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个人经历是无人可比的,乾隆在位的六十年,业绩突出,值得总结和吸取的经验教训很多。乾隆的一生就是一部大著,极富知识性、趣味性,充满传奇故事,打开来看,既是一部漫长的历史画卷,又是一幕有声有色的历史话剧。全书以丰富的历史资料、客观的历史笔触给读者展示了乾隆罕见的个人经历以及轰轰烈烈的一生,也为我们展开了一幅清代盛世的历史画卷。极富知识性、趣味性,充满了传奇故事,颇值青年学生以及一切爱好历史的朋友一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乾隆帝/清史别丛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孙文良//张杰//郑川水 |
出版社 | 江苏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乾隆的个人经历是无人可比的,乾隆在位的六十年,业绩突出,值得总结和吸取的经验教训很多。乾隆的一生就是一部大著,极富知识性、趣味性,充满传奇故事,打开来看,既是一部漫长的历史画卷,又是一幕有声有色的历史话剧。全书以丰富的历史资料、客观的历史笔触给读者展示了乾隆罕见的个人经历以及轰轰烈烈的一生,也为我们展开了一幅清代盛世的历史画卷。极富知识性、趣味性,充满了传奇故事,颇值青年学生以及一切爱好历史的朋友一读。 内容推荐 本书由清史专家孙文良、张杰、郑川水合著,讲述了乾隆帝轰轰烈烈的一生。全书以时间为线索,对乾隆帝八十九年的生命历程分三大阶段娓娓道来。第一阶段是其即位前二十五年,第二阶段是其在位的六十年,第三阶段为其当太上皇的时期。其中第二个阶段是其最光辉的阶段,也是本书叙述的重点,对其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外交方面的决策和活动进行了详述,并就四诣盛京谒陵、六巡五台和江南、八诣山东祭孔、“十全武功”等做出了实事求是的评价。全书以丰富的历史资料、客观的历史笔触给读者展示了乾隆罕见的个人经历,也为我们展开了一幅清代盛世的历史画卷。本书极富知识性、趣味性,充满了传奇故事,颇值青年学生以及一切爱好历史的朋友一读。 目录 第一章 储君一瞥 第一节 皇孙王子 一、不凡的身世 二、启蒙的教育 三、祖父厚爱 第二节 秘密皇太子 一、父亲即位 二、密立的储君 三、读书与写作 第三节 谙习政事 一、赐成大婚 二、封王习政 第二章 初政布新 第一节 新皇登基 一、秘密揭开 二、矛盾丛集 三、新政方针 第二节 消除严苛 一、释放政敌 二、改善经济 三、优待士人 第三节 蠲赈与弭兵 一、蠲免赈济 二、平定黔苗 三、五见准部来使 第三章 居安思危 第一节 养民之道 一、奖励垦荒 二、积谷储粮 三、兴修水利 四、发展采矿业 第二节 整顿吏治 一、吏治之弊 二、整饬要务 三、勤求治理 第三节 惩贪除奸 一、严惩贪官 二、打击朋党 第四章 秋狳和巡谒 第一节 木兰秋猕 一、木兰习武 二、怀柔蒙古 三、修建寺庙 第二节 谒祖陵申孝思 一、初谒祖陵盛况 二、再谒及耗费 三、临幸有益 第三节 礼佛和祭孔 一、西巡五台礼佛 二、东巡山东祭孔 第四节 效法康熙南巡 一、准备及巡行路线 二、巡视河工海塘 三、察吏安民 四、观风问俗之真相 第五章 维系满洲旧俗 第一节 “国语骑射” 一、倡满语根本 二、重骑射要务 第二节 萨满与丧葬 一、萨满祭神 二、丧葬守制 第三节 养赡旗人 一、封禁东北 二、京旗生计 第六章 源源的战报 第一节 荡平准噶尔 一、兴师致讨 二、再次发兵平叛 第二节 天山传佳音 一、土尔扈特归伊犁 二、回部戡乱磔逆酋 第三节 忧勤定金川 一、初定大金川 