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四季,颐养天年(前言)/1
第一章 养生观念的“四季更迭”/1
遵守自然规律的四季养生
四季养生的核心是顺应四季阴阳变化
四季中如何根据节气的变化养生?
季节对人体气血状况的影响
季节与精神也有关系吗?
吃穿住行都要跟上季节脚步
了解那些让你“中招”的应季疾病
第二章 万物发容和风暖
——春季养生密码/17
春季生活起居养生经/18
早春要学会避风寒/18 多喝白开水对付春季天气/19
乍暖还寒时不急减衣/21 停暖气后的保暖注意/22
要注意应对春季粉尘/23 为居室多添一些绿色春意/23
春季要特别注意清洁室内环境/25 早春灭蟑螂效果最好/25
春季勤梳头好处多/26 春季杀菌别漏死角/27
春季健康饮食养生经/28
春季的饮食原则/28 春茶上市,辨别有窍门,29
自制春季养生茶品/30 立春过后不宜多吃羊肉/31
春季应多食养肝菜/32 春季吃饭忌过于油腻/33
春季适合喝的养生粥/33 春季饮食宜以清平为主/35
春季菠菜补铁是误区/36 春季大蒜刺激老人食欲/37
春食橄榄防呼吸道感染/38 春季蜂蜜助养生/39
春季有哪些药酒可以进补/39
春季防病疗病养生经/40
春季要看重疾病预防/40 春季易发哪些旧病/42
春季应该抓紧体检/43 春季储存药品防霉变/43
预防春季花粉过敏/44 春季防过敏性鼻炎/45
小心“流脑”高峰期/46 春季要警惕血压升高/47
远离风疹的侵扰/48 初春易诱发心梗/49
春天警惕猩红热骚扰/50 春季是甲肝的高发期/51
春寒留神呼吸道感染/53 春季也要小心“热感冒”/54
春季少用化妆品以免刺激皮肤/55 多养肺可止“春咳”/56
哮喘的春季预防/56 热辣汤防春季感冒/57
春季通风能预防疾病/58 初春勤伸懒腰保护心脏/58
春季能防治疾病的食材/59 春季的防病良药——板蓝根/61
春季运动保健养生经/62
春季运动好处多/62 春季运动要适度适时/63
初春散步最有利身心健康/64 春日放风筝可放松眼睛/65
适合春季的室内健身项目/66 春天运动多摄入碳水化合物/66
春天运动需防扭伤/67 春天游泳前需补充热量/68
春游不妨带点醋/69 春季爬山掌握呼吸频率/70
春季郊游千万不要乱喝溪水/70
春季情志调养养生经/71
春天为何情绪不稳/71 降血压从调整心态开始/72
春季当心隐匿性精神病/73 春季易发的精神病症/74
食疗消除春困春乏/75 抑郁是春季最常见的情志问题,76
心情不好就去踏踏青/78 饮食与生活习惯可以调节情绪/78
第三章 炎炎酷暑需护身
——夏季养生密码/81
夏季生活起居养生经/82
夏天室内空气要常保清洁/82 夏天穿拖鞋要注意的几件事/83
冰箱要勤擦勤清洁/84 长时间在空调房需要护肤/84
热带水果尽量别放冰箱/85 夏天用凉水冲脚小心得病/85
喝点淡盐水减少夏打盹/86 戴劣质太阳镜还不如不戴眼镜/87
风油精在夏季甩处多/87 夏天洗澡警惕心绞痛/88
伞最好别晴雨两用/89 夏季睡前驱蚊有绝招/90
谨防空调病夏天侵袭/90 夏日电扇莫直吹/92
夏季凉席要经常清洗/93 夏季枕芯要定期更换/93
与宠物“亲密接触”小心感染/94夏天要小心光敏性物质/95
夏日防晒的民间小方/96
夏季健康饮食养生经/97
夏天要懂的喝水学问/97 夏季饮食以清淡为主/98
野外野餐别乱吃野味/99 夏天饮食多吃“苦”/100
夏天多吃稀食养胃/100 夏天应该多吃瓜果/101
夏天留神吃进寄生虫/101 富水蔬菜最适合酷夏食用/102
解暑喝碗大麦荼/103 泥鳅是夏季消暑好食品/104
初夏吃樱桃食疗作用多/104 桃、李、杏夏季不宜多吃/105
吃西瓜也有科学讲究/105 夏天多吃黄花鱼/107
吃咸鸭蛋可补钙/108 夏天食黄鳝降低血糖/108
夏季食鳖健脾开胃/109
