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是一个金戈铁马、龙腾虎跃的时代,三国是一个人才辈出、群英荟萃的时代,三国是一个崇尚勇武、看重智慧的时代。当我们遍数所熟知的历史人物时,立刻涌现脑际的,恐怕还是形象突出、个性鲜明的三国人物。如奸诈的曹操、智慧的诸葛亮、仁义的刘备、义气的关羽、勇猛的张飞……他们早已脍炙人口,深入人心。
翻开《三国演义》,罗贯中用那如椽巨笔,将真实的历史事件、深刻的思想内容、动人的故事情节、鲜活的人物形象熔于一炉,精心编制了一曲动人心魄的英雄赞歌。数百年间,《三国演义》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和风格,跻身古代经典名著之列,经久不衰。
《三国演义》是根据三国时期的史实和民间传说创作而成的优秀历史小说。它的内容丰富多彩,为读者留下了深厚多而的认识价值。故事远起汉灵帝年间刘、关、张桃园结民间传说义,描述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近百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众多的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作者通过真实动人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黑暗和腐朽,控诉了统治者的暴虐和丑恶。
【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导读
《三国演义》涉及人物千余位,其中不乏塑造成功者。人物之性格出场即定型。注意体会本回中刘备之仁、关、张之义、曹操之奸、董卓之骄等,把握小说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分析“黄巾起义”的致乱之由,比较乱世中张氏兄弟与刘、关、张兄弟的行为。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人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推其致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桓帝禁锢(监禁)善类(好人),崇信宦官。及桓帝崩,灵帝即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共相辅佐。时有宦官曹节等弄权,窦武、陈蕃谋诛之,机事不密,反为所害,中涓(太监)自此愈横。
建宁二年四月望日,帝御温德殿。方升座,殿角狂风骤起,只见一条大青蛇,从梁上飞将下来,蟠于椅上。帝惊倒,左右急救入宫,百官俱奔避。须臾,蛇不见了。忽然大雷大雨,加以冰雹,落到半夜方止。坏却房屋无数。建宁四年二月,洛阳地震;又海水泛溢,沿海居民,尽被大浪卷入海中。光和元年,雌鸡化雄。六月朔,黑气十余丈,飞入温德殿中。秋七月,有虹现于玉堂,五原山岸,尽皆崩裂。种种不祥,非止一端。帝下诏问群臣以灾异之由,议郎蔡邕上疏,以为蜕(ni,雌性的虹)堕鸡化,乃妇寺(妇,后宫;寺,宦官)干政之所致,言颇切直。帝览奏叹息,因起更衣。曹节在后窃视,悉宣告左右,遂以他事陷邕于罪,放归田里。后张让、赵忠、封谓(xu)、段珪、曹节、侯览、蹇(jian)硕、程旷、夏恽(yun)、郭胜十人朋比为奸,号为“十常侍”。帝尊信张让,呼为“阿父”。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乱,盗贼蜂起。
时巨鹿郡有兄弟三人,一名张角,一名张宝,一名张梁。那张角本是个不第秀才,因人山采药,遇一老人,碧眼童颜,手执藜杖,唤角至一洞中,以天书三卷授之,曰:“此名《太平要术》。汝得之,当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异心,必获恶报。”角拜问姓名。老人曰:“吾乃南华老仙也。”言讫,化阵清风而去。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号为“太平道人”。中平元年正月内,疫气流行,张角散施符水,为人治病,自称“大贤良师”。角有徒弟五百余人,云游四方,皆能书符念咒。次后徒众日多,角乃立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帅(首领),称为将军。讹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令人各以白土,书“甲子”二字于家中大门上。青、幽、徐、冀、荆、扬、兖(yan)、豫八州之人,家家侍奉大贤良师张角名字。角遣其党马元义,暗赍(ji,持、带)金帛,结交中涓封谓,以为内应。角与二弟商议曰:“至难得者,民心也。今民心已顺,若不乘势取天下,诚为可惜。”遂一面私造黄旗,约期举事;一面使弟子唐周,驰书报封谓。唐周乃径赴省中告变。
帝召大将军何进调兵擒马元义,斩之;次收封谓等一干人下狱。张角闻知事露,星夜举兵,自称“天公将军”,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申言于众曰:“今汉运将终,大圣人出。汝等皆宜顺天从正,以乐太平。”四方百姓,裹黄巾从张角反者四五十万。贼势浩大,官军望风而靡。何进奏帝火速降诏,令各处备御,讨贼立功;一面遣中郎将卢植、皇甫嵩、朱儁(jun),各引精兵,分三路讨之。
且说张角一军,前犯幽州界分。幽州太守刘焉,乃江夏竟陵人氏,汉鲁恭王之后也。当时闻得贼兵将至,召校尉邹靖计议。靖曰:“贼兵众,我兵寡,明公宜作速招军应敌。”刘焉然其说,随即出榜招募义兵。榜文行到涿县,引出涿县中一个英雄。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昔刘胜之子刘贞,汉武时封涿县陆城亭侯,后坐酎金(坐,犯法;酎金,汉代诸侯献给朝廷供祭祀之用的贡金)失侯,因此遗这一支在涿县。玄德祖刘雄,父刘弘。弘曾举孝廉,亦尝作吏,早丧。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贫,贩屦(ju,麻鞋)织席为业。家住本县楼桑村。其家之东南,有一大桑树,高五丈余,遥望之,童童如车盖。相者云:“此家必出贵人。”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叔父刘元起奇其言,曰:“此儿非常人也!”因见玄德家贫,常资给之。年十五岁,母使游学,尝师事郑玄、卢植,与公孙瓒等为友。及刘焉发榜招军时,玄德年已二十八岁矣。
