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取胜之道(孙子兵法与竞争原理)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作者 宫玉振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用战争的法则来对接企业竞争理论,以帮助人们从新的视角理解竞争的本质及其取胜原理的佳作。

这是一部用兵法的智慧来分析企业竞争实践,以帮助人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好地掌握取胜之道的宝典。

本书对《孙子兵法》的取胜之道进行了提炼、总结,并充分结合当代竞争理论的已有文献进行了探讨,以揭示孙子兵法对于竞争取胜的深刻启发价值。

内容推荐

孙子兵法是公认的战略经典著作,它对取胜之道的深刻理解,至今都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今天,孙子兵法已经成为一部竞争理论的专著,散发着引导人们走出竞争困境的智慧之光。

宫玉振博士在军事科学院从事了10年的兵学研究,又在北京大学从事了6年的MBA教学。在长年积累的基础上,作者从孙子兵法中提炼出“全胜”、“诡道”、“出奇”、“击虚”、“任势”、“主动”、“集中”、“先知”、“五事”九大取胜原则,并结合当代企业竞争理论的精华进行了深入的关联探讨,从而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揭示了孙子兵法对于企业竞争取胜的理论与应用价值。

本书语言琅琅上口,案例新鲜典型,视角独特新颖,分析引人入胜。行文之中,处处闪现着智慧的光芒。

目录

前言

 从战争到竞争

 孙子兵法的核心是取胜之道

 孙子兵法与竞争理论

第一章 全胜——竞争样式的选择

 竞争的最高境界是超越竞争

 我们如何超越竞争:伐谋

 我们如何超越竞争:伐交

 我们如何超越竞争:伐兵

 我们如何超越竞争:攻城

第二章 诡道——竞争策略的运用

 诡道的核心是什么

 竞争中策略为什么重要

 现实竞争中的操纵策略

第三章 出奇——竞争思维的创新

 最致命的一击往往并不来自正面

 出“奇”是一种颠覆性的策略

 出“奇”反映了战略的独特性

 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出奇”与平庸无缘

第四章 击虚——攻击方向的确定

 兵之胜,避实而击虚

 从对手力量薄弱的地方入手

 充分利用对手的失误

 打对手强点中的弱点

 利用对手节奏的空档

 突破后保持持续的投入

 进攻对方的心理弱点

第五章 任势——资源效能的放大

 取胜的重心在于任势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创造出一种有利的态势

 审时度势与警惕“势”背后的陷阱

第六章 主动——竞争规则的掌控

 竞争的本质是主动权的争夺

 采取积极的攻势行动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利”与“害”:调动对手的主要手段

第七章 集中——竞争优势的集聚

 并敌一向,千里杀将

 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

 让敌人分散:敌则能分之

 有效的集中需要出乎对手意料

第八章 先知——竞争环境的分析

 先知是取胜的前提

 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无所不用其间

 非圣智不能用间

 信息本身就是充满对抗的领域

第九章 五事——竞争取胜的基础

 “道”:愿景为什么重要

 “天”、“地”:战略环境

 “将”:战争中的领导力

 “法”:组织与管理的力量

 经之以五事:第一个战略管理的模型

结语 取胜的关键在于总结出取胜的规律

附录 《孙子兵法》原文及译文

 计篇

 作战篇

 谋攻篇

 形篇

 势篇

 虚实篇

 军争篇

 九变篇

 行军篇

 地形篇

 九地篇

 火攻篇

 用间篇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天”、“地”:战略环境

孙子说:“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天,指的是昼夜晴晦、寒冷酷热、四时节候的变化。地,指的是征途的远近、地势的险易、战场的广狭、地形对于攻守的利弊。战争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进行的。“天”和“地”加起来,就是我们所说的战略环境。

