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耗时三年寒暑,可以说是对前二十多年人生所作的一次大总结。不仅仅是文学上的,也是情感上的,甚至是生命体验的融汇集结。与之诗人以前的作品相比,《青铜调》走上了一条更为宽阔的途径,力图抵达与回归巨大深邃,真正具有“中国符号”的诗歌传统。“这部光彩夺目,极富诗学价值与文化追忆的作品,几乎囊括了从盘古以来的所有历史进程。包括对众多历史事件的全新梳张,文化景深的拨云驱雾,诗想经验的幽暗陈述,展现出了属于南方狼,同时也属于中国新诗尤为壮丽的史诗画卷。”著名诗人海啸在序言《巨幕:中国诗歌的大树之舞》中,对这部史诗给予了充分的评价。
《青铜调》是这样一部史诗:它穷尽一个诗人的全部青春、才华与诗思。海子卧身在了山海关外,成为一梁最坚固、最悠长的枕木,中国诗歌此后便无天才。天空死去。大地活着。这仍然是个春天,南方狼以他的破天之翼,开启新世纪以来中国诗歌璀璨的巨幕!这部光彩夺目、玉撒珠盘,极富诗学价值与文化追忆的作品,几乎囊括了从盘古以来的所有历史进程。包括对众多历史事件的全新梳张,文化景深的拨云驱雾,诗想经验的幽暗陈述,展现出了一幅壮丽多姿、云霞漫绕的史诗画卷。
一 新生婴儿体检表
接取一滴唐婴之血
其比例
轩辕氏五成
祝融氏两成
神农氏两成
东突厥半成
西州回鹘儿半成
他六斤崭新骨肉的前世今生
金菊绿葵或是鼠肝虫臂
轮转错杂之无穷,苍曼同昏
这都无损他远程的视力,尚未见光
就曾一一窥视往昔
半坡野熊宴,长安胡姬舞
他的吻舌品尝过荇菜太牢,酥油糌粑
左耳听闻钟磬礼乐右耳萦回羌笛边声
他的鼻端依次飘过槐花幽兰,桑木蒲艾
宗庙里香火如初,焰心苦寒如雪瓣
出生地是星相家与望气师
而他连绵不绝的哭喊,是焚城之火
是裂岸之洪流,是食人之蝗螟
是苛政猛于虎
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血压,起起伏伏
公元七一三年,开元盛世
公元前一二三年,匈奴没落
这其问臃塞着流民盐铁与车马
小小心跳,如攻伐的鼓点
亦如远涉的桨声
他四肢的划行则如海里的鱼
沉浮于秋水的头囟儿霍然收拢
从魏晋寒潭泅浪而来
二 我
我在游泳池里潜过夏至
一仰头,掠过面颊的蓝色淡水令人晕眩
接下来,白昼渐短,蝉鸣势微
桂子香透晚钟,替下芙蓉
很多年了,我们习惯在秋后品赏
从天际淌来的茫茫月光
三 最初
雁阵乘风南去
留下波光大陆与苍凉
百岳竦峙,众兽无语
风化的岩石上嵌有灰贝黑螺黄绿的铜币
凸出的,崛起的,这些秫稻青稞一般
母乳一般饱满的历史。日冕研出凤鸟河图
一类生灵临海而居,他们开怀之童年
一口崖上马奶,一勺沧海之盐
游动起来,爬行起来,然后奔走
敦燕礼,习伶伦,辨识九鼎 城邦灿若星空,祥云吉光悬于瓦当雕梁
蝙蝠振振翼手,飞向仰韶之陶
土著抑或流民,你我争论不休
汉唐伊始,发祥周秦,你看海的样子
比洪荒以前的虫豸老迈
而江流源源不断
证据是红绣的家谱,铜绿的农具
纯银花钿金蟾蜍
一济失传的药方,一盏镫
一笺贝叶上的恋爱信
紫藤摇曳攀飞,每一面墙篱晃动龙髫
我们在溪水上映出不同的倒影,在晨曦
找寻美丽如黄霞的琥珀里那对交尾的蝴蝶
或从青涧中拾起
一块石头上的三叶虫
天空湛蓝
他的祖辈是将军,他
保持挥剑的姿势斩获蜥蜴
她的祖辈是采诗官,她
终日哼唱才华横溢的儿歌
四 听蟹记
白雪清角随一汪飞泉飘下仙山
我们洗耳恭听
水边先祠一小块剥落的壁画
小南风,时光之钳
被掀起的衣袂甲胄
那些褪尽的曾经禽兽的毛发
飘落何处
螯的若干肉身
藏于清的宥密,明的宫帏
在殷商的虿盆底下,蠢蠢欲动
谙熟古风之螯,飞扬跋扈之螯
