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首善陈光标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酋长有德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人有句话说得特别在理儿:“由小看老”虽然只有短短的四个字,却总结得精准到位。不信就请回顾你的一生,尽管现在我们的生命离结束还很早,但是只要回过头来我们也会发现一些秘密,那就是无论成功或者失败,其实都可以从我们的童年甚至幼年经历中窥到一些因果端倪的。儿时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对一个人一生的轨迹几乎可以产生决定性的作用。当然,今天拥有万贯家财,受到万众瞩目的陈光标也不会例外。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贵人的鼎力相助,他的命运是从童年开始一点点靠自己改变和缔造的。由酋长有德编著的《中国首善陈光标》讲述了陈光标的成功历程。

内容推荐

由酋长有德编著的《中国首善陈光标》内容介绍:不要以为尝到“经商”甜头的陈光标会从此沉迷商海放弃学业,恰恰相反,对陈光标而言做生意只能算是他的课余活动而已,而他做这些的初衷本来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继续自己的学业。所以在17岁那年,这位“少年万元户”凭借自己的努力和优异成绩考上了大学,成为南京中医学院的一名大学生。只不过,无论是在小学、中学,还是大学,读书期间的陈光标确实也并不消停,为了自己善的信念,他会那样的执著而坚定,为了开辟更宽广的财富道路,他继续做着别人看来“不务正业”的事儿。《中国首善陈光标》讲述了陈光标的成功历程。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艰苦的童年

 1.虽然那个年代物质生活极度贫乏,却都幸运地存活了下来

 2.牛是家里的大型牲畜,是动不得的。否则,他揍牛儿下,父亲非揍他几下不可

 3.照例地,父亲将陈光标抓回家,又是一顿饱揍

 4.陈光标上前拉住母亲,说:“你不喂弟弟却去奶别人家的孩子,你不是好妈妈”

 5.母亲指着他细细的胳膊上一块块红点点,说:“这些红疙瘩是什么咬的”

 6.望着母亲那焦虑的眼神,陈光标心里暗暗发着恨:一定要挣钱,挣够下学期的学费

 7.10岁,是个孩子。可是,10岁的陈光标却做出了一个远远不是一个孩子所能做的事

第二章 少年万元户

 1.陈光标如获至宝地推起来就往外跑

 2.现在他说出“挣大钱”的话,妈妈一点也不感到奇怪与惊讶

 3.自己运粮食,工具便是那辆伴随着他风里来雨里去的自行车

 4.当他从粮店老板手里接过一叠钞票时,那不再做生意的“决心”,却又抛到了九霄云外

第三章 第一桶金

 1.正是这第一次,让他多年的积蓄,顷刻问化成了泡影

 2.不久,因为一次交通事故,让陈光标再次跌进了“经商”的深渊

 3.在这个沉闷的季节,陈光标生意上没有什么收获,但他却收获了爱情

 4.没想到,这小小的改进,竟然让他财源滚滚起来。每天等着他看病的人有二三百,排着队,那个阵势,很是壮观

 5.新婚的陈光标,带着喜庆,带着吉祥,毅然抛弃了街头的“小卖”

第四章 用多种方式报效社会

 1.信息虽短,但内容,却很沉重一一安徽小女孩因为白血病无钱医治,准备放弃生命

 2.“灵芝胶囊”,不仅让陈光标自己发了财,而且,还促进了山东泰安的“灵芝经济”

 3.那种感觉,至今想来,陈光标的脊梁骨都发凉

 4.他决心做一个慈善家,用多种方式报效社会

第五章 中国首善

 1.父亲的一席话,让陈光标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2.即将上小学的嘟嘟,让陈光标一谈起来,便心生欢喜

 3.所有捐赠的钱都是光明正大赚来的,陈光标说他的慈善很阳光

 4.做慈善还有这么大烦恼,所以一般我不愿意说

第六章 共和国总理向他致敬

 1.做拆迁工程的陈光标大脑中顿时也一片“废墟”起来

 2.在震后二十多天里,陈光标共向受灾群众派发了百万余元的现金

 3.裂口要是再往前一点,后果真的是不堪设想

 4.将她的嘴唇擦了擦,然后,又将她的头发抹了抹,小女孩,是很在意一头秀发的

 5.可令他,也令周围的在场人难以置信的一幕戏剧化地出现了

 6.离他只有十几米远的一辆车,在陈光标眼前,“哗”一下就被埋掉了

 7.陈光标顿时热血沸腾,沙哑着喉咙但却激昂地向总理报告

 8.一车人正不知该如何是好时,陈光标却说了声:“我去”