“天”,就是“天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战略形势,以及大的战略形势所释放出来的大的战略机会。对于企业来说,指的是大的经济形势和国家政策等因素。古人说得好:“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天下事当于大处着眼,具有战略眼光,所谓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盯着一隅之利,是永远也成不了大事的。高明的战略家之所以高明,就在于他们善于把握大的战略形势,利用大的战略形势,根据战略形势的变化采取相应的行动,从而取得迅速发展的动力。中国的优秀企业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能够抓住大势,以及大势的变化所带来的战略性机会。改革开放、体制转型为企业提供了迅速发展的机会,迅速增长的经济为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企业只需要轻松地顺势而为,就可以获得可观的业务增长。我们这个时代的大部分商业神话,都是在这个大势之下产生的。但是正如孙子所说的那样,有阴就有阳,有寒就有暑,天时是会变化的,而且有时候变得让你出乎意料,形势的变化足以让一个企业的优势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如果企业仅仅依靠行业繁荣的大势而获得快速增长,那么一旦大势逆转,企业衰退的速度就往往比大势更快。如果管理者仅仅把企业的成功因素寄托在大势与机会之上的话,那么大势与机会的寿命就是企业的寿命。所以今天的企业不管做得多好,都要认真分析一下,这种成功究竟是内部管理带来的,还是外部的大势与机会带来的。大势与机会带来的成功是不可靠的。所以我们看到,国家政策的突然转向,就足以使多少商业神话一夜破灭。孙子强调要“知天”,“天”的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关键是把握住其变化的规律,顺应时势的变化。尤其是在大势上升的时候,一定要清醒地把握住自己,不能把成功的希望仅仅寄希望于乐观的环境。对外在形势与机会的依赖性越大,企业的成功也就越脆弱。

“地”,就是地利,在军事上就是战场,在企业竞争领域里,则是市场。孙子说:“地者,兵之助也。”地形对于军事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从战争史上来看,战争的艺术很大程度上就是利用地形的艺术。胜利的将军往往是因为很好地利用了地形,失败的将军往往是错误地判断了地形。滑铁卢之战拿破仑之所以失败,一个原因是他将骑兵用在了不适合骑兵使用的地形上,另一个原因是预备队在关键的时刻迷了路,没有投入到战场上去。孟良崮之战华东野战军之所以能够全歼整编74师,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粟裕利用了沂蒙山区的特殊地形,使解放军的运动战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张灵甫则是错误地判断了地形,贸然上了孟良崮,以至于其机械化部队的优势完全没有办法发挥出来,反而成了巨大的包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军队也是巧妙地利用了地形,从而将十万俄国军队引入沼泽地带而加以全歼。所以孙子特别重视地形的影响,孙子十三篇中,有两篇是关于“地”的专篇,可见其重视程度。

战争中取胜的一条原则是,只在能够充分发挥自己优势的战场作战,逼对手在其优势无法发挥出来的战场作战。吴子说:“以一击十,莫善于随;以十击百,莫善于险;以千击万,莫善于阻。”同样的地形对于不同的军队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平原地区有利于正规军力量的发挥,可以使其正规作战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山地更适合游击队的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其机动灵活的优势,山地游击战因而也从来都是游击队战胜正规军的不二法门。  迈克尔·波特认为,竞争的一条原则是“选择合适的战场,使该公司最突出的能力成为最锐利的武器”。选择一个让你的优势可以充分发挥的战场,就可以改变你所面临的对手,改变交战的条件和性质,从而使你获得竞争优势。尤其是对于弱者来说,利用本土作战的地利优势,往往可以有效地与强者相抗衡。著名的搜索企业百度,很大程度上就是利用熟悉中文环境、熟悉中国环境的优势,以“百度更懂中文”的诉求,成为中文搜索的霸主。当彩电、冰箱的高端市场基本被国外品牌所占据的时候,吸油烟机行业因为中西烹饪方式的不同,国外产品并不适应中国人的市场需求,这就给了方太等中国本土品牌提供了难得的有利空间。对抗一定是强胜弱败的,但是在战争中,对抗双方的优势劣势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只有在具体环境、具体条件下可以实现的优势,才是真正的优势。充分利用地形,弱势的一方就可以创造出战胜强者的相对优势来。

如果说在战争中错误地判断了地形往往会导致全军覆没,那么在商场上,错误地理解了市场,将产品投放错了市场,也同样将是产品的灭顶之灾。整编74师因为不熟悉地形而导致战役的失败。杰西·潘尼也因为不熟悉市场而导致经营的失败。杰西·潘尼在扩张过程中犯了两个错误:它低估了自己更加熟悉的中等价格服装,而是转向更加昂贵的、设计新潮的服装;它离开自己更加熟悉的美国农村小镇,而是在大城市里开起了店铺。经过了三年的利润下滑和不景气的销售,杰西·潘尼决定回到原来的出发地,相对便宜的服装回到了货架,许多大城市的店铺被关闭。杰西·潘尼的董事长戴维·米勒说:“我们所做的是回来。”

