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败经(洞察胡雪岩失败的十条诫律)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上官洪军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红顶辉煌,成就半生骄人业;黄褂褪去,落得褒贬不一声。”作为商界的一个绝对传奇,晚清的一介鸿擘,胡雪岩的一生经历了一个由鱼化龙,又由凤变鸡的大起大落。其因何在,其缘何来?本书从十个方面,独到地阐释了胡雪岩成败的奥秘,客观地分析了胡雪岩失误的症结,用事实和道理告诉人们,胡雪岩的生意经学不得,胡雪岩的发财路走不得。

内容推荐

本来无风骨,攀援入云霄。一朝狂风起,凋零化作泥。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红顶商人胡雪岩的一生。

作为商界的一个绝对传奇,晚清的一介鸿擘,胡雪岩的一生经历了一个由鱼化龙,又由凤变鸡的大起大落。其因何在,其缘何来?各种原因值得人们深思。

目录

第一诫律 成亦官商,败亦官商

1.公关官场,不惜代价

2.强求名分,埋下祸端

3.初遇危机,“手段”取胜

4.借助权势,遇事倾人

5.涉官太深,自拔不能

6.落井下石,最终一击

7.不谙政治,终成“祭品”

第二诫律 用人之术,自视过高

1.用人随心,无“法”可依

2.带狭眦人,累赘上身

3.疏漏失察,放任下属

4.放纵小人,终受其害

第三诫律 黑金政治,双刃伤身

1.为保前途,引火烧身

2.拿钱开路,弊大于利

3.借鸡生蛋,好吃难咽

4.算盘太精,克公肥私

5.帮人洗钱,两相掣肘

第四诫律 不懂韬晦,树大招风

1.同行争利,四面树敌

2.借刀“杀”人,压人低头

3.骄奢侈华,败由此生

4.代国借款,从中渔利

5.耍小聪明,为人所忌

6.“雁过拔毛”,败坏名声

7.锋芒太露,自招杀身

第五诫律 利字当头,使谋弄计

1.欲盖弥彰,巧卖劣猫

2.视利过重,算计对手

3.胡乱许诺,瞒天过海

4.为求私利,爱女相赠

5.忍痛割爱,仍是为利

6.八坛七盖,坛多盖少

7.掩耳盗铃,只瞒自身

8.“虎”口夺食,虚情假意

9.火中取栗,冒险投机

10.屡触法律,打“擦边球”

11.口不应心,自相矛盾

第六诫律 管理无章,后继乏人

1.管理乏术,内乱先生

2.沉溺情色,无力求全

3.误陷计中,朝令夕改

4.“猴子”过多,压垮主人

5.独断专行,无人可劝

6.场面收放,慎之又慎

7.赌气斗狠,偏离正道

8.不知培养,无人接班

第七诫律 在商言商,德放一边

1.“讲信守义”,不能久持

2.钱庄倒闭,苦诸百姓

3.富时贪色,贫时何已

4.为求门路,不计名声

5.极力行“善”,别有内情

第八诫律 不识大势,螳臂当车

1.“眼光”取胜,实不足取

2.千方百计,借势用势

3.思想陈旧,落后时势

4.盲目求大,埋下隐患

5.无视大势,囤积居奇

6.多头并进,长短难顾

7.危机来临,自乱阵脚

8.信息不畅,一朝雪崩

第九诫律 孤注一掷,不留退路

1.为求发达,舍命一赌

2.不计退路,独木难支

3.该求人时,仍不松口

4.冒险可行,走险必避

第十诫律 再读雪岩,取长补短

1.“红顶商人”,缘何多产

2.志野心贪,前途尽毁

3.成事之果,败事之因

4.路途不同,结局亦异

5.骄奢淫靡,引以为戒

6.追末逐本,剖析雪岩

7.避免树敌,谦厚做人

8.博采众家,领导必遵

9.力避鼠目,企业长存

10.“胡庆余堂”,后世楷模

11.造“势”谋利,而非靠“官”

