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热血沸腾的80后一代,他们也是光鲜照人的当代大学生志愿者。他们成长在一个激扬奋进的“火红”时代,他们用青春与热情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情感之歌。同普普通通的大学生一样,他们品尝着爱情的甜蜜,却面临着两难选择。为爱情放弃,还是为理想付出?当接踵而来的打击降临在他们身上时,心为爱生——他们真正懂得了生命的意义。
中国首部反映西部志愿者生活的长篇小说《80后的火红年代》为你呈现他们的世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80后的火红年代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雪燃 |
出版社 | 贵州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他们是热血沸腾的80后一代,他们也是光鲜照人的当代大学生志愿者。他们成长在一个激扬奋进的“火红”时代,他们用青春与热情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情感之歌。同普普通通的大学生一样,他们品尝着爱情的甜蜜,却面临着两难选择。为爱情放弃,还是为理想付出?当接踵而来的打击降临在他们身上时,心为爱生——他们真正懂得了生命的意义。 中国首部反映西部志愿者生活的长篇小说《80后的火红年代》为你呈现他们的世界。 内容推荐 这部《80后的火红年代》是描写西部志愿者的小说,写的还是不错的。比如写大学生到西部,确切说是在西南,各自不同的情感遭遇,写出了一种不同的追求,磨难和成长。作者对青春,对生活成长十分有感触。“爱在路上,更在心里流淌”,爱本身也需要成长,爱本身也是一种过程。这个是80年代出生的人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80年代的人重视过程,更注重结果。 50后、60后的人比较注重结果,什么事情你只要告诉我结果,我不听过程。80后不一样,他们享受过程,很可能最后的结果是不爱,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的某个瞬间我爱过了,爱了就很好,就行了。所以,这部作品把人生的追求,爱情的追求,与国家民族的需要和理想联系在一起。很有时代意义和大众意义,超出了一般很个人化的作品。背后看它,有一种更高的理想追求。这是一部很好的作品,值得我们去呵护、打造。它代表一个时代,也是一段历史。目前已经具有了电视剧的基础,只要精心做好,也会热起来,它的读者和观众面是非常广泛的。 目录 代序 爱在路上更在心里流淌 01 真诚能感动心灵 02 志愿者心灵相通 03 事业更能让女人美丽 04 上海来的乡村教师 05 艰难的选择 06 绝不能当逃兵 07 村小老师的困境 08 教师也要“希望工程” 09 人逢喜事精神爽 10 村小代课教师 11 知识改变命运 12 幸福只是一个概念 13 扶贫不如扶志 14 乡村学童 15 相爱是种感觉 16 解救被拐少女 17 黄粱美梦 18 往事没有结束 19 抗洪第一线 20 危险之时显身手 21 投毒事件 22 爱可以改变一切 23 爱情与山水共舞 24 世上最甜的和最苦的 25 知青英雄谭竹 26 知青往事 27 当年的爱情玫瑰 28 往事也有生命力 29 想着你的情意 30 大学生村官向柯 31 不得不面对 32 爱藏在生命里 33 对得起自己的选择 34 家是爱情的港湾 35 成功事业从小事做起 后记 关注志愿者生活 体悟志愿者情怀 试读章节 况娇在想方设法说服父母,尤其是说服老妈,况娇说:“我只是去西部服务两年,两年后就会回来,我现在年轻,应该把自己学到的知识传播出去,应该为建设西部做点有益的事,就像老妈当年响应号召上山下乡接受贫下申农再教育一样,总不能把青春埋没在挣钱的事情上。” 老妈听况娇说这些话时在电话那头不禁笑了,老妈说:“没想到我的女儿看似温柔,却有男儿样的性格。当年的我和你现在一样,但仅有一腔热血不够啊,你会面临许多实际困难,你在西部吃苦老妈在广州也不会安心,会时时牵挂你,你要是懂事呀,就该让我省省心,过几年清闲的日子。” 况娇说:“妈,我已长大了,你放心吧,我没有什么远大志向,只想人生多一种经历,多一种体验,你总不能眼看着你的女儿碌碌无为地过一辈子吧,没有吃过苦的人就不会知道生活的甘甜……” 老妈在电话那头会心地笑了,“好啊好啊,女儿长大了,就像我当年要去贵州下乡一样,10头牛都拦不住,不过,老妈还是反对你去西部,贫穷的地方用武之地就少,助你成功的机会也不多。” 