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梦想与现实/远东瞭望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葛剑雄
出版社 上海远东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系著名学者葛剑雄先生近年来学术随笔的结集,其中部分内容为首次发表。秉持着知识分子的良心,用史家之笔忠实地记录现实,思飘千里,作者在过去与未来的时空中作思想的旅行。或许梦想与现实的结合也是一种梦想,但正如作者所言:“ 要是连梦想也没有,我们将如何面对未来?”

内容推荐

本书收入的文章是这两方面,一方面是我对现实的记录和反应,另一方面是我对过去的追忆和未来的梦想。将它们合在一起,无非是希望美好的追忆和浪漫的梦想能成为现实。或许这也是一种梦想,但要是连梦想也没有,我们将如何面对未来?

目录

寻访历史的遗踪

 千古钓鱼城

 告别夔门

 巴盐和盐巴

 顺化散记

 活着的与逝去的:会安古城与美山圣坛

 山海胜境第巴萨

 《天方夜谭》中的古村差一点错过——途经阿伊·本·哈杜堡村

 文明与血腥的结晶——杰姆竞技场

 凯鲁万古城

 浴火重生——罗马废墟下的迦太基

 荒冢断碑——加拿大早期移民一份凄惨的记录

 似曾相识“燕”归来——河内随感

 南浔的魅力

书丛絮语

 千年之交在天地之极--我到过的南极

 《苹果里的五角星--<系列世界图>

 罐生纪实》序

 《中国历史文化地图册》序

 《中国制度文化丛书》总序

 《话说中国千古之谜系列》序

 侯甬坚《历史地理学探索》序

 孔子应该是怎样的

 愿阁楼里永远有这盏灯——读沈昌文《阁楼人语》

 读姜鸣新书《天公不语对枯棋》

 读史阅世皆求真——读何炳棣《读史阅世六十年》

 成吉思汗影响着今天的世界吗——介绍

 《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

在地理的舞台上看历史的演出

 创造人和——新时期上海的移民战略

 从历史地理看崇明未来开发的两个问题

 产业和人才:江西兴衰的历史透视

 边地文化的未来

 墙——从历史到未来,从出现到消亡

 民居二题

 中国为什么没有更古、更多的古建筑

 从历史地理认识郑和航海的意义

漫谈教育

 教育不是万能的

 教育为何成了“腐败重地”

 盲目追求高学历使教育雪上加霜

 不要束缚民办教育的手脚

 流动人口子女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也应确保

 中国需要怎样的大学城

 谁能当大学校长

 大学生为什么必须住在校内

 大学追星丧失了什么

 人要不要精神生活

冷眼看世情

 洋和尚好念经

 中国和尚的洋化

 洋和尚,不守戒律亦无妨

 还得看念什么经

 要是洋和尚的经是真的

 洋和尚为什么吃香

 杂说知识分子

 村山富士印象

 雁归来兮寻根

 先应有事实才能作评论——从钱锺书

 “拒赴国宴”一事谈起

 回忆的局限

试读章节

《名家人文地理》丛书序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直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吴均《与宋元思书》

读了这样的文字,富春江的奇山异水历历在目,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

古人早有“卧游”之乐,足不出户就能饱览大好河山。用文字描述自然景观早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项内容,从先秦的《诗经》至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后人都可以通过其中隽永传神的文字,体会当时瑰丽多姿的自然景观,像盛弘之《荆州记》中对三峡的描述已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不过,自然景观的变化一般比较缓慢,在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条件下更是如此。所以古人描述的自然景观,大多能够保存下来,今天我们还能到实地观赏。即使由于人类活动与自然变迁的原因而使人产生沧海桑田的感觉,毕竟还有踪迹可寻。相比之下,人文景观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因为人文景观固然离不开自然环境,但更依赖于人和人的活动,所以都将随着特定的人或人群的离开而消失。即使他们的活动场所依然存在,也会因物是人非而失去当初的风貌。正因为如此,要了解和研究历史人文地理,离不开当事人直接或间接的记录,离不开历史文献。例如,要是没有《战国策》、《史记》等书的记载,今天我们面对齐国都城临淄的废墟时,至多只能复原出这座城市的规模、形状、布局等物的方面,怎么能想像出战国时“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史记·苏秦列传》)这样繁荣兴盛的生动景象呢?

而且,与自然环境的变迁相比,人类活动的变换更迭不知要快多少倍。同样的地理舞台上,已经上演过多少人间的悲喜剧,也不知有多少风流人物和芸芸众生在上面现身和消失。这个舞台的变化可以以千年、万年甚至亿年为单位计算,但舞台上的人和事最多只能以年为单位,而在关键阶段,每时每刻都会出现新的变化,有时天翻地覆只在顷刻之间。对自然景观来说,或许有一两次记录就能满足相当长时期的需要,而对人文景观而言,每种记录一般只能代表一个特定的时间,很难相互替代。真正的历史人文地理景观是留不住的,即使记录的片断也弥足珍贵,出自文学大师、杰I出学者手笔的更属文化瑰宝。

