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误读的中国历史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佟伟
出版社 长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诸葛亮是神?孔子中庸思想的现代误读;隋炀帝是恶人?晚清的“裱糊匠”李鸿章……

本书带您走近扑朔迷离的真相,揭开历史的神秘面纱。本书的旨趣正在于引领人们回首过去,从被颠倒的黑白中、从被隐藏的真相中、从褪色的画面中、从纷乱交错的事实中、从被误读的历史中去追踪历史原貌的蛛丝马迹。

内容推荐

历史留给了我们卷帙浩繁的史料,留给了我们富丽堂皇的殿字楼梁,留给了我们巧夺天工的金石玉器,但历史留给我们更多的是言人人殊的故事、众说纷纭的传说。这些历史之谜和那些年湮世远的故事却在我们的唇齿间流传。

本书作者从扑朔迷离、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撷取的几段插曲,抽丝剥茧,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细节,让读者在与历史事件的亲密接触和穷源竟委中获得思考与发现的乐趣。

目录

第一章 揭开经典的面纱

 被神化的诸葛亮

 还周瑜的清白

 华雄到底是被谁斩的

 在“替天行道”的幌子下

 被炒成文学图腾的《红楼梦》

 大观园中的实权人物

 被禁锢的孙悟空

第二章 时势混沌的“英雄”

 项羽的不白之冤

 唐太宗一世英名的背后

 岳飞之死引发的争议

 一个真实的曾国藩

 张之洞被误解的“中体西用”

第三章 被冷藏的真相

 “禅让”背后的秘密

 孔子中庸思想的现代误读

 隋炀帝的千古悲哀

 严嵩被淹没的盛名

 清官海瑞的不清之处

 晚清的“裱糊匠”李鸿章

 洪秀全的真实面目

第四章 走在是与非的边缘

 背负沉重罪孽的商纣王

 游离在视界边缘的屈原

 宦官控制下的盛唐时代

 陈圆圆不是红颜祸水

 财迷和珅的背后

 悲剧色彩的“康乾盛世”

第五章 众听与杂说

 孟姜女是怎样被“移民”的

 夜郎并非是自大

 刘关张何来的“三结义”

 虚拟中的美女——貂蝉

 武大与潘金莲不可当真的故事

 唐伯虎点秋香的绯闻

 陈世美蒙受的冤案

 雍正的篡位与继位

试读章节

被神化的诸葛亮

每当提起诸葛亮这个名字,人们马上会想起他凭借经天纬地之才创造的“舌战群儒”‘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空城计”‘死诸葛吓退活仲达”等一连串夺天地造化之功的故事,将诸葛亮视为古往今来的第一智慧人物。但稍有历史知识的人就会发现,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虽然被神化得如神仙一般,但他为什么没有彻底打败司马懿,反倒被司马懿拖垮了身体,最终殒命五丈原?这也是许多人不愿意提及的事情。很显然大家都在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这个智慧的神像,不忍心让他有一点点裂痕。遗憾的是,人们所信奉的这个神像原本就是一个虚假的智慧泡沫,而且它还侵蚀着人们的理智,使许多人沉迷于假象的智慧里而不能自拔。于是,关于诸葛亮“天才”的争论也就此展开。

从《三国志》的出炉,到《三国演义》成书,大约有一千二百年的历史,这个时期是诸葛亮从人变神的过程。“成者王侯败者寇”的历史规律竟然没有出现在诸葛亮的身上,这可以说是一个历史的意外,也反映了中国人集体潜意识中的天真性情。

从《三国演义》成书到现在,也大约有六百年的历史。这个时期,人们普遍接受了被神化后的诸葛亮,并向往自己能拥有诸葛亮的谋略和智慧。可以说,这是一个人们被假象智慧洗脑的过程,反映了中国人潜意识中随波逐流的特征。《三国演义》只是一部演义体小说,但人们却总喜欢把它当成历史来读,并试图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智慧。于是,大多数人都掉入了假象智慧的陷阱。这个陷阱的上方便是诸葛亮——这个看似伟大实则虚妄的目标。

诸葛亮自从追随刘备之后,在蜀的这几十年中,的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在之后八百年的宋朝,由于当时的种种原因,诸葛亮的形象逐渐被神化,到《三国演义》的诞生,达到了顶峰。也就造就了今天大多数人心中的诸葛亮。当然,诸葛亮为蜀做出的丰功伟绩是不可抹杀的。但在赤壁这决定着三分天下的战役中,诸葛亮并没有舌战群儒,也没有借东风,更没有草船借箭,主要的功劳在周瑜身上。《三国志·吴主传第二》中这样写道:“是时曹公新得表众,形势甚盛,诸议者皆望风畏惧,多劝权迎之。唯瑜、肃执拒之议,意与权同。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与赤壁,大破曹公军。”

