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话说中华文明(2卷三国至唐朝220-906A.D.)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李默
出版社 广东旅游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话说中华文明》系列之一,该系列全景式图文并茂的记录了中国文明历史,与考古密切相联,追寻中华文明在历史长河中的灿烂之光,它可称为真正的“纸一博物馆”,文字、图片彼此相当,将中华文明人类历史上缔造的最光辉绚丽的文明呈现在读者面前。本书为第一卷,讲述了三国至唐朝这段绚烂历史。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全景式图文并茂记录中国文明历史的大书。出版者穷数年之力,会集各方力量——专家、学者、编辑、学术顾问们,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档案、资料、著作中,探珍问宝,追寻中华文明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的灿烂之光。

总结历史、展望未来,这就是本套书的意义和使命。作者总结和回顾中华文明的全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开创一个新的局面。在内容结构上,既具有一定的深度,又具有相当的广博性,既有严谨、准确的学术价值,又有活泼、流畅的可读性。在两千页的范围内容纳了中华文明的各个方面,综合了大规模学术著作的系统性、严密性,和普及读物的全面性、简易性,它既可作为大型工具书检索中华文明的各个成分,又可作为通俗的读物进行浏览。

目录

三国(220-264AD)    

曹丕称帝代汉

诸葛亮二上《出师表》

曹氏父子文学成就焕然

建安七子主导文坛发展

诸葛亮总结其军事思想

马钧作指南车

魏在两淮屯田

玄学产生

中国开始大规模造佛像

西晋(265-316AD)     

司马炎称帝改制

竺法护入白马寺译经

左思咏史·洛阳纸贵

陈寿撰成《三国志》

清谈盛行

中国书法成为独立艺术

中国文化开始大规模传入日本

青瓷工艺成熟

东晋(317-419AD)       

司马睿称帝·东晋建立

葛洪著《抱朴子·内篇》·发展道教理论

干宝撰写《搜神记》

马铠传人中国

楷书发展成熟

《华阳国志》首创中国地方志

东晋与拜占廷建交

王羲之作《兰亭集序》

坞壁庄园广泛出现

江南大地主庄园经济形成

秦晋淝水大战

行书、今草形成

法显赴北印度取经求佛法

顾恺之代表魏晋绘画艺术高峰

陶渊明作《归去来兮辞》

中国陶器流行于世界

中国佛学学派兴起

南北朝(420-580AD)  

刘裕篡晋建宋

“五胡乱华”与十六国的形成消长

炳灵寺石窟开建

中国文化进入佛教影响时代

胡人妇女风情入主中原

谢灵运推动山水诗发展

山水园林大量涌现

刘义庆编著《世说新语》

中国画论兴起

中国丝织技术传入波斯

云冈石窟开凿

金铜佛像进入全盛时期

祖冲之造大明历

道教流派出现

北魏推行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均田制

范缜著《神灭论》

少林寺兴建

魏碑书法风格劲健

大科学家祖冲之推算圆周率

北魏开凿龙门石窟

刘勰开始创作《文心雕龙》

陶弘景建茅山道宗教教理

北魏盛行校猎

裤褶流行

北朝民族的代表作《木兰诗》

南北朝陵墓雕刻艺术复兴

宇文泰创府兵制

第一部楷书字典《玉篇》编成

贾思勰著成《齐民要术》

五岳胜地逐渐开发

冼夫人治岭南

新疆石窟形成龟兹风格

佛寺壁画艺术达到高峰

中国政治由三公九卿向三省六部制过渡

隋朝(581-617AD)     

杨坚灭宇文氏建隋

隋唐宰相制形成

隋凿广通渠

隋建十二卫

麦积山石窟群鼎盛

隋炀帝营建东京

隋代开始凿运河·沟通南北交通

科举制形成

世界上第一座大跨度敞肩拱石桥一赵州桥建成  

国子监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唐朝(618-906AD)