当日见了榜文,慨然长叹。随后一人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玄德见他形貌异常,问其姓名。其人曰:“某姓张,名飞,字翼德。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恰才见公看榜而叹,故此相问。”玄德曰:“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今闻黄巾倡乱,有志欲破贼安民,恨力不能,故长叹耳。”飞曰:“吾颇有资财,当招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如何?”玄德甚喜,遂与同人村店中饮酒。正饮间,见一大汉,推着一辆车子,到店门首歇了,人店坐下,便唤酒保:“快斟酒来吃,我待赶入城去投军。”玄德看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玄德就邀他同坐,叩其姓名。其人曰:“吾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xie)良人也。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今闻此处招军破贼,特来应募。”玄德遂以己志告之。云长大喜。同到张飞庄上,共议大事。
P1-3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被誉为“四大名著”,代表着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自诞生以来便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名著是永恒的范本,是一个民族特定历史文化的结晶,是民族的瑰宝。亲近母语以“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为理念,倡导素质教育,将传统名著与当代青少年阅读特点相结合,特推出四大名著亲近母语阅读指导版。
一
文学是人的生存状态的反映和表达,它关注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生存方式。文学是文化的载体之一,文学名著是民族文化精神的载体。人一生下来,首先认识自己的父母;而当其长大后,认识的则是自己民族的文化。名著不会因时代变换而被遗忘,不会随思想、原则、舆论的变迁而过时。
名著将现代人无法目睹的古人生活方式用文字的形式保存下来,供当代人瞻仰、寻绎、体味、思考,阅读名著可以促使人们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观照自己,从而懂得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使自己的行为合乎民族传统、民族性格、民族心理。就这个意义而言,《红楼梦》可谓中国人不可不读的一部书;而四大名著,也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家庭不可不备的经典。
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其中民族是核心,世界是胸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四大名著与四书五经一样,均是民族文化的瑰宝。阅读经典,离不开四大名著。
亲近母语始终关注青少年阅读,探讨中小学阅读规律,陆续推出系列读本,在青少年读者中产生巨大反响。现行的中小学语文“新课标”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阅读名著,不仅可以增强民族认同感,而且可以有效提高母语的运用能力,提升青少年的语文素质。
二
对于青少年读者来说,四大名著的阅读与理解呈现出循序渐进的过程。四大名著是特定时代的产物,距离现在已经久远。从小学到中学,四大名著在现行语文课本中的选段呈现逐渐增强的态势。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选人《林冲棒打洪教头》、《三借芭蕉扇》等,而在中学课本中,四大名著选段则明显提高。每年高考语文试题中名著阅读都占一定比例,近年更是呈上升趋势。
青少年如何阅读四大名著?首先要选择权威的版本。四大名著目前版本众多,良莠不齐。选择高质量的版本,可以为读者提供可信的文本。文本是理解的基础,文本可信,理解才最接近原著。其次,尽量阅读原著,少读改编或翻译的白话本。改编往往因人而异,白话与文言风格迥异。原著的魅力不是影视或其他改编本、译本所能取代的。再次,青少年阅读名著需要导读。“作者的思想愈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就愈好。”(恩格斯《致敏·考茨基》)四大名著蕴含的思想玄奥高深,学术界也常争论不休。名著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艺术手段纷繁复杂。鲁迅曾经评价《红楼梦》的命意说:“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只有对名著加以导读,才能引导读者正确把握经典的思想与艺术特点。
三
为促进传统文化的普及,亲近母语课题组深人体察名著阅读规律,特别是青少年读者群的特殊性,将四大名著重新整理出版,并配以专业的阅读指导。该套名著具有以下特点:
一、精准的专业眼光,为您择选最值得信赖的版本。众所周知,四大名著流行版本众多,但不同程度上存在整理疏漏、讹误之处。因此我们精心挑选最接近原本面貌的权威版本,如《红楼梦》选择程乙本,《水浒传》选择容与堂本,《三国演义》选择毛氏父子修订本,《西游记》选择世德堂本,均是经过精心考虑。同时我们又多方参校、比照其他权威版本,重新校勘,力图使字句可靠准确,为读者奉上一部值得信赖的经典著作。
二、精确的注音、释义,让您轻松实现无障碍阅读。中小学语文教学新课标要求学生阅读名著,但章回小说呈现“文兼众体”的特点,小说文体中又夹杂表章、檄文、书信、诗赋等,不但青少年读者阅读存在困难,有些地方即使专业学者也颇为疑惑。因此我们依据《汉语大辞典》,将小说中的冷僻字词做了注音与解释。力求做到简洁、准确,全面扫清阅读障碍,使青少年读者在阅读当中提升语文水平。同时,为了方便读者理解,有些词语在原著中用法与现代汉语用法不同的,仍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做了调整。如“这风来的利害”之“利害”,依旧遵循现代汉语习惯改为“厉害”;“段匹”改为“缎匹”等。
三、精当的阅读指导,明清小说研究专家为您精心撰写导读鉴赏。如前所述,四大名著无论思想还是艺术,均含义精深,纷繁复杂。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本套名著在每回前增加了导读内容,意在概括本回要点,提醒读者阅读关注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在每回结尾,则增加鉴赏内容,意在指出本回的特色,分析其中的思想与艺术手法,帮助读者提升鉴赏与理解水平。导读与鉴赏文字虽不多,但都是经过亲近母语课题组再三研讨,由明清小说研究专家亲自撰写。编者在鉴赏文字当中,注意把握好一桶水与一瓢水的关系,力求做到专业与通俗相结合,将文本的精微细致处剖析到位,让读者有回味提升的空间。
鲁迅先生曾说:“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自此创造出来。”经典阅读也是这样。四大名著洋洋数百万言,看似庞大,只要坚持,奇迹就会出现。而那时,你将进入一个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