 9.成龙紧紧搂着他:“你是我们陈家兄弟的骄傲”

 10.我想留一个纪念,给我的孩子讲讲这些故事,教育我的孩子

第七章 善道行商

 1.70亿啊,如果继续收下去,陈光标还能撑得住吗

 2.不仅举行了慰问活动,而且还住进了贫困家庭家中,与受灾群众一起联欢

 3.张婷却一直很简朴,她给自己买的衣服从没超过两千元

 4.共同发起创立了“光标榜样基金”

 5.特殊方式向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华诞献礼

 6.为共和国的功臣陈光标投上一票

第八章 高调“作秀”

 1.他再次发出倡议,要携手中国企业家春节慰问考察西藏新疆

 2.更为严重的是,这次地震中有8名中国维和人员遇难

 3.陈光标站在“砖”前,大声地说:“请大家给我一点掌声,慈善需要掌声”

 4.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学着“作”这样的“秀”

 5.陈光标面对众多媒体,发出“今年央视春晚改版要加大环保和社会责任的戏份”的提议

 6.他大声疾呼:请公众包容章子怡

 7.匆匆赶来的他,竞给记者们每人派发了一个U盘

第九章 情系玉树

 1.这突然而至的消息让陈光标惊呆了

 2.那哪是什么羊,哪是什么房,那分明是几个镶嵌在山坡上的大字

 3.在飞往西宁的飞机上,一条募捐启事,通过航班广播,穿成了一串串爱心

 4.7个孩子得救了,在废墟下被困了28个小时,整整28小时啊

 5.陈光标的倡议,得到现场观众的热烈响应

第十章 慈及“富二代”

 1.我们中国企业家应该把2009年净利润的50%拿出来捐给西部抗旱

 2.于是,他开始试着从专家学者们的论述中去寻找答案

 3.发出这份建议后,陈光标如释重负般地深深地呼吸了口早晨带着露珠味的空气

第十一章 大义“裸捐”

 1.他要告知他们,他将“裸捐”,尽管此时时针已指向了凌晨3点

 2.“裸捐”信一发出,在中国立即刮起一阵旋风

 3.我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所以我给他们什么

 4.网上对他的“裸捐”热议已经到了“白热化”程度

 5.对陈光标的“裸捐”,各种媒体纷纷“争先恐后”地抢起“第一时间”

 6.做慈善最需要别人的包容、掌声和微笑

 7.我说到就要做到,绝不让我的儿孙后代因我食言而背负骂名

第十二章 “巴比”晚宴

 1.不到场富豪的名单,我将向海内外媒体公布

 2.尽管陈光标说他“没怎么准备”,但其实他还是已经打算好在晚宴上做三件事

 3.陈光标是唯一被媒体拦下从而摇下车窗接受采访的与会者

 4.进到巾国之后,“巴比”的慈善行也呈现出鲜明的“巾国特色”

 5.这或许就是“巴比”中国行留给我们的最大一笔财富

尾声

 1.与“巴比晚宴”同时举行的,一场由来自不同领域的自由职业者,在自称为“老五”的网民发动下的“平民版”慈善晚宴,也即将举行

 2.“如果发现我陈光标乘车上下班,一次奖励1万元”

 3.“我要做世界首善”

附录

 1.陈家大事记

 2.陈光标:希望每年都是巾国首善

 3.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掀起美国慈善事业的革命

 4.美国慈善部门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重要事件

后记

试读章节

陈光标如获至宝地推起来就往外跑

10岁卖水让陈光标懂得挣钱不仅能解决自身的困难,同时还能救助他人,可见,挣钱是件多么重要而有意义的事。

随着年龄的增长,陈光标的力气也长了。与他力气一同成长的,是他的挣钱的心——他不再满足于一天只挣几角钱,他要挣更多!

可是,怎么样才能挣到更多的钱呢?

