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顺流而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蔡旭
出版社 河南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顺流而下》选入中国当代优秀散文诗作家蔡旭作品140余章,按内容大体分为6辑,分别为散文诗的师友们、世界在我眼中、用笔直播城市、走在家乡的海滩上、伴着椰风轻唱、心底的微澜。作家把“抒情、哲理、内在音乐性”作为散文诗的三要素,以真情实感将生活见闻和感悟融入到散文诗的创作中,使作品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内容推荐

《顺流而下》是蔡旭新世纪10年所出版的4本散文诗集《熟悉的风景》、《温暖的河流》、《生活的炊烟》、《伴着椰风轻唱》的精选本。《顺流而下》中的作品以社会与人生为主要题材,以抒情、哲理、内在音乐性为特色,给人发现的喜悦与美的回味。

目录

在顺流而下中逆水行舟(代序)

第一辑 散文诗的师友们

重返仙湖访柯蓝诗碑

同郭风的第一次会面

跟着李耕的脚迹

读耿林莽《月光下的小偷》

刘湛秋的吉他已飘向遥远

坐在许淇的速写里

古稀还童的唐大童

王尔碑的音容被我丢失了

我认识敏歧的绿窗

徐成淼与我的称呼

与管用和在长江上谈《溪流》

陌生的王宗仁伸出熟悉的手

有关海梦的印象

邹岳汉振臂一呼的瞬间

刘虔的华灯刷亮了我的眼睛

戴砚田给我治过病

听陈志泽唱《草原之夜》

叶庆瑞走进了人生第五季

捧起王幅明的大书

桂兴华走在南京路上

田景丰开来了大吊车

张庆岭伸出小拇指

第二辑 世界在我眼中

联合国大厦广场有一座中国鼎

翻看纽约世贸中心老照片

与乔丹相会在公牛队主场

记住了卢浮宫一根不知名的柱子

在戛纳寻找中国星

尼斯机场的捐赠箱

站在城市角落的小英雄

比萨饼与我们的关系

驰过欧洲的田野

说话间车过两国边界

走进莎士比亚故居

忆起在海参崴练摊

澳洲黄金海岸

悉尼歌剧院

悉尼的中国花园

在澳洲遇华人歌星

奥克兰街上的帆船

同元首一样剪羊毛

泗水晨运

在泰国被人改变了性别

第三辑 用笔直播城市

我所熟悉的城市

半座城市挤在公共汽车上

凌晨两点的城市

自行车被拒之门外

一条河得救了

海滩茶馆的最后一夜

一个小区的诞生

这片被囚禁的土地

风决定着叶子的态度

街树开花不结果

草坪中走出了一条小路

骤雨似乎要追杀一个无辜的人

施工队长升任爸爸的一刻

劳模家放不进市长的花篮

足下生辉的擦鞋妹

那个送快餐的人

蹲在市场角落卖蛋的母亲

修鞋摊的大妈

搀扶的爱

沙漠也能淹死人

借我一双慧眼吧

街边打气摊

雨,总算下过了

同假山合影

锦上添花的树

船过琼州海峡

老站牌的无奈

国际酒店一只停摆的钟

在街边听卡拉OK

缺口

当第一太容易了

没有酒的晚餐

第四辑 走在家乡的海滩上

寻找童年

童年的味道

什么是最好吃的鱼

难忘儿时番薯窑

关于番薯的回想

红树林种子的味道

山兜娘娘庙的墙

别小看这块石头

水东冼夫人铜像

忘不了的方言

最初的家园

母校的形象

渔家厨娘阵

走在家乡的海滩上

放鸡岛的鸡放哪里去了

坐看退潮的大海

乘着夜色回老家

在危重病房外守望老母亲

母亲的胆结石

想念单人木偶戏

与鳌鱼舞久别重逢

第五辑 伴着椰风轻唱

海口的树

海南有座五公祠

瞻仰冯白驹故居

宋词走进海口公园

读傅小石画展

听李双江在海口唱五指山万泉河

听罗门给蓉子唱情歌

看梅兰芳跳芭蕾舞

