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酸葡萄甜柠檬心理学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江一波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为什么葡萄是酸的,柠檬却是甜的?为什么父母越干涉,恋人们爱得越深呢?为什么到处都能看到红裙子和孕妇呢?为什么“乖孩子”反而会更自卑?为什么最怕什么,却总遇见什么?……

心理学隐藏在生活的表象之下,却永远支配人们的行为!你不可不知的心理定律,揭开生活背后的“潜规则”!

内容推荐

心理学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想过上好日子,就没有理由不懂得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研究表明,心理定律可以指导人们的行为。本书中援引各种著名定律,尝试着把心理学知识蕴涵于一个个幽默风趣、妙趣横生的小故事中,拆穿行为背后的动机,带您在轻松的阅读中,化解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困惑和问题,从而帮助人们更深地认识社会,了解人类处在群体和社会中的心理规律。读后您会发现:原来“心理学”这么简单!

目录

第1章 关于感觉和知觉

 1-1 我怎么不见了?

 1-2 为什么大家都羡慕受惩罚的同伴呢?

 1-3 算命先生为什么能神机妙算?

 1-4 拿破仑为什么兵败滑铁卢?

 1-5 为什么第一印象至关重要?

 1-6 为什么”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1-7 和坤为什么能够平步青云?

 1-8 假药为什么也能治病?

 1-9 为什么长相好就容易受到青睐呢?

 1-10 为什么到处都能看到红裙子和孕妇呢?

 1-11 苏东坡为什么面红耳赤?

第2章 关于成长和学习

 2-1 为什么他们能过目不忘?

 2-2 聪明和成功成正比吗?

 2-3 为什么“乖孩子”反而会更自卑?

 2-4 孩子打游戏上瘾怎么办?

 2-5 苏轼是怎样被王安石贬到黄州的?

 2-6 孩子不睡觉.怎么办?

 2-7 孩子做错了事,一定要批评吗?

 2-8 资质平平的孩子为什么能考上重点大学?

 2-9 盲人是怎样当上内阁大臣的?

 2-10 功臣何以不能受赏?

 2-11 马克·吐温募捐时为什么不捐钱反而偷钱?

第3章 关于语言和思维

 3-1 为什么大人解答不好而小孩却能答对呢?

 3-2 为什么想着事情坏最后事情真的就会坏?

 3-3 青蛙为什么跳不出温水?

 3-4 士兵们是如何做出神奇的石头汤的?

 3-5 为什么灵感总是不期而至呢?

 3-6 眼见真的为实吗?

 3-7 为什么有些职位会女性优先?

 3-8 为什么狮子不接受老鼠的挑战呢?

 3-9 为什么有时遇见困难要绕着走?

 3-10 为什么越不繁,才越不凡?

 3-11 为什么铁轨的宽度由马屁股决定?

 3-12 为什么二手车的价格定得低?

第4章 关于家庭和生活

 4-1 丈夫为什么长不大?

 4-2 为什么经常吵架的夫妻离婚几率低呢?

 4-3 我们为什么越来越手忙脚乱?

 4-4 怎样种豆才能得瓜呢?

 4-5 到底几点了?

 4-6 为什么有人愿意“不买最好,只买最贵”?

 4-7 为什么丈母娘看到准女婿会浑身发抖呢?

 4-8 为什么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4-9 小猫为什么挨踢?

 4-10 赞美为什么能胜过灵丹妙药?

 4-11 最应该尊重的人是谁?

 4-12 为什么有的老年人会被退休击垮?

 4-13 为什么越把书藏起来孩子越想看?

第5章 关于男女和感情

 5-1 为什么情人眼里出西施?

 5-2 为什么父母越干涉,恋人们爱得越深?

 5-3 当更年期遇上青春期,怎么办?

 5-4 为什么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5-5 她们为什么都选择嫁给穷困潦倒的男人?

 5-6 优越的她们为何总嫁不出去?

 5-7 失恋后为什么会很伤心?

 5-8 婚外恋始于什么心理?

第6章 关于情绪和健康

 6-1 为什么会有人被吓死?

 6-2 “钟摆病”是怎样产生的?

 6-3 为什么平时表现良好,关键时刻“掉链子”呢?

 6-4 在异性面前为什么会害羞?

 6-5 如何化自卑为自信?

 6-6 为什么有人经常喊“减肥”却控制不住进食?

 6-7 为什么盛怒的他怒气全无?

 6-8 为什么遭遇挫折后多数人会一蹶不振,越陷越深?

 6-9 什么是消除烦恼的万灵公式?

 6-10 为什么有的人总是认为自己不行

第7章 关于动机和需要

 7-1 为什么说“人比人,气死人”?

 7-2 为什么潘多拉会打开盒子?

