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分为三大模块,基本思路是:在第一个模块,在分析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优势的机理和基本架构之后,对物流服务型、应收型和预付型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模式进行了解析;在第一个模块的基础上,第二个模块对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和风险结构进行了分析,从供应链金融网络的视角研究了信用扩散和风险防范;在最后一个模块,利用博弈论对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主观风险进行了分析,从风险的识别、评价,重点研究了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操作风险的防控。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本书的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3 主要观点、创新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一模块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模式 第2章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优势的机理和基本架构 2.1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优势 2.2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基本架构及构成要素 第3章 物流服务型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模式的解析 3.1 概述 3.2 物流服务型供应链金融子类模式解析——存货质押 3.3 物流服务型供应链金融子类模式解析——仓单质押 第4章 应收型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模式解析 4.1 概述 4.2 应收型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模式解析——应收账款质押 第5章 预付型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模式解析 5.1 概述 5.2 预付型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模式解析——先票(款)后货存货质押 5.3 预付型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模式解析——保兑仓 第二模块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的相关问题 第6章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和风险结构 6.1 基于冲量过程理论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稳定性分析 6.2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系统的风险因素结构分析 第7章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网络的信用扩散与风险防范 7.1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网络的信用扩散研究 7.2 基于cDs模型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违约风险防范 第三模块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主观信用风险分析及操作风险管理研究 第8章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主观信用风险的博弈分析 8.1 金融平台内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博弈分析 8.2 金融平台与互联网供应链融资企业的博弈分析 第9章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操作风险识别 9.1 物流服务型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风险预警及应急措施 ——以存货质押为例 9.2 应收型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风险预警及应急措施 ——以应收账款融资为例 9.3 预付型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风险预警及应急措施 ——以先票后货存货质押为例 9.4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四大平台的操作风险识别 第10章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操作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10.1 物流服务型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风险要点、管控措施及贷后管理分析 10.2 应收型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风险要点、管控措施及贷后管理分析 10.3 预付型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风险要点、管控措施及贷后管理分析 10.4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操作风险评价的KRI指标体系 第11章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操作风险评价 11.1 基于模糊灰色综合评价法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操作风险评价 11.2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操作风险测算的案例 第12章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操作风险的多方协同防控 12.1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操作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 12.2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平台企业操作风险止损方法 12.3 完善基于多方协同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操作风险信息安全防控体系 12.4 完善基于多方协同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操作风险政策法律监管体系 12.5 完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平台操作风险的防控机制 主要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