巫语上下翻飞,谶谣左右风飘
一页谱牒岿然不动
重重汗青充塞海上楼台
举螯处如诉如泣,偶尔铮然剧烈
这阵痛
有枭首夷族之呼号
有简牍书契撕裂,肝毁肠断
有分裁宫锦的白银剪
有改变发式的胡虏刀
荆棘遍野,剑戟簇生
从维扬嘉定幽州金陵的城堞殷殷地涌出了血流
而医治,仅有接骨草断续膏
尚无还魂丹重焕华彩
而螯声慈悲,经年不息,剃度青丝白发
了尽因果尘缘,金锡红粉起起落落
它沉浮星渊霄壤,遨行庙堂民间
剪切食物链,万牲飘零,龙离凤乱
剪开船缆缰辔,仅存寥落故园的人 剪隔生之视线,惟余独卧荒山的人
而剪断脐带,又是展臂飞翔的玉婴
百万年,脉搏如埙,鼻息如磬
听任月缺云霁,楼空燕散
无数被大风刮走的峰岳节气王朝与曲牌
光阴荏苒如蓝色花瓣,几番繁芜
或滞留崖壁,根须凿出箫孔
乡音不过是蚕吃桑叶,鱼饮海水
每逢大雨,总有人
影迹伞无
五 深蓝色的湖
一个堂姐失踪了
目击者摇指云中湖泊
一位蓝色泳衣的少女在浣发
一位绿罗黄裳的佳人在仙游
青铜项链漂着,莲花漂着
沙洲如粟粒,水面汤汤未央
寻觅即颠沛,快艇与竹筏
氧气瓶连同闭水诀
在湖心荒岛,群蟹生锈
扇贝与睡莲交替扩散着倦意
没有面部的人拨开蒹葭
让我们辨认尸骸
一千具遗骨毫无分别
远古的麻衣和玉块
隐隐发光。四壁巉岩倾斜
磅礴的容器盛满水银朱砂
让花容保持新鲜。一万年
繁星纷纭若冠冕,投烟波
而顶戴,清点历朝水底之亡灵
黑澜白鲲昼夜相逐
波音壮阔接通深海
“奴”。伯母呼唤。
一人应声微微张嘴
吐出颗水晶糖尚未化尽
一只蚂蚁尚未冥目
它们以高昂的混凝土为食
最终陷入饥荒,而鲅鱼腐败
多年后的大水愈发苍老
浊流酣畅自在,追悔泥沙俱下
奴浮于未来的浪花问
潇然漂回,不可免缺
六 河伯
那些幼嫩的尸骸沉渣河底,伴着水光的文明的肉食
金钗楔入龟鳖的巢窠,而绫罗裹足在丛生的荇藻
两只木屐空着,大水里不见卧榻烟炊
灰暗的沙岸旷无一物,水面仰首惠承天恩
大盘中央的童男女,花轿深处的美娇娘
淤泥黑茫茫震颤犹如夤夜,你的形象惨顇而猖披
当年驱纵恶浪阴风,以青口獠牙撕咬苍空生灵 而归去,则静静抚摸螺上花纹,以套满贝串骷髅的双臂
掌握河海的滥觞与顺调,猎旱魃食,卧弱水寝
率江魂河魄而舞狂,号令之涡轮声声恐惑
或以长发为纤绳,为孤独,为苦心的求索
你推动一具流浪者的尸身如摇撼不死之莲
让他免遭鱼群的血腥,波谲的淫欲
一朵湿淋淋的游魂趴在石上
无人认领。时光朝不保夕,一颗星辰倾尽蓝凌
目空悠悠万物,览来者无穷,你满面都是白白的泪流
无睹大盘中央的童婴,花轿深处的美人
只雄视残阳如血,垂涎永恒
七 善举一
请拗断我的根吧,请用全力
不要痛惜最繁茂的高枝
江水说话就上来了
我将化为木薪与光荣,燃烧起来
伴你们熬过最后的饥寒
待到来年,镇上将不闻桃李芬芳
再不见拿鲜果换米粮的人
那个昼夜是眼泪的昼夜
他接连伐倒了
——三百棵桃树
——五百株李树
八 钩沉
九月登高,以菊温酒
湖底尚存遗物
青瓷红锦,玉笏罗盘
而杯底无处歇锚
流袭失散的兄弟实在太多
那一年茱萸绚烂
落满南山
另一些人同心合胆,忤逆长天
面神女,临高峡,银钩金竿而钓
同时,翠鸟投落水面
它跃出,嘴里的鱼闪着光,无比安详
而白钩上的鱼疯狂扑打,泼溅碧血
九 历史课
一条发黄的古书上的大水
逝去灯火城垣与故人
河岸死寂,无过问,无叹息
无私语,亦无梦呓
人们热衷安静
而河心涌动数千年之唾液
是各种强势泛滥的教条与布道
淹没历朝耳孔喉咙
不容分说,那些较小的舌头如
片片浮萍。四处是涡漩与暗流
一些往事顺着时光流传
拯救落水儿童的英雄,宣传栏板书如雪
斩除暴鼍恶蛟的豪杰,安民告示墨迹未干 桃花汛、白马津,数不清的怪蛇河犀
谁在鱼鳞上撰写水经注
日益狭窄,日益干涸的空白
而大地宽容,收集蓝冰紫雨
