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三天读懂五千年中国史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刘海英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中华文明的传统中,重视历史、重视史书的编撰是一个重要的特征。历代统治者对史书的修撰都是非常重视的,每当朝代更迭,君临天下者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修撰前朝史书,以为本朝镜鉴。自有历史记载起,历朝历代都设有专职史官,她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记载帝、后的一言一行,记载天灾人异。因此,正是这种重视和延续性,给我们留下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生息、发展的清晰脉络,也留下了一部部浸透着古人心血和智慧的历史典籍。本书以历史典籍为铱据,对五千年中国史做了简洁明快的描述。

内容推荐

20世纪80年代初,一部《上下五千年》风靡全国,对中国历史知识的普及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惠及了几代读者。自此,中国历史“五千年”的概念也在全国读者的心中扎下了根。我们这本《三天读懂五千年中国史》,与《上下五千年》一样,讲的也是自上古时代至清朝灭亡的历史,并以时间顺序,按朝代更迭依次讲述。力求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的简洁描述,使读者在快速浏览历史故事的同时,能够清晰、直观地认识历史。

目录

卷一 上古时代

 盘古开天/2

 女娲造人/3

 尧舜禅让/4

 大禹治水/6

卷二 夏、商和西周

 夏朝诞生/10

 少康中兴/11

 夏桀亡国/13

 商汤灭夏/14

 武王治国/15

 国人暴动/17

 西周灭亡/18

卷三 春秋

 齐桓公称霸/22

 假虞灭虢/23

 宋襄公争霸/25

 晋文公称霸/26

 齐晋鞍之战/28

 子产相郑/29

 卧薪尝胆/31

卷四 战国

 李悝变法/34

 西门豹治邺/35

 商鞅变法/37

 胡服骑射/39

 完璧归赵/41

 长平之战/43

 窃符救赵/46

 荆轲刺秦王/47

卷五 秦朝

 筑万皇长城/52

 巡游天下/54

 焚书坑儒/56

 陈胜吴广起义/58

卷六 西汉

 苍八西汉

 鸿门宴/62

 四面楚歌/65

 萧规曹随/67

 七国之乱/69

 巫盅之祸/71

 苏武牧羊/73

 昭君出塞/75

 王莽改制/77

 绿林赤眉起义/79

卷七 东汉

 光武中兴/82

 班超通西域/84

 梁冀专权/86

 党锢之祸/88

 黄巾起义/90

卷八 三国

 官渡之战/94

 三顾茅庐/96

 赤壁之战/98

 刘备入川/101

卷九 西晋东晋

 士族门阀/104

 八王之乱/105

 东晋的建立/107

 淝水之战/109

卷十 南北朝

 拓跋魏统一北方/114

 冯太后临朝称帝/115

 萧衍建梁/117

 陈霸先建陈代梁/118

 侯景之乱/120

 齐宫内乱/122

 宇文周统一北方/123

卷十一 隋朝

 杨坚称帝/126

 统一南j匕/128

 隋炀帝施暴政/130

 杨广营建东都/132

 三征高丽/133

 隋末农民大起义/134

卷十二 唐朝

 李渊称帝建唐/138

 玄武门之变/140

 贞观之治/142

 唐蕃和亲/144

 武则天称帝/146

 开元盛世/148

 安史之乱/150

 元和中兴/153

 牛李党争/154

卷十三 五代十国

 朱全忠建后梁/158

 李存勖建后唐/159

 石敬瑭建后晋/161

 刘知远建后汉/162

 郭威建后周/165

 周世宗的改革/167

卷十四 北宋与辽、西夏

 陈桥兵变/170