陈光标陷入了深思。

一天,母亲让他去走一个远房亲戚,一方面是拜访走动联络感情,一方面是帮父亲联系夏收的事。已经l3岁的陈光标完全可以承担这种“大使”的差使。

那天天气格外的好,初夏的风吹在身上,不热也不凉。陈光标的心情也如这天气一样,格外地好,因为不仅可以独自去走亲戚,还可以借机外出玩一玩、看一看,省得整天学校、家里、集镇,光想着挣钱却又l元钱没挣着。路过一个小村时,一条黄狗对他龇牙咧嘴地狂吠声,在他看来,也不那么可憎,一改往常假装蹲身拣石头的样子吓唬,而是随它跟在后面叫着。

很快,在亲戚家,他便完成了“大使”的任务。“任务”既已完成,就应打道回府了,尽管亲戚一再挽留,让他吃过饭再回,但他还是坚持要“回”,因为如果吃了饭,他心里的“小算盘”就不好“打”了。

当亲戚又一次地说“这么久都不来,这来了就要走,你不说,回去了,你爸你妈也要骂我们呢”时,他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心思:“饭我就不吃了,如果你真的关心我,你看,能不能将那个给我?”

那个!

哪个?

原来是辆破旧的自行车。

不知是骑得有些年了,还是乡村的路况不好,反正那辆自行车“躺”在墙旮旯里,与一堆废品一起为伍着。

“那个啊”,亲戚笑了笑,“链条断了,笼头歪了,车刹也不灵了,就剩两轱辘了,没用。”

“不要紧,我拿回去修。”

“那你就拿去吧,省得放在那碍手挡脚的。”

“真的?”

“你这孩子,还什么当真当假的?拿去吧。”

陈光标立即兴奋地跑过去,如获至宝地推起来就往外跑。

“喂,光标,吃过饭再走嘛。”

对亲戚的招呼,陈光标只回头扬了下手,就一路小跑着跑出了村。

难道陈光标真的喜欢这辆只有两轱辘的自行车?

非也。

陈光标自有陈光标的打算。

这个打算就是,他要让这辆自行车替他挣钱。

现在他说出“挣大钱”的话,妈妈一点也不感到奇怪与惊讶

让自行车挣钱?

如何挣?

陈光标将自行车推回来后,哪用去什么自行车修理铺子,他那聪明的小脑袋瓜一转,那灵巧的一双小手一活动,只一个下午,自行车,便在他的胯下“活”了起来。

自行车活了,还不行,得还要有另外一样东西。

于是,陈光标在家里又找出几块木板和一团破旧的棉絮,叮叮咚咚地敲了起来。

父亲见状,没有吱声,他知道这个儿子做事总有他自己的道理。而母亲,则忍不住了,一边道:“光标啊,自行车修好了,这下到学校去要方便多了。可你用这木板和棉絮又做什么呢?”

“妈,我要挣大钱。”

“挣大钱?”母亲知道这几年陈光标靠“挣”不仅解决了他自己的学费问题,而且还时常接济家用,现在他说出“挣大钱”的话,妈妈一点也不感到奇怪与惊讶。

“怎么挣啊?”

“我要用它卖冰棒。”陈光标完成了最后一道工序,边将用棉絮做了层保温层的木箱往自行车上架,边回答母亲。

“是啊,是啊,”母亲喜笑起来,“我前天还看到有人骑着车子卖来着昵。”

陈光标看着母亲兴奋的样子,会心地笑了笑,然后,推上自行车,往县城方向跑去,因为,只有那里,才能打(批发)到冰棒。

一趟冰棒,赚的不多,不过五六元而已,但对一个只有l3岁的少年来说,这一天能赚五六元,不是大,又是什么呢!

几天过去了,数数存下来的钱虽然有了几十元,可是,每一趟县城跑下来,陈光标的汗水,早已从里湿到了外,而且,还要卖。

说到卖,冰棒这东西,有时也真的不好卖。这里,除了很多人“享受”不起的原因,还因为时常遇到“意外”。譬如,一不小心摔倒了,箱子砸在地上,里面冰棒受到震动,碎了。碎了倒还好,大不了卖得便宜一点,嫌得少一点罢了,最讨厌的是突然变天。好好的大热天,突然一场雨,气温一下变凉了。冰棒本来是解暑的,这暑没了,谁还来买?而当天如果卖不完,一夜过来,肯定要化成了水。

于是,卖了一阵子冰棒的陈光标,又动开了心思。P23-25

序言

“巴比晚宴”后的一个月。是的,整整一个月,10月29日。我忽然接到一个电话,说明天陈光标将来宣城举行“陈光标慈善报告会”。

宣城,中国文房四宝之乡。

我的家乡。

于是,第二天,我早早来到报告会现场。

陈光标正在午餐。

当他走出“纪叟酒楼”,我走上前,随即,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我拿出《中国首善陈光标》书稿,简略地叙述了一下写作情形,他一边与我交换着名片,一边连声说着“谢谢”。