当三分天下的形势已定时,先主死后,诸葛亮开始了他的北伐,先后进行了多次,却毫无建树,反而使国家经济受到很大的影响。国库日渐亏空这是其一,还有在第五次北伐之时,在街亭用马谡,使之失守,说明诸葛亮的识人不明。先主曾在临死时对他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而诸葛亮犹谓不然。《三国志》记载了,他第五次北伐时选将守街亭的情况:“建兴六年,亮出军向祁山,时有宿将魏延、吴壹等,诸论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为颌所破。”在《三国志》中还记录了这么一件事:“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驭,劝先主因此除之。”

但罗贯中为什么要在史实面前花这么大的精力,通过大量的虚构来塑造诸葛亮呢?现在的人又为什么为了维护诸葛不惜贬低曹操和刘备这些三国枭雄呢?

为了寄托演义,作者罗贯中为抒发“为王者师”的情结和理想,诸葛亮已演化成了超越个体存在和历史存在的神化符号。而作为偶像和符号本来就是要坐在神坛上才有他存在的价值。所以拥诸葛派才要拼命地维护他的神坛地位,这和人们喜欢其他三国人物是很不相同的。三国中这样被神化的还有忠义化身的关云长,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已经不兴盛了。但诸葛亮却不同,因为他的精神更符合以儒学为主的传统中国文化,他的人生更能满足一些人的情结和理想,从而更有生命力。  诸葛先生难说是旷世奇才,他的历史风光,其实来自于他的精忠“扶刘”。中国自宋代以来,大部分时间,都被外族欺压得抬不起头来。民族冲突激烈的时候,总是强调一致对外,这就要有个领导核心。在当时,这核心就是“正统”的皇帝。三国故事为什么滥觞于宋代,出现“尊刘抑曹”的主题,原因在此。

在儒学传统的经脉中,抛开宋明理学盛行后的中庸之道,其所追求的理想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言以蔽之就是儒家“内圣外王”的理想。而要实现这个理想就不能离开道德、才智、政治这三者的统一。而神坛上的诸葛亮无疑就是集道德、才智、政治三位一体的完人。这三者的关系从儒学立场来看,道德是人之所以为正人君子的内在根本,才智就是他的外在凭借,政治则是他由内而外用道德与知识来造福人间的途径。以古人的说法就是道德是“立德”,知识是“立言”,而政治是“立功”,同为人间的三不朽盛业。

而历史很巧合地选择了诸葛亮,他是高风亮节的道德典范,同时在政治上又从一介布衣而成为难得的完生完名的王师权臣。虽然诸葛亮是有些才智的,但在那个时代还没到魁首的境界,和其他时代的俊杰相比更是泛泛,但他遇到了刘备、刘禅,又是在偏小的蜀国,所以实现了他的政治理想,达到了“内圣外王”的标准。而这是后世多少人所梦寐以求的,所以把他奉为楷模,特别是以此人自比者,从古至今从来没有断过,这就是所谓的“诸葛亮情结”。拥诸葛派已在潜意识中把诸葛亮看成自己实现理想的文化符号,更甚者就是理想自我的化身。

P2-4

序言

文化是一个民族思维方式、认知方式、生活方式与风俗习惯的综合体,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它看似虚无缥缈,却在一言一行中透露着文化在我们灵魂的深处打下的烙印。但无论是已经失落的印加文明,还是延续至今的中华文明,在历史演进和传承中,都或多或少偏离了其原本的轨道。探索文化的本原是一次寻根、一次溯源、一次赓续、一次传承,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

历史留给了我们卷帙浩繁的史料,留给了我们富丽堂皇的殿字楼梁,留给了我们巧夺天工的金石玉器,但历史留给我们更多的是言人人殊的故事、众说纷纭的传说。那些气吞山河的英雄、金戈铁马的战役、钩心斗角的权谋都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留给我们的历史之谜和那些年湮世远的故事却在我们的唇齿间流传。传说是否真实可信,就需要所有对历史感兴趣的人在审读历史时,本着尊重史实的态度,参阅多种史料、反复校勘、比较和分析,爬梳剔抉以辨其真伪。本书作者从扑朔迷离、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撷取的几段插曲,抽丝剥茧,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细节,让读者在与历史事件的亲密接触和穷源竟委中获得思考与发现的乐趣。

海登·怀特说过,历史话语本身实际上是事实与意义的结合体。因此,事实与意义之间存在着难以跨越的鸿沟和裂隙。不同的研究者,即使面对的是同一历史事实,其对意义的阐释也有诸多不同甚至迥异之处,这也正是历史异彩纷呈之处,也是它让人痴迷沉醉的魅力之所在。本书属一家之言,并不奢求所有读者的颔首赞许,只求抛砖引玉,向各方求教。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2:2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