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张兆端长期致力于警察管理理论研究,早在2002年和2003年,就曾发表过有关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警察管理的系列论文。现在,作者在步入五十岁人生阶梯之际,重新系统阅读诸子百家经典著作,紧密跟踪国内外现代警察管理实践动态,试图以更加深邃的战略眼光、更加深刻的人生体验,解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精髓,并将其创造性地引人现代警察管理领域,以提升现代警察管理的文化境界。于是,便形成了这本《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警察管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警察管理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作者 | 张兆端 |
出版社 | 群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笔者张兆端长期致力于警察管理理论研究,早在2002年和2003年,就曾发表过有关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警察管理的系列论文。现在,作者在步入五十岁人生阶梯之际,重新系统阅读诸子百家经典著作,紧密跟踪国内外现代警察管理实践动态,试图以更加深邃的战略眼光、更加深刻的人生体验,解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精髓,并将其创造性地引人现代警察管理领域,以提升现代警察管理的文化境界。于是,便形成了这本《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警察管理》。 内容推荐 现代警察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作为科学,研究和实施警察管理必须遵循现代管理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作为艺术,在当代中国的大地上研究和实施警察管理,必须植根于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土壤,实现管理科学及其方法的本土化、警察化。《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警察管理》主要从中国现代警察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深入挖掘和发扬易学、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管子、兵家等先秦诸子百家所创造的中华“文化元典”所包涵的管理智慧,用以提升现代警察管理的文化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警察管理》由张兆端编著。 目录 绪论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中国式警察管理的活水源头 一、实施警察管理必须立足于本土文化 二、警察管理者需要阅读传统文化经典 三、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精髓 第一章 一阴一阳之谓道——《周易》与现代警察管理 一、辩证统一的整体思维 二、和谐发展的管理理念 三、尚文贵简的管理手段 第二章 以人为本修己安民——儒家学说与现代警察管理 一、追求和谐的管理境界 二、以人(民)为本的管理要旨 三、致广大而尽精微的管理哲学观 四、忠诚信义的管理准则 五、为政以德的管理方式 六、忧国忧民的管理动力 七、学而时习之的管理修养 八、身体力行的“三忘”精神 九、与朋友交的人际准则 十、儒释道互补与心态和合 第三章 道是无为却有为——道家哲学与现代警察管理 一、儒道互补的中国大智慧 二、道法自然的管理理念 三、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则 四、无为而治的管理原则 五、管理缘起于顺乎自然 六、管理在于解决问题 七、选择好管理切人点 八、自然宽容的领导品质 九、谦虚力行的管理风范 十、顺其自然的和谐心态 第四章 兼爱交利尚贤尚同——墨家学说与现代警察管理 一、兼爱交利的管理思想基础 二、仁者为天下度的政治责任 三、尚贤尚同的政治管理纲领 四、集中众智的管理艺术 五、勤劳节俭的管理美德 六、平等公正的分配思想 七、组织严密的管理纪律 第五章 抱法处势以法治警——法家思想与现代警察管理 一、“人性本恶”的管理假设 二、以法为重的制度管理 三、以势为尊的集权管理 四、以术为用的控制技巧 五、以德为辅的名誉管理 五、事因于世的权变管理 六、法、术、势互补之管理辩证法 第五章 德法并重强警安民——管子思想与现代警察管理 一、国富民强的管理目标 二、德法结合的管理战略 三、正确把握管理规律 四、重视开发人力资源 五、立身化民的管理道德 六、与时而变的创新决策 七、严格进行绩效考评 第六章 文韬武略精兵制胜——中国古代兵法与现代警察管理 一、军事文化的管理价值 二、军警管理的政治性质与目标 三、运筹帷幄的管理战略 四、“主孰有道”的宏观管理策略 五、“将孰有能”的管理者素质 六、“法令孰行”的制度管理 七、“士卒孰练”的精兵建设 八、“赏罚孰明”的激励机制 九、正合奇胜的诡道智慧 十、装备应用的“异用之术”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在先秦诸子中,多有以水喻道的,但运用得最彻底的是老子。例如,儒道两家都有讲到水的地方,非常有意思。