二、再定两金川 第四节 反击侵略者 一、两征廓尔喀 二、艰难的征缅之役 第七章 开疆与治藏 第一节 开发新疆 一、大兴屯田 二、屯田的分布 三、屯田三利 第二节 对新疆的管辖 一、南疆之治 二、乌什起义及善后处理 三、布防和巡边 第三节 西藏的治理 一、统治沿革 二、确立地方政体 三、钦定西藏章程 第八章 盛世修书 第一节 书生自诩 一、万事备载于书 二、诗文书画皆通 三、掌握多种语言 第二节 褒忠贬奸 一、表彰明忠臣 二、贬斥“贰臣” 第三节 编满族要典 一、弘扬民族传统 二、追溯满洲源流 第四节 修《四库全书》 一、献书和编书 二、校勘与存贮 三、寓禁于编 第九章 强化统治 第一节 用人有道 一、“乾纲独揽” 二、选贤任能 三、赏罚分明 第二节 富国裕民 一、移民垦荒 二、开发弃地 三、水利建设 四、普免钱粮 第三节 大兴文字狱 一、字狱繁兴 二、莫须有之罪 三、“不为已甚” 第十章 “抚驭外夷” 第一节 一视同仁 一、怀柔远人 二、藩属入贡 第二节 北拒沙俄 一、贸易制约 二、粉碎蚕食 三、据理相争 第三节 安南臣服 一、朝贡请封 二、逐阮扶黎 三、承认自主 第四节 限制英商 一、英商告状 二、使团来华 三、接见马戛尔尼 第五节 以天朝自居 一、恃强傲物 二、闭关锁国 第十一章 沉沉暮年 第一节 衰老有征 一、意骄志满 二、优礼太后 三、宠爱“香妃” 第二节 姑息纵贪 一、骇人大案 二、无比奇案 三、案中有案 第三节 权落和坤 一、依信至极 二、擅作威福 第四节 天灾人祸交织 一、河患频仍 二、聚敛以享 三、民生艰难 第五节 官逼民反 一、西北的烽火 二、台湾的警报 三、楚天的怒吼 第十二章 太上皇帝 第一节 归政嗣皇 一、立储选嗣 二、准备归政 三、归政大典 第二节 训政要略 一、勤政勖子 二、镇压起义 三、天伦之乐 第三节 寿终正寝 一、与世长辞 二、一生素描 乾隆帝大事年表 试读章节 第四章 秋狳和巡谒 第一节 木兰秋狳一、木兰习武 乾隆六年(1741年),乾隆帝首举木兰秋狳盛典,不但保持了其后数十年的这一习武传统,而且揭开了四处巡游的序幕。八年,往盛京(今辽宁)谒陵;十一年,去五台山礼佛;十三年赴山东曲阜祭孔;十六年南巡江浙视察河务及海塘工程。从十六年后,乾隆帝每年都要率领大批扈从人马,出巡以上某个地方。木兰秋弥和巡游各地是乾隆为政及个人生活中的大事件,无论对当时和后世,都有重要影响。 木兰秋狳是满族狩猎作战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木兰围场在承德北二百公里(今河北省围场县),整个围场东西相距三百里,南北相距二百里,总面积约一万多平方公里。围场境内山峦起伏,雨量充沛,森林密布,清泉萦绕,河流纵横,孕育着种类繁多的飞禽走兽。乾隆六年的秋天,在围场东道的崖口地方,只听马蹄声声,但见尘土飞扬,约有一支上万人的骑兵队伍,举着黄、白、红、蓝各色绣龙大旗,正直奔而来。这就是乾隆帝首次亲自率领的木兰行围的满蒙骑兵,正按着预定的计划在行动。 木兰行围始于康熙帝玄烨,以后被清朝皇帝视为训练八旗兵的“家法”而得到坚持。何以称之谓“家法”?原来满族人在关外就有围猎的习惯,“满洲人出猎开围之际,各出箭一枝,十人中立一总领。属九人而行,各照方向,不许错乱。此总领呼为牛录厄真,生录厄真是满语,译成汉语为“大箭主”,是临时的小头领。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后-将满族人这种围猎组织加以改造,创立了八旗制度。努尔哈赤规定每三百人立一牛录,五牛录立一甲喇,五甲喇合为一固山-即旗。牛录成为八旗兵的基本单位。清太宗皇太极赞扬八旗兵战必胜攻必克。八旗兵作战勇敢,配合密切,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围猎传统。