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略,作为人的一种整体性辩证思维,是人在特定的环境中,这达到某种目的所采取的巧妙方略寻求制胜之法的思维过程。
如今,谋略已不仅仅停留在权力角逐、军事斗争、外交斡旋、商业竞争等层面,在社交、处世、博弈、淡判等日常活动当中,谋赂的运用也日渐普及。比如,在为人处事的过程中,如果不懂得一些谋略知识,难免会败在下风。
本书是为了给读者朋友在学问之外,提供一些笔者对谋略的见解,使之更圆润、更成熟,并能更沉着地应对人生的各种怪现象。这绝对不是“教你使诈”,而是为了帮助读者朋友能更好地看清世事与真相,有技巧地坚守住原则,保护自己,且在风雨狂澜中,处事不惊,遇事不乱,并且还能做个中流砥柱。
可以说,一部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谋略的创造史和实践史,无时无处不闪烁着人类智慧的火花。中华谋略博大精深,渊远流长;名家繁多,著述颇丰;无论纷纷乱世,还是太平盛世,诸子百家均以谋略见著于世,活跃在中国历朝历代的政治、经济、军事舞台上。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中外文化的交汇,谋略的内涵也日渐丰满。现代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博弈论等学科已经日渐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使人们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这些知识融入到自已的谋略当中去。所以,我们今天要研究谋略、学习谋略,其出发点在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先人的谋略,古为今用,丰富自己的头脑;借鉴闲外的智慧,洋为中用。
多米诺与连环计
“多米诺”是一种骨牌游戏的名称,据《正字通》记载,起源于我国宋宣宗二年。
当时民间出现了一种名叫“骨牌”的游戏。这种骨牌游戏在宋高宗时传人宫中,随后迅速在全国盛行。那时的骨牌多由象牙或骨头制成,所以骨牌又有“牙牌”之称,民间则称之为“牌九”。
1849年8月16日,一位意大利传教士把这种骨牌带回了米兰。作为最珍贵的礼物,他把骨牌送给了他最美丽的女儿小多米诺。但传教士怎么也想不到,正是这副骨牌,使他的名字——多米诺,成为一种世界性体育运动的代称。
不久,小多米诺就喜欢上了这副骨牌,因为她发现了骨牌的新玩法,她按点数的大小以相接的方式把骨牌连接起来。在玩骨牌游戏的时候,小多米诺发现它能够锻炼人的意志和耐力。
小多米诺的男友阿伦德是个性情浮躁的人,小多米诺就让他把28张牌一张一张地竖起来。如果阿伦德不能在限定时间把28张牌码完,或者未码完的牌提前倒下了,小多米诺就限制他一周不许参加舞会。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磨炼,阿伦德的性格变得刚毅坚强,做事也变得稳健沉着。
传教士为了让更多的人玩上骨牌游戏,便制作了大量的木制骨牌。不久,木制骨牌就迅速地在意大利及整个欧洲传播,骨牌游戏成了欧洲人的一项高雅运动。后来,人们为了感谢传教士和他的女儿多米诺给他们带来了这么好的一项运动,就把这种骨牌游戏命名为“多米诺”。
到19世纪,多米诺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运动。在非奥运项目中,它是知名度最高、参加人数最多、扩展地域最广的体育运动之一。从那以后,“多米诺”就成为一种国际性术语。
如果从系统的角度来看,一旦碰倒一块骨牌,其余的骨牌也必然倒掉。后来,不论是在生活、政治、军事还是商业领域中,只要产生一倒百倒的连锁反应,人们就把它称为“多米诺效应”或“多米诺现象”。有一支苏格兰民谣体现的就是多米诺效应:
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
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可以说,多米诺体现出的就是一种整体精神,因为一个小小的疏忽就会导致满盘皆输。换个角度来说,一张小小的骨牌,永远都不可能成为一道风景,只有将众多的“一张”聚在一起才能形成一种气势,这其中体现的就是系统的魅力。这种系统思维体现在谋略上就是连环计。
这里所说的“连环计”就是要甩给敌方包袱,或者说是故意给敌方制造包袱,使其自相钳制,失去行动自由。运用时,一计累敌,一计攻敌,两计并用。连环计的用法很多,但目的都是要从决定战争胜负的诸因素中,抓住敌方关键性的弱点,施谋用计,以钳制敌人的行动自由,为自己创造出良好的战机。“连环计”并非指连续施用两个以上的计谋,而主要是看计的内容是否两计互相牵连。