 7-3 被劫持的人质为什么会爱上绑匪7

 7-4 为什么“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7-5 为什么穷人比富人更容易得到快乐与满足?

 7-6 为什么带花园的海边别墅只卖1美元呢?

 7-7 什么是我们不需要的?

第8章 关于个体和群体

 8-1 为什么乌鸦到哪里都遭人讨厌?

 8-2 无声是怎样胜有声的?

 8-3 为什么信息传递容易失控?

 8-4 为什么有些团体总是人浮于事?

 8-5 为什么飞机晚点了,乘客反而喜出望外呢?

 8-6 为什么跟”自己人”交往更具亲和效应?

 8-7 为什么别人会影响我们的发挥呢?

 8-8 为什么销售量下降了,还受到表扬呢?

 8-9 为什么跳蚤变成了“爬蚤”?

第9章 关于社会和历史法则

 9-1 贫者为什么会更贫穷,富者为什么会更富有呢?

 9-2 为什么要抓紧修补第一扇被打碎玻璃的窗户?

 9-3 为什么最怕什么,却总是遇见什么?

 9-4 为什么旁观者众多,“见死不救”的事件却频频发生?

 9-5 吴王的爱姬为什么会被孙武斩首?

 9-6 他们为什么怂恿陌生人跳楼?

 9-7 为什么总统讨厌的书销售却异常火暴?

 9-8 为什么有人明知某物一文不值仍然高价买下?

 9-9 为什么会一倒百倒?

 9-10 信息经过层层传递为什么会失真?

 9-11 为什么会有优淘劣胜现象?

第10章 关于自然和动物的启示

 10-1 怎样才能让懒马跑得快?

 10-2 大雁为什么呈“人”字形飞?

 10-3 两边都是草,毛驴为什么会饿死?

 10-4 为什么食物就在跟前却会活活饿死?

 10-5 为什么要感谢对手?

 10-6 懒惰一定是坏事吗?

 10-7 为什么一颗钉子能毁掉一个帝国?

试读章节

第1章 关于感觉和知觉

我怎么不见了?

从前,有个里长押送一个犯罪的和尚到边疆去服役。这个里长有点儿糊涂,记性也不大好,所以每天早晨他都要把重要的东西全部清点一遍才肯上路。他先摸摸包袱,自言自语地说:“包袱在。”又摸摸押解和尚的官府文书,告诉自己说:“文书在。”然后,他走过去摸摸和尚的光头和系在和尚身上的绳子,说道:“和尚在。”最后,他摸摸自己的脑袋说:“我也在。”

里长跟和尚在路上走了好几天了,每天早晨都如此这般清点一遍,不缺什么才放心上路,没有一天漏掉过。那个生性狡猾的和尚把里长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渐渐地,就想出了一个逃跑的好办法。

有一天晚上,他们俩照例在一家客栈住了下来。吃晚饭的时候,和尚一个劲儿地给里长劝酒:“长官,多喝几杯,没有关系的。顶多再有一两天,我们就该到了。您回去以后,押送我有功,一定会被上级提拔,这不是值得庆贺的事吗?不是值得多喝几杯吗?”

里长听得心花怒放,喝了一杯又一杯,慢慢地手脚不听使唤了,最后酩酊大醉,躺在床上鼾声如雷。

和尚赶快去找了一把剃刀来,三两下把里长的头发剃得干干净净,又解下自己身上的绳子系在里长身上,然后就连夜逃跑了。

第二天早晨,里长酒醒了,他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开始例行公事地清点。先摸摸包袱:“包袱在。”又摸摸文书:“文书在。”“和尚……咦,和尚呢?”里长大惊失色,忽然,他瞅见面前的一面镜子,又高兴了,摸了摸自己的光头和身上系的绳子:“嗯,和尚在。”不过,他马上又迷惑不解了:“和尚在,我却不见了。”

这自然只是个让人忍俊不禁的老笑话,用来比喻对自己没有清醒认识的人。现实生活中不会存在如此愚蠢的人物。然而我们真的认识自己吗?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人们一直问自己这样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许多学者苦苦思索,从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寻找答案,然而无一人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认识自己,心理学上叫做“自我知觉”。它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以自我为认识的对象。对自己的认识越清醒,越能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认识自己总是和认识他人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个对自己有清醒认识的人,也会对他人、周围的环境有着清晰的认识。从而能在交际、竞争时发挥自己的优势而获得成功。

威廉·F.巴克利既是美国保守派政坛很有影响的人物,也是博学多才的编辑、作家。他反应敏捷,言辞犀利。1965年,巴克利被保守派推举竞选纽约市市长一职,实际上,他获胜的希望微乎其微,甚至巴克利本人也不怎么认真对待竞选。

有位记者采访他,问道:“如果你被选为纽约市市长,你要采取的第一项措施是什么?”

