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云南丽江永胜卷)
分类
作者 罗杨总主编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死亡与鼠(彝族支系他留人)

讲述:兰绍章彝族81岁祭司不识字兰金成彝族65岁干部高中

兰新平彝族30岁农民初中

记录:杨如刚

2005年12月采录于永胜六德乡他留山

远古的时候,人是长生不死的,人和猴子是亲家、老庚、好朋友,他们能相互通话。

有一个老倌在山崖边种了一片荞地,夏天荞子开花,白茫茫像下大雪,秋天结满了沉甸甸的籽粒。

山崖上住着一群猴子,总是下山来偷荞子吃。老倌去看荞地,猴子们一哄而散,飞一样跳到山崖上。

老倌多次劝猴子不要偷吃,猴子们总是不听,还对着他做鬼脸,嬉笑嘲弄他。老倌心里很生气,打定主意要收拾收拾这群猴儿。

这一天,天还没亮,老倌早早来到荞地,悄悄躺在地中央,不一会儿就饥肠辘辘了。他顺手摘下一把荞粒嚼吃,乳白的浆汁和黑的粒壳涂得满嘴唇都是。

天亮了,猴子们下山来了,站在山崖上四面一望,见没有人,就你推我挤纷纷攘攘跑进荞地偷荞籽吃,走到地中央突然看见老倌一动不动躺着,吓了一跳,猴子们合计说:“哎呀,我们真是太大意了,原来这个老倌早就死了,看他的嘴巴都生蛆了(猴子误把老倌嘴唇上涂的白荞汁当成了蛆)。我们把他扔到山谷底去吧。”猴儿们七手八脚抬起老倌,准备把他扔下深谷。

由于躺在潮湿的地上时间长了,肠胃不舒服,老倌忍不住放了几个响屁。猴子们感到十分奇怪,说道:

“背时了,这个老倌死了好几天,还会‘嘟嘟嘟’打屁呢!”

抬到山崖顶正准备往下扔,老倌突然站起来大吼一声,猴子们吓得四处乱蹦,不幸一只小猴子失足掉下山崖摔死了。人和猴子都感到十分悲伤,大家商量着为它举行盛大的葬礼安葬它,把它装进上等木料做成的棺材里,给它穿上七层麻布衣服。人们杀牛杀羊杀猪杀鸡,还捕来鲜鱼。

村子里所有的人都来参加,邀请所有的猴子都参加,又是敲锣打鼓,又是吹芦笙唢呐,还要打跳,跳“耶——耶——耶”的集体舞,人来人往,场面十分热闹。

猴子们来做客,板凳上有灰尘,就用尾巴一摇扫去灰尘,恰巧被人看见了,人就笑猴子做客不雅观,尽出洋相。猴子们感到十分难堪,窘迫难耐,急火攻心,情急之下连屁股都急红了,从此以后猴子就再也不到人的家里来做客了。

这也是猴子屁股红和“猴急”的来历。

人和猴子火烟冲天、锣鼓喧天大办丧事,惊动了天上住的务敌,他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务敌就派乌鸦下来打听消息,调查情况。  乌鸦来到人间,人和猴子都喝醉了酒,呼呼大睡。锅边掉着许多碎肉,乌鸦贪吃碎肉在锅边转来转去,忘记了回上天报告,结果乌鸦全身都被抹黑了。