在商业世界中,管理者所面临的“地形”的差异可能非常地巨大,尤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地形”的多样与多变更加显著。因此,就像战场分析是高级指挥员所必须亲自掌握的一样,市场分析也一定是高级管理者必须亲自掌握的,一点马虎不得。孙子说:“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对于企业来说,市场扩张的方向与边界究竟在哪里;哪些市场比较成熟,哪些市场还是险地;市场的容量和发展潜力到底有多大;企业必须识别并抢先控制哪些市场,一旦控制就可以“居生击死”,掌握主动,而哪些市场是不能做的,一旦进去就会血本无归,等等。在战争中,战场的地形决定了兵力的部署,在竞争中,市场的地形决定了资源的配置。企业面临哪些不同的战略区域?下一步准备向哪些地域拓展?会在什么地点与竞争对手较量?为此必须掌握哪些战略要点、战略枢纽或战略通道?尤其对于全球化经营的企业来说,了解所在国的商业地形更加重要:“故敌国之山川、陵陆、丘阜之可以设险者,林木、蒲苇、茂草之可以隐藏者,道里之远近,城廓之大小,邑落之宽狭,佃壤之肥瘠,沟渠之深浅,蓄积之丰约,卒乘之众寡,器械之坚脆,必能尽知之,则虏在目中不足擒也。”要想获得成功,管理者就必须充分了解并适应自己将要作战的战场地形,摸清微妙而复杂多样的细分市场。

与此同时,就像在战争中高明的指挥员可以将对手引入对其不利的地形一样,在市场中,高明的管理者同样可以利用对市场的深刻理解,将对手引进实际对其不利的市场之中。我们上面讲过的Ecolab将Diversey引进小客户市场从而导致Diversey最终出局,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在国内,双汇利用价格的手段,将春都一步步地引进低端市场,从而使春都最终一蹶不振,则是另一个典型的利用地形打败对手的例子。孙子说:“知战之日,知战之地,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好的指挥员必须有一种清晰的地形感觉,好的管理者也必须有清晰的市场感觉。这是企业采取有效的市场行动并取胜的前提。

我们讲过,“天”和“地”加起来,就是组织所处的战略环境。孙子把“天地孰得”列为战争分析的关键要素,就是因为环境关系到组织的机会与威胁之所在,而“战略就是在企业所处环境中能够决定其地位的机遇与限定条件之间的匹配”。迈克尔·波特说:“对于既定的公司来讲,其最佳战略将最终是反映公司所处具体情况的独特产物。”决策者只有对战略环境、战略全局有着清晰的把握,达到知“天”知“地”的境地,才能从容不迫地展开布局,做到攻守有度,进退自如;才能抢先控制那些关键的资源,通过格局的塑造来战胜对手;才能清晰识别并利用环境中各种有利因素所提供的机会,从而放大自己的优势;才能提前识别并避免环境中各种不利因素所构成的威胁,进而充分利用这种不利的因素使对手陷入被动的局面中,让对手的优势无法得到发挥。因此,环境是战略的最大变量之一。抓住环境中的机遇、采取主动的行为和反应的能力,是一个组织或领导者所能具有的最大的战略资产。

P151-154

序言

从战争到竞争

商业世界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战争隐喻,如“总部制定新的战略!”“打入欧洲市场!”“大打价格战!”“在中国攻城略地!”“向对手发起突然袭击!”“守住我们的市场,挫败对手的攻势!”“构筑进入壁垒!”“商场如战场!”“赢!”