 平定南唐/172

 王小波、李顺起义/175

 澶渊之盟/176

 宋辽交争/178

 庆历新政/179

 王安石变法/181

 蔡京专权/183

 宋江起义/184

 靖康之变/186

卷十五 南宋与金

 金兵南侵/190

 岳家军抗金/192

 绍兴议和/194

 襄樊保卫战/196

 南宋灭亡/198

卷十六 元朝

 蒙古建国/202

 成吉思汗西征/204

 蒙古灭西夏/206

 蒙古南宋交恶/209

 忽必烈建国/211

卷十七 明朝

 朱元璋称帝/214

 鄱阳湖之战/216

 攻克大都/219

 靖难之役/221

 皇陵之变/223

 土木堡之变/226

 白莲教起义/228

 南宫复辟/230

 荡平倭寇/233

 努尔哈赤称汗/235

 东林党争/236

 明宫三案/238

 萨尔浒之战/241

 李自成进北京/243

卷十八 清朝

 清朝定都北京/246

 大顺政权的覆亡/248

 郑成功收复台湾/250

 铲除鳌拜/253

 三藩之乱/255

 康熙南巡/257

 雅克萨之战/259

 《尼布楚条约》/261

 土尔扈特部摆脱沙俄

 统治/264

 鸦片战争/267

 虎门销烟/270

 中英《南京条约》/272

 太半天国起义/275

 湘军的创建/278

 第二次鸦片战争/280

 辛酉政变/283

 洋务运动/286

 中法战争/289

 甲午战争/290

 戊戌变法/293

 义和团运动/295

 八睁联军侵华/298

 《辛丑条约》的签订/300

 中国同盟会成立/302

 武昌起义/304

参考文献/307

试读章节

伯夷是和禹同时代的人,传说他曾帮助禹治水,并“作井”(发明挖井)、“作占岁”(发明占卜),还负责管理过山林川泽。但是,伯夷辅佐禹的时间很短,没有得到天下民众的拥护。等到禹年老的时候,按照传统的禅让制,把部落联盟首领的职位传给伯夷,而未传给他的儿子启,但“以启为吏”,也给了启很高的职位。后来,当禹东巡到会稽时去世。这时,启已经拥有了相当大的实力,许多诸侯都反对伯夷而拥护启。伯夷发现后,就将启拘囚起来。后来启设法摆脱了拘囚,率领部下攻击伯夷,并杀掉了他。于是,肩继位,做了部落联盟的首领,结束了禅让制。启继位以后,建立了世袭王权,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因启的部落名夏后氏,因而史称夏朝。

夏朝建立后,很多部落对启不服。于是,启就在钓台(今河南禹县)召开部落大会,然后征伐反叛自己的部落。当时,反叛启的最大势力是有扈氏。在讨伐有扈氏之前,夏启在甘这个地方誓师,列举有扈氏的罪状,说:“他蔑视国家大法,懈怠所掌管的政事,我执行天的意旨,兴兵剿灭他。”同时告诫士兵,“如果战车左边的士兵不努力射箭,战车右边的士兵不用戈矛奋力刺杀,驾车上的士兵不控制好战车,就都是不服从我的命令,我就要在神位面前惩罚你们,贬你们为奴隶,或者杀死你们。如果都努力英勇,我就在神位面前赏赐你们。”这次战争规模很大,战斗也很激烈。最后有扈氏被启击败,夏启做了国君,君临天下。

少康中兴

启在巩固了政权之后,不久便生病驾崩。他的儿子太康继位为夏王。太康是个“盘于游田,不恤民事”的人。他安于现状,整天去打猎游玩,对朝政以及国家大事根本不闻不问,给地处黄河以北的有穹国方伯后羿造成了进攻的大好时机。

后羿便乘太康外出这段时间,拥兵攻打,占据了夏都。太康在无可奈何中,只得流落东方,最后找到一处地方修筑城池住了下来。此地后来就被称作太康。他在太康居住约十年就病死了。

太康失国以后,他的兄弟仲康也和他一起逃往外地,不久也死去了。仲康的儿子相投奔姒部落的斟(zhon)灌氏,寒浞(zhu6)派其儿子浇攻杀相后又灭掉斟灌氏及同姓斟寻氏。这时相妻后缗(mun)氏已经怀孕,她从墙洞中逃回娘家有仍氏(今在山东济宁),生下相的遗腹子少康。少康长大后,就帮有仍氏管理畜牧。寒浞的儿子浇听说相的儿子少康已经成人,便派椒去有仍氏捉拿少康。少康听说后,就逃奔到有虞氏(今在河南虞城),并替有虞氏管理膳食。有虞氏的首领很看重少康,便把两个女儿嫁给他,还分给他一成之田,一旅之众,让他在此站稳了脚跟。