12.创造利润,不单为己

13.商战有情,为人留路

14.利义兼顾,常胜之道

后记:官商结合,不归之路

试读章节

官场是胡雪岩“公关”的首选目标。只要与官沾边,无论是候补的,还是在任的,胡雪岩都毫不含糊地去下工夫。汪康年《庄谐选录》记载:“胡后为某钱店司会计,有李中丞者,时以某官候补于折,落拓不得志,一日诣其店,众慢不为礼,胡独殷勤备至,且假以私财,某感之,暂有以报。迨后扬历封疆,开府浙江,甫到任,即下檄各县日:‘凡解粮饷者必由胡某汇兑,否则不纳。’众微知其故,于是钱粮上兑,无不托诸胡,胡遂以是致富。”这大概就是对胡雪岩资助王有龄的详尽记载。在众人对王投以势利眼之际,胡雪岩独报以殷勤礼节,假以私财表现出相当的政治远见。在王有龄这边,遇胡雪岩如大旱逢甘霖,他对胡的‘。慧眼识俊杰”自然念念不忘,后来,王有龄以粮台积功报知府,旋补杭州,不出几年,升浙江巡抚,胡雪岩先前的人情投资便得到难以计数的回报,还博得了“东南大侠”的美誉。

胡雪岩对候补者尚且如此,对在任官员的结交更是不遗余力,而且他很懂得因人制宜。胡初遇左宗棠时,杭州已被太平军攻陷,当时浙江舆论指责胡不忠不义,置生死至交王有龄于不顾,只为自己苟且偷生,也有人说他潜出杭州赴沪购粮饷时私吞了公款。当时,左宗棠已继失城自缢的王有龄而任浙江巡抚,闻传言对胡顿生反感,甚至“欲问其罪”。但胡雪岩以商人特有的精明摸准了以一员汉族举人破格而入值清廷的左宗棠为建不朽功业、立万世英名需要各方辅佐,所以,他在入浙以后,三天内筹到10万石粮,这无疑唤来了及时雨,也成功地向左宗棠展示了自己的能力,从而变被动为主动。后来,胡为左宗棠协理洋务、充当西征粮台转运、筹款购枪,每件事都干得相当出色,喜得左宗棠称他“虽出于商贾,却有豪侠之概”,是“商贾中奇男子”,在心目中形成对胡倚若左右手、须臾不可离的心理定势。

除了结交王有龄、左宗棠,胡雪岩还通过钱庄业务与京中大官奕忻、文煜等人接上了关系。当然,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对于官阶名气小的胥吏僚属辈以及士大夫文人,胡雪岩也极力拉拢,李慈铭《越缦堂日记》说他:“时出微利以饵杭士大夫。杭士大夫尊之如父,有翰林而称门生者。”胡的曾孙胡亚光在《安定遗闻》中记述:“有贵人王军门献上屏风一座,值干金以上,置厅,事仆失手坏之,时众宾客莫不震惊,而公竟面不改容,反曲意慰仆不置。”说的是其曾祖宽厚待人。但人们却可以从这条史料中了解到胡雪岩与军门一级的官员有礼品往来,彼酬此酢,而贵人、大亨往往就是他的座上宾。

P3-4

序言

以史为镜,可明兴衰,以人为镜,可明得失。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神州大地上涌现出许多“奇策泉涌、智谋纵横、叱咤风云、名重一时”的英杰名士。岁月虽流逝,但洗刷不去他们留下的历史痕迹;朝代虽更替,但无法改变他们创造的英名业绩。每当后人的目光停留在他们的身上时,一种肃然起敬,可望而不可即的景仰与追思,总会油然而生。

中国近代史上,如果找出一个人,其人生的沉浮能与王朝的兴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其个人的成败能为历史的变迁做出最有价值的注释,其命运的起落能让后学之辈奉为经商圭臬并群起效仿,那么,这个人无疑当属胡雪岩。

近年来,凡评点先人之商谋,图说前辈之商经,其中说的最多、最热闹的就是被誉为红顶商人、一代商圣的胡雪岩。因为,没有谁能如胡雪岩那样,经历了一个由鱼化龙、再由凤变鸡如此奇特的人生;也没有谁在那样一个行将没落的封建王朝时代,有资格这样说:从政我不行,经商你不行。若是依据或正、或野、或演、或戏说的各种史料文丛,来评价胡雪岩,他确实是一个被时势托升的个人奋斗的楷模。但我们也有理由这样说。胡雪岩,确实也是一个被时代抛弃的经商失败的典范。可以说,是胡雪岩自己成就了自己,前半生风光无限;也可以说,是胡雪岩自己葬送了自己,不能因势而变,以至于最后还是难逃一败。

时势造英雄。容器是什么样,倒进去的水就是什么形状。胡雪岩出生在一个乱世,当时的清王朝已是内外交困,官场上弊病多多,清者难见,这就给了胡雪岩这类善于投机的商人一个绝好的机会。他充分利用了社会中的潜规则,因人成事,因事成利,没有什么正当渠道,在一个缺乏公平竞争的环境中可行,但如果换了时代,那么今天的胡雪岩就是十足的社会蛀虫。不可否认,胡雪岩曾经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商人,他的谋略手段,他的智慧胆识,他的用人运势,都有着鲜明的个人烙印,换句话说,他的成功模式,不是每个时代都可以畅通无阻的。