一般来说,自然地理景观可以用纯客观的标准来描述或计量。如用数据来反映高度、面积、体积、形状、结构、性质、温度、湿度、压力、浓度、密度等等,可以用图像来记录,也可以用不带感情色彩的语言来描述或形容这些景观。但对人文地理景观,尽管也可以找到一些客观的标准和计量的途径,但更多的或者主要的还是通过人们的感受。所以同样的景观,在不同人的笔下,完全可以写成各种各样的文章,甚至会有截然相反的说法。即使是同一个人,对同一种景观,在不同的年代或不同的场合也会有不同的反应。而且,由于观察能力和兴奋点的差异,不同的人会注意不同的局部或细节。但后人要比较全面地了解或复原一种景观,正需要尽可能多的局部或细节。最先进的三维拍摄技术可以最逼真地显示一种景观的外貌,甚至穿透表面显示其内部的结构和变化,但至今还无法揭示人文景观所蕴含的情感、思想和意境。

对以往人文地理景观的记录和描述,既是历史地理的主要依据,也是重要的人文资源,其中一部分还是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这些文字还是了解作者心态情感的途径,是研究作者的依据。每当我们阅读到这些文字,不仅可以观赏已经远去的人文景观,还能伴随作者的情感去体验昔日的文化。一篇在目,一卷在手,虽仅一管窥天,一蠡测海,亦其味无穷。

浙江山水锦绣,民阜物丰,人文荟萃,名人辈出,历史人文景观极其丰富。通过浙江文艺出版社编辑的这套《名家人文地理》丛书,读者可以与鲁迅观社戏,与周作人乘乌篷船,与茅盾看春蚕,与丰子恺侃缘缘堂,与俞平伯忆西湖,与郁达夫游富春江。编辑的视野已扩大到全国,其余各辑将陆续问世。浙江是我的故乡,但离乡已45年,何况以我的年龄,早已无缘目睹大师们的见闻,所以同样迫切期待着这套新书。是为序。

2003年11月6日

                     P136-139

序言

自从2001年底在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临机随感》以后,这几年来我没有编过自选集,一则是忙于科研、教学与其他方面的杂事,一则我以为近年来媒体越来越发达,特别是互联网上无所不有,我已经发表过的文章大概已包罗无遗,是不是再出集子已经无所谓了。

不过事实证明,经过编辑、加工或删节后发表的文章,与自己的原文毕竟是两回事,那怕有时只是一些很小的改变。而且互联网上发表的文章基本上都没有得到我的直接授权,更没有经过我的审定。有时别人出于自己的目的所作的随心所欲的改变居然成了其他人批评的根据,甚至我再想改都改不过来。例如,我在《新京报》发表过一篇题为《中国不止一朵茉莉花》的短评,无论别人是否赞成我的看法,从题目上也可以明白,我的前提是肯定“茉莉花”的,只是希望多一些“茉莉花”。大概是为了“吸引眼球”,某网站在发表此文时,擅自将题目改为《民间小调茉莉花岂能代表中国文化》,后果不言自明,有的网友责问我:难道还有哪一首曲子能代表 全部中国文化?上海某君还从这个题目出发,接连发表文章加以批评,却根本不查一下原文的题目是什么。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当我在自己的博客上将别人为我贴上去的这篇文章恢复到原名时,居然有人在贴子上评论,以为我是在评论的压力下不得不作这样的改变。

还有些修改删节是媒体发表时不可避免的,有时限于篇幅,有时限于形势,或者为了媒体本身的需要,甚至出于编辑个人的旨趣。而且既然自己与媒体之间在事先没有“不许改一字一句”的协 定,编辑的改动一般也不太大,自然应该接受这样的结果。但从作者来说,这毕竟是一种遗憾。

有些话本来完全可以在一篇文章中说完,但为了媒体发表的便利,只能分为两篇或多篇,因此免不了说些重复的话。有的文章是围绕着一个专题说的,但由于分别发表在不同的媒体或者在同一媒体不同的时间,而多数读者未必能都看到,往往会有不完整甚至片面的感觉。我曾经收到过读者来信,向我指出应该在哪一方面再说些话,或者希望得到哪方面的观点,而实际上这些已发表在其他文章中。

还有少数文章最终没有发表,或者因不合时宜,或者因形势比人强比人快,或者因为与媒体间阴差阳错,等发现时已过了时效。

所以如果有机会让自己的文章按本来的面目与读者见面,并且按自己的意愿编排,既能弥补自己的遗憾,也能满足读者的需要。正因为如此,当上海远东出版社向我提出结集的建议后,我乐意从命。也正因为如此,我确定了二项编选原则:

已经在媒体发表过的文章,自己只能编入一种集子。个别文章因为专题的需要,或者具有背景意义,必须再编入第二种的,应说明原因,以免误导读者。

已经发表过的文章,一律恢复到本来面目,无论今天看来是否正确,必要时另外加一段说明。错字和笔误(严格说是键误)不在此例,包括那些已经躲过了编辑和读者的。

由于另一家出版社也希望我能编一本集子,所以我对2001年底以后的作品作了分类,以便有相对集中的主题,并符合我自己的编选原则。

每次编完集子,往往苦于想不到一个合适的书名。所以只能采取最简单的办法,找几个比较抽象的词合起来,使它们大致能覆盖本书的范围。我曾经在三联书店出过一本《往事和近事》,这次就命名为《梦想与现实》。本书收入的文章无非是这两方面,一方面是我对现实的记录和反应,另一方面是我对过去的追忆和未来的梦想。将它们合在一起,无非是希望美好的追忆和浪漫的梦想能成为现实。或许这也是一种梦想,但要是连梦想也没有,我们将如何面对未来?

本书的问世离不开上海远东出版社的努力,谨致谢忱!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1: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