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织梦人(一个男孩穿越现实的哲学之旅妙趣横生的通识读本)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作者 杰克·鲍温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织梦人》是杰克·鲍温的处女作,曾获得巨大反响。该书在2006年进入《旧金山纪事报》畅销书排行榜和亚马逊前500畅销书排行榜,并且是开普勒书店该年度最佳前十名畅销书之一。

本书不是只适合孩子读,也适合任何一个爱思考人生与哲学的成年人。里面的结构和语言都很引人入胜;内容也深入浅出,给人以智慧和启迪。

内容推荐

苹果是红色的吗?什么是红

?如果我们不去看,不去听,不去尝,不去嗅,所有的颜色、声音、气味和味道还存在吗?

为什么柏拉图说智者是那种知道自己一无所知的人?

14岁的我还是十年前的我吗?我用什么证明我是我?

我们已经认出了飞碟,还能称之为不明飞行物吗?

与14岁男孩伊恩一起,进行一系列奇特的游历。你会了解150多位哲学家的观点——从苏格拉底、孔子到诺曼·乔姆斯基。在每一章,伊恩都会遭遇一场发人深省的历险,跟随他,读者会追问那些永恒的哲学问题。

梭罗曾经说过:“成为一名哲学家,不仅仅是有敏锐的思想,也不仅仅是去建立某个学院,而是要爱智如命。由此要过一种简朴、独立、高尚而值得信赖的人生。” 跟随杰克·鲍温的《织梦人》开始我们的哲学之旅吧!

目录

开场白

 来自老人的字条

第一章 知识

 真正发生了什么

第二章 自我、心灵、灵魂

 名字代表什么

第三章 科学

 我们是它

第四章 说谎者、运动和一次“意外”

 孤寂无声的树

第五章 上帝

 属于意义的目的

第六章 恶

 报纸的价格与待定价的报纸

第七章 东方行

 无物

 有答案的问题

第八章 信仰与理性

 为何他爱她

第九章 自由意志

 山的威力

第十章 自私(兼及对科学的重访)

 豪刺之力

第十一章 堆与蛋

 悬疑镇

第十二章 社会、政治与金钱

 但愿

第十三章 伦理与道德

 你能(否)相信

第十四章 最后的旅行

第十五章 关于前文的余话:心灵(重温)、大脑(探寻)……以及人类

 “第一次”旅行——作者手记

阅读中的小组问题讨论

译后记

试读章节

开场白

惊奇是哲学家的感受,哲学始于惊奇。

——柏拉图(Plato)

人们一旦想随心所欲地发问,就无法预料他们会发现什么。

——约瑟夫·海勒(Joseph Heller),《第二十二条军规》(Catch 22)

伊恩在邻近的街上散步。街道两旁的树木枝叶繁茂丛生,阳光只能透到路中央。他掖着自己的新作《一片天空》,这是他给作品取的名字。天空格外的蓝,与洁白的云朵形成鲜明的对照,给人以超真实的奇特之感,仿佛某幅超现实主义的画。自有记忆起,伊恩就对天空感兴趣。他非常欣赏天空,恰似他人欣赏鲜花或音乐。天空让他浮想联翩:虽然是同一片天空,不知怎的却始终不同;天空就在他身边,他却只能体味其遥远;不同的人从云中看到不同的事物;天空总在那儿,永无止息。就其视野所及,伊恩仅能窥见天空之一斑,但即便如此,仍让他觉得不可思议。

他的画与其说是在追求美感,毋宁说是在抒发情感。画面除了蓝色、白色和黑色之外,别无其他。伊恩最看重的是蕴涵其中的情感,因而那一片片天空在艺术上看不出有何特别之处,尽管这也许更富艺术性。

他将其中最喜爱的两幅画装裱好,挂在房间的墙壁上:一幅是他四岁时第一次画的天空——基本上就是蓝色和白色的杂烩,更像幅抽象画;另一幅是两年前他读六年级时,与阿丽克丝初次相遇那天一起画的。今天他画的天空饱含情感,令人惊叹。

他紧紧地攥着这幅画,像在护2着某个珍贵的东西。伊恩的性情无忧无虑。对此,即使你还未能从他特有的微笑——完美的笑容,配以不能再完美的牙齿——中看出,其肢体语言也常常表露无遗:轻快的脚步,棕色的大眼充满灵性。哪怕异常轻微的响声、微不足道的事情,都能立刻引起他的注意,他的头脑就像是银行保险库中一台灵敏的监测器。

他咖啡色的头发经常是乱蓬蓬的,像是刚被某个过于慈爱的祖母弄乱了一般。虽然,伊恩从未见过自己的祖母。伊恩的父母有些古怪,尽管伊恩自己从未认识到这一点。毕竟如他自己所意识到的,如果你的世界是你所了解的唯一世界,你又怎会感到奇怪?