这就是为什么乌鸦全身都是黑色,而且会预卜死亡。

现在他留人听到乌鸦叫就推测死亡会发生,这是因为乌鸦是务敌首先派下来凡间充当死亡信使的。

务敌又派雉鸡下来调查。

雉鸡来到人间,看见罐子里有许多酒,香气四溢,雉鸡贪吃好酒,忘记了回上天报告,结果雉鸡喝多了酒,把脸喝得通红。

这就是雉鸡为什么会脸红。

务敌又派喜鹊下到凡间调查。

喜鹊来到人间,看见村子周围长满了参天大树,枝繁叶茂,景色十分迷人,喜鹊从这根树枝跳到那根树枝,心里琢磨着在哪里搭窝才最好,也忘记了回去报告。

这就是喜鹊为什么总喜欢在村子周围的大树上搭窝。

务敌又派黄莺下来调查。

黄莺来到凡间,房屋后面有一片荔枝林,荔枝熟得正好,黄莺贪吃荔枝,一头扎进了密林也忘记了回去报告。

这就是黄莺为什么老是喜欢在人们的房屋后面啄吃水果。

乌鸦、雉鸡、喜鹊、黄莺由于自己的贪吃贪玩,忘记了回上天报告的时间,回不了上天,永远留在了人间。

最后务敌派金老鼠下来调查。

金老鼠来到凡间,从棺材的木楔钉那里咬开一个洞钻进棺材,原来人们在为一只小猴子办丧事。

金老鼠调查清楚了事情真相赶忙回上天汇报:

“乌鸦贪吃碎肉转锅边,雉鸡醉酒大红脸,喜鹊登枝忙搭窝,黄莺嘴馋钻密林……人为小猴办丧事热闹得很。”

务敌一听,吃了一惊,说道:

“啊,我不知道,人类原来是喜欢死亡这件事情的,以后就让他们会死亡吧,就让他们像今天一样热闹隆重地办丧事吧。”

从此,人类就会死亡了,有正常的老死,有非正常的死亡,死后就给他举办隆重热闹的葬礼。

他留人的丧葬礼仪隆重热闹程度超过结婚、生子等其他礼仪。

金老鼠查清了缘由,务敌奖赏它说:

“你有功劳,可是你去过人间,不能再住在天上,我允许你和人一起同吃同住。”

这样,金老鼠再次返回人间,现在有人的地方就有老鼠,这是因为有务敌的特许。

P7-10

书评(媒体评论)

我们每个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那些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给孩子们的故事,对于提升生命的尊严和价值观的养成,甚至比日后上学读书所带来的爆发力还要绵久和强大。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我们越来越需要倾听那些本真的、自然的,充满着文化多样性魅力的故事。

——罗杨

后记

永胜县是一个多民族和谐共处,民族文化底蕴丰厚的历史名邦,自然景观优美,民族风情浓郁,民间艺人众多,创造了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灿烂文化,构成了独具特色的边地文化色彩。永胜民间故事,作为永胜民间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一代代口耳相传,不但丰富了人民群众干百年来的生活,更是记录了永胜县各民族最本质的地方民族精神。

民间故事的活动早在2000多年前就开始了,今天讲故事的活动仍然十分流行。讲故事是民众的重要民俗活动,在民间俗称为“讲古话”“讲瞎话”“摆龙门阵”“讲经”等。永胜民间故事粗略分为传奇故事、生活故事、寓言故事和民间笑话等。围绕客观实在物,运用虚构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式构建出来,具有审美意味的民间传说,在永胜县流传十分广泛,如人物传说、动物传说、地名传说,等等。这些传说故事披着神秘的色彩,包含着民众对历史人物、自然风景以及神仙道化的评说,也是广大民众关于山川名胜、土特产品、风俗习惯的由来和命名的审美解释。人物传说:以颂扬机智、善良、勤劳、勇敢的人物形象为主要内容的故事,表达了人们对假丑恶的鞭挞,对真善美的讴歌,这一类的故事有:《背架》《马鞍山的由来》《月亮石的传说》《竹子做的灵位》《阿依楚屏》《诸天寺》《老变婆》《重男轻女》《长工巧治刁财主》等。动物传说:这类故事中,动物和人一样,有各种各样的品性,有恃强凌弱的,有温驯胆小的,有多谋善断的,也有诡谲狡诈的。在它们中间,互助互爱、团结御敌,贪而无信、以邻为壑,不同品性,构成多种多样的矛盾和复杂的关系,从而产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动物拟人化的描述,更加形象易懂,更能给人一种哲理,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激起人们为正义而斗争的勇气,如《简单与复杂》《公鸡喝水》《青蛙和老虎》《虱子与跳蚤》《戴头套的狼和狐狸》等。地名传说:这类故事,表达了人们对自然风光的崇拜和对神仙道化的评说,内容有:《灵源箐的传说》《热河“大石头”的传说》《梓里江桥的传说》《“马鞍山”的由来》《金牛洞的传说》《鸡叫山的由来》《程海的传说》等。另一类的笑话内容有:《夹舌子》《我在这里》《地里长出了马鹿》《俩老庚》等。过去,由于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制约,流传于民间的故事、歌谣、顺口溜等,不能使用文字等工具记录,许多文化的传播,一般都靠行动、语言来继承。风俗习惯如此,民间故事也是如此。这种群众集体所传承的文化,也许没有文献或古物那样能够经久保存,但是,它的生命力也不可低估。尤其是地处永胜六德他留山一带彝族支系他留人的他留文化,更具地域特色。那里有6300多座雕刻精美、排列整齐的古墓,静卧在0.32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有他留人特有的“青春棚”恋爱遗存,有“粑粑节”及饮食、服饰、民居别具一格。在古墓群中和饱经战火的古城堡徘徊,探索民间故事更具传奇色彩。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云南丽江·永胜卷》共收集到民间故事204篇,永胜县区域,所属乡(镇)18个,村委会147个,村民小组1000多个。本卷涉及乡镇14个,占全县乡镇数的87.5%。

