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女间真纯灵魂的诉说,生命深处的温暖感动!
本书是刘再复、刘剑梅父女为我们营造的又一精神家园。他们从《红楼梦》与《桃花扇》的世界,谈到现实人生的顿悟与彷徨,再从女性和母亲的自处之道,谈及文学艺术的认知与培养天下襟怀。翻开本书,你将感受到一种身心的巨大震撼和一种灵魂共振的温暖感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共悟人间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刘再复//刘剑梅 |
出版社 | 福建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父女间真纯灵魂的诉说,生命深处的温暖感动! 本书是刘再复、刘剑梅父女为我们营造的又一精神家园。他们从《红楼梦》与《桃花扇》的世界,谈到现实人生的顿悟与彷徨,再从女性和母亲的自处之道,谈及文学艺术的认知与培养天下襟怀。翻开本书,你将感受到一种身心的巨大震撼和一种灵魂共振的温暖感动。 内容推荐 《共悟人间》是刘再复、刘剑梅父女为我们营造的又一精神家园。这里流溢着父女间融融的亲情,也有两代学者问平等、坦诚的交流和探讨。在那样一片天空下,在那样一种形式中(书信体),没有避讳,没有顾忌,没有心的藩篱,没有功利和世俗的门户之见,争论都充满了诗意。在父女间的文字交流中,你能感受到老学者的执著,年轻一代学者的敏锐,还能感受到父女俩的深沉思考、哲思涌流、灵犀相通,以及相濡以沫的温馨情感。翻开本书,你将感受到一种身心的巨大震撼和一种灵魂共振的温暖感动。 本书被香港电台与特区政府康乐文化事务署评为“2002年十本好书”之一,并得到金庸先生的大力推荐。 目录 女儿·女性·女神(刘再复自序) 父亲·个体·孩子状态(刘剑梅自月 论我所热爱的那个世界 论《桃花扇》之外的生活 论精神之旅 论文化气脉 论齐物之心 论生命场 论德谟克利特之井 论大器存于海底 论生中之死 论享受黎明 论父爱的形式 论母爱的悲剧性 论爱的困境 论婴儿状态 论安逸 论人性与佛性 论智者大忌 论不隔之境 论人生分期 论生命状态决定一切 论灵魂的根柢 论快乐的巅峰 论罗素的三激情 论多次再生 论贵族子弟的平常心 论性格的诗意 论拒绝世故 论慧根与善根 论受难情结 论思想的韧性 论外婆意蕴 论女性话语与漂流文学 论女性式写作 论女子做学问 论女子散文 论预言的溃败 论天下襟怀 论审美眼睛 论漂流美学 论文化之乡 论生命浓烈也是形式 论腔调 论《红楼梦》方式 论文学之尺 论张爱玲的局限 论福科的相对思维 论个体本体论 论宽容 论人的复制 论学术与生命的衔接 论传记文学 论艺术革命 论文学信仰 附录一:金庸谈《共悟人间》 附录二:《亚洲周刊》书评——父女两地书人间真性情 附录三:性隋中人与理性中人的双重雕塑一《刘再复海外散文i勘序 香港版《共悟人间》后记 香港版《共悟人间》后记补 为自救而写作——香港版《共悟人间》再版感言 国内版后记 试读章节 论精神之旅 爸爸: 你出国以后,我和奶奶、妹妹挂念极了,对妈妈也挂念极了。不过,我们相信妈妈比较容易适应新环境。她有一片可以安生的土地,有一个她所挚爱的你就够了。但你内心太丰富、太敏锐,加上你原来的故国、故乡、故人情怀太重,每一种思念都足以把你置于死地,我们实在是很担心。