三亚湾从黄昏到夜晚

想起牛汉在天涯海角的脚印

在鹿回头怀念林毓豪

有座城市叫琼海

万泉河有多美

博鳌的微笑

娘子军老兵与年轻的白鸽

走读华南热带植物园

松涛水库

我这样介绍石花水洞

蓝洋温泉

白莲鹅的广告

站在铜鼓岭上

在尖峰岭上睡了一觉

我在保亭种过红毛丹

路见黎族老妈妈织锦

在猴岛与一只猴子合影

黎妹走上T型台

唧水筒喷出了彩虹

永远闪亮的胶灯

古老的石头村

古村的石墙

椰子树

椰子水

椰子汁

椰雕

第六辑 心底的微澜

在牙科候诊室

挤上长途客车

镜头中恢复的青春

同美女的一次合影

不敢在树上钉钉子

丢手绢

一次被酒打倒的经历

一首诗击起意外的涟漪

对一瓶酒的惋惜

人生

电视里看高跟鞋赛跑

一只玻璃杯跌倒在地

伞的妥协

在医院读诗

第一声啼喊总是姗姗来迟

我的生日被几个女人记着

一次多管闲事的体验

从现任系主任手中接过当年的成绩单

给书们抹把脸

公交车上的惊险一幕

附录

抒情地吟唱社会与人生

蔡旭文学年表

试读章节

一个小区的诞生

这里原本是乡村。

有成片苍翠的树林,还有梳妆的风。

有讲解历史的山,和会唱歌的溪水。

城里人用一些许诺,让它也有了城市户口。

一片片灰色的森林,刷刷地拔地而起。只不过借道的风,只能艰难地侧身而过。

有了山,假的。

也有了树,小的。

有了一池没有浪花的水,只能照镜,不会歌唱。

一切喜欢用一个新字包揽。不过空气变旧了。

一条红绸剪开之后,用一圈围墙与外隔绝,凭卡出入。一个新的小区就这样应运而生。

从这个时候开始,星空般闪烁的窗口,就睁大眼睛向遥远张望。

乡村走进了城市,实现了它的向往。

城市眷恋着乡村,只有向往,无法实现。

2008年7月

这片被囚禁的土地

这片土地被囚禁多年了。

没有高墙,没有大锁,也没有铁丝网。

就公开地晾在城市的身边。每一双眼睛都见得到它的荒芜,但都看不到捆绑它的那些绳索。

自从一个大红印章盖住一个大圈之后,这一片土地便停止种植了。

不种粮食,不种蔬菜,甚至也不种房子。

只种着荒草、污水,还有垃圾。

这片土地被囚禁多年了。

丢荒了多可惜呀,即使种粮种菜,也不至于浪费。

但种粮种菜种不出多少钱,比不上丢荒的效益。

这片丢荒的土地,一直在睡觉中增值。

这些年,房价的潮水在翻滚式上涨,城市的地皮却越来越少。而且越少越涨,越涨越少。

这片被囚禁的土地,在囚禁中身价又翻了几番。

不是有红头文件在管着吗?

有呀。不过有些管文件的人在耳热酒酣中心照不宣了。

那些从腐草丛间流出的肥水,正在月黑风高夜被分享。

2008年7月P54-55

序言

在顺流而下中逆水行舟(代序)

“时间顺流而下,

“生活逆水行舟。”

——这是艾青的诗句。我且借半句来作这本散文诗集的书名。

这本书录下的是21世纪第一个10年,顺流而下的时间之河和逆水行舟的情感之河撞击时,溅起的一些浪花与涟漪。

生活在逆水行舟,写作也在逆水行舟。为了不让此中的艰辛与快乐都随雨打风吹去,用一本书留下纪录也许是一个较好的抉择。

“顺流而下”是一种自然规律,也应是一种人生态度。顺其自然,安常处顺,临危不惊,与时俱进,有度量去容忍不可能改变的事情。

“逆水行舟”是一种社会现实,也应是一种处世姿态。不听天由命,不甘于失落,敢想、敢于、敢拼搏、敢创新,有勇气去改变有可能改变的事情。

而写作,就是在顺流而下中逆水行舟,把可感可叹可歌可泣可赞可弹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景,那些情,用自己的眼光、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笔,划出一条自己的路。