在故事的收集工作中,县、乡群众文化工作者,在各种条件制约的情况下,深入村寨寻访民间故事讲述人和业余民间故事收集爱好者,实地采访、记录、获取资料。由于老一辈民间故事讲述人在世者已不多,给民间故事的收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为了抢救和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和江全等同志以一种高度负责的责任心采用了两种方式获取资料:一是走访能讲述完整故事的讲述人,听取讲述、实地记录;二是走访故事零星讲述者,经过走访多人,听取零星讲述和记录。

特别值得记住的是:永胜县长江勇同志、县委宣传部部长张建华同志一直关心这项工作并多次具体指导,从而保障了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而文化馆馆长和江全同志则是全力以赴,为此项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多年从事他留文化研究的杨如刚和群众文化工作者杨学韬、单思梅,以及六德乡、板桥乡政府等积极配合,特此感谢!

编者

2006年8月16日

目录

神话

 造天地日月(彝族支系他留人)

 洪水冲天(彝族支系他留人)

 兄妹成亲(彝族支系他留人)

 弟兄分家(一)(彝族支系他留人)

 弟兄分家(二)(彝族支系他留人)

 死亡与鼠(彝族支系他留人)

传说

 “刀杆节”的来历(彝族)

 出米洞的传说(一)

 出米洞的传说(二)

 “马鞍山”的由来

 花石头的传说

 诸天寺

 迪里坡

 程海的传说(一)

 程海的传说(二)

 程海的传说(三)

 程海的来历

 程海湖的由来

 热河“大石头”传说

 龙的传说

 金江的墙

 鬼打鬼的传说

 神奇的绵鱼荡

 月亮岩的传说

 平坝陷落成海

 龙潭水的传说

 姊妹石的传说

 金葫芦的传说

 烧犁头的传说(彝族支系他留人)

 梓里江桥的传说

 梓里铁索桥的传说

 龙门的来历

 葫芦笙的来历

 手镯的传说(彝族)

 母鸡河的传说

 将军桥

 白龙洞的传说

 壶山摩崖石刻观音像

 点香火的由来

 救兵粮树传说

 “阿弥陀佛”的来历

 上坟习俗的由来(彝族支系他留人)

 贪心和尚

 石堆堆和天星桥的传说

 江心石上有金窝

 磨刀砍的传说

 滑叶档的传说

 少妇买饼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杀家打子(彝族支系他留人)

 鸡叫山的传说

 鸡叫山的由来

 月亮石的传说(傈僳族)

 大石头的传说(彝族支系他留人)

 仙人经过涛源地区传说

 蚊子在两头

 风沙不进屋

 墙头不需盖

 灵源箐的传说

 草鞋上带来的江沙

 石匠把水凿小了

 蚂蚁子姑娘的传说(傈僳族)