没想到,有那么深的“恋土情结”的你从此要开始浪迹天涯了。我和黄刚已考完了托福,准备到美国深造,这样对我们的未来好,而且可以减少一点你们在美国的寂寞。此时,我和妹妹也只能给你和妈妈致以最衷心的遥远的问候,愿苍天大地保佑我们的爸爸妈妈在另一片土地上能生活得很好。 妹妹也很思念你们,但她仍然生活得很快乐,她还没有足够的知识与经历理解你的远行,没有我和刚刚因为理解远行内涵而带来的不安与苦痛,你可以放心。最可怜的是奶奶。她守望的三个儿子本来就有两个在远方,本来她就仰仗于你,如今你却到了更远的远方。幸亏我和妹妹在她身边,从根本上安慰了她。将来我和妹妹也出国,对她的打击就更大了。中国恐怕再也找不到像她这样一个二十六岁失去丈夫之后就守住丈夫亡灵和她的儿子的女人。中国文化经过“五四”的革命竟然还有这么大的力量抓住奶奶的坚贞,真是不可思议。不过,从奶奶这种奇迹般的坚贞不二的人生经历中,可以看出奶奶有一种忍受孤独、寂寞的强大的内心力量,所以你也可放心。从奶奶身上我也看到了你的影子。你对事业有那么强的韧性,什么恶劣的命运都无法压倒你和征服你,压力越大你就越是坚韧,这种性格真是奶奶赐予的最宝贵的财富。想到这里,我对你在海外就放心了一些。 昨天老舅到北京,就住在我们家里。他谈起你小时候的许多故事,让我和妹妹笑得前俯后仰。讲了故事后,他一本正经地安慰我们说,再复这个人虽放不下故乡故园,但能放得下名利。他说你小时候记忆特别好,读过的书,许多细节都忘不了,但学校授予的奖状与称号你总是忘记。他说你在小学五年级时垄断了所有奖状,包括“学习模范”、“劳动模范”、“纪律模范”,但问起你时,你只记得自己是“捕鼠英雄”,送了七十八条老鼠尾巴给学校。听了这些故事,我觉得很有意思。这种看淡名利的性格可能会帮助你在异邦生活下来,心里不会有过多的失落感。 人出名以后,经常会被名利所淹没,忘记了如何过好一个普通人的生活。美国的名作家菲兹杰拉德的最后崩溃,还有海明威的自杀,都与承受不了名利的巨大压力有关。我比较欣赏像福克纳那样选择简单生活的作家。福克纳平时只是待在家里写作,每当人们问他关于文学方面的问题时,他也只是自谦道:“我只是一个农场主。”这种逃离公众仰慕和媒体包围的简单生活是每一位出色作家的榜样。虽然,这意味着作家身后的传记会少一些精彩的情节,可是这样的作家反而赢得更多人的尊敬。我想你在美国的生活一定是寂寞和单调的,但我知道你一定有勇气面对这种新生活。 听老舅说,你的俄文在大学里是顶尖的,只可惜你那时没机会学英文。虽然你现在年纪大了些,我相信你也一定能把英文攻下来。学会英文,你就像是有了翅膀,可以在异邦的任何一个角落自由飞翔。 小梅 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五日 小梅: 读了你的信,感到十分欣慰。转眼问,我和妈妈已出国四个月了,这四个月我觉得格外漫长,和童年的时间感觉差不多。以前总是以为思念是甜蜜的,这回才知道思念真能折磨人。幸而和你们通了几次电话,减轻了思念的痛苦,否则恐怕要窒息而死。今天,读了你的信,感到一阵轻松。 舅舅说我放得下名利,但放不下对故国、故土、故人的想念之情,这是真的。以往我把自己看作故国故乡的一部分,现在则把故国故乡视为自己的身体的一部分。到了大洋的这一岸,才具体地感到自己的根确实在另一片大陆。每一位朋友、每一位亲人都是根,往IS感到平平常常的每一条街道、每一个书店、每一个朋友,此时都是身体中的一支脉搏,更不用说你、妹妹和奶奶是怎样让我牵挂了。