孔子站在河边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强调锲而不舍的奋进,鲜明地体现了儒家的入世精神;老子讲“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表明的是道家无为而又无所不为的境界。这个感性的细节体现了儒道两家人生哲学的不同。有学者形象地说:“如果将中国的智慧比喻为水墨画,那么孔孟就是墨,老庄就是水,没有老子和庄子,这幅水墨画就没有了布白,没有了虚灵空旷的美。”儒道两家人生哲学的不同点在于,儒家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件事做不成我还是要去做,甚至一辈子都是如此。老子是知其可为而不为,“知其雄,守其雌”。(《老子·第二十八章》)如果说和谐的话,孔子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老子注重人和自然的和谐、内心的和谐。堕种和谐中,老子占了三分之二。 老子强调“不敢为天下先。”又说“自见者不明;自事者不彰,自伐者无工,自矜者不长。”(《老子·第二十四章》)“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老子·第六十六章》)此中精神引申到警察组织,就是要求警察管理者要真正能尊重警员,并对民众多加同情,要善于换位思考。这种“善下之”的管理方法,是最能凝聚众智的绝妙方法。警察组织对干部的素质应当有对下、对左右、对上三点要求:对下,目的明确,身先士卒;对左右,矜而不争,群而不党,不要为一点小事、小利斤斤计较;对上,同心同德,大局为重。警察领导者要时刻牢记“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这一修身格言。 老子尤其重视“上善若水”的道理。他强调:“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老子·第七十八章》)天地万物,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但最能战胜坚强的东西就是它。水,润泽万物,性柔弱,在方见方,在圆为圆,随物赋形,去高就低,灵活变通,顺其自然,特别能适应具体环境,从容面对一切情况。水,可谓柔之至,弱之至,德之至,然而水能过关斩将,势不可挡,亦可谓力之至、强之至。我们常说的滴水穿石就是这个道理。老子以水喻道的要义是守弱贵柔,以柔弱胜刚强。松下幸之助领悟道:“率直的心胸,像水一样。水具有下面五大特性:本质不变,而又能随外物而调整;阻力越大,其势力也愈增强;本身永葆纯洁,而又能洗涤污垢;气化成为云雾,凝固则为雪霜,但其本质不变;从高处向低处流,永不休止。因此,有率直心胸的人,也具有水的特性,非但勇于追求事情的真相,而且具有很大的融通性,可随不同的情况而自我调整,因此,将会产生巨大的力量。” 观水悟道,对于提升警察管理者的品格和领导艺术是非常有益的。把水的自然规律和品性巧妙地用于管理,就是一种完善的领导管理艺术。当着你有了一定的收获或遇到什么曲折的时候,再反过来以道观水,那将会更有启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柔弱至极,但咆哮泛滥起来,谁能阻挡?所以,在管理上,强和弱、得和失、利与弊、曲和直都是可以转化的。水越处下势,就越能大,水满则溢。老子以水喻德,也以水来喻人,认为具备完善德行的人同样应具备水的一些特性和品格,像水一样恩泽万物而处于下位,不事张扬,不呈刚强。所以警察管理者要永远保持虚怀若谷、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善于学习的精神,能容才能长久,不断地吐故纳新、改革进取、开拓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宽容应当成为领导者的美德。事事精明过人,一定不是一个真正精明的领导者。尤其是在制度还不完善的情况下,警察高层管理者更需要具备“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的宽容与大度。这里所说的“大谋”,指的是警察组织的宗旨和愿景,是警察事业的整体发展战略。为了警察事业的持续发展和警察队伍的和谐凝聚,避免矛盾过度激化或暴风骤雨式的改革对警察组织的冲击,警察高层管理者要有大局意识和宽容的心态。心有多宽,天地就有多大。否则,仅凭一时的意气用事,往往会坏大事。警察领导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请记住佛教寺庙中弥勒佛塑像旁的那副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P194-197 序言 现代警察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一门科学,研究和实施警察管理必须遵循现代管理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作为一门艺术,在当代中国的大地上研究和实施警察管理,必须植根于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土壤,实现管理科学及其方法的本土化、警察化。 笔者长期致力于警察管理理论研究,早在2002年和2003年,就曾发表过有关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警察管理的系列论文。2007年,作者编著出版了《中国式警察管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在该书第一编“向传统文化学习”中,系统阐释了现代警察管理如何学习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问题。笔者在2010年出版的《和谐警察建设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一书中,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为资源,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集中探讨了如何实现警察建设与警察管理的内外关系之和谐问题。