青霜碧霖,只待东风解冻
便运行龙舟,御酒
一碗银耳燕窝被涿水浸着
被濮水润着
象牙勺子捞起海参魁蛤
深宫飘起云屏凤绣
朝朝暮暮,美玉粼波
是所有蜿蜒流光的水
织成龙袍
地宫中璨若河汉的水银
排列江海湖渊
一头螭老了,倒匍在
斜阳荒草的殿宇之顶
而波涛之上的经卷与碑文
将继续伴随
那些裸踵赤足的行者,踏过冰河的先驱
登木屐草履采薇湖畔的旅人远祖
以葫芦瓢舀沅水汉水饮马秋风的过客英杰
脸庞沉落葡萄美酒塞上夕阳的将军猛士
更多肉眼看不见的气泡与鼻息
需要很长时间上升
很少有人听见来自地底的微弱呻吟
记载里大雾弥江,众生茫茫
有的是躬耕、摆渡、打渔、漂衣的人民
有的是斟酒的商女,乞粥的流丐
好在自来水厂缓解了饮水问题
而一座高堤彻底解决了照明问题
那些年洪流滔天,他们大赈涝灾
在水华繁盛之日,则清理大河上的死鼠弃兽
然后通渠引渎,以溉王土
谁独坐运河之滨,欣赏羊奶灯油与琼花蜂蜜的波光
百舸千帆悠游,往返燕赵齐鲁,吴越江淮
一切井然有序,却有紊乱的脑电波
却有人奇思泉涌,口若悬河
P4-16
一
在北京,还是在梁平;在铜盆江,还是在锁钥镇。在这里都显得无关紧要。他想让群鸟来此栖身,建构起一座汉语的城堡与花园。直到今天,我依旧不能将这么一部宏大、凝重、浩淼的文化史诗与一个“还很年轻”着的诗人南方狼并驾起来。无论从诗歌担当,文化传承,还是我们所置身的时代,以如此巨大的心为来完成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家国几千年来的血脉肌理、情感悲喜无疑是卵石撞击,千金顶泰。而南方狼的《青铜调》,却以诗意的观照与灵论,为我们提供一种进入历史“文化景深”的时光隧道。
《青铜调》便是这样一部史诗:它穷尽一个诗人的全部青春、才华与诗思。海子卧身在了山海关外,成为一梁最坚固、最悠长的枕木,中国诗歌此后便无天才。天空死去,大地活着。这仍然是个春天,南方狼以他的破天之翼,开启新世纪以来中国诗歌璀璨的巨幕!这部光彩夺目、玉撒珠盘,极富诗学价值与文化追忆的作品,几乎囊括了从盘古以来的所有历史进程。包括对众多历史事件的全新梳张,文化景深的拨云驱雾,诗想经验的幽暗陈述,展现出了一幅壮丽多姿、云霞漫绕的史诗画卷。
《青铜调》共2300行,2万3千多字。全诗分为五卷,合五行之数,每卷十二小节,则合十二月之数,全篇六十四小节(楔子、结语各占一节,第三卷第二节《锁钥镇物种调查》暗含三小节)又合伏羲六十四卦之数。南方狼的抱负和野心,是通过语言的纠结滚动,天才的想象与挥撒,最终屹立成一座纸上的青铜宫殿。传统文化、家园、自然、灾难、现实,内心的情感梦幻等诸多元素构成闪光的梁柱、椽子、瓦当与琉璃。在世界文学的殿堂里,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可谓凤毛麟角。南方狼的“青铜调”建立起来的东方诗学谱系,必定会成为一座尤其坚硬的诗歌堡垒。
沉浸在《青铜调》中,那些礁岩上进化着的海蜥蜴,河床上狼步独行的舟楫,寒月孤星下的拾荒人,书写着似乎与这个时代完全背离的痴人梦语。南方狼的旷世孤绝,是屈原的苍独,杜甫的悲凉,也是被我们一再背叛与遗忘的文化良知。诗人知识体系杂糅庞杂但繁芜饱满,他铸铁为铜,开山采玉,重塑和再现着青铜文明与盛唐大象,溶解与提炼出一行行奇绝非凡的诗歌彩釉。在写作过程中,南方狼仿佛就是一架被赋神咒的采集机器,诗经、楚辞、汉赋、以及在李白杜甫辛弃疾等唐诗宋词中穿行;对四大古典名著、西方意识流、新写实主义和魔幻现实的解码;更包括诗人所熟知的一切民间传说、天文地理等统统投炉锻炼,经过出其不意的相互作用之后,词语之间所产生的特殊效果让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天马纷扰时空交错,映像着青铜、沙漏、玉器、钟铎、釜鬲、鱼龙、凤鸟、碑刻、潮水等苍茫意象。