密歇根湖畔有蜻蜓,有蝴蝶,有草莓,有蒲公英,我一见到,就想起你们和故乡。在故乡看着我长大的老舅了解我,他知道我放不下情感,而能放下另外一些无价值的东西,这一点确实帮助了我。我两次到巴黎,都想起雨果在一八五三年为《颂歌与民谣》所写的序言中所说的话:从棚店向皇宫攀登,可以说既罕见,又崇高;从谬误向真理攀登,那就更罕见,更崇高了。前一种攀登,每行一步,都有收获,更加舒适,更加有财有势;后一种攀登,则截然相反,在和这种从小就深受其影响的偏见的激烈斗争中,在这种从谬误到真理的漫长而艰苦的攀登中,在这种似乎把人的一生和他思想的发展作为象征人类进步的缩影的攀登中,每升一级,总得为精神上的收获作出物质上的牺牲,总得放过某种利益,抛掉某些虚荣,舍弃人世间的名利,拿自己的财产、自己的家庭和自己的生命去冒险,也在所不惜。这是雨果在流亡中写下的话。我不敢说自己拥有真理,但确实选择的是一条追求真理的跋涉之路,倘若有错,那也是攀登真理之峰时的迷失,最终也会走上真理之路的。既作这种选择,就得有所牺牲、有所抛却、有所舍弃、有所苦痛,不必为此而怨天尤人。我是这么想的,也许这是傻想,但这种傻想帮助了我,使我意识到,这个湖畔,这个异邦的草园,是个美好的路标,我的更加艰苦但也更加广阔的第二人生,就从这里起步。 这半年我的确尝到了孤独的滋味,但是朋友、书本、大自然都在帮助我。好几次我拿着书本坐在密歇根湖畔的岩石上,一面读书,一面沐浴秋天清新亮丽的阳光,享受着从未有过的宁静。此时,我的心胸向历史敞开着,也向大宇宙敞开着,书本中那些伟大的名字和他们的声音,一一进入心的深处,我安静地领悟他们的教诲,觉得自己的思想在悄悄生长,心在悄悄生长,在这样的情景下,我突然想到,只要拥有这种可以宁静思索的时刻,就值得生活。在岩石上坐累了之后,我会在湖边的草地上散步,但不愿意走到任何阳光照不到的阴影中去。在金黄色的阳光下久了,觉得阳光有一种热能转成的推动力,它把我一直推到很远的地方,远离噩梦的地方。 爸爸 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七日 P11-15 序言 一 北京师范学院退休教授、我的挚友吕俊华老师在给我的信中说:“你有两个聪颖单纯的女儿,这是一种超人间力量的安排。”吕老师似乎是个有神论者,他认定个人要在荒谬混乱的力量包围拉扯中保持自身的完整和尊严,心中必须存有另一种力量,能听到另外一种声音和感受到另外一种超常的秩序与尺度。我虽然是个无神论者,但也喜欢作类似的形而上假设,相信在一个高于人间的某处,有一观看着我们的眼睛和评价我们的力量,并相信在现实中它常给予我暗示。两个女儿的纯真天性,就被我看作一种暗示。她们暗示我:不要忘记天赋的美好性情而去追逐永远难以满足的身外之物,那里是一个填不满的黑洞。 歌德曾说:“永恒之女神,引导我前行。”一个作家离开女神的引 导是不司思议的。因此,作为无神论者的我.又假设两个女见就是上苍派往人间引导我前行的“女神”,不过,只是常做鬼脸的小精灵似的非权威的女神。 女儿对我的导引并不是世俗意义的那种“指示”,而是一种自然的启迪,天籁的命令。自从她们降生之后,我便奇怪地感到有一种来自天外的清新气息在影响着我。这种影响是无言的。女儿天然地生活在仕途经济世界的彼岸,天然地远离争斗、猜忌、仇恨,因此也天然地对人类采取绝对信赖的态度。尤其是小女儿刘莲,更有性格的诗意。尽管她尚未进入小学就会读金庸小说,聪明过人,但从来也不懂得计较,不知“算计”是何物。