胡雪岩本来是一个小学徒,无财无势,却凭借自己的聪明和圆滑,游刃于官场和商场之间,从夹缝中硬是挤出一条通路,短短几年的时间迅速积累起巨额的财富,从而羡煞众人,给那些苦于想一夜暴富而又找不到门路的人以顿悟。

有道是:“鳞运有代谢,舜花无长研。一朝狂风起,凋零化为泥。”这就是依附为官者的最终结局。笔者也曾经找了本《胡雪岩传》,手不释卷,从头翻到了尾,仔细地研究了一下胡雪岩,最终得出了结论:佩服其才华,惊叹其胆识,却鄙视其手段,厌恶其人品。胡雪岩不是一个神,他也有他的弱点,若是只看其成功,不识其失败,现代人如果以他为样板去模仿,世间不知还有多少人会重蹈他的覆辙。

褪尽后人罩在胡雪岩头顶上的光环,真实辩证地解读胡雪氏的人生,我们分明看到的是一部可参可鉴的“败经”。所谓“败经”,既是对败局的感悟,又是对败事的思考;既是对败运的剖析,又是对败者的总结。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只有充分研究胡雪岩,了解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才能从中提炼精华,并为己所用,最终助己走向成功。

本书从十个方面,独到地阐释了胡雪岩成败的奥秘,客观地分析了胡雪岩失误的症结,用事实和道理告诉人们,胡雪岩的生意经学不得,胡雪岩的发财路走不得。由后人评议前人的功过,总免不了有事后诸葛之嫌,由现代的视角评点古人的所为,更免不了有求全责备之疑。客观的讲,谁也不可能在那样一个动荡年代,做到胡雪岩那样的成就。但即使他绝顶聪明,即使他才心通天,他也无力改变一个时代,他更不可能阻止历史的前进。官商勾结,以为有了大人物的关系便可以为所欲为,也许可以得逞一时,但不可能风光一世。从前如此,今天如此,将来亦如此。为了不使后人以谬传谬,重蹈覆辙,对历史做严肃的审视是绝对必需的,对未来的冷静的思考更是缺省不得的。

假使英雄不朽,文明会是另一番样子。

假使时光倒流,历史会是另一种结局。

为了成功而奋斗的人们,当以胡雪岩为镜,“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一知万,以微知明”。

后记

官商结合,不归之路

胡雪岩其人,是商界的奇才,是官场的帮闲,是黑社会的龙头,是重农轻商的中国封建社会里杀出来的一匹黑马。读着有关他的材料,笔者佩服他的才华,惊叹他的胆识,却鄙视他的手段,厌恶他的人品。胡雪岩的发迹始于他对王有龄的知遇之恩。陈云笙之《慎节斋口存》有“胡光墉”一篇,记载了胡雪岩与王有龄的交往。王的父亲死在浙江任上,由于为官清廉,致使妻儿有家难归,滞留杭州。胡雪岩偶遇王,见其谈吐不凡,于是存心结交。王希望入京师活动官职,苦于没有资金,胡雪岩便冒险将自己替东家收回的账款的五百两银子送给王。结果,这一投资果然收到了千万倍的回报——山不转水转,王有龄由粮台升任杭州知府,再升任浙江巡抚,成为封疆大吏。胡雪岩便如同牵牛花攀援大树一样,依附王有龄,掌握财政大权,后又与左宗棠搭上线,亦商亦官,摇身一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红顶商人。左宗棠在书信中多次提及胡雪岩,“胡雪岩,商贾中奇男子也”。“胡雪岩人虽出身商贾,却有豪侠之概。前次浙亡时,曾冒死力相救”。有了左宗棠这棵不倒的大树,胡雪岩便稳坐钓鱼台,为自己拼命地敛财。