企业竞争理论的研究者对于军事与战争也并不陌生。正如丹尼斯·劳瑞所说:战争为我们带来了“战略”这个词,每一个商业战略都能从历史上的某一场战役中找到其形成的基因。很多竞争理论的研究者都喜欢在自己的著述中引用孙子、克劳塞维茨或利德尔·哈特这些著名的军事战略家的名言来佐证自己的理论,甚至乐于将竞争理论的起源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战场上。亨利·明茨伯格认为定位学派的鼻祖是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孙子和近代德国的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何泰华和凯思·维吉特认为在2500年以前,中国的军事家就已经开始运用博弈论的基本原理了;“超优势竞争”理论的创建者理查德·达韦尼在自己的著作中特意向克劳塞维茨、孙子、利德尔·哈特等人表示感谢;动态竞争理论的代表性人物陈明哲承认,他的很多思想受到孙子兵法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詹姆斯·奎因也认为,军事一外交战略的史实为现代企业家们提供了很多有潜在意义的真知灼见;营销大师科特勒则非常肯定地宣称:“对于企业来说,开发出以竞争为中心的战略以赢得市场份额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而这将引导管理者越来越转向军事学。”

企业家和竞争理论的研究者之所以对战争理论如此感兴趣,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长期以来,大多数企业战略理论提供的是一种静态的竞争分析框架,竞争者的行动通常是不需要被考虑的。然而竞争的一个关键的特征是其动态、互动乃至于对抗的本质,离开了这一点,竞争理论的研究就缺乏实际的操作性,就难以反映现实中竞争的本来面目,也就难以对现实的竞争活动提供明快而有效的指导。尽管从20世纪80年代迈克尔·波特提出“竞争战略”的概念以来,这一情况逐渐开始改变,博弈论的引入也使竞争理论有了更多的动态性,但现有的理论依然难以满足企_业界的需求。尤其在竞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动态的今天,企业界更加需要一种以竞争者的互动为重心、研究企业间如何进行有效的攻防、从而在竞争中取胜的竞争理论。

正是在这一点上,战争理论弥补了竞争理论研究的不足。战争的本质是“两股活的力量之间的冲突”(克劳塞维茨语),战争理论研究的就是战争双方如何采取战略运筹、谋略运用与有效的攻防手段,在互动与对抗之中采取最佳的方案,以达到战胜对手的目的。战争又是人类最激烈、最残酷、最紧张的对抗形式,决策正确与否所带来的影响,马上就会显现出来,因而在战争领域,取胜的规则也就更为明晰、深刻而有力度。人类的取胜之道在战场上是成熟得最早的。几千年来在血与火、成与败中总结出来的战争法则,可以说是人类制胜智慧的最高体现。战争理论从本质上来说,也就是最具有实战性和操作性的竞争取胜之道。

虽然很少有人会在商业世界中面临生与死的问题,但是在商业社会中,成功与失败同样无所不在。商业竞争与战争一样,也是充满了攻防对抗的领域。尽管竞争与战争比起来,当然算得上温情脉脉,但对于失败者来说,结果是同样的残酷无情。战争是一种最强的竞争形态,战争将竞争的对抗性空前地凸现出来,用这种残酷的“强竞争”的环境所总结出来的取胜法则来审视企业竞争,往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企业竞争的本质及其内在的取胜之道。

孙子兵法的核心是取胜之道

《孙子兵法》作为一部战争理论领域的顶峰之作,以其高远的意境、深邃的思想、现实的取向、辩证的思维,以及打动人心的警句和富有启发意义的哲理,受到众多企业家和竞争理论研究者的厚爱。明茨伯格曾说:“《孙武兵法》在今天来讲也是一部杰出的著作,几乎没有什么新的观点能超越它的。”《孙子兵法》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千余字,但内容极为丰富。《孙子兵法》的价值在于,它揭示出了取胜之道的基本原理,它在战争的目的、战略的境界、战争的本质、战争指导的法则等方面都有深刻理解。