夏季防病疗病养生经/110
夏天细心调理防中风/110 夏季肠道类疾病及预防/111
夏季中暑及其防治/111 夏季哪些疾病患者忌食冷饮/112
夏季当心颈椎病发生/113 夏季心血管病人的防病经/114
糖尿病夏季不要放松警惕/115 口腔溃疡容易在夏天发作/117
夏季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117 高血压患者夏天少用降压药/118
常饮药茶保健康/119 对症下药治疗夏季脚气/120
夏季运动保健养生经/121
夏季运动要避免受伤/122 夏天运动要适度适量/123
别老在空调房中做健身/123 夏季瘦身宜做健身运动/124
防紫外线的过度照射/125 运动前找到你的防晒帮手/126
夏天游山玩水注意事项/127 怎样挑选游泳用具/129
酷夏海边慎做“沙滩浴”/130 公共泳池当心传染病/130
夏季情志调养养生经/132
情绪也会“中暑”吗?/132 夏季减压试试放松疗法/133
小心“夏季情感障碍”/134 夏季如何保养精神/134
预防梅雨季节抑郁症/136 夏季宜练养心功/136
第四章 补养气血防秋愁/139
——秋季养生密码/139
秋季生活起居养生经/140
秋高气爽适宜晒晒被子/140 秋天洗手水温别太高/141
秋天出行谨防“毒雾”/142 秋凉时节重点保暖肚脐/142
如何在秋天减少静电/143 秋季有效防皮肤干燥/144
秋季健康饮食养生经/145
秋季是调养脾胃的最佳季节/145 有助于睡眠的秋季食物/146
看准食物“贴秋膘”/147 吃“秋螃蟹”的忌宜]148
狗肉并不适合在秋天进补/150 秋天要多吃百合莲子/150
秋季排毒食物逐个数/151 秋食冬瓜能够美体/154
扁豆是健脾益胃的好食物/154 吃南瓜改善秋燥状态/155
香菇是秋季食物中的宝/155 中秋节吃月饼也有学问/156
秋冬季滋补药膳/157 秋季滋养肌肤靓汤/160
秋柿子的科学吃法/161
秋季防病疗病养生经/162
秋季要在预防上多下工夫/162 秋季疟疾病的防治/163
秋季皮肤病注意事项/164 支气管哮喘的预防/166
秋天谨防脑血栓/167 秋季宜防中风/168
秋季宜防肺部感染/169 秋天防治便秘/169
秋天痔疮易复发/170 秋季腹泻的防治方法/171
蛔虫多发季应该做什么/172 偏瘫患者的秋季调养/173
秋天旅游要注意什么?/174 入秋后少用拔罐疗法/175
初秋保健适宜药浴/176
秋季运动保健养生经/176
适合秋季的健身项目/177 秋季锻炼宜讲科学方法/178
金秋时节多多去爬山/179 出游前要带块巧克力/180
秋游野餐的注意事项/181 练瑜伽可避“秋老虎”/182
秋季宜练健美操/184 秋季清晨练功宜先排便/185
秋季情志调养养生经/186
秋天最要防秋愁/187 入秋当心消极情绪影响/187
走出秋季伤感的情绪/188 秋季要学会的心理放松法/189
秋季如何防治老年抑郁症/189 巧妙利用“十一”长假减压/190
第五章 滋补身心正当时/193
——冬季养生密码/193
冬季生活起居养生经/194
什么人不宜穿羽绒服/194 冬天戴口罩不一定有好处/195
你会戴手套吗?/195 冬天别穿太紧的鞋/196
冬季特别注意开窗通气/197 如何保证冬季室内不干燥/197
冬季睡眠时要注意的禁忌/198 冬季居室小心养宠物/199
冬天洗浴当心“晕澡”/199 冬天洗澡不宜使劲搓/200
冬季乘公共交通工具需要常开窗/201
冬季健康饮食养生经/202
把握冬季膳食的营养特点/202三九时节进补正当时/203
冬日里的“养生三宝”/204 冬季多食粥能有效御寒/205
冬天洗菜更要细心/205 冬季要常吃大白菜/206
冬天也要适当吃凉菜/207 兔肉性凉冬季应少吃/208
冬天食银耳可润肺/209 冬季养生宜选择茵类食品/210