胡雪岩成功的首要秘诀在于官商勾结。他的阴暗面与封建专制政体相生相成。他处世极为圆滑,高帽不离手,随时奉上,马屁不离口,随时拍上。他善于寻找专制制度的漏洞,利用漏洞大发横财;他善于发现大小官员的弱点,针对弱点准确出击。他用金银开道,打通各路神仙,然后用公款作为私人资本开钱庄,财源滚滚而来。刘体仁之《异辞录》载有“胡雪岩与国库常通有无”一条:“借官款周转,开设钱庄,其子店遍布于南北,富名震乎内外。官商寄顿钱财,动辄巨万,尤足壮其声势。江浙丝茧向为出口大宗,夷商把持,无能与竞,光墉以一人之力垄断居奇,市值涨落,国外不能控制,农民咸利赖之。国库收支有时常通有无,颇以为缓急之计。”由此可见,清王朝的财政紊乱到了何等程度。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特权经济必然带来特权商人。胡雪岩不是科举正途出身,却也比许多读书人威风得多。胡雪岩的兴起,既说明封建小农经济在近代化的压力之下日趋瓦解,社会分层面临着一次新的调整;又表明中国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的商人阶级,商人不过是官僚的依附者,他们的商业活动必须在专制体制下运作,而不可能诞生现代意义的公平竞争,也不可能有商业的真正兴旺。

其次,还源于胡雪岩的几条过人长处:

一是有眼光,能够识人,因人成事。先是结交王有龄起家,后来又在左宗棠这棵大树下乘凉,结交漕帮成了漕帮的太上皇,得到了漕运的便利,而开钱庄、当铺、药店、丝坊,做军火生意,联合商界与洋人抗衡,无一不是因人成事。令人敬佩的是,胡雪岩那么大的家当基本上是靠朋友做的,自家子女并没有介入,在清朝那样的时代居然没有办成一个家族企业,可见胡雪岩的心胸之大,心胸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二是为人诚信,重视信誉,一诺千金。胡雪岩是个胳膊折了吞袖筒的人,他常说,信誉就是钱。实际上,信誉比钱还要值钱得多。钱庄不消说,就是偶然下海玩出来的胡庆余堂,也是与同仁堂南北辉映的百年老店,用料之精,用工之细,享誉海内。人们现在广为流传的名言的“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就是胡庆余堂的经营宗旨。

三是有政治头脑,深谙官场之道,恪守官场的潜规则。胡雪岩每次见官,袖管里必揣上数额或大或小的银票,逢人便送,投人所好,善拉交情,好交朋友。为摆平何桂清,不惜将自己的小妾忍痛割爱。如此心机,偌大投入,自然是左右逢源,抬头见喜,既平步青云,又日进斗金。

这才是胡雪岩最根本的成功之道,他遵守潜规则,不断寻找官商利益的契合点,不断实现花花轿子人抬人、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双赢或者多赢的目的。对胡雪岩本人而言,也无可厚非,本来在商言商,赚钱是目的,打不通的路要想办法打通,摆不平的人要千方百计摆平。当时的中国商人就是在这样的夹缝里生存的。

胡雪岩积极参与了镇压太平天国的战争和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战争。他在军中运筹财政,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当然也少不了中饱私囊、大发横财。《一叶轩漫笔》云:“绩溪胡雪岩观察光墉,贾人子。左文襄公西征,转输军食,深资其力,师捷后膺卓荐。观察盛时,理财之大名著,富可敌国,资产半天下。当事借用外债千数百万。西人得其一言以为重。”终其一生,可谓成也官,败也官。他靠王有龄发迹,王有龄在与太平天国作战中自杀之后,胡雪岩又与德馨、左宗棠等大员往来亲密,从而得罪了李鸿章、张之洞等人,自己身不由己地深陷于官场斗争中。他的败亡,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挥霍过度、看不清国际形势等,但是最主要还是后台失去之后,他便成了官场瓜分的牺牲品。他的成功不是通过正常的途径获得的,也不可能由正常途径来取得。他的失败也不是简单的自身经营的失败。他本来就是一个怪胎。胡雪岩的财产得之于非法——这也怪不得他,他所处的社会就是一个没有“法”的社会。由此,他的财产自然也没有“法”来保障。