碧落云泥,古槐铜鼎,沧浪仙山,日月星辰,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体系。在南方狼的诗歌中,一切历史人物可以在驾彩霞孤鹜,青风祥云相往来。因此南方狼能够与历朝圣贤谈笑风生,与已经绝灭的花鸟鱼虫促膝交谈。策烈马,引狂歌,在五千年的历史长卷上任意驰骋。殚尽竭虑,呕心沥血,那份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自信令人感动。
传统就是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礼仪、制度、风俗、特征,是一个民族的精神风骨。凭什么说自己是中国人,我们有什么异于其他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我们继承了怎样的礼乐、服饰、建筑、器皿、饮食,我们又延续了怎样的情感、艺术、信仰和爱。关键是现在丢掉的东西太多了,那些凝痛的,优雅的,独一无二的部分都遗失在历史的尘埃里。我们将通过怎样的方式进行找寻和打捞?《青铜调》无疑偏执于这一“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壮举。
《青铜调》耗时三年寒暑,可以说是南方狼对前二十多年人生所作的一次大总结。不仅仅是文学上的,也是情感上的,甚至是生命体验的融汇集结。与之诗人以前的作品相比,《青铜调》走上了另一条更为宽阔途径,已经回归到了巨大深邃的传统,神化传说般的恢宏叙事,多了博大厚重的质地,结构上更加纷芸庞复。《青铜调》是继《狼的爪痕》和《逐鹿者》后进一步的开拓与挖掘,而且意图抵达此类写作的极致状态。
在我看来,中国诗歌,尤其是“80后”的诗歌写作大多是贫血的,缺钙的。集体的自卑萎靡,对传统文化妄自菲薄,或痴醉西方文学,左一句兰波,右一声别处的休斯,或沉迷于小情小爱,杨柳岸晓风残月。这种现象曾一度令我忧虑。而在阅读了诗人南方狼的《青铜调》后,我不由抚掌而叹,原来就在我们身边,还有如此孤傲独异,卓而不群的诗人。与同龄作者的西洋吉它,小三弦相比,南方狼的诗歌是黄钟大吕,其音苍劲而悠远,或在烟波无限处惊现鱼龙,或于浩瀚星空唤出凤凰,其华贵典雅,灵动幽异的语言,深得母语神髓。而南方狼诗歌中错综复杂的时态,融会诸子百家的综合修养,大百科全书式的写作,让我们看到他驾驭庞大题材的能力。我一向对诗歌(包括文学)上的“80后”说法嗤之以鼻,就如同所谓“70后”、“60后”来以出生划分代际一样。直到今天,确切的说,到了2009年的今天,按照生理上的年龄“80后”们也早已成年。如果作为一个诗歌写作者,还动戡以此为居,只能代表其充分的幼稚。诗人到了25岁,应该是进入了一种黄金般质地的写作。自信、果断、沉静。海子活到25岁就为自己的生命画上句号,但他完成了一个诗人全部的“使命”。马拉美26岁便创作了最著名、也是他最具代表性的名篇《天鹅》、《瓶中的玫瑰》和《牙边》等。再近一点,诗人西川1985年写作《在哈尔盖仰望星空》时才22岁。没有理由再躁动了!看看走在前面的长者,他们跃过的水面或许早已涟漪不在。诗人南方狼的出现,我们所期待的诗歌“大树”在“80后”中出现将成为可能。
二
接取一滴唐婴之血
其比例
轩辕氏五成
祝融氏两成
神农氏两成
东突厥半成
西州回鹘儿半成