冬季吃鱼最好吃鲫鱼/211 冬天吃荞麦保护心脑血管/211
冬季吃藕可补血气/212 冬季吃桂圆养心安神/2i2
多吃暖胃的冬季蔬菜/213 冬季吃食物当心中毒/214
冬天吃火锅的注意事项/215 冬季避免发胖宜控制和平衡饮食/216
冬季防病疗病养生经/216
容易在冬季发生的疾病/216 冬季家庭应自备药箱/217
严寒时节要防冻伤/218 冠心病患者入冬要特别注意/220
下雪天需防雪盲症/221 金银花抗冬季感冒/222
全身瘙痒有可能是疾病预兆/223 冬季也要防胃病发作/225
冬季保健宜防“低体温症”/225 初冬宜防老寒腿/226
冬季老年人宜防哪些隐性疾病/227冬季需防治幼儿口角炎/228
糖尿病患者要好好保护双脚/229 暖冬要特别小心呼吸道疾病/230
冬季运动保健养生经/232
冬季不要忽略了运动锻炼/232 冬季健身多在室内进行/233
冬季跳绳益处多/234 冬季登山时的注意贴士/234
冬季长跑的防护要领/235 滑冰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护/237
冬季滑冰宜防手腕跌伤/238 冬季耐寒宜寒中练/238
冬季晨起锻炼吃什么?/240 冬天运动量如何把握最合适?/241
适合冬季户外的几项运动/242 冬季把握好减肥尺度/243
初冬锻炼防鼻子过敏/243 冬季运动防肌肉拉伤/244
冬季情志调养养生经/245
冬季是抑郁症最严重的季节/245 冬季情绪不良的缓解方法/247
不妨试试不良情绪转移法/248 多听好音乐,驱赶情绪阴霾/250
职场人要避免的“年底恐慌症”/251 谨防春节心理失调症/252
一月份是高考生心理调整的关键期/254冬季谨防“心理流感”/255
冬季焦虑能引发胃病/256
春季防病疗病养生经
春季是疾病的多发季节,因此,在春节防治一些常见的多发病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常见的多发疾病的防治包括花粉过敏,过敏性鼻炎,小儿流脑,血压升高,风疹和猩红热的侵扰,甲肝以及呼吸道的感染等。
春季要看重疾病预防
春天气候往往变化无常,一会儿是阳光普照,春风送暖;一会儿又是阴雨连绵,寒气袭人,故有人把它称为“百草发芽,百病发作”的季节。
每到春天,各大医院的门诊部往往人满为患,鼻炎、流感、肺炎、麻疹、心脏病、精神疾病等一时之间众症齐发,有人因此把春季戏称为“多病之春”。春季病多发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春天气温回升,适宜多种病原微生物孳生繁殖,有的经过变异,致病性较强。由于外源性的致敏原增多,春天也容易发生变态反应性疾病,最常见的是各种花粉、尘螨等,极易引起过敏体质的人发生支气管哮喘。
2.春季疾病是由风温之邪郁于肌表,肺气失于清宣所致。春天流行的传染病,恰恰多是通过呼吸道感染的。轻者仅局限于上呼吸道,诸如鼻炎、咽喉炎、扁桃体炎等;重者出现全身症状的有流感、肺炎等,以流感最为多见。还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亦易在春季发生或流行。
3.春季气候也可通过影响神经、内分泌腺的活动,引起七情失调而致病。
既然春季疾病这么多发,我们在春节更应该做好防治疾病的准备,而要做好疾病的防治,首先要从清洁环境卫生方面做起。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做好室内外清洁,不放过任何一个卫生死角;及时处理堆积的垃圾,并把垃圾倒人指定地点。这样才能阻止细菌的滋生,从源头上防止疾病发生。