 灶神的传说

 片角水冲村的传说

 珠坠河成

 永胜传奇

 鸡为什么不吃黑豆

 文方鸟甲

 千鱼庙的传说

 留金石

 竹子做的灵位(彝族)

 三个一(梅树殉情的传说)(彝族支系他留人)

 巴长马(彝族支系他留人)

 朱家天子万万年(彝族支系他留人)

 大力士的传说

 望夫石

 守孝的习俗

 上刀山下火海

 天葬的死婴

 哥哥鸟

 花围腰

 掏米洞的传说

 云台山的树影(傈僳族)

 金官街的来历

 金牛洞的传说

 金海马的传说

 芮关山的传说

故事

 生活故事

金船的故事

“屋檐水,点点滴”的故事

背架

丁郎刻木(彝族支系他留人)

赶马哥

一颗麻子讨媳妇

儿孙自有儿孙福

飞麻雀的故事

心里有鬼

“话说”

“拾金不昧”的故事

天不算高

走马皇帝的封赠

重男轻女

贼的来源(彝族支系他留人)

让他三尺又何妨

钱福的故事

剐死文大爷吓死谢屠夫

长工巧治刁财主

能媳妇

憨姑爷(一)

憨姑爷(二)

憨姑爷(三)

三两金子四无福(彝族支系他留人)

陈百万的三个小故事(彝族支系他留人)

亡人魂

他留的银子良峨的房子(彝族支系他留人)

洗衣女

裙边嫂的故事

出,还是进

“公鸡生蛋,牯牛下崽”

张公有百忍

两弟兄分家(彝族支系他留人)

赊三不如现二

大力士王鄂的故事(傈僳族)

阿赤格不那(树果卡麂子)(彝族支系他留人)

猎人的故事

子土司惨死之谜

牛皮圣旨

仙人马脚迹

灵药

木匠的故事

鸡饥鼠暑

饥鸡暑鼠

阿依楚屏(彝族)

睡迷糊了(彝族支系他留人)

西天问活佛

 幻想故事

三姐妹

两老表

小姑娘和老变婆

王老大遇怪

深山遇怪

鬼推磨

雪压竹梢头点地

玉蝴蝶

罗文秀才的故事

独脚鬼的由来(彝族支系他留人)

独脚鬼为什么会吃人(一)(彝族支系他留人)

独脚鬼为什么会吃人(二)(彝族支系他留人)

人和苍蝇的故事(一)

人和苍蝇的故事(二)(彝族支系他留人)

老变婆(一)

老变婆(二)

老变婆的故事

鬼怕恶人

 人物故事

刘储的故事

白鹤含书

奏免金课

手得“无”字

白鹤衔书

滇西才女高玉柱

征联择偶

 动物故事

蜈蚣毙蛇

蛇肚割福(彝族支系他留人)

煮蛇成银

竹子和蛇(彝族支系他留人)

人和蛇的故事(彝族支系他留人)

老虎怕青蛙(彝族支系他留人)

鸡同鸭讲(彝族支系他留人)

公鸡喝水

简单与复杂

虱子与跳蚤

水牛和骡子的故事(彝族支系他留人)

戴头套的狼和狐狸

青蛙和老虎

人变猴与人学猴(彝族支系他留人)

猴子埋儿尾朝天

人变石蚌(彝族支系他留人)

 机智人物故事

土锅换骑马(彝族支系他留人)

亚邪偷马(彝族支系他留人)

偷富人家(彝族支系他留人)

背石磨人海(彝族支系他留人)

结古的故事(彝族支系他留人)

亲吻姑娘们(彝族支系他留人)

我是你爹(一)(彝族支系他留人)

我是你爹(二)(彝族支系他留人)

干事抬轿(彝族支系他留人)

交换耕牛的故事(彝族支系他留人)

十男九闻罐子滚偏坡(彝族支系他留人)

捅蜂包的故事(彝族支系他留人)

石洞逃生(彝族支系他留人)

梅花公鸡(彝族支系他留人)

亚邪偷羊(彝族支系他留人)

十二个婆娘(彝族支系他留人)

二百八(彝族支系他留人)

赌摸姑娘(彝族支系他留人)

