求,始终对党赤胆忠心。从入党那一天起,他就抱定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信念。对党组织交给的任务,无论多么艰巨,有多大困难,他都勇于承担,甚至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战争年代,他身先士卒,浴血奋战,多次负伤,战功卓著。长征途中,为了掩护战友,他左臂被打断。当时由于缺医少药和不断行军,无法及时进行手术,他拖着伤臂爬雪山、过草地,度过了常人难以忍受的192个日夜,到达甘南后才做了截肢手术。事后有人问他,是什么力量支撑你拖着伤残的身体走过两万里?他回答说就是靠革命的理想和信念。正是这种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坚定的革命信念,使秋里同志把自己的一生毫不保留地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 余秋里同志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善于总结和运用基层创造的新经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1943年11月,在陕甘宁边区开展的大练兵运动中,他总结的“官教兵、兵教兵、兵教官、互教互学”的群众性练兵方法,极大地提高了训练质量,受到毛泽东同志高度赞扬,称这一练兵方法“是突破历史的新创造”。在1947年的冬季整训中,他在三五八旅率先开展的“诉苦三查”(诉旧社会的苦、诉旧军队的苦,查阶级、查思想、查斗志)运动,被毛泽东同志定名为“新式整军运动”,在全军进行了推广。1982年9月,余秋里同志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他坚决贯彻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示,卓有成效地研究和解决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军队建设特别是政治工作的一些重大问题,为加强部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余秋里同志有胆略,有魄力,勇于和善于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开创工作新局面。不怕困难,敢于迎难而上,是秋里同志的鲜明性格。抗日战争时期,秋里同志率一二。师独立第三支队开赴平津保三角地带开展游击战争,多次粉碎日军的“扫荡”,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同时,他放手发动群众,在雄县、霸县、固安、新城等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在战争中,三支队由刚组建时的300多人很快发展壮大到5000余人,成为冀中有名的抗战部队。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改变我国石油工业的落后面貌,在20世纪60年代初全国经济严重困难的情况下,身为石油工业部部长的余秋里同志,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组织指挥了大庆石油会战,提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艰苦奋斗开发建设了大庆油田。这对扭转当时的困难局面,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此,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真同志在为《余秋里回忆录》的题词中高度评价道:“大庆等油田的建成,根本改变了依靠‘洋油’过日子的情况,为我国石油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文化大革命”中,余秋里同志坚持原则,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不顾个人安危,始终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忍辱负重,日夜操劳,协助周恩来总理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使遭受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能够继续运转。 余秋里同志艰苦朴素,廉洁奉公,淡泊一生。无论是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他都处处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不搞特殊化。大庆石油会战时,面对没有公路、没有房子,粮食、副食品供应不足的严重困难,他亲临前线指挥,住在一间废弃的牛棚里,与工人们同吃同干,倡导、树立了“三老四严”的作风,带出了一支过硬的队伍。为了党的事业,他以残疾之身,日夜操劳,工作成为他最大的乐趣,也几乎成为他生活的全部。他秉公用权,勤政为民,保持了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光荣本色。 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0年的历程,经历了无数苦难,才获得今日的辉煌。今天,我们深切缅怀余秋里同志,就是要认真学习他和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自觉继承并不断弘扬他们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更加坚定信心,更加努力工作,排除千难万险,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并为之奋斗终生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推向前进,创造出新的更大辉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曾庆红 2011年6月5日 后记 80年代中期,解放军出版社约我写回忆录,当时由于工作繁忙,迟迟没有动笔。退居二线以后,开始酝酿此事。1989年初,开始写作。历时5年多,于1994年10月完成全部书稿。 这部回忆录,在回顾我的经历时,着重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我在革命征途中,遇到过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有些什么经验教训,力求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党领导的一支部队、一个部门,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是怎样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二是写了部队中和石油工业战线上的英雄模范。在战争年代,我军的英雄和革命烈士,用他们的血肉之躯,开辟了胜利的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石油战线的工人、干部、科学技术人员,以自我牺牲的精神,艰苦创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开发建设了大庆油田,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英雄行为和革命业绩,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应该广泛传颂。 写回忆录最大的困难,是因为年代久远,有些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具体情节,已经记忆不清,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在这方面,丁友声、关祯元、黄锦章、王翠英、邱志远、许北京、李惠新、廖光声、刘星、雷厉等同志协助我做了不少工作。他们采访过一些有关同志,查阅了大量档案和资料。雷厉、丁友声、黄锦章同志还协助我做了一些文字整理的工作。在写作过程中,李人俊、孙敬文、杨波、侯祥麟、刘康、栗光祥、江含章、夏伟等同志在内容和文字方面提了不少宝贵意见。解放军出版社王长龙同志在编审过程中,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在此书出版之际,谨向这些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1994年10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