这时,夏的旧臣伯靡逃居于有鬲(约在今山东德州),他从有鬲氏收抚斟灌氏和斟寻氏的逃散人群,准备推翻寒浞。少康和伯靡相互配合,派亲信女艾刺探浇的情报,然后,少康亲自率大军消灭了浇。

伯靡和夏后氏拥少康继位夏王。当各地诸侯、方伯得知少康又回到了夏邑,恢复了夏禹的业绩,奉祀夏的先祖及天帝,重建了夏朝后,又都纷纷带着贡品来朝贺。

夏朝从禹传子开始到太康时被后羿夺取政权后,又经历了三代人,约40年的时间,少康重建了夏王朝并使其统治得以巩固,进入了相对稳定、国势向上的时期。所以,后世史家称之为“少康中兴”。历史知识

后羿射日

传说在辽阔的东海边,矗立着一棵神树扶桑,树枝上栖息着十只三足乌。它们同是上帝帝俊的儿子,每日轮流上天遨游,三足乌吐出强烈的火焰,就是人们看见的太阳(所以太阳也称三足乌)。

后来,十只三足乌都抢着上天,天空中就同时出现了十个太阳,大地草枯土焦,炎热无比。人们只好白天躲在山洞里,黑夜出来觅食。猛兽毒虫借机残食人们,人类濒临灭绝的危险。消息传到天上,帝俊就赐给后羿一张红色的弓、一袋白色的箭,叫他下凡到人间,惩治妖魔怪兽,同时也教训教训他的这些太阳儿子。

可这些三足乌根本不把后羿放在眼里。后羿大怒,就选天下最高的地方,拉弓搭箭,瞄准太阳中心处的三足乌射去。他箭无虚发,一连射下九只三足乌。人们围着他连声喝彩。三足乌一死,火光自灭,人们感到清凉爽快,于是欢呼雀跃。呼喊声传到天上,帝俊大发雷霆,不准后羿再回天上。同时也令仅存的这只三足乌日日遨游,不得休息。

从此大地酷暑消尽,万木复苏,百姓重新耕种。P10-12

序言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五千年的漫长历程,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文化名著。在这些名著当中,历史著作当推最璀璨的明珠。

在中华文明的传统中,重视历史、重视史书的编著是一个重要的特征。历代统治者对史书的修撰都是高度重视的,每一个朝代的更迭,君临天下者的第一件事就是修撰前朝史书,作为本朝镜鉴。自有历史记载起,历朝历代都设有专职史官,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记载帝、后等王公大臣的一言一行,记载天灾人异。因此,正是这种重视和延续性,给我们留下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生息、发展的清晰脉络,也留下了一部部浸透着古人心血和智慧的历史典籍。《上下五千年》就是其中最优秀、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普及性历史读物之一。

《上下五千年》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风靡全国,对中国历史知识的普及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影响并惠及了几代人。自此,中国历史“五千年”的概念也在全国读者的心中扎下了根。

我们这本《三天读懂五千年中国史》的编写是从中华文化典籍中精选几百个重要的断面,加以剖析。在选材上,注意介绍曾经在我们-这块土地上发生的一系列重要事件,更注意介绍在这些事件背后活动的人物的精神风貌,及他们的思想和活动对后代的影响。因此,本书不仅仅局限于历史,而是广泛涉及哲学、军事、艺术、教育等领域,使本书从一般的历史性介绍上升到对中华文化各个层面的广泛介绍。

同时,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容量大,所介绍事件的知识含量大。中华文化浩瀚渊深,要在一套书中全面反映其全部景观确非易事。我们遴选出一些最能反映中华文化基本面貌的题材,同时对一些别人注目不多而又确有价值内涵的史料进行了重点发掘,使得本书以不少新面目出现在读者面前。

本书文字表述务求精要简练,叙述事件注意生动活泼,力求耐人品读,通俗易懂。同时,为了方便阅读,还在每则故事后面配上了精关的插图。可谓体例新颖,图文并茂。

愿本书能使广大读者更好地享受中华历史的丰硕成果!

编著者

2010年2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7: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