打县太爷(彝族支系他留人)

笑话

 我还在这里

 地里长出马鹿

 懒汉的故事

 俩老庚

 皮匠娶公主

 无病呻吟

 馋媳妇

 猎人和他的儿子(傈僳族)

 涂嘴用的肥肉(傈僳族)

 四姊妹

 洪先生打蛇

 鹦鹉学舌

 净重五十斤

 放屁王

 李老汉买布(傈僳族)

 买酒和火柴(傈僳族)

 挖水趣事

 没有这玩意儿

 丈母娘考女婿

 少管闲事

 如此教导

 翻手之间

 生怕后悔

序言

人类不能没有故事

故事,是人类对历史的记忆,它记叙和传播着社会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构建着社会的文化形态。具有五千年文明底蕴的古老中国,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讲故事的传统。那些“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奇的故事,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澎湃着感人的生命张力。作为先人创造和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民间故事中充满了民族的智慧和生命的记忆,它传承了朴素的文化血脉,是民族文化得以认同的载体。

我们每个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那些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给孩子们的故事,对于生命尊严的守护和价值观的养成,甚至比上学读书带来的影响力还要绵久和强大。民间故事中蕴含着的历史文化、理想信仰、价值观念、情感道德、生活知识等丰富内容,具有精神娱乐、知识传播和教化启蒙三重作用,不仅给人以知识和智慧,也给人以启迪和力量;不仅传播着社会价值理念,也构建着美好的精神家园。

纵观中华民族的文明文化史,我们的祖先讲着“女娲补天”的故事,开创了华夏民族的创世纪元;伟大领袖毛泽东讲着脍炙人口的故事“愚公移山”,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改革开放大潮中,我们又讲着春天的故事,跨入了豪迈的新时代。一个有故事的人生是辉煌的人生,一个有故事的民族是充满希望的民族。故事,始终伴随着我们的民族走向成熟,也伴随着我们的国家走向强大。

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故事,强大的国家不能没有故事,复兴的时代不能没有故事。那些美妙动人的民间故事,在世代的传承中,已经内化为我们的民族精神,融入中华儿女的品格中。然而,在文明更迭、社会转型的年代,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把祖先留下的精神遗产抢救下来、保存下来,完整地交给后人,是几代民间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为此,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把对民间故事的抢救和传承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延续了半个多世纪,并将《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列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点项目,常抓不懈。

除了中国,哪个国家还能有如此丰富的故事,并有如此众多的故事传承人和听众?作为一种民间文学样式和娱乐方式,民间故事或许会被人们冷落,但我相信,作为中华文明的血脉,民间文化的基因始终流淌在亿万人民的血液里,它的根不会断。

人类没有故事将会平淡无奇,世界没有故事将会索然无味。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我们越来越需要倾听那些本真的、自然的,充满着文化多样性魅力的故事。让我们把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美好故事世世代代地讲下去,让中国的崭新故事向人类倾诉更多的精彩。

2014年4月

内容推荐

沙蠡主编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云南丽江永胜卷)》收录了云南丽江永胜县的包括神话、故事、传说、笑话在内的民间故事204篇。这些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学为读者生动地展示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与劳动画卷。卷中附有二十余幅展现当地风土人情的彩色插图,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编辑推荐

沙蠡主编的这本《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云南丽江永胜卷)》里集结着散落于云南丽江永胜县的故事瑰宝,它们是:对我国民间故事最真实、科学、全面的收集和整理;对日益流失的民间文化遗产的国家级抢救;不可复制的口述活历史;包罗万象的故事版地方百科。这些原汁原味、通俗易懂,充满民族、地域特色的民间故事,融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启迪性于一体,让我们于妙趣横生中品味本土异乡风土人情,于奇思妙想中感悟世间百态、懂理明智。

岁月砥砺,口耳相传。让这些美好的故事流传下去,成为世代相承的永恒记忆——向热爱讲故事、听故事、写故事的人们,致敬!

本书适读人群:家长、孩子;老师、学生;讲故事、写故事的人;文学、历史、民俗等爱好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2: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