况娇说:“妈,我知道,你就放心让我去吧,我会让你刮目相看,向你证明我能行的。” 老妈听女儿说话的口气,明白要想说服女儿放弃去西部的打算是不可能的,但她也从来不表示同意,况娇也就不再去管老妈的意见了,仍然在为去西部努力。 老爸的突然到来,令况娇惊奇万分,但况娇也想到了老爸此行一定是冲着她去西部这件事来的,她突然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压力。 出租车在江源大酒店广场前停了下来,况娇下车就发现老爸已经站在酒店门前了。老爸穿了一件深红色圆领T恤,深蓝色休闲裤,黑色休闲皮鞋,看上去很精神。况娇大声喊:“爸!”就快步向他奔过去。 老爸笑着打量况娇,说了声,“我的女儿大了,真的很漂亮呐。”就伸过手来拉况娇。进了酒楼,父女俩在茶屋里找了个僻静的位置坐下来。 老爸习惯性地要了一杯铁观音,况娇要了一杯茉莉花茶。 老爸开门见山地问:“你去西部服务的事情已经定下来了吗?” 况娇担心地看看老爸,说:“学校还没有确定名单,我们学校现在就有两千多人报名了,但全校只有35个名额,能选上谁还不知道呢。” 老爸略微沉思地“哦”了一声,“去西部服务不是自愿的吗?干嘛还要学校选定?” 况娇道:“开始想去的人少,现在想去的人多了,学校也很为难,上周我们又填了一张表,要我们选择去西部的地方,说是团委要宏观调控。把我们放到最能发挥特长的地方去。” 老爸问:“你选择的什么地方?” 况娇答道:“汇文县。” 老爸一听汇文县,立即坐直了身子,“什么?汇文县?是川黔交界的那个汇文县吗?” 况娇觉得老爸的表情怪怪的,睁大双眼看着他答道,“是啊,是在川黔交界处啊,怎么了?” 老爸发现自己有些失态,马上低头去端茶杯,“没,没什么!我只是在想,川黔交界的汇文县是山区,好像是位于大娄山山脉吧,山区很穷,交通也不方便。” 老爸象征性地抿了口茶后又问:“你想去那儿当老师吗?” 况娇说:“是啊。我本来就是师范生嘛,偏远山区最缺的就是老师。” 老爸放下茶杯,转移了话题,“况娇,我这次来就是为你毕业分配的事。我和你妈一开始就很反对你去西部做志愿者。像你们这种20来岁的女生,连自己的生活都不能自理,到西部去又能做些什么?做任何工作都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等你熟悉了那里的环境,能真正做好工作了,你们的服务期又到了,又要离开了,如果我是那里的县长,我也会怀疑你们是否能把工作做好,不敢放手让你们去干。只能让你们做点鸡毛蒜皮的事情。你不想想,这样混两年多浪费青春,人生能有几个这样的两年?”P4-5 序言 代序 爱在路上更在心里流淌 ——读雪燃长篇小说《80后的火红年代》 文/周雪儿 去年春天,我看过一家省级电视台举办的庆祝“五四”青年节文艺晚会。其中一个节目就是大合唱《志愿者之歌》,有这么几句歌词我至今还记得:“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西部去,到基层去,投入时代的洪流中,打造一个新世纪!,,我知道西部志愿者就是从那台文艺晚会开始的。后来我又在网上读了许多关于西部志愿者的报道,才比较全面地了解了从2003年开始的西部志愿者计划。 读完《80后的火红年代》这部小说后,我最大的收获是感动,这种感动来自小说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和西部志愿者们鲜为人知的生活故事。在人们心目中,志愿者就是一群有理想、有抱负的热血青年,他们宁愿放弃优越的城市生活,甘愿到西部贫困地区服务,他们的行为本身就令人感动,他们的社会形象光彩照人。但光环的背后他们同样有着和普通人一样的痛苦和彷徨,当理想与现实出现差距时,当美好的理想被无情的现实击碎时,接踵而来的失望让他们内心痛苦不堪,他们甚至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小说中的穆西西、袁理就是经历过这种心路历程的典型人物。志愿者向柯把自己的知识无私奉献,赢得了村民的信赖,成为第一个当上村官的西部志愿者,张玲与王昌盛在相同的追求中相爱并走上了红地毯,穆西西为山区代课教师奔走呐喊,她利用做记者的工作之便深入乡村院坝,了解村民疾苦,写下十多万字的乡村笔记,受到了领导和社会学家的关注,为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详尽的资料……这些都是西部志愿者们最真实的生活写照,他们经历过的酸甜苦辣都在雪燃的描写中跃入眼帘,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他们奉献的艰辛和伟大,让人更生敬佩之意。 小说的另一条主线是况娇和她的父亲况国庆两代人的爱情故事。