所以皇太极经常带领八旗兵围猎,作为训练手段。清军人关后,八旗兵多半驻进全国各大城市,战斗力大不如前。康熙十二年(1673年)发生了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之乱,康熙费八年时问,依靠起用赵良栋等绿旗将领才平定了这次叛乱。在平定叛乱过程中,有的满洲八旗将领,甚至欲举襄阳以北投降,“故屯兵岳州城下,八年不战,诸将皆闭营垒拥诸妇女逸乐而已”。这种情况迫使康熙帝必须找出加强八旗武力的办法。十六年,当平定三藩的战斗还在激烈进行的时候,他就率领京师八旗兵出长城口外行围,以训练士兵。二十年,康熙再次率八旗兵出长城喜峰口,经宽城进入蒙古卓索图盟喀喇沁旗,会合当地蒙古王公贵族以及三千蒙古骑兵,长驱北上,一直登上蒙古高原东南角的塞罕坝,然后又转向西南方向,沿途一面射猎,一面选择围场。经过半个多月的勘测,他选择了北接蒙古诸部、南近北京、道里适中、气候凉爽的地方,拟设围场。在康熙的授意下,喀喇沁、敖汉、翁牛特、克什克腾、巴林等诸蒙古部以“敬献牧场”的名义,把上述地区交出来,“以为搜猎之所”。 P131-132 序言 明代具有独到之见的史学家李贽,曾称秦始皇为“千古一帝”。这是发生在乾隆以前的事,如果李贽再晚生二百年,知道乾隆的一生,能否把他的这句评语,戴在乾隆的头上呢?大概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因为以李贽的慧眼,定会看出乾隆不仅和普通人有其诸多不同之处,即在中国四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中,同千百个当过皇帝的人相比,也非同一般,不可等闲视之。 乾隆帝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卒于嘉庆四年(1799年),有着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个人经历。他是满族人,生当爱新觉罗氏统治下的清朝盛世,一生经过了四个朝代。从呱呱坠地,至读书习射,略懂文武,他是康熙帝的皇孙,雍亲王的王子。这是十二岁以前的一段虽然幼稚的经历,却成为后来终生难忘的奇遇。十二岁以后,父亲继承大统,成为皇帝,他则不仅出落为一位英武的皇子,咨决军国大计的宝亲王,而且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实行秘密建储制度时,他就第一个中选,被密立为皇太子。雍正朝十三年,倏忽而过,秘密保存了一代的锦匣打开,他一帆风顺地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成为继太祖、太宗之后,大清入关开始的第四位满族出身的皇帝。这个皇帝一当便有些不可遏止,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翻了一番又一番,直到一个“周甲”,从乾隆元年至六十年。他说不能超过康熙的六十一年,可是,康熙是八岁登基,即使当了六十一年皇帝,也才六十九岁,而乾隆二十五岁为帝,当到六十年,已经八十五岁了。所以他要归政嗣皇帝,自己当太上皇。于是他在活着的时候,交出了“皇帝之宝”,继续过着晚年的太上皇帝生活,时间为三年有余,于嘉庆四年寿终正寝,享年八十九岁。翻开中国历史看一看,乾隆这样的经历,能找到第二个人吗? 从清朝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到乾隆帝即位,已经过了近百年,他自己又统治了六十年,而且传子若孙。