到温哥华的时候,她已是十五岁的少女,听了神学院的教授讲一段人生经历,便信了基督。她觉得这个只活了三十三岁的木匠之子被钉上十字架并化作神为穷人服务的榜样,是值得学习的。于是,她又从《圣经》中吸收美好的爱意。 剑梅比刘莲大十岁,天生不喜欢政治,总是浸泡在文学中,也天然地远离名利场。她的生活一帆风顺,在国内读的是北京大学中文系,出国后,在哥伦比亚大学读博士学位,遇到的是王德威这样年轻有为的老师,毕业后又顺利地担任马里兰大学的助理教授。所以我特别希望她能保持好性情。人过中年之后,我更觉得好性情的难得。剑梅已踏入知识界的门槛。知识固然能造就人,但知识也能化作权力腐蚀人。一旦拥有知识和相应的名号,便可能把自己视为“高等人类”开始争夺名位而看不起社会底层的工农。许多学者虽名声在外,却腐败在内,非常自私、冰冷。这种人生,是拿着性情去与魔鬼交换知识。“知识也能腐蚀人”,许多很有知识的人未必充分意识到。但剑梅似乎天生就感悟到这一点,所以她一再告诉我,她要反抗这种腐蚀。像一个知音,她也从这样的角度理解我。这便形成我们对话的基调。 一九八九年夏天,我在故国南方犹豫一个多月,要不要出国,始终拿不定主意。后来妻子菲亚想到应当问一问孩子,于是就打电话给小梅,没想到她的声音斩钉截铁:“走吧,走得愈远愈好!”她出国后我问,为什么这么想?她说她想得很简单,没有那么多问题,尤其是没有那么多“男人的问题”和“名人的问题”。她只想到,爸爸的时间不能再丢失了,一些好性情也不能再放在“斗争场”中消耗了,只有远处才可安放平静思索的心灵。现在出国已整整十年了,想想以往,觉得她说的“愈远愈好”确有道理,有空间距离,所有的思索才返回率真冷静。走出“斗争场”之后,觉得世界真大。 二 从女儿的“天启”中,我感悟到“女儿”这一意念在文学中异常重要,觉得曹雪芹把少女视为美的象征非常有道理。少年女子天生在“仕途经济”之外,即天然地站立在“泥浊世界”的彼岸。泥浊世界以名声、地位、金钱把男人诱入其中,使他们互相厮打,然后个个都滚上一身泥巴。这身泥巴不是大自然中素朴的泥土,而是发着酸臭味与铜臭味的污秽。《红楼梦》的主角贾宝玉所以能处污泥而不染,至死保持着天真与清气,全靠女儿国中年轻女神的指引。他这块天外的顽石,获得灵气之后来到人间,很可能再被人间的朽气腐蚀掉,从而变成烂泥或者再次化作冰冷的石头,然而,林黛玉等少女的眼泪柔化了他,拯救了他。她们那些未被世俗尘土染污的、发自天性最深处的泪水,正是苍天的甘霖。这些生命之露,继续养育着贾宝玉的灵气与性情,使他从彼岸世界带来的那块宝石依然发出纯正的光芒,而免于被世俗世界的浊泥所同化。聂绀弩临终之前一再叹息他此生此世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写下《贾宝玉论》。我不知他的最后的论文要说些什么精彩的话,而如果让我来为他作续篇,我要写的宝玉,便是一块被眼泪所柔化的石头,一个被女儿国的女神引导前行而保持真性真情的生命。在大观园的女儿国里,只有一个男子可以寄寓其中,这就是贾宝玉。其他男子对这个国度只能窥伺、觊觎、掠夺与侵犯。在曹雪芹的审美眼睛里,“女儿”就是美,就是真,女儿国就是美的共和国,尘埃包围中的净土。宝玉有幸也成为净土中人。他的最后的出走,乃是自我放逐。此时,他的双亲虽在,但是让他存放真性真情的女儿国已经消失,能够赋予顽石以永恒之性的泪水已经干涸,父母之乡中能给予他的只有虚假与迷惘。到此再也别无选择,只有“告别”了。很明显,在曹雪芹的巨著中,“女儿”正是引导宝玉前行之纯真女神。 