现在,作者在步入五十岁人生阶梯之际,重新系统阅读诸子百家经典著作,紧密跟踪国内外现代警察管理实践动态,试图以更加深邃的战略眼光、更加深刻的人生体验,解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精髓,并将其创造性地引人现代警察管理领域,以提升现代警察管理的文化境界。于是,便形成了这本《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警察管理》。 后记 做“为警”学问 写“强警”文章 2010年上半年,在修订出版《警察文化学》第3版和《警察哲学》第2版的同时,我印着手以2007年出版的拙著《中国式警察管理》中有关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警察管理的部分内容为基础,更加系统全面地研习诸子百家经典著作和紧密跟踪国内外现代警察管理实践动态,单独撰写这本《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警察管理》。至2011年元旦书稿完成之际,恰逢本人步入五十岁门槛之时。我们老家有个风俗,只要自家长辈健在,就只给老人祝寿,青年人和中年人一般不过生日。拙著《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警察管理》的出版,就算是我献给自己五十周岁的一份生日礼物吧! “故园三十二年前”(1979年11月)的一个早上,十八岁的我和一拨同为当年高考落榜的复课同学聚集在东阿二中的一间破旧的教室里晨读,一位小有。才气的同学即兴作了两首励志诗传阅于我,一下子激发了我的“灵感”,遂斗胆仿效十九岁的周恩来1917年9月赴日留学前夕所赋《无题》诗(原文为: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愁蹈海亦英雄。)作自励诗“复课情”一首,并将其工工整整地抄写在笔记本的扉页上,保留至今。现抄录如下: 复课情 干劲鼓罢复二中, 邃密群科建四宏。 面壁十年图深造, 难酬务农亦光荣。 这首东施效颦之作,虽无周恩来为救国济民而东渡日本学习先进科学的鸿鹄之志,却也足能表明一个农村孩子的朴素愿望和志向。那时尚处于改革开放的艰难起步阶段,家乡仍然处于生产落后、生活贫穷的状态。党中央为全国人民描绘了到20世纪末我国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即拙诗所谓?四宏”)。在那时的作文中我曾豪迈地写到:“到2000年四个现代化实现之日,我们正值四十上下,风华正茂……”这是何等美好的憧憬!如今虽然我国现代化目标尚未完全实现,但我们却伴随着祖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程,一路学习成长起来。 自1980年考入山东大学及毕业工作至今已过去三十年,自己也步入了五十岁的行列。我曾在拙著《警察哲学》第1版(2008年)和第2版(2010年)的后记中分别以“我的警学之梦”和“我的警学之路”为题,总结了自己从事警学理论研究的学术历程。多年来,经过个人的不懈努力和刻苦钻研,除了参编和副主编的诸多论著外,撰写发表的长短文章已逾二百篇,随着这本《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警察管理》的出版,独立完成的著作已达十部,并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支持下自然构成一套个人警学研究书系。“十”在国人眼中无疑是一个极为祥瑞的数字。虽然我的这些著作远未达到“十全十美”之境界,但至少表明自己五十岁的人生没有虚度。做有思想的学问,出有学问的思想,是古往今来一切伟大的思想家和学术大师所秉承的治学宗旨。总结个人二十多年来的警学教研工作,面对世事纷扰、市井喧嚣、人情冷暖、仕途升降等人生百态,应当说基本上做到了守得住、坐得下、想得开、钻得进,始终保持着独立思考之品格。任凭他人如何评说,坚持写自己的论著,开自己的讲座,讲自己的思想,以做“为警”学问、写“强警”文章为精神期许,让自己的学术与思想努力贴紧警察实践,并在这种艰苦的探索过程中享受创造的快乐,寻觅到一片慰藉心灵的精神家园。 五十岁,作为人生中短暂的瞬间,其实并没有太多特殊的意义。但孔夫子一句“五十而知天命”,还是让我觉得自己既已年过半百,总该对个人人生的经历及走向有所醒悟。大体说来,二十岁左右忙于学习就业,三十岁左右忙于成家立业,四十岁左右忙于持家创业。这期间的学习及工作节奏相对紧张,读书学习自然带有极大的功利性,多半是围绕学业考试、职称晋升和特定的教学科研任务需要进行,读书学习的境界还不够高。近日,我经常给家人和朋友讲,完成前面这些研究成果后,倍感身心疲惫,多年来的学习积累和知识储备几尽枯竭,如不及时停下来“充电”,恐会落人停滞不前、自我复制的学术窘境。人生一世本来既包含着奋斗的历程及创造的成就感,也充满了成长的烦恼和诸多令人遗憾的事。正如外交家卢秋田先生在其所著《差异》一书中所说:“当你年轻时缺乏经验,当你有了一定经验时,你已经不再年轻。”所以,我暗自下定决心,五十岁之后不再单独撰写大部头的著作。一方面,要摒弃政治欲望和更加善待身边眼前的人事物。另一方面,要努力使自己静下心来,轻松自在、毫无功利地阅读那些在我书架上摆放已久但尚未深入系统地研习的古今中外哲学及人文社会科学经典著作。研读之余,顺手写一点有感而发的短文,以使自己的思想更加澄明、精神更加自由、生活更加轻松。有鉴于此,特作如下打油诗一首以自励五十岁后的人生。这其中自然少了几分青少年时代的豪迈之情,追求的是一种更加平实的生活情调,唯此而已。诚如斯言,善莫大焉! 五十抒怀 子曰五十知天命, 几分收获慰心灵。 读经阅典觅家园, 平心静气写人生。 张兆端谨识于济南 2011年1月1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