巴克利回答说:“我将首先重新点一下选票,看看有没有弄错。”

有个小幽默也是关于清醒认识的,会心一笑后却能发人深省。

在日本,教师这个职业是神圣的,也是受社会尊重的,因此对教师的选拔极为严格。

台上一排负责教育学院招生面试的考官正襟危坐。一位考官询问一个女生:“你为什么选择教师这个职业?”

女生回答说:“我小时候曾立志长大后要做伟人。念中学时,我觉得做伟人太辛苦了,便将志向改为做伟人的妻子。但现在,我知道我能做伟人妻子的机会实在渺茫,所以又改变了主意,决定做伟大的教师。”

在一片笑声中,女生顺利地通过了面试。  一个人想真正认识自己绝非易事。正如俗语所言:“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可能像圣人、哲学家一样整天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把自己放在局外人的地位来观察自己。宋代文学家苏轼有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往往如此:明明站在山中,却不识青山的妩媚;明明拥有“自我”,却不能自悟。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真正认识自己呢?

首先,要时时刻刻归纳总结,充分发挥大脑的思考作用。时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很重要,它能使你在任何情况下不变质。

其次,要从书中吸取珍贵的阳光雨露。黄庭坚曾说:“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言语乏味。”知识是大脑的精神命脉,大脑不是用酒精去麻醉的。大脑是有容量的,当你每天给它灌人酒精时,知识就再也没有可容纳的空间了。当你用知识充实了自己,你会发现,任何人、任何事都不可能让你麻醉了。

再者,把自己定位在常人位置上,思想一定要开放,乐于接受别人。越是知识渊博的人,越谦虚谨慎,虚怀若谷。

P2-4

序言

两千多年来,人类一直渴望揭开幽远、深邃、神秘的心理世界的面纱。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创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一个多世纪以来,在斯金纳、杜威、霍尔、皮亚杰、布鲁德斯、弗洛伊德等大师的努力探索下,心理学已经取得日新月异的成果,逐渐成为一门蓬勃发展的学科分支。

近年来,随着生活和工作节奏的日益加快,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压力空前增大,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不断涌现,患有心理障碍症的人数持续增加,“亚健康”一词也频频出现在我们的视线周围。

其实,如果借助基本的心理学知识,现实生活中,很多痛苦和烦恼都会烟消云散,很多悲剧都可避免。可由于不了解最基本的心理学知识,一些本来极其简单的问题结果复杂化,并最终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西方对心理学的重视由来已久。《伊索寓言》中一只饥饿的狐狸路过树林,看见架子上挂着一串串葡萄,垂涎欲滴,可是却摘不到,只好悻悻离开,抱怨着:“葡萄是酸的。”

在西方,这个故事被引入词典,短语sour grapes(酸葡萄心理)就是来自于此:得不到的就说不好。心理学中也借用这个术语。用来解释人类心理防卫的一种机制——合理化地自我安慰。

与“酸葡萄”心态相对应,还有一种心态被称为“甜柠檬”心态。它指的是人们对得到的东西,尽管不喜欢或不满意,也坚持认为是好的。例如,你买了一套衣服,回来后觉得价钱太贵,颜色也不如意。但是你和别人说起时,你可能会强调这是今年最流行的款式,即使价格贵一点儿也值得。

在西方,心理学知识已经凌驾于任何知识之上,成为一种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知识。如今,越来越多的专家呼吁要全民普及心理学知识。

然而,作为一门科学,心理学有着严谨、深奥的特点。在晦涩难懂的术语面前,即使最权威的心理学家都坦言曾经有过兴趣索然的感觉。我在应邀开设心理学讲座时,尝试着把心理学知识蕴涵于一个个幽默风趣、妙趣横生的小故事中,尽量使听者能听得轻松惬意、津津有味。在听者的要求下,我把讲义整理成一本书。

如果你是心理学爱好者,读过一些有关心理学的书籍,相信你对下面的问题背后的心理学原理并不陌生。

我们为什么会手忙脚乱?

狄德罗效应会告诉我们:当人们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会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

为什么人质被解救,会反过来帮助绑匪?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告诉我们:当一个人长期被一种力量压迫,久而久之会不小心或者不自觉地对压迫他的势力进行认同。

为什么父母越干涉,恋人们爱得越深呢?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告诉我们: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

马克·吐温募捐时为什么不捐钱反而偷钱?

超限效应告诉我们:任何一种刺激,只要刺激过多、强度过大或作用时间过久,都会引起人们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为什么铁轨的宽度由马屁股决定?

路径依赖告诉我们:一旦人们作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你轻易走不出去。

……

我写作本书并无太高奢望,只要读者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一些心理学中最简单的知识,能够加深对自身、他人、社会的了解,对自己的身心健康、人际关系、事业发展有一些帮助,我就心满意足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1:5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