以《新生婴儿体检表》直接“进入”个体生命乃至整个民族的血像解构,这在诗歌写作中尚为首创。“他六斤崭新骨肉的前世今生/金菊绿葵或是鼠肝虫臂/轮转错杂之无穷,苍曼同昏/这都无损他远程的视力,尚未见光/就曾一一窥视往昔……”南方狼善于素描对众生万物的“背景”,以低沉、浑厚的笔力,横穿在历史与现实的河床。我们在南方狼的作品中。很难看见浮泛在语言表层的情感脉络。“半坡野熊宴,长安胡姬舞/他的吻舌品尝过荇菜太牢,酥油糌耙/左耳听闻钟罄礼乐右耳萦回羌笛边声/他的鼻端依此飘过槐花幽兰,桑木蒲艾/宗庙里香火如初,焰心苦寒如雪瓣/出生地是星相家与望气师/而他连绵不绝的哭喊,是焚城之火/是裂岸之洪流,是食人之蝗螟/是苛政猛于虎/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在此诗中,他将诸如钟罄礼乐、羌笛边声乃至宗庙香火与荇菜、糌粑、槐花幽兰、桑木蒲艾等物象相互对接,造成一种时空的迷乱与错觉。而“体检表”到底隐含了什么?是不是诗人向我们呈现出某种未可知的诗学病理?
血压,起起伏伏
公元七一三年,开元盛世
公元前一二三年,匈奴没落
这其间臃塞着流民盐铁与车马
小小心跳,如攻伐的鼓点
亦如远涉的桨声 他四肢的划行则如海里的鱼
沉浮于秋水的头囟儿霍然收拢
从魏晋寒潭泅浪而来
于是,南方狼依旧将笔触回到“血”的书写,回到神秘、幽深的历史“寒潭”,语言的冷静、甚至“冷漠”得让人心彻。他始终将自己躲藏在最深处,将诗歌的“体温”保守于我们看不见的历史骨髓。他逆血流而上,寻觅“青铜”之光,那些明明暗暗的缘由与因起。
“一本百家姓褪尽墨迹/翻悬风中如灵幡白旗”。只有两行,十八个汉字,却是整部长诗最恢宏的“史诗”场景。这首《武成》单独成章,可见诗人对它的偏爱。我对这首诗的阅读感受,始终不能找到一句最恰当、最准确的表述。说它是一部“诗歌大片”毫不过分,战争、灾难所带来的凋敝胜过任何视觉和影像。这便是诗歌真正魅力所在:孤独、辽远、决绝。百家姓中的赵钱孙李被剑戟逐一抹去,留下一页页白纸充作灵幡翻卷秋风之上。
越王勾践在位(公元前四九一年)
民女生男孩,赏狗肉猪头,赐米酒
国家医师免费接生
产三个男孩,政府出乳母,供应口粮
而现在,他们乡下违背计划的亲戚
需悔过自新
三国时期(公元二三五年)
河南荥阳,糜鹿为患,田间颗粒无收
捕杀者,重赏
而当前,以金条银票从大不列颠岛赎回
野外放养代价不菲
偷猎者,严惩
而《矛盾简史》更是将南方狼诗歌中的时间“对立”表现到了极致。这是时代“进化”的诗像缩影,对无从触及的过去与未来,时间变得如此荒谬。在《相似性·鳖》中:“它转动长脖子啄身后的裙边/如同天鹅扭头梳理羽翼/旋动如太岁,爬行似海象,退避似蜥臀目恐龙/它侧过头来看水面如同鸡鸭时不时用同样的动作看云彩”,亦表达出了诗人独一无二的诗歌美学。“菊瓣扶摇而上,这通往云宵的高台/他劝说孩子将玩物放归一朵黄花/螽斯促织水墨碧霞的背纹上/那个白霜的小手印/慢慢消失不见”。在《去年秋天》中,通过对劝说孩子放生螽斯一事的记述,劝说者睿智而并不停留于说教,诗人在于揭示个体生命如何进入历史事件而进行一种“敞开”的语言魔术。然后,便“消失不见”。而对于《裁缝铺》,如同以诗歌串联的“国学词典”。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裁缝铺,诗人亦庄亦谐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部时装发展史。南方狼尤为喜爱唐代诗人杜甫,他的作品,亦继承了杜诗的悲悯和沉痛。不管是被秋风所破的茅屋还是寒露萧瑟的家园,诗歌的青衫难挡风雨。但是,在诗人南