李渊称帝建唐

唐行开元通宝钱

玄奘西行取经

贞观之治形成

彩胜兴盛

敦煌佛教艺术宝库形成

隋唐三教并用

中国造船业驰名世界

草市普及

拜火教在中国流行

“南青北白”陶瓷并茂

唐蕃和亲

欧氏父子创欧体字

走马灯出现

伊斯兰教传人

舞谱发明

唐代造纸业蓬勃发展

王勃为初唐四杰之冠

中国国家宗教成熟

民间作坊兴盛

四大名山佛寺兴盛

唐代马球运动兴盛

孙思邈总结传统医学成就

武则天改官制

陈子昂扭转唐代诗风

摩尼教流传

神秀开禅宗北派

唐代石刻佛像兴盛

慧能创立禅宗南派

唐三内完成

开元盛世出现

雕版印刷业兴起

唐三彩艺术达到高峰

张旭善狂草

水稻成为第一作物

杜甫漫游天下

炼丹家发现火药三成分

茶业发展成熟

李白奉召入京

王维作《阳关三叠》

霓裳羽衣乐舞成

鉴真东渡

安史之乱爆发

刘晏论理财

“周家祥”派画仕女

筹算改革

颜真卿书法登峰造极

陆羽著《茶经》

柳宗元倡导古文

乐山大佛造成

自居易作《长恨歌》、《琵琶行》

韩愈作《师说》

太医署建立并发展

唐代的妓女

李商隐作《无题》诗

唐兴厚葬

女侠小说出现

韦庄作《秦妇吟》

司空图著《二十四诗品》

试读章节

九品中正制建立

公元22O年,魏文帝曹丕为了使官僚制度真正成为封建国家进行有效治理和政治统治的支柱,开始对直接关系到王朝兴亡,文明盛衰的选官制度实施整顿,采纳了吏部尚书陈群提出的方案,建立了九品官人法,也就是九品中正制,成为替代汉代乡举里选的一套新的选官制度。

两汉时期,朝廷根据乡党评议实行征辟,察举选拔官吏,由于豪宗大族、宦门世家逐渐发展,礼教门风、士庶等级在社会上的影响越来越大,东汉末年乡里清议和选举完全被地方大族所控制和操纵。汉末火动乱以后,地方基层乡里制度遭到彻底破坏,乡举里选制度实际上已无法实施。曹操的政治势力上升以后,为了扩大统治基础,提出了“唯才是举”的口号,根据他“非常之才”的构想拔用了不少出身卑贱的治国大才和将帅。

魏文帝遵循曹操关于选举的主张,鉴于天下丧乱之后,人民大量迁移流徙,脱离乡上,士人的出身里爵、道德才难以稽考,凶而在陈群建议下,于各州郡设大小中正,分别以本地人在中央任官员者充任,负责察访、品评本州郡的士人。加以评定,写出简短的评语,称品和状,品乃是等第,依据士人家世高低,定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个品级,状就是关于士人德行、才能的评语。品和状写好以后,由小中正、大中正、司徒逐级上报吏部尚书,作为政府选官的依据。从而,以专职举士的中正官和吏部尚书负责的选官制度取代了原有的由各级地方行政长官荐举官吏的制度。选拔标准除沿袭东汉察举所要求的经学、德行、乡间清议外,又增加了家世和才实等内容,显得更加完备,也多少改变了东汉末年名士操纵选举的局面。同时的东吴也实行了类似的制度,只是将中正官称作公平,主持这一事务。

随着司马氏集团取代曹魏政权,九品中正制在世家大族势力的影响下,开始蜕变。这是由于司马氏本身就出身干河内门阀世家,为了更多地依赖世家大族,中正官位的权柄被逐渐转移到这些人手中,如洛阳人族傅畅就历代职掌这一大权,而通过这条途径入任的官吏,都因出身的贵贱、品第的高低而世代承袭,这种只重门第、不重人才的做法,使得状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最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入仕的要津几乎被势官子弟所垄断:九品中正制完全成了门阀士族的政治工具。这种封闭性,垄断性,凝固性的选举制度,确保了门阀专政及其特权世袭制度的沿袭。在这样的情况下,士庶分隔越来越严重。为了稳固高贵¨第的地位,士族大修族谱,甚至禁止与庶族通婚。九品中正制作为选官制度的初衷和职能至此已完全丧失,东晋末叶以后,它已成了虽有若无的东西,在实施37O年后,到隋统一中国而被彻底废除。

九品中正制在它实施过程中,曾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在那特定的时代和历史条件下,弊端甚多,教训更大。尤其是对教育的消极影响是无法估量的。P510

序言

<话说中华文明>是一部全景式图文并茂记录中国文明历史的大书。出版者穷数年之力,会集各方力量——专家、学者、编辑、学术顾问们,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档案、资料、著作中,探珍问宝,追寻中华文明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的灿烂之光。此书的出版,凝聚了编撰者的心血,学术顾问们的智慧。尤其是李学勤先生,亲自动笔写下了序言,更增加了本书沉甸甸的份量。