况国庆是20世纪70年代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知识青年,况娇是投身于现代化建设的西部志愿者,这条主线反映着两个时代,两代人对爱情、事业的追求,也是小说的焦点。故事荡气回肠、情真意切、催人泪下,读后让人对西部这个神奇的地方有了更多的遐想,这就是我读这部小说后为之感动的原因。 雪燃的小说常以动人的故事取胜,语言朴素,娓娓道来,把人物置于曲折的故事情节中,以此来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从结构上看,由于塑造的是一个志愿者群体,故事线索有明有暗,因而显得有点“散”,但散而不乱,散而有序,这是雪燃对小说创作的一种新的探索。他以往的《美院女生》、《美院制造》、《有多少爱可以重来》等小说我都拜读过,那几部小说都是以第一人称展开故事情节,故事比较紧凑,而这部小说却是用第三人称的写法,故事线索多,只有读完了整部小说后,才能感受到故事带来的震撼,才能惊叹雪燃高明的创作手法。 从最初的《美院女生》到现在的《80后的火红年代》,雪燃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对小说结构的把握,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对情节的描写都显得十分娴熟了。雪燃生活在西部城市重庆,又在綦江新闻社工作,按他的说法是利用工作之便,深入到志愿者中和他们交朋友,看到并了解到很多志愿者们真实的生活,他创作这部小说的灵感就是缘于对志愿者们的理解和感动。 这部小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感,超出了一般很个人化的奋斗作品,他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有着更崇高的理想追求,故事里充满着“大爱”这个主旋律,是一部可读性非常强的青少年励志读本。 2008年7月15日于上海 后记 后记 关注志愿者生活体悟志愿者情怀 文/雪燃 想着创作这样一部小说,还是在4年前的夏天。 那天,我去重庆市綦江县新盛镇采访,镇领导引见我认识了该镇气田村的西部志愿者王寿波,他是全国第一批服务西部的大学生志愿者,那年夏天他通过竞选当上了气田村的村支书。 那天我与王寿波交谈了5个多小时。王寿波说:“在志愿服务的一年当中,我真实的感觉到,这里才是我的用武之地。”正因为自身价值得以充分体现,才让王寿波放弃了更多的机会,踏踏实实地留下来当村官。 新盛镇虽然是重庆市十大养蚕基地之一,但这里的蚕农却常年被一种家蚕多发病“白僵病”困扰着。由于对该病缺乏了解,当地蚕农已习惯让成堆的病蚕自然死亡。发现这种情况之后,王寿波迅速找到当地各个养蚕户,告诉他们这种蚕病是可以防治的,并耐心地讲解“自僵病”的发病机理及预防措施。通过仔细地观察研究,王寿波提出用漂白粉与新鲜石灰调配成“防僵粉”的治疗方案,经过推广,效果明显。 工作一段时间后,新盛镇的百姓了解了王寿波,而王寿波也从中体会到了自己被需要的滋味。经过一年的服务实践,王寿波与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友情。2004年9月,王寿波参加了綦江县新一轮农村基层组织换届选举,24岁的他当选为綦江历史上最年轻的村支书,并成为大学生西部志愿者中的第一位村官。 采访王寿波后,我写过一篇《村官王寿波》的通讯,也就是在写作这个通讯时,我萌发了创作这部长篇小说的想法。西部志愿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从校园到基层,在基层面对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这不仅仅是一个过程,一种角色的转变,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从那天开始,我就特别关注志愿者们的生活,我所在的綦江县就有50多名志愿者活跃在全县各乡镇、各部门。他们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汇聚在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的旗帜下,背起行囊,投身西部基层,唱响了到西部基层建功成才的主旋律。 从打算写《80后的火红年代》开始,我就特别关注志愿者在各镇、各部门工作的情况,有计划地接触他们,对他们进行全方位跟踪采访,在长期的接触中,我还与其中的几位志愿者成了好朋友,有了更多与他们交流的机会,得到了我需要的第一手素材。与此同时,我也在网上搜索阅读了大量关于西部志愿者的报道和西部志愿者们的博客,经常和他们在线交流。