“伊恩!”有人在他身后大喊。由于穿着平日常穿的运动衫、戴着兜帽,伊恩没有听见。

“伊恩!”男孩又喊,以抓住肩膀来唤醒人的方式,伸出手抓住了伊恩的肩膀。伊恩回过头,看见了自己最好的朋友,兴致勃勃的杰夫。“我得跟你谈谈。”杰夫说。他喘着粗气,看上去慌慌张张,不像平日那么镇静。

“伊恩,我想我已经弄清楚老人the Old Man特指文中一个主要人物,故文中以大写形式出现。为免烦琐,下文直接译为“老人”,不做特殊处理。——译者注

是怎么回事了。我说的那个家伙,指的是你一直碰到或者你认为一直碰到的吧,或者随你怎么理解。”

“你已经弄清楚它了吗?”伊恩说,似乎惊讶于杰夫以为他知道它是什么。伊恩太满意自己最新的《一片天空》了,他拿出来给杰夫看。

“这一幅真棒。”杰夫这么说是为了令伊恩满足,他显然对别的事更感兴趣。

“是啊,”伊恩说,似乎没注意杰夫热切的态度,“你知道,这种蓝色,就是老人眼睛的颜色。”

杰夫本来感到兴味索然,现在又来了兴致,而他的身体仍在来回晃动着,以舒缓兴奋的情绪。“我想你说过,他的眼睛是锐利的,”他故意对伊恩说,“记得吗?”  “是的,”伊恩有点沮丧地答道,“虽然最初我很怕他,既怕他本人,也怕他要求我相信的事情、教给我的东西,总之是怕他展现给我的一切。但是,天蓝色非常接近他眼睛的颜色。这改变了我对他的整个看法。要知道,我现在有几分喜欢他了。”

杰夫点点头,两个人接着一起走。“那么,他浓密的眉毛不再令你恐惧了吗?据我所知,这让他的整张脸显得有点阴暗。还有他的胡须?以及那个小伤疤?”

“我知道。”伊恩答道。他停下来抬起头,看着那只正在树间鸣叫的鸟。“但正如我所说,我对他的看法已经变了。事实仍然和原来一样,只是我看待它们的眼光不同了。比如,他的眉毛,我的确曾觉得它们遮住了他的眼睛,让他脸色阴暗。但现在,我有时会有意营造一种奇特的氛围,目的只是看看他皱眉和展眉的时候看着我的样子。记得他谈起宇宙的再造吗?那天他皱眉的样子,我从未见过。

“而他就像是在用胡须隐藏自己。现在我们交谈的时候,他总是坐在那儿,摸着胡子,仿佛胡子可以用某种方式让他更聪明,给他以某种智慧。当然了,他的伤疤起初使他看上去像个坏蛋,每当一阵风将他灰白的头发吹到一边时,我就可以看见它。他总是说那是思考太多的结果,他称之为‘哲学的战场’。我认为伤疤使他显得非常有个性。”伊恩几乎有些自豪地点着头。

他们并排走着,伊恩还在解释对老人的态度如何逐渐发生了改变。杰夫虽然现在多了一点兴趣,但仍然烦躁不安。他估量着伊恩对老人的看法,考虑自己对这些不得不听的唠叨该如何回应。伊恩还在继续谈论他的发现,这时他们到了伊恩家。“他的大手令人感到安慰,他撅起的嘴唇道出了比任何话语都要好的绝妙观点。”杰夫点着头,示意继续。

P1-3

序言

对于某些人来说,哲学是生活的一大乐趣。思考关于人类存在的基本问题——甚或进而思考关于众生存在的基本问题——研读以前哲学家的作品,与朋友讨论哲学问题,就我们中的一些人而言,这些智识的愉悦高居前列。哲学陶冶而成的思维习性弥足珍贵,而总有某些人致力于哲学、形成思想并写出有影响的作品。哲学就是一种馈赠。

每一代哲学家都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将这份馈赠传到下一代,以便其中拥有哲学心灵的人能获得它:他们会乐于此,致力于此,或许还会对此做出重要贡献。我们并没有很好地担负起这一责任。据我估计,每个六年级的班级中至少有六名学生,可能成为哲学爱好者。他们是这样的一些人:对于其同学是否可能全是自动的装置,他们不由自主地开始感到困惑;甚至在未看电影之前,就担心会生活在《黑客帝国》(The Matrix)的世界之中,并思考过去与未来的分别;对于那些其老师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他们会思索是否存在知识与道德上的方向错误,是否为前人想当然的假设。如果我们的传授能延及所有这些潜在的哲学家,那我们的课堂就会爆满,哲学专业的学生人数将不亚于英语专业。在我40年的哲学教学中,遇到过无数在其后的大学生涯中才了解哲学的高年级学生,他们抱怨被蒙在鼓里——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学校所开设的哲学课程,其内容就是对困扰他们的深刻问题进行细致而富于想象力的探讨。