赤壁之战中,刘备的谋士庞统诈降于曹操,怂恿曹操把战船用铁索连起来,表面上是帮助魏军克服不习惯水上作战的弱点,实际上是让这些船只无法逃脱,为周瑜“火攻”创造条件。倘若将两者拆开分别使用,无论如何也达不到这样的效果。这也是一种从系统思维出发的典型的“连环计”。
多米诺与连环计给了我们如下的启示:一个整体的成功不能忽略任何一个小的局部;也只有多个互相牵连的完美局部才能成就完美的整体。 相生相克与思维双赢
系统思维的重点是对系统思想的研究。通过对各种系统思想的本质和形成机制的研究,我们会惊奇地发现系统思维与其他思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同样也有固定的规律可循,而且这些规律都是建立在我们习以为常的那些法则上的。
处于亚热带的印度、缅甸等国,蛇是非常多的。蛇的主要攻击对象是青蛙。蛇与青蛙存在着生死对立的矛盾。蜈蚣是种小动物,虽小却行动敏捷,昼伏夜出,它那发达的毒腺足以使比它大得多的毒蛇毙命,一般的毒蛇都对它无可奈何。青蛙在毒蛇面前是弱小者,但它却可以以蜈蚣为美食,蜈蚣不怕凶狠的毒蛇却怕青蛙。上述三者两两之间都是水火不相容,无法共存的。但是,有趣的是,冬日里的捕蛇者们却常常在同一洞穴中发现这三个冤家对头相安无事,和平相处地生活。当然,毒蛇、青蛙、蜈蚣是不会有谋略的,可是经过了世代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它们不仅形成了捕食弱者的本能,也形成了利用自己克星的天敌保护自己的本能。因为如果蛇吃了青蛙,自己就会被蜈蚣所杀:而蜈蚣若是杀了毒蛇,自己立即会成为青蛙的盘中餐;而青蛙如果吃了蜈蚣,毒蛇便会毫无顾忌地把青蛙吃掉。
这样一来,为了生存的需要,便形成这样的局面:青蛙不吃蜈蚣,以便让蜈蚣帮助自己抵御毒蛇;而蜈蚣也不杀毒蛇,以便让毒蛇帮助自己抵御青蛙。这种循环的相克又相生、势均力敌的平衡格局,仿佛告诉我们:强者不去吃掉弱者,而帮助弱者生存下去,反而对自己更有利;弱者可以通过与强者的敌人交好而得到安全。
这是何等高明的对抗谋略。
所谓大象无形、大音希声,高级的系统思维是那些不怕被人看到和不怕被察觉的谋略,但是在它实施之前,谁也不知道其中的奥妙所在,人们看到的只是习以为常的情形,当谋略实施成功后才给人以“出乎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的奇妙感觉,令人赞叹不已。
在近现代历史上,德国曾先后两次挑起世界大战,使欧洲各国饱受战乱之苦。尤其是法国,作为德国的西部邻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与德国兵戎相见,并曾被希特勒德国占领,遭受亡国之辱。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法国许多政治家都在考虑如何避免德国发动新的世界战争,切实保障法国和欧洲的和平。
戴高乐将军提倡肢解德国,使德国回到19世纪统一前那种大公国林立的局面。但这一打算遭到其他大国的反对而未能实现。然而这却造成法德两国政府互不信任、情绪对立。事实上,德国复兴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而法国人最担忧的是,德国一旦恢复了元气,就又有可能进攻法国。所以法国此时急需一项相应的对策,以取得主动。
在这种情况下,法国当时的外交部长罗贝尔·舒曼,开始谋划建立法德两国“煤钢联营”的方案。因为重整军备首先总是在煤、铁、钢的增产过程中显露出迹象。如果将法德两国的煤钢行业联合起来经营,就能够觉察到对方重整军备的初步迹象,便可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同时,如果把法德两国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共同机构管理之下,这样双方在生产上就结成了一种休戚相关的关系,有利于避免法德之间发生战争。于是,舒曼于1950年5月9日提出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或“煤钢联营”)的方案。这就是有名的“舒曼计划”。
舒曼的这项计划一经提出,迅速得到联邦德国的响应,并很快博得比利时、卢森堡、荷兰和意大利的支持。显然这6个国家都从煤钢联营中看到对本国发展的好处。法国得以按照自己的政治目的“套住”联邦德国,并取得联邦德国的炼焦煤和焦炭;联邦德国借此同其他5国有了贸易伙伴关系,便于其打进5国市场,并有利于巩固和加强自己的国际地位;其他国家也可享受到“联营”内的关税优惠。于是,1951年4月18日,这6个国家签订了建立欧洲煤钢联营的巴黎条约。