这一声“谢谢”,不是谢“我”,更不是因为“陈光标”,而是——“慈善”这两个沉甸甸的字眼。

因为,无论是我,还是陈光标,都明白,“陈光标”,这个响亮的符号,代表的,是一种光彩事业;体现的,是一种至尚境界;引领的,是一种时代潮流……

报告会在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以“感恩与感谢”,让我及所有在场的人,体会着平民“勤俭节约也是慈善”的理念。

当然,也让我更多地知晓了书中所描述的诸如他第一次用他挣的4元钱所资助的那个小女孩,名叫小喜子,如今,已是他家乡一所中学的副校长;知晓了他卖冰棒时所用的自行车,原来那个“亲戚”,是他的姨父;知晓了“巴比晚宴”上,受邀的“富豪”们,到场的确切数字是37名;更知晓了,他当年的一段令人荡气回肠的“情爱”——

为了一句“穷苦的陈光标,连老婆也讨不起”,年少的陈光标,便从他寒暑假所挣的“经费”中,支出1800元,花了98元,坐上了开往重庆的列车,然后,又转德阳,经什邡,到了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与一名比他大一岁的小女孩“相亲”。

小女孩真“小”,还在田问放鹅。

于是,陈光标也放起了鹅。放了整整一个星期。直到他觉得外出太久了,家里父母会担心,这才踏上了返乡的路。而也直到这时,他才有幸“拉”了一下那个小女孩的手,虽然由于激动,手心里浸满了汗水,但那种“甜蜜”,却直沁进了他的心脾。以至,几十年后的今天,她仍时常走进他的梦中,与他一起,沐着朝霞,浴着夕辉,挥着手中那竿梢上缠着块小红绸的竹竿,赶着一群鹅,那么令人莞尔、那么烂漫、那么天真无邪着“很纯很嗳昧”地走在“乡间的小道上”……

她的名字叫朱晓明。

汶川大地震发生前,陈光标曾9次前去寻找“当年”。可惜,“当年”已成“往事”,那个小女孩也许只是他的一个梦;汶川大地震后,他曾利用在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接受采访的机会,再次寻访,可惜,结果仍是原来的“可惜”。

“找到她,我要为她建一座楼房,然后划拨l00万元让她做点小生意,再就是,帮她的子女接受好一点的教育。”

如果说,当初相亲只是一种年少的轻狂,那么,如今已过不惑的他,却仍如此“念念不忘”,则让我们不能不感受到“中国首善”的另一种情怀!

另一种情怀,还体现在陈光标的“谆谆告诫”中。

他说,作为一名企业家,必须要看两本书,一本是中国的《孙子兵法》,一本是外国的《资本论》;必须要看一档节目,那就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

他说,一名企业家要关心政治,但不要成为“政治家”;同样,政治家要懂得经济,但不要成为“经济家”。否则,都要犯错误。

他说……

是为序。  酋长有德

2010年10月31日于敬亭山下

后记

感动,这个词对我来说,似乎早已镀上了一层厚厚的掌声与泪水,原以为,不会再轻易地为一些人或事“感动”,可是,当我偶尔看到陈光标先生的慈善事迹后,心情,却再也无法平静,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撞击着我的心扉,有一种嘹亮的歌唱舞蹈着我的手指——作为一名作家,我要为他做点什么。恰在这时,接到出版策划人韩彪先生的电话,邀我写一本《中国首善陈光标》。不谋而合。于是,就在这样一种激情奔涌的情绪下,我开始了这本书的写作。

但陈光标,又岂是我所能写得出来的?因此,我在书稿后面,又附录上四篇文章。《陈家大事记》和《陈光标:希望每年都是中国首善》,是为了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和认识陈光标,《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掀起美国慈善事业的革命》和《美国慈善部门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重要事件》,意在让读者对国外慈善事业有个印象。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正文还是附录,所有材料,均来自互联网,由于时间匆忙,再加上大多已几经转载,所以,书中未及一一标明出处,在此,恳请谅解并诚挚致谢!并且,特留下我的信箱088zhang@sina.com,以随时聆听方家指正。

酋长有德

2010年10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9:3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