看到杰克·鲍温的佳作《织梦人》,我一再感到欣喜,其原因正在于此。首先,我在前言里激动地读到,他在逛书店时偶然看到了我编的一本书,并且这本名为《个人同一性》(Personal Identity)的蓝皮读本在他了解哲学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次,我觉得,对于让外行接触和获取哲学馈赠而言,本书自身就是一份精彩的献礼。《织梦人》的读者会发现,等待他们的将是一个崭新的世界,其情形正如杰克·鲍温偶然读到我的书一样。你想知道世界是否正如我们所觉察的样子而存在吗?在你历经各种改变之后,你是否真的持续存在?在我们所称的“对”与“错”之间是否确实存在区别?或者说,道德是否仅仅是我们的文化强加给我们的若干教养?如果想知道,那么本书就是为你而写的。

对于介绍和从事哲学而言,对话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适宜的体例。由柏拉图、贝克莱、休谟设计的对话,长期都是介绍性课程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鲍温将对话设计置于具有可读性和吸引力的小说这一更广阔的背景之中,该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能引领读者进行观念之间和问题之间的转换。他以一种熟练而吸引人的方式在宽广的范围内巧妙地处理哲学问题:从怀疑论到个人同一性,再到信仰与知识,直到伦理与道德。本文内容充实以图表、旁白、引文和阅读建议,辅之以在网站上交流读书体验的灵活方式,由此臻于完善。鲍温小说中的主人公伊恩及其家人和朋友,都是世上可能成为哲学家的人所乐意认同的。我认同小说中的另一位主人公——老人。

就哲学家们与下一代分享哲学馈赠而言,《织梦人》是一份精彩的礼物。但愿周年纪念版能如其初版一样,成为书中珍品,成为哲学畅销书。

约翰·佩里(John Perry)

《哲学谈话》(Philosophy Talk)的共同主持人

斯坦福大学亨利·沃尔格瑞夫·斯图亚特哲学教授

(Henry Waldgrave Stuart Professor of Philosophy)

后记

本书的翻译是译者夫妇通力合作的结果,我们一起讨论、校对,度过了一段充实而愉快的时光。按照翻译初稿的状况,大致做了如下的分工:序、第一章、第三至九章、问题讨论,以及访谈(阮航),开场白、第二章、第十至第十五章(陈燕)。陈燕做了前后索引,最后由阮航完成全文的校对和统稿。

我们初涉翻译门径,方知翻译工作中的苦辣酸甜。作为哲学通俗读物,本书诚如作者所言,融哲学思想与故事趣味于一炉,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其正文多采取对话的形式,并随着问题的转换,辅以大量哲学相关史料和知识,包括哲学名言、传统格言、逸事等等。要兼顾通俗性与哲学韵味,实非易事。我们的处理方法是,正文在把握作者意图的基础上力求语言的通畅易懂,补充的思想史介绍则重在准确精练。原书索引和附录(KQED电台主持人迈克尔·克雷斯尼对本书作者的一篇访谈)未收入中译本,读者可以在www.crup.com.cn/djbooks网站上看到这部分译文。虽然我们已尽全力,仍难免有疏漏之处。恳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友人葛四友君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认真通读了全文,尽心尽力地帮助解决其中的疑难问题,提出了不少中肯的修改意见。在此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唐奇和费小琳编辑为此书付出的努力。

另外想借此机会感谢二哥对我们各方面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护。还要感谢师妹阳芳,她热心地促成了我们的幸福婚姻,由此我们才得以合作完成本书的翻译。

谨以此译著献给我们共同的导师刘可风教授。感谢您多年来对我们的关心和培育。

阮航 陈燕

2010年1月15日

书评(媒体评论)

杰克·鲍温的小说就像是与爱丽丝一起漫游奇境,奇境中曾居住着伟大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任何人要想了解伟大哲学家的教导如何应用于当今世界,本书就是必读之作。当之无愧的成功之作!

——温达·奥赖利(Wenda O’Reilly),哲学博士,《游戏艺术》(The Art Game)的创办者;鸟笼出版社(Birdcage Press)总裁

《织梦人》是一部令人惊叹的作品:吸引人的情节,巧妙而漂亮的哲学导言。鲍温流畅的语言、优雅的叙述、精心的构思,确实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鲍温的语言表达才能和哲学背景,足以成功处理极其复杂的架构。

——罗布·赖克(Rob Reich)博士,斯坦福大学助教;斯坦福夏季哲学探索学院(the Stanford Summer Philosophy Discovery Institute)创建人

知识的运用包含着价值。这是[本书]中隐含的根据,也是面向人类选择的可能性而持有的某种信念。

——迈克尔·克雷斯尼(Michael Krasny),旧金山公共广播电台(KQED)

就像梅林(Merlin)和亚瑟(Arthur),鲍温笔下的老人和伊恩通过一系列极具独创性的探险,审查着重要的论题:同一性,上帝,善与恶,爱,伦理与道德,自由意志……作为一种哲学的探索,《织梦人》探究着生活、科学以及现实意义之奥秘。

——苏珊娜·帕里(SlaSanne Pari),《幸运捕捉者》(The Fortune Catcher)的作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18:0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