联营建立以后,6国在经济上都受了益,短短几年时间,钢产量、钢的出口贸易额都有很大提高,采煤工业也实现了现代化,煤炭、矿石都有了可靠的保证。1957年,这6个国家决定把煤钢联营推广到其他经济领域,于是,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共同市场”)。后来,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家纷纷加入了“共同市场”。到2007年,欧盟已经发展成为有27个国家,近5亿人口组成的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共同体。
历史的发展证明,舒曼计划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法德两国的关系中,消除了战争的阴影,建立了比较牢固的伙伴关系,而且煤钢联营开创了欧洲联合的先河,使欧盟成为有世界影响和广泛联系的国际组织。这对欧洲的安全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P10-14
谋略,作为人的一种整体性辩证思维,是人在特定的环境中,为达到某种目的所采取的巧妙方略寻求制胜之法的思维过程。它是一个中性概念,用于赞扬某人时往往会用韬略、高招、妙计、良策等来形容;用于批评某人时,通常是用老奸巨猾、阴谋诡计、奸诈狡猾等来形容。
从这个角度上讲,谋略是一把双刃兵器,它可以用来伤人,也可以用来救人和防身。说它“伤人”,是因为谋略若被“坏”人掌握,就难免会危害社会。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应该学好用好谋略,用它来武装自己,以防备小人的偷袭,同时行善惩恶、扶弱匡正、育人护己、擒贼治贪、弘扬正道、抨击诡道、修炼自身、造福社会……达到救人和防身的目的。切不可有害人之心、非分之想,否则终会戕害自身。
如今,谋略已不仅仅停留在权力角逐、军事斗争、外交斡旋、商业竞争等层面,在社交、处世、博弈、谈判等日常活动当中,谋略的运用也日渐普及。比如,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如果不懂得一些谋略知识,难免会败在下风。
谋略是人类竞争智慧的精华。数千年来,它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可以说,一部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谋略的创造史和实践史,无时无处不闪烁着人类智慧的火花。中华谋略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名家繁多,著述颇丰;无论纷纷乱世,还是太平盛世,诸子百家均以谋略见著于世,活跃在中国历朝历代的政治、经济、军事舞台上。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中外文化的交汇,谋略的内涵也日渐丰满。现代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博弈论等学科已经日渐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使人们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这些知识融人到自己的谋略当中去。所以,我们今天要研究谋略、学习谋略,其出发点在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先人的谋略,古为今用,丰富自己的头脑;借鉴国外的智慧,洋为中用,为国内的建设服务。
在着手编写本书的过程中,内容上力图有所突破,在谋略的海洋中,理出一条清晰的脉络,把散落的珍珠用一条金线串接起来,使之成龙配套、易于把握和运用。但是,仅仅知其理论是不够的,谋略知识要与个人良好的素养相结合才能变为真正的智慧。
基于此,本书既谈对谋略的运筹,又研究谋略者的修养。作为施谋略者,如果不具备“博爱”、“多识”、“果敢”、“坚忍”等素养,终难运筹出什么雄谋大略。
本书是为了给读者朋友在学问之外,提供一些笔者对谋略的见解,使之更圆润、更成熟,并能更沉着地应对人生的各种怪现象。这绝对不是“教你使诈”,而是为了帮助读者朋友能更好地看清世事与真相,有技巧地坚守住原则,保护自己,且在风雨狂澜中,处事不惊,遇事不乱,并且还能做个中流砥柱。
对于本书的推出,编者惶恐而又兴奋,希望广大读者不吝批评指正!