另外还要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是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关键。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归来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决不随地吐痰、决不随地大小便。要保持家中室内空气流通。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应减少集会,少去公共场所(如农贸市场、电影院、游艺活动室等)。春天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另外、睡眠休息要好。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休息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显得相当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像有的人通宵看电视、玩电脑,劳累过度,必然导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春季气候多变,乍暖还寒、若骤减衣服,。极易降低人体呼吸道免疫力,使得病原体极易侵入。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切不可一下子减得太多。合理安排好饮食,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太过则助火气,也不宜过食油腻。要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春季易发哪些旧病
春天到了,随着气温的逐渐回升,人们纷纷走出户外活动筋骨,呼吸新鲜空气。但春暖花开的季节并非人人皆宜,有七类病史的人们在这个季节要防止旧病复发。
1.冠心病。二至四月份是心肌梗塞病发病高峰期。由于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承受力较弱,一旦忽视了天气冷热变化情况,就会导致疴隋加重,甚至恶化引发心肌梗塞。
2.风湿性心脏病。有风湿性心脏病史的人稍微受一点寒冷就会引发上呼吸道感染,活动过度也可使病情复发或加重,因此在忽冷忽热的季节容易发病。
3.关节炎。关节炎患者在冬天一般能及时添加衣物,但对春季的温差变化常常没有足够的重视,这往往会使关节疼痛症状明显加重。
4.肾炎。春季是感冒的高发季节。感冒不仅引起了发热、流涕等上呼吸道炎症,同时导致人的免疫力下降。对于有肾炎病史的患者来说,感冒极易导致肾炎复发。
5.花粉症。春天是万物吐芳的时节,过敏体质的人接触某种花粉后会引起过敏反应,又称“花粉症”。
6.哮喘病。有哮喘病史的患者对天气变化的适应性极差,抵抗力也较弱。如果这时忽视气候变化,不注意增减衣物,极易引起哮喘病复发,致使疴隋加重或恶化。
7.精神病。四月份是精神病发病的高峰期。因此,春天应特别注意预防精神病,如发现有异常情况,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春季应该抓紧体检 春季是各种疾病的高发期,像心脑血管疾病、肺炎、流感、肝炎等疾病都在这时开始呈上升趋势。因此春节做体检是非常重要的。
定期特别是在春季做个健康体检,对人体健康的意义重大,这既是对自身健康负责,也是对家人的负责。健康体检使许多危及生命的疾病得到及时治疗,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免除了更多的痛苦。
体检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而健康体检对一些特殊人群来说尤为重要,那到底有哪些人需要特别注意春季体检呢?