我的散文诗之路也是这样走过来的。自从1965年1月在上海《文汇报》发表散文诗处女作算起,时间之河已流过45年了。在随时光顺流而下的同时逆水而上,用自己的眼光去抚摸,去搜索,去筛洗,去思量,去放映,对自然、社会与人生发出自己的回音。

其实这种声音也许亦是散文诗共同的声音。我把“抒情、哲理、内在音乐性”作为散文诗的三要素,把“抒情”作为散文诗的基本职能,把“倾诉”作为散文诗的理想表达方式,把“发现的喜悦与美的回味”作为好诗标准,把“情趣与理趣”作为一种追求,把“朗诵性、音乐美”作为一种偏爱。这些理念与操作,似乎也得到了许多同好者的呼应。

2000年,我出版了《蔡旭散文诗选》,这是对前35年所出的10余个散文诗集的“十以当一”的自选本。这10年,我又出版了《熟悉的风景》,正在出《温暖的河流》、《生活的炊烟》,还在写《伴着椰风轻唱》。现从这已出未出的4本中选成这本《顺流而下》,也算对这10年作一个小结。

全书选人作品140余章,按内容大体分为6辑。

进入《散文诗的师友们》的行列的,都是当代散文诗坛响亮的姓名。这些出生于上个世纪20年代、30年代、40年代的已老或未老的诗人,他们的成就与贡献已得到公认,我则从与之交往的某个侧面,展示其人品诗品之光芒及我的感动与感激。在中青年人占尽强势的当今散文诗坛,我想更不应缺少对此的感恩。当然,值得我敬仰的师友们还有很多,有待灵感敲门时继续写下去。

《世界在我眼中》写的是我海外游历的感受。世界之大之妙,非走马观花所能领略。好在经过时间的沉淀,那些触及我心的事物景物,总能多少显现它的独特之处。况且不同的人用各自的眼光去观察、思考与表达,也会各有各的新鲜吧。我因此有了一点自信。

“直播”是电视台的强项,但我不想让它垄断经营,于是有了一辑《用笔直播城市》。城市是我们安身之地,它的面容与脚步,笑声与皱纹,每时每日都在我们眼前耳边浮现,令我们感同身受。为此30年来,我都把城市的喜怒哀乐当做拙作散文诗的主要题材,把在熟悉中发现小小的陌生,当做乐此不疲的功课。

我的家乡在粤西海边。我少小离家,几十年来流落在外。最初的家园就是永远的故乡,这几十年我也就一直《走在家乡的海滩上》。家乡与别处总是不同的,而童年的味道也总是最好的味道,“望乡”也就这样成了我越老越新的主题。

椰风海韵的海南岛已成为世人的向往,而我有幸在此已生活22年了。我在15年前出过一本专写海南的散文诗集,意犹未尽的我现正写着一本《伴着椰风轻唱》。与此同名的这一辑,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愿海南之美与散文诗之美,能在此有所展现。

余下的就是《心底的微澜》了。其实这本书中所有的篇章都是心底的微澜,不过这一辑中的“我”更直接出场,更直接地发声与感叹。在自我袒露之后,其人其文的得失,只好听凭读者的评弹了。

按照《散文诗的星空》系列丛书的体例,书中收进了两件附录。一是访谈,《抒情地吟唱社会与人生》是我接受采访时的即兴问答,大体反映了几十年来练习散文诗的经历与我的“散文诗观”。二是《蔡旭创作年表》。感谢丛书编者的提示,让我有机会回顾了45年的跋涉,整理出这份流水账。此表对早年的创作罗列得详细一些,后来的就以出书为主要列项了。

10年的时光毕竟太短。10年出一本选本可能不是一个好的主意。因为这些作品(尤其是近年的新作),还没有经过顺流而下的时间的淘洗。不过参与《散文诗的星空》系列丛书,也是接受冲洗与检验的难得的机遇。且让我交出这份试卷,请读者与时光来评判吧。

蔡旭,

2010年8月16日,海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9:3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