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民族的形成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李济
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第一部科学研究中国人种学的著作,也是第一部中国人写的现代人类学著作,主要收录了李济先生的博士论文《中国民族的形成——一次人类学的探索》。论文开篇提出中国民族的形成问题,接着充分利用人体测量、古代典籍等资料作有力的论证。文中对中国人种作了“我群”和“你群”这一民族志的分类。从测量中国人的体质特征入手,由中国历代族姓和筑城的变化归纳出“我群”规模、成分的演变和迁徙,并论述了“你群”的演变和整个中华民族迁徙的问题。结论认为中国民族主要成分有五:黄帝子孙、通古斯、藏缅族群、孟一高棉语群、掸语群。

内容推荐

本书是李济先生在人类学方面的代表性著作。共分八个部分:①问题的提出;②现代中国人的体质特征;③“我群”的演变:规模;④“我群”的演变:成分;⑤“我群”的迁徙:中国1500年来的人口状况;⑥南方的“你群”;⑦公元1644年以前北方的三次大规模入侵;⑧现代中国人的形成。他充分利用了人体测量和古代文献资料,并采用了民族学的观点和方法,提出要从考古学、民族学、人体测量学、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来考察中国的人类学。他认为中国民族主要成分有五:黄帝子孙、通古斯、藏缅族群、孟——高棉语群、掸语群。次要成分有三:匈奴、蒙古、矮人。此外本书还就此一主题选入了相关附件和李济老年再论中国民族问题的演讲,既为读者加深对先生探讨这一问题的认识提供了辅助读本,也展现了李先生学术思想的发展。

目录

李济关于中国民族及文化发展的初始的几点看法(1)

人类学派的古史学家--李济先生 张光直(2)

(一)中国民族的形成--一次人类学的探索(博士论文)(1)

译者的话(2)

前言(4)

第一章:难题所在(7)

第二章:现代中国人的体质特征(12)

第三章:我群的演进:以城址衡量其规模(81)

第四章:我群的演进:在研究姓氏来源基础上对我群构成变化的评价(164)

第五章:我群的迁徙:一千五百年间的中国人口统计(247)

第六章:南方的你群(257)

第七章:1644年以前的三次北方大入侵(282)

第八章:现代中国人的整合(295)

附录(307)

附件一 我在美国的大学生活(节录)(309)

附件二 中国的若干人类学问题(313)

附件三 罗素与青年李济 李光谟(314)

附件四 李济致胡适的信(318)

附件五 "三十余年前"的学生论文 李光谟(320)

附件六 中国的若干人类学问题(323)

(二)再论中国的若干人类学问题(329)

(三)中国人的种族历史(344)

试读章节

汉代(C时期)以前,中国史家对于南方你群的民族研究颇不确切,故而这里基本上不考虑早于C时期的状况。不过,有一部文献值得一谈。

公元前316年在秦国(该时期的七雄之一)宫廷中,张仪(当时的两位杰出外交家之一)与司马错(一位善战的将军)之间曾发生过一场辩论,其后果恐怕连这两位辩论者自己都始料未及。秦国地处现今的陕西和甘肃。它当时正执行对其邻国侵略的政策。对于采取哪一条进攻路线更为有利,两位谏议者持有不同看法。张仪认为最好是派兵伐韩(河南),而司马错则奉劝秦王先行征蜀(四川)。双方各自摆出自己的观点供秦王考虑,辩论由此而起。司马错的发言气势宏伟:

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辟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

(《战国策·秦策一》)

还应补充说明的是,后来司马错被派去征蜀并取得巨大胜利。秦国由此而致富。这使得日后的秦始皇有可能统一中国。

但这里的重要之处倒不在于那次征服,而在于这样一个事实,即根据上述记载,四川原先的土著居民是巴人和蜀人,他们在当时被视为蛮夷。直到公元前316年之后他们才被合并到我群之中。《后汉书》对四川“蛮夷”的来源提供了一个更为详细的说法。根据它的记载,“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巴氏、樊氏、相氏、郑氏。皆出于武落钟离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之子皆生黑穴。未有君长,俱事鬼神;乃共掷剑于石穴,约能中者,奉以为君。巴氏子务相乃独中之,众皆叹……因共立之,是为廪君。……廪君死,魂魄世为白虎。巴氏以虎饮人血,遂以人祠焉。”(《后汉书》卷116)

另一段关于同一地区的一个同源部落(“板楣蛮”)的记载说到他们喜爱歌舞和打仗。他们是最早知道如何用竹制箭的部落。汉朝开国皇帝为开基立业而战时,他的一些最优秀的兵士便出自该部落。他们的舞步后来被汉朝宫廷正式采纳。诸酋长中有七个姓氏最为著名。但是还不清楚它与“南郡蛮”两支部落在多大程度上是彼此相关的。P258-259

序言

这里选编的是我国近代考古学和人类学的开拓者李济先生的名著《中国民族的形成——一次人类学的探索》。该书原文为英文,是李先生于1923年写成的博士论文,1928年在哈佛大学出版社印行;中译本由胡鸿保、张海洋等在1992年翻译,1996年于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收入《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李济卷》。

以此篇为主,编选人还就此一主题增选了几篇重要论文和文献,现对编选工作作一说明。

书前收入了李济先生本人的两段文字,点明了他老年时期对中国民族及文化的发源初始的认识之发展;与此同时还列入了张光直先生关于李济作为一个“人类学派的古史学家”的介绍文字。这两篇文字多少带有点导读性质。

1922年李济在哈佛大学的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带着他的博士论文初稿和另一篇介绍自己博士论文工程的文稿《中国的若干人类学问题》,参加了美国人类学会年会。他的原意是想征求学术界对博士论文的意见。出乎意料的是,与会的那些(北美的)人类学权威们虽然未必对李济整个博士论文的文字都感兴趣,但对李济用人类学手段探讨中国民族问题的方法却很关注,认为李济的报告(即那篇在1922年初发表的“学生论文”)是言之有物的。再加上英国哲学家罗素在1922年出版的《中国问题》一书中竟然大段引用李济在论文中关于汉语(象形文字)和拼音文字的重要区别的论点,并加以正面评价,就使李济“一下子出了名”(费慰梅[wilma Fairbank]语)。

上面这段话是想表明,编选人在介绍李济的博士论文时还需用一些篇幅介绍相关的重要文献和材料(请参看本书目录,其中李济的《再论中国的若干人类学问题》一篇尤带有总结性质)。

李济先生是一代科学巨擘。知识渊博;我们作为他的后人,虽以先生为荣,但在学术上未得深窥堂奥,整理和编纂工作只能说是竭力而为,稍尽绵薄。如有失当错讹之处,尚希读者见宥,并望不吝赐正。

编选人 李光谟 李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2: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