编者
2009年6月
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喜事、幸运事、高兴事,同样也会遇到麻烦事、困难事、尴尬事。我们常常因为好事而乐极生悲,常常在坏事发生以后都没有得到经验和教训,不及时改正,于是我们就总是听天由命,希望能得到幸运之神的青睐。
其实自己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必要的谋略来改变人生。看一本好书,一个好的观念可以改变或成就人的一生;看一本坏书,一个坏的想法同样可以葬送人的一生。让智慧来企划描绘我们的生命蓝图,让我们的人生发出璀璨的光芒。
谋略在我国历史上一直盛传不衰。那一个个波澜壮阔、动人心魄的谋略典例和设谋人物,那些兵法典籍、谋略大全都被广泛地传颂着、学习着,从中寻求着竞争中获胜的智慧和韬略。有许多中国古代谋略的精华已传扬国外,成为一些国家年轻人的必读书籍,有些甚至成了大学的教材。
谋略被广为流传的原因在于社会各个领域都存在着很严酷的竞争,而竞争坦白说就是智慧的角逐和谋略的较量,只有具备了胜人一筹的谋略,才会有高人一等的智慧,也才能在激烈的各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稳操胜券。
这些谋略除被人们广泛应用于政治、军事领域、经济、日常工作和为人处世等方面。政治家用它可以纵横捭阖;军事家用它可以运筹帷幄;企业家用它可以赢得市场;老百姓用它可以兴家致富……当然也不乏一些缺少道德的人用它来做一些“坏”事。
“谋略”是中性的,而人是复杂多层面的。对某个谋略的评价,取决于运用者的品格、动机与目的。我们所提倡的是用谋略去力挽狂澜、安邦治国、济世利民;而面对那些荼毒文明,篡权夺利,坑蒙他人的阴谋,我们就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警惕,利用我们已掌握的谋略,去防小人暗施坏计,在必要时还要给予反击。我们应树立和培养健康的谋略观,养成健康的谋略习惯,从而造福于自己,造福于社会。
本书选了一些生动的故事,也有一些理性的分析,且涵盖面较大,它向读者揭示了谋略的奇奥与魅力,将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融为一体,给人以历史的思索和智慧的启迪。这并不是“教你诈”,而是为你敲警钟,馈赠一些金玉良言,也是让你在成长中多一些成功,少一些失败;多一些辉煌,少一些泪水;多一些自信,少一些慌张。这也是我们编写这本书的出发点,如果本书有一个观点、一个案例、一点技巧、一点理论能让你受益对你有所帮助,这是我们最大的欣慰。未来的社会将会全球经济一体化,我们不仅要面对国内竞争,还要加入国际竞争,不讲谋略和方法是赢不了别人的。
编著本书时,参阅了许多书报杂志,动用了多年积累的资料,撷取了一些自认为值得“欣赏”的“鲜花”,加以一定的描述和研究,献给大家。由于作者能力和水平有限,不足之处请广大读者多多包涵。同时,也欢迎大家给我们提出好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