一部孙子兵法,可以说就是围绕着“取胜”而展开的。从取胜的境界来说,《孙子兵法》强调的是“全胜”,所谓“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它不主张简单地通过力量的直接对抗来达成战略目的,它强调潜在地或无形地使用力量,以非直接对抗的方式,达成不战而胜的境界,从而尽可能减少暴力对抗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尽可能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完美的结果。从取胜的重心来说,《孙子兵法》认为胜利不是靠偶然的运气,取胜依靠清晰的战略与周密的计划,胜负往往在制定战略的阶段就已经决定下来。真正的成功者在出手之前就已经胜利,失败者则总是在仓促进入战争之后才企求侥幸取胜(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从取胜的策略来说,《孙子兵法》认为战争的本质是智慧的对抗而非单纯力量的对抗(兵者,诡道也),因此要根据对自己有利的条件,灵活地采取权变之策(因利而制权);要有创造性的思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要秘密行动,隐蔽自己的意图(形人而我无形);要把握好攻守的转换(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突然性非常关键(攻其无备,出其不意);速度非常重要(兵之情主速);要抓住对手的脆弱环节设计进攻的路线(兵之胜,避实而击虚);要集中最关键的资源于主要方向,形成压倒性的优势(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核心是不管什么情况,都要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这就要充分调动对手,引导对手,塑造对手,使对手的优势没有办法发挥出来(利而诱之,乱而取之;敌虽众,可使无斗);还要充分利用外在的态势,而不仅仅是着眼于自己的力量(求之于势,不责于人)。为此,你就必须清楚地了解你的对手,了解你自己,了解你所处的环境,这比什么都重要(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孙子兵法》还向将军们发出这样的忠告:不要陷入长期的对抗中(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战争背后的巨大风险(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所有的决策都要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为此必须保持冷静的头脑(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不能死打硬拼,取胜的基本原则是只打那些能够打赢的仗,拒绝打那些注定打不赢的仗(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而这一切,都需要卓越的领导(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孙子兵法的取胜之道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围绕“胜”的主题,我们可以把孙子的取胜之道归结为四部分内容:全胜、战胜、知胜、先胜。

“全胜”是孙子取胜之道的灵魂。它反映了孙子对于取胜的基本理解与追求,它贯穿于孙子取胜之道的基本内容、阶段与过程,影响并决定了孙子取胜之道的目的、偏好、气质、境界与文化精神。孙子兵法之所以在世界兵学中独具特色,与“全胜”的理想主义追求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全胜”是理解孙子取胜之道的一条红线,它决定了孙子取胜之道的基本面貌。

“知胜”是孙子取胜之道的前提。“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不能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等,强调的都是“知”对于战胜的至关重要性。对于“知”的重视,使孙子兵法的取胜之道建立在一种清醒、冷静、理智的现实主义基础之上。  “先胜”是孙子取胜之道的基础。孙子强调“胜兵先胜而后求战”,强调“先为不可胜”,强调“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从战略的层面上来讲,取胜者必须首先在“道”、“天”、“地”、“将”、“法”等关键要素上取得优势,才能达到控制战争结局的目的。“先胜”使得孙子兵法的取胜之道深入到了组织的最深层次,体现了孙子兵法取胜之道的深度。

“战胜”是孙子取胜之道的主体。作为一部兵书,孙子兵法主要是围绕如何在战场上取胜而展开的。因此,一部孙子兵法,主要是围绕“战胜”而展开的。在孙子的取胜理论体系中,不仅“知胜”、“先胜”是为了达到“战胜”的目的,“全胜”的落脚点同样也在“战胜”。在“战胜”的层面,孙子所延续的依然是“全胜”中“上兵伐谋”的追求。因此,孙子“战胜”之道的重心不是在于力量的直接对抗,而是强调通过“谋胜”、“智胜”以达到“胜于易胜”、“胜已败者”的目的,强调将力量的对抗转化为智慧的对抗,并通过智慧的对抗,达到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的结果。孙子兵法中的基本作战原则,如避实击虚、出奇制胜、造势任势、我专敌分、示形动敌等,都是围绕着这一条主线而展开的。这就使得孙子的“战胜”理念体现出“以智克力”、“破中求全”的文化性格。

孙子兵法与竞争理论

《孙子兵法》取胜之道的价值,已经为人们所普遍认同。今天,《孙子兵法》不单纯是一部战争的著作,它已经走出了战争领域,延伸到了包括商业竞争在内的所有竞争领域,它已经成为一部竞争理论的专著,散发着引导人们走出竞争困境的智慧之光。

从竞争的角度来说,孙子兵法的取胜之道同样可以划分为全胜、战胜、知胜、先胜四个方面的内容。其关系如下:

这同样是一个以围绕“战胜”为核心而形成的完整的竞争取胜体系。与现有的企业竞争理论相比,这一基于孙子兵法的竞争理论体系有许多自己的特点。首先,它重视战略的价值判断的意义,强调在此基础上确立竞争宗旨以及选择竞争样式和行动序列,从而表现出独特的对非直接对抗的竞争样式的偏好;其次,它强调对竞争对手的分析与把握,并从对抗的角度,揭示出了互动背景下动态竞争的基本行动原则,从而带有极强的现实指导价值;最后,它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之上的,是战争经验的高度概括与凝练,因而一方面揭示出深刻的哲理,另一方面,也要求竞争者必须具备丰富的经验、相当的悟性,兼具有灵活应变的能力。

本书正是从以上的理论体系出发,对《孙子兵法》的取胜之道进行了提炼、总结,并充分结合当代竞争理论的已有文献进行了探讨,以揭示孙子兵法对于竞争取胜的深刻启发价值。

本书的第一部分,集中从“全胜”的角度探讨孙子兵法对竞争观的启示。如果说战争观是将军们理解战争和指导战争的基点,竞争观就是企业家理解竞争和指导竞争的基点。错误的竞争观,必然导致错误的竞争行为,从而使企业付出巨大的代价。如果说在孙子看来,战争的最高境界是超越战争,那么,竞争的最高境界则是超越竞争。从商业史上来看,那些最伟大的企业,往往不是那些在竞争中杀得你死我活的企业,而是那些善于超越竞争的企业。孙子兵法的一个核心智慧,就是竞争者不但要懂得竞争,更要懂得超越竞争,从更高的层次来理解和把握竞争,在“伐谋”、“伐交”上战胜对手,并在“伐兵”的层面上运用更多的战略智慧,从而跳出简单的直接对抗式竞争,追求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境界。这一部分揭示了竞争宗旨的把握以及竞争样式的选择对于竞争取胜的重要意义。

本书的第二部分,也是全书的主体部分,系统探讨孙子兵法的“战胜”理论及其对竞争领域的启示。兵法是探索取胜之道的艺术,围绕如何“战胜”而展开的基本原则构成了《孙子兵法》的主体内容。本书从“诡道”、“出奇”、“击虚”、“任势”、“主动”、“集中”等六个方面,讨论了《孙子兵法》对于竞争中取胜之道的基本指导原则的启示。

“诡道”。战争与竞争的共同特点是:再完美的战略计划也可能会被对手所破坏。在对抗中,计划能否成功往往并不仅仅取决于自己的行动,相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手的反应。最有效的策略是对手无法反击的策略,最有效的行动是对方无法反击的行动。有效的竞争行动的前提是运用策略来引导对手,塑造对手,操纵对手,剥夺对手的反应能力。

“出奇”。一种打法一旦成为常规就不可能再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相反只能使竞争者越来越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恶战。“出奇”的核心就是重新找到独特的行动路线,找到颠覆性的策略,从而置对手的既有优势于无用武之地。出奇制胜反映了战略思维的独特性、创新性和主动性。

“击虚”。战争取胜的一条原则是充分利用对手的弱点来对付他们。从战争全局出发,选择对手关键而脆弱的环节作为打击目标,通过一点的突破,就可以带动整个战略全局的发展。突破的方向往往可以决定行动的力度。在市场的缝隙突破,在竞争对手最虚弱的时候突破,在对手最薄弱的环节突破,在消费者最敏感的地点突破。有效的攻击可以一举使对手的整个战略体系陷入崩溃。

“任势”。“势”是力量的放大器。同样的资源,放在不同的“势”中,可以发挥出完全不同的效能。高明的将军是依靠“任势”而取胜,而不会让自己的下属陷入不断的苦战。“任势”的原则是“势险节短”,而能否充分利用大势,关键在于领导者审时度势的能力。

“主动”。竞争的实质就是对主动权的争夺。竞争者要将对抗的主导权控制在自己手里,调动对手而不被对手所调动,塑造对手而不被对手所塑造。“永远要左右你的敌人!”在什么地方打,在什么样的时间打,用什么样的方式打,跟什么样的对手打,打对手的哪个环节……都应该是自己说了算。竞争者如果没有自己的战略,就只能沦为对手战略计划的一部分。

“集中”。在决定性的时间、决定性的地点形成决定性的优势,是战争取胜的根本法则。企业的资源总是有限的,把稀缺的资源用在真正产生胜利的环节上,在关键的局部集中资源来取得压倒性的优势,并通过局部的突破,来取得全局的主动,是竞争中的重要取胜之道。有效的集中的前提是,必须有清晰的战略重点和方向,同时对其他方向的诱惑说“不”。