这本身足以说明乾隆即使是守成之君,也很不简单,何况他“不敢存豫大丰亨之见”,励精图治,把祖宗创建的大清帝国,推进到了鼎盛时期,使人公认有个“康乾盛世”。 作为一位统治亿万庶民的大清皇帝,乾隆的确开拓了具有他自己特色的道路。在乾隆之前,清朝的康熙、雍正二帝,皆为英主,但是他们的治国之道,各具千秋。康熙以“宽”成功,雍正则以“严”取胜。乾隆在其后,总结他们的经验教训,既不“宽”也不“严”,提出“宽严相济”的另一条新路。他主张去掉雍正朝的“严刻”,但不是宽大无边,一味放纵。他说明“宽严当得其中,若严而至于苛刻,宽而至于废弛,皆非宽严相济之道”。在这一治国方针指导下,乾隆帝“乾纲独揽”,大权在握,同时注意“用人行政”,既让一些经验丰富的老臣,如即位之初的鄂尔泰、张廷玉与宗室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处理军国大事,也提拔重用如讷亲、傅恒及汪由敦、于敏中、阿桂等能文或能武或文武兼备的能臣。在他们的操纵之下,国家机制在那个时代得到了最好的运作,促进了社会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的长足发展。由于“承平日久,生齿日繁”,乾隆一朝的人口由一亿多增至三亿以上,但是“因天之道,顺天之时”,采取了奖励垦荒、增加耕地、兴修水利、蠲免钱粮、赈济灾荒等各种措施,基本上保证了广大人民的温饱。乾隆一朝几十年里没有大规模农民起义,政治比较稳定,乾隆帝被称为“太平天子”。乾隆朝虽发生了一些贪赃枉法的大案奇案,但多数在晚期,而且惩治贪官污吏也是相当严厉的。军事上的成功,虽不能完全相信乾隆自我炫耀的“十全武功”,可也不能否定一次次开疆拓土的成就,在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国境内各民族联系上所起的积极作用。至于文化上的建树更举世瞩目,一部皇皇巨著《四库全书》,可谓代表。 当然,无论对乾隆个人,还是对他所统治的那个社会,我们现在去评说,问题都很多。特别是乾隆一朝长达六十年,前前后后也不完全一致,总的来看,前期、中期,以二十年一期计,就是四十年以前,孜孜进取;四十年以后,开始了逆转,已有的盛世也从峰巅向下滑落了。尤其应当指出的是,当世界在他那个时代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时,乾隆以中国封建的传统思想巩固和发展清朝的统治,更影响了以后中国社会的长期停滞不前。他及其继承者不只是镇压了“官逼民反”的白莲教大起义,而且早已束缚了中国人民开辟历史新纪元的聪明睿智和一切奋发向上的革命豪情。 我们有兴趣并愿意付出应有的艰辛,以乾隆帝为主人公,撰著这部《乾隆帝》,主要认为乾隆的个人经历是无人可比的,乾隆在位的六十年,业绩突出,值得总结和吸取的经验教训很多。乾隆的一生就是一部大著,极富知识性、趣味性,充满传奇故事,打开来看,既是一部漫长的历史画卷,又是一幕有声有色的历史话剧。我们要把本书献给学生、工人、农民、官兵、干部和一切喜爱历史的朋友,欢迎读书的、做工的、种田的、经商的、习武的、从政的各界人士共同来欣赏和受启迪。 本书的写作酝酿多年,动笔时,初稿由我和张杰及郑川水完成,其中张杰写了大部分初稿并改写了部分初稿。孙琰做了大事年表。在此基础上我做了较大的修改和补写,并统一了体例,完成最后定稿。在撰稿过程中,参考了先辈和诸多师友的学术成果,辽宁大学图书馆和历史系资料室给了大力支持,提供了许多必要的参考资料,尤其是兴振芳先生给予了更多的帮助。中国历史博物馆刘如仲、李泽奉先生在百忙之中为本书搜集有关乾隆的图片。在本书即将问世之际,特对以上诸位先生表示衷心感谢! 孙文良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