人群一:有疾病家族史的人
人群二:生活工作压力大的人
人群三:四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为了满足你春季体检的需求,我们特别向您推荐几款体检套餐:
1.亚健康体检套餐:针对30岁以下年轻白领
体检项目:血生化、心电图、胸透、各科医生查体等。
关注焦点:心电图、胸透等项目对春天易发的心血管病和呼吸系统感染有针对性地进行筛查;
2.高血压套餐:针对适用于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群
体检项目:血生化、心电图、胸透、经颅多普勒等;
关注焦点:定期进脑部及颈部血流进行监控,防止病情发展等进行监控。
3.中老年人体检套餐:针对中老年人
体检项目:血生化、心电图、眼科检查、妇科检查、前列腺检查、骨密度检测等;
关注焦点:春天室外活动增多,中老年人应避免因骨质疏松、活动过量而带来伤害。
春季储存药品防霉变
春节阴雨绵绵的天气,使得一些药品在这些天气特别容易发生霉变,因此我们需要了解一些特别容易在春节发生霉变的药品,从而在储藏这些药品时做好万全的准备,以防服用发生霉变的药品,危害身体健康。
春季进入谷雨节气后,阴雨绵绵。在潮湿的季节里,家中贮存的药品很容易受潮变质。从药品的制剂特点看,下列几种药品要特别注意防霉变:
1.冲剂及颗粒剂。这一类型药品是将药物的细粉或提取物加入糖粉等辅料制成干燥颗粒状的内服药,如板蓝根冲剂、感冒退热冲剂、养胃冲剂等。此类药物在潮湿环境中极易潮湿霉变。
2.散剂。散剂是一种或多种药物均匀混合制成粉末状剂型,如冰硼散、锡类散、西瓜霜等。由于散剂的表面积比一般药物大,很容易吸潮。受潮后会变色、结块,降低了药物的疗效,所以应加强防潮措施。
3.泡腾片剂。泡腾片在临用前放置于适量水中会迅速崩解溶化,如维生素C泡腾片。这种剂型容易受潮变质,要保持干燥。 4.糖衣片。有些药片常用蔗糖包裹便于吞服。糖衣片受潮后出现龟裂、色斑和相互粘着,这样的糖衣片不能再服用。
因此,药品到了谷雨季节应放在加盖的玻璃瓶内保存,贵重的药品在瓶内放置干燥剂,切不可把药品随意放在潮湿不通风的地方。
P40-44
顺应四季,颐养天年
中医学关于养生的理论和方法极其丰富,其中有很重要的一点是——顺时养生。正如《内经灵枢·本神篇》里所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须四时而适寒暑……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就是说懂得养生之道的人,顺应时节变化而养生,就会长寿。
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的正常规律为春温、夏热、秋燥、冬寒。自然界一切生物在四季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必然产生相应的变化,这就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人体的生理功能也是与大自然相适应的,一年四季机体的新陈代谢若违反这一规律,四时之气便会伤及五脏,即所谓“春伤于风、夏伤于暑、秋伤于湿、冬伤于寒”。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讲道:“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疾不起,是谓得道。”这就更进一步说明了人体健康与四季气候的变化是紧密相连的。
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不能脱离客观自然条件而生存,而是要顺应四时的变化以调摄人体,以达到阴阳平衡、脏腑协调、气血充盛、经络通达、情志舒畅的养生保健目的。既然我们要顺应四季的变化来养生,那么我们就需要对四季的阴阳变化,四季的饮食规则,四季的常见疾病有一个了解,这样才能做到知已知彼,从而更好地打好健康这场胜仗。
四季养生的关键在于顺应阴阳气化。因为天、地、人是一个整体,人与天、地是相应的。所以,养生学认为,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应顺应四时阴阳消长转化的客观规律。春天是阳长阴消的开始,春天主生发,万物生发,肝气内应,养生之道在于以养肝为主。夏天是阳长阴消的极期,夏天主长,万物茂盛,心气内应,养生应以养心为主。秋天是阴长阳消的时候,秋天主收,万物收敛,肺气内应,养生应以养肺为主。冬天,大地收藏,万物皆伏,肾气内应而主藏,养生应以养肾为主,逆之则伤肾。
正所谓“形乃神之宅,神乃形之用”,养生防病必须形神共养,以维持形与神的统一。“养形”,主要指脏腑、气血津液、肢体、五官九窍等形体的摄养,“养神”,主要是安定情志、调摄精神。这就需要我们在顺应四季自然变化养生的同时,也要注重形神共养。而“气血极欲动,精神极欲静”,只有动静结合,才能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固然坚持健身运动,可以畅气机、通气血、利关节,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但正如《经史百家医录》所指出的:“能察动静作息之机,自无过与不及之衍。”“动”和“静”都要适度,太过或不及都会影响人体的健康,导致疾病的发生。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宇琦工作室的孙建伟、门丽霞付出了努力,特此表示由衷的谢意。由于作者学识有限,编写时间仓促,书中可能出现错漏现象,望各位读者海涵,并希求大家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