中华文明的历史充满了辉煌与苦难,成就和挫折。它的历史无处不在,决定着我们中国人今天的思想和感情。当今的中国和中国人是中华文明的历史造就的,是中华文明的历史的延伸,也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华文明的历史之河奔流到现在。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之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构成。中华文明丰富、深刻、辉煌、博大,在人类文明中的骨干作用和领导作用人所共知。在人类文明的发源时期,中华文明就是四大古国之一,是地球上文化的策源地之一。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中华文明成为文明在东方的支柱,公元前后200年间,人类的汉帝国与罗马帝国这两只铁手攫住了地球。在欧洲进入中世纪的时候,中华文明更成为人类文明最主要的领导,它的文明统治东亚,传遍世界。进入近代,中华文明处于自身的重压和西方的欺凌下,但中国人民的斗争史和奋起精神是人类文明历史中不可缺少的一页。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为人类贡献出了从思想家孔子到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从唐诗宋词到长城运河的伟大创造,贡献出了从诸子百家到宋明理学,从商周铜器到明清文学的深刻内涵,也贡献出了从五霸七强到三国纷争、从文景之治到十大武功的辉煌历史。中华文明的历史绚烂多彩,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永放光芒。

中华文明也是人类历史上最独特的文明,没有哪一个文明像中华文明这样持久,这样统一一致。世界上其它文明不但互相交错,其创造者也都与高加索体质的人种有关,它们是姐妹文明。在人类历史中,只有中华文明才是独特的,它的创造者是中国土地上的中国人民,与其它任何地方的人民都没有关系,它的文化是统一一致的文化,可以不依赖于其它任何文明而生存,但中华文明也绝不是封闭的,它接受他人的文化,也承担自己对于人类的责任。

人类进入新世纪,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令世人瞩目。人们对于世界未来的政治和经济结构的估计无不以东亚和太平洋为中心,而尤以中国为重点。

经济起飞只是当代中国的一个方面,中国的精神文明的建设尤为刻不容缓。如果中国要自觉地发展中华文明,要有意识地使中国的发展具有世界意义,就必须发展强有力的精神文化,这样才能使中华文明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才能形成中国和中华文明钓全面现代化。

而中国的精神文化的发展植根于中华文明的伟大传统之中。进入近代之后,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对于中国文化的价值产生大量的情绪化和激烈冲突的论调。“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具有冲破封建束缚的时代意义,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不容否认的正面意义,与文化虚无主义是完全不同的。文化虚无主义者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的旗帜下主张全盘西化;而复古主义则沉迷于中国文化的古董,走进反进步、反科学的泥潭。

历史的发展则超越了所有这些论点,产生这些论调的一百多年来的中国近代史已经结束。历史要求中国发展,要求中国走在全世界发展的前列。西化论和复古论都已过时,历史已经要求世界超越西方,中国可以承担起世界的命运,而中国的现实和世界的历史都说明,中国的使命在于它的发展前进,而非倒退。

中华文明走出迷惘的时代,我们这一代处在一个伟大而具有挑战的历史阶段。

总结历史、展望未来,这就是<话说中华文明>的意义和使命。我们创作<话说中华文明>,力求总结和回顾中华文明的全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开创一个新的局面。在内容结构上,既具有一定的深度,又具有相当的广博性,既有严谨、准确的学术价值,又有活泼、流畅的可读性。我们在两千页的范围内容纳了中华文明的各个方面,使它综合了大规模学术著作的系统性、严密性,和普及读物的全面性、简易性,它既可作为大型工具书检索中华文明的各个成分,又可作为通俗的读物进行浏览。

我们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就开始思考中华文明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并逐渐形成了编著<话说中华文明>的设想。在开展这项庞大的文化工程之始,我们就聘请了国内权威学者李学勤、罗哲文、俞伟超、曾宪通、彭卿云诸先生担任学术顾问,他们对计划作了充分讨论,并审阅了大量初稿。我们聘请了广州、香港地区的社会科学学者、大学教师、研究生以及我社编辑人员几十人担任稿件的撰写工作。

通过创作这部书,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了它的内在缺陷。中华文明具有辉煌的时期,也有苦难的年代,有它灿烂的成就,也有其不足的方面。中华文明在自身中能够吸取充分的经验和教训,就能够使自身健康壮大,成长发展。

通过创作这部书,我们也深深感受到了出版事业的使命和重任。我们希望这部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起到它所应当起的作用。为中华文明的反省、前进和奋起作一点贡献。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4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