创作《80后的火红年代》的计划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他们发给我大量的图文,给我讲述他们的生活故事,我慢慢地走进了志愿者群体。 开始创作后,志愿者们都希望早日一睹为快,因此,我一边写作一边在“腾讯读书频道”、“新浪读书频道”上连载。一是为了满足关注这部小说的志愿者的心愿,二是让志愿者看了小说后提出他们宝贵意见,写出他们更加真实的生活。 随着小说创作的深入,志愿者们的议论也越来越多,我在小说中塑造的穆西西这个形象,是志愿者们争论的焦点。有的说穆西西太完美了,穆西西可以说是众多西部志愿者中的佼佼者。小说中向柯这个人物笔墨不多,但他同样有着和穆西西一样成功的事业,他竞选上村官,知识有了用武之地。这两个受志愿者关注的人物,其实在生活中都有原型。又比如说况娇、李玉兰这两位当乡村教师的志愿者,其实她们做的一切也是非常惊人的,面对贫困学生,她们贡献知识,奉献爱心,她们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她们所做的一切非常感人,非常震撼人心。 我创作这部小说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向读者展示西部志愿者们这种艰辛与快乐,徘徊与坚定并存的多彩生活。我试图从多方面去展示西部志愿者的生活,把他们的生活融人一个“情”字之中,而这里的“情”不仅仅是爱情这么简单,它包含着人与人的心灵相通,人与环境的相融,志愿者们与西部这片神奇土地之间的情,千丝万缕、深情无限,他们把国家、民族的需要和个人理想追求联系在一起,抒写着人间大爱。正如一位志愿者说的:“不懂西部就不懂中国。”西部志愿者这个称呼也就定位在这片土地上,这段经历将成为他们生命中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他们未来的人生中,西部的山水人文将在他们记忆深处永不磨灭,而且还会在岁月的流逝中愈发浓厚。就像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一样,经历过的事情永生难忘,那里的乡情乡音在岁月中虽说已变得遥远了,但在遥远的同时却又更加亲切。这也是我之所以把上一代知青生活通过回忆的形式,记录在《80后的火红年代》这部小说里的原因。西部永远充满希望。 有网友问我这部小说如何归类,我说这部小说不好用某种特定的类型鉴定。网友们更赞同把它归为励志类,也有人将其归为校园文学,也有人说它是言情小说。不同的人读了之后会有不同的理解,这在我看来是一件好事,这就能让更多的人关注西部,关注西部志愿者。 2009年3月于重庆市綦江 书评(媒体评论) “爱在路上,更在心里流淌。”爱本身也是一种过程。连部作品把人生的追求,爱情的追求,与国家民族的需要和理想联系在一起。这是一部很好的作品,值得我们去呵护、打造。它代表一个时代,也是一段历史。 ——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 白烨 赏评 选择了西部,你就选择了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选择了西部,你就选择了人间最美好的成长过程。因为在这里,有一种感觉是感动,有一种精神是奉献,有一种体验是幸福。 ——西部志愿者 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白烨 对《80后的火红年代》的赏评 这部《80后的火红年代》是描写西部志愿者的小说,写的还是不错的。比如写大学生到西部,确切说是在西南,各自不同的情感遭遇,写出了一种不同的追求,磨难和成长。作者对青春,对生活成长十分有感触。“爱在路上,更在心里流淌”,爱本身也需要成长,爱本身也是一种过程。这个是80年代出生的人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80年代的人重视过程,更注重结果。 50后、60后的人比较注重结果,什么事情你只要告诉我结果,我不听过程。80后不一样,他们享受过程,很可能最后的结果是不爱,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的某个瞬间我爱过了,爱了就很好,就行了。所以,这部作品把人生的追求,爱情的追求,与国家民族的需要和理想联系在一起。很有时代意义和大众意义,超出了一般很个人化的作品。背后看它,有一种更高的理想追求。这是一部很好的作品,值得我们去呵护、打造。它代表一个时代,也是一段历史。目前已经具有了电视剧的基础,只要精心做好,也会热起来,它的读者和观众面是非常广泛的。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