三 读大学的时候,教我《西洋文学史》的郑朝宗老师特别爱护我,一再提醒我要留意西方文学中的英雄与美人,尤其是那些年轻女性。他说,希腊史诗中英雄为最美的女性海伦而战,战争的双方无所谓正义与非正义,两边的英雄都为美而倾倒,而流血。但丁阅览地狱是罗马诗人维吉尔把他带到地狱的门口,而这位被称为“罗马时代的荷马”的大诗人又是受但丁生前的女友、此时的女神贝亚特丽齐的委托而来的。诗人们正是在永恒之女神的导引下认识了世界的过去与未来。莎士比亚所创造的世界文学巅峰,巅峰上的星辰全是女性,如米兰坦(《暴风雨》)、朱丽叶(《罗密欧与朱丽叶》)、苔丝德蒙娜(《奥赛罗》)、娥菲莉亚(《哈姆雷特》)、克莉奥特佩拉(《安东尼与克莉奥特佩拉》)、伊摩琴(《一报还一报》)、鲍细霞(《威尼斯商人》)、贝特丽丝(《无事生非》)、罗瑟琳(《皆大欢喜》)、薇奥娜(《第十二夜》)等等,这些女性温柔而坚贞,总是做出男子未能做出的事业。他们不仅具有男子不可比拟的美貌,而且具有男子所没有的对于爱情的坚贞,连恩格斯都称她们是一些“可爱而奇怪的女性”。所以“奇怪”,就是她们具有男子所没有的神性——摆脱男子世界权势欲望的清脱之性。相互倾轧的世界,就像《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两大家族势不两立,在豪宅中进行着无休止的热战与冷战,而身处家族中的两个情侣则如冰清玉洁,与家族毫不相干。朱丽叶在想念罗密欧时说:“你的名字就是我唯一的仇敌”,她生活在纯真的情感世界中,只有爱人的名字日夜折磨着她的心灵,用中国话说,这是唯一的冤家。除此之外,男人世界那些名声、地位、权势的焦虑她是没有的。父辈的敌人也不能成为她的敌人。她天生没有怨恨,没有仇敌,没有帮派。我曾告诉剑梅,朱丽叶这种性情才是我们的“大方向”。莎士比亚笔下众多美丽而聪明的女子,每一个都是引导我前行的女神。 后记 《共悟人间》能在国内出版,我和剑梅都很高兴。这是我们的第一次长篇心灵对话。第二次则是前年的《共悟红楼》,后者已由北京三联和香港三联出版了。 《共悟人间》在香港出版后,连印五版。经金庸的大力推荐,被香港文康委员会评为二〇〇二年十大好书之一。该年香港国际书展举行读书征文比赛,高中部的第一名和初中部的第三名写的都是《共悟人间》的读后感。大约此书有益于世道人心,更有益于年青学子灵魂的健康和生命活力的激发,所以它在香港竟成了畅销书。 剑梅在北大中文系毕业后到美国深造,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便到马里兰大学担任助理教授、副教授。在美国大学校园里任职,比在国内的校园辛苦多了。除了教学,还得著写英文专著,否则就无法“提职”。可是中文写作却不被列入查核范围,在这种制度下,很容易放弃中文写作。我和剑梅对话,共撰专栏文章,其实都是逼她守持祖国形美意美音美三者兼有的语言。剑梅也不负我的期待,总是辛勤写作。尽管常叫喊身上压着“三座大山”(教学、研究、孩子),但还是一边“呻吟”,一边写作。 此书能在国内出版,我和剑梅都衷心感谢福建教育出版社和推动此书走向国内的刘文华、周青丰、董曦阳等热爱文学的朋友们。尤其是周青丰,他作为责任编辑与监制,把书做得极为精美,让我和剑梅看到之后,不仅非常高兴,而且更爱人间。 刘再复 二〇〇九年三月二十日于美国Boulder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