胡雪岩表面上看活得潇洒,实际上内心极度痛苦,他尽管有雄心万丈,但前途黯淡,不得不纵情于酒色之中。

笔记中关于胡雪岩纵情酒色的材料数不胜数。笔者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在一个专制国度里,他不可能有美国清教徒扩大再生产的理想,他的理想就是发财,发财之后置万亩良田,百房妻妾,肉欲人生,纸醉金迷。李宝嘉《南亭笔记》载:“每晨起,取翡翠盘盛青黄赤白黑褚宝石若干枚,凝神注目之,约一时许,谓之养目,洵是奇闻……胡有妾三十六房,以牙签识其名,每夜抽之,得某妾乃以某妾侍其寝。”有一次,胡雪岩经过一个成衣铺,有一名女子倚门而立,身材很苗条,胡注目观看她。女子发觉,乃转身进屋,关上门。胡雪岩怀恨在心,使人说其父,欲纳之为妾,其父不答应。胡雪岩将价格提到七千元,终于成交。于是,选择良辰吉日,大宴宾客,将女子迎入门来。酒罢入洞房,开樽独饮,醉后令女子裸卧于床,仆人拿着巨烛在一旁伺候。胡雪岩前后审视,捋髯大笑日:“你前日不让我看,今日居然也这样!”于是匆匆离开洞房,到他处休息。早上,派人告诉该女子说:“房中一切都归你所有,你带着这些东西回家去另外嫁人,我这里没有你的位置。”女子带着二万金的财物回家,成了巨富。从这个小故事可以看出,胡雪岩的内心是很空虚的,他该有的都有了,由于时代的约束,他成就不了真正的事业,富贵都是一场梦而已。

胡雪岩生活的时代,距英、法、美民主立宪政体已近百年。这一百年来,英、法、美等国将洛克、孟德斯鸠的分权制衡的政治哲学和亚当‘斯密的自由市场的经济原则落实到实践之中,架构起一套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社会形态。商人作为社会进步的主体的地位显著地凸现出来。在民主、宪政、市场的原则下,国家不仅不干涉经济,反而保护商人,因为商人是税收的源泉,合法地致富是人们引以为荣的事情,甚至是人们一生中最大的骄傲。胡雪岩生不逢时、生不逢地,他的才华不断被扭曲,他本来可以成为社会进步的力量,却逐渐与封建势力同流合污,与那些最保守、最腐朽、最落后的势力为伍。晚清官场的腐败如江河日下,全面失控。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胡雪岩通过贿赂在商场上脱颖而出。他的银弹打倒了不少官吏,加速了一个专制王朝的灭亡,但对于民众而言,实在是一把双刃剑。因为他和他所代表的奸商们的挥霍和贿赂,耗尽了国家的财富,使广大人民更趋于贫困化。

曾纪泽在《使西日记》中对胡雪岩大加抨击:“十二月初二日,葛德立言胡雪岩之代借洋款,洋人得息八厘,而胡道报一分五厘。奸商谋利,病民蠹国,虽籍没资财,以汉奸之罪,殆不为枉,而复委任之,良可慨已!”当然,曾纪泽对胡雪岩的攻击有派系斗争的色彩在其中,涉及了曾国藩与左宗棠之间的龙争虎斗,但胡雪岩自身肯定也不干净。他的眼里哪里有国家观念和国家利益,在他的心目中,个人的好处高于一切。  胡雪岩一生好行善事,这是暴发户们的惯常举动。他企图用小恩小惠来收买人心,同时使自己的不义之财多一分保障。汪康年的《庄谐选录》记载:“当其受知湘阴相国,主持善后诸事,始则设粥厂,设难民局,设义烈遗阡,继而设善堂,设义塾,设医局,修复名胜寺院,凡养生送死赈财恤穷之政,无不备举,朝廷有大军旅,各省有大灾荒,皆捐巨万金不少吝,以是屡拜乐善好施之嘉奖,由布政使衔候选道被一品之封典,且赠及三代如其官。”胡雪岩加速向官场靠拢,既使他的财产成倍增加,又为他的灭亡埋下了伏笔。无论他怎样施舍,也不能获得真正的安全感。反而嫉妒他的人越来越多,最后枪打出头鸟。

容器什么形状,倒进去的水就是什么形状。官场潜规则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它把从商者规范成这样一个形态:只要遵守潜规则,就可以在市场游戏规则之外,依赖许许多多的邪门歪道发财。从而,对经济规律的尊重,对市场规则的遵守,从商的敬业、敬畏、诚信、勤奋、谨慎,部可以置之不理。

胡雪岩曾经说过,本来我什么都不是,现在有钱了,吃过,见过,玩过,乐过,最多赤条条来,再赤条条去,信口之言,竟成谶语。

百年之后看胡雪岩,如果还在津津乐道“经商要学胡雪岩”,那么人们很难建立起一个健康的商业社会来。胡雪岩的言行,不应该是人们学习的对象,而应该是人们批判的对象,对胡雪岩的批判,就是对皇权政体、专制政治、官僚经济的批判。是黑暗的社会造就了胡雪岩,而不是胡雪岩造就了他所生存的社会。胡雪岩本人,是一个悲剧时代的悲剧产儿。他的聪明才智及其对僵化社会的冲击值得人们肯定,而他的恶劣品质和卑鄙手段却必须唾弃。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9 4: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