本书的第三部分,集中阐述孙子的“知胜”理论。“先知”是孙子的重要思想,在孙子看来,信息优势在对抗中可以转化为实际的力量优势,而情报失误是胜利的最大杀手。无论是在战争中还是在竞争中,大多数战略性的错误都是因为事先没有花时间去了解对手的情况,或者说,竞争者认为自己了解对手,其实却并非如此。成功的决策必须建立在对竞争态势的正确分析的基础上,“先知”是所有取胜之道的奥秘所在。最大限度地了解对手的情况,最大限度地让对手不了解自己的情况,充分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性,是取胜的一条重要法则。

本书的第四部分,也是最后一部分,集中从“五事”的角度,阐述孙子的“先胜”思想,从深层次上对竞争取胜的深层因素进行总结,以收束全书。战场层面的较量是最直接、也是最表层的较量,就像市场层面的对抗是最直接、最表层的对抗一样。究竟什么是决定战争和竞争胜负的关键要素?孙子说:“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负之政。”真正的较量是在“道”、“天”、“地”、“将”、“法”这些层面展开的。正是这些最基础的因素为战场和市场层面的取胜提供了深层次的支撑,并决定了一个组织在竞争中的命运和最终结局。

后记

自从16年前踏入军事科学院的大门那天起,孙子兵法就成了我的主要学术研究领域之一。16年来,尽管我的工作从军队转入了地方,从军事战略理论研究转入了企业竞争理论研究,但孙子兵法却是我学术生涯中一条不变的主线。努力打通战争理论与竞争理论的界限,是我近年来一直努力的方向。这本小册子就是我在军事科学院从事10年兵法与军事战略研究、在北大国际(BiMBA)从事6年兵法与竞争战略教学的一个小结。

付梓之际,我首先要向我在军事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时的导师吴如嵩将军表示感谢。吴将军是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的副会长兼首席专家,是海内外公认的开一代风气的孙子兵法研究大家。是导师将我领入了孙子兵法的殿堂,让我与孙子兵法结下了不解之缘。也正是在导师的鼓励之下,我才斗胆走上了孙子兵法与企业竞争理论研究的道路。

我还要感谢我现在就职的北大国际的胡大源教授和杨壮教授,正是因为他们,我才走进了北大的朗润园。他们为我提供了我所能得到的最好的学术与教学环境和最好的成长机会。从他们的身上,我也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领导力。

我要感谢北大国际的马浩教授和张黎教授,他们的学识足以为我师表,他们对我的提携与鼓励让我受之有愧,与他们相处,总是让我感到如沐春风。

我还要感谢我在北大国际的所有同事们,很抱歉我无法一一列出他(她)们的名字,我只想说,这是我所见过的素质最高的一个团队,我常常为自己是他(她)们中的一员而深感自豪。对于他(她)们多年来的帮助,我也一直心存感激。

我还要感谢北大国际历届的EMBA和MBA学员们,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商界精英,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书中的有些思考,就是受益于他们的启发。尤其要感谢的是PT05的同学们,感谢他们对我的支持与帮助。每当回忆起与他们共同走过的日子,我的心中总是充满了柔情。

我还要感谢我在军事科学院工作时朝夕相处、相濡以沫的同事们,包括洪兵先生、任力先生、黄朴民先生、刘庆先生、钟少异先生、李云龙先生以及赵海军、喻江、魏鸿、高润浩、邱剑敏、萧大维、李元鹏、葛业文等老朋友。尽管已经是离多见少,但浓浓的战友之情,是永远也无法释怀的。

我要感谢国防大学研究生院的刘春志院长、战略教研部的薛国安副部长以及科研部的于泽民研究员,感谢他们在学术与人生之路上对我的提携。

我还要感谢北京大学出版社的陈健编辑,没有他的努力,这本小册子可能还不会问世。

当然,我最要感谢的是我的妻子和女儿。因为工作的原因,这几年来,几乎大半的周末我都无法在她们身边。身为丈夫与父亲,我欠她们太多。感谢她们给了我一个温馨的家。这本小册子,就是献给她们的一份礼物。对我来说,她们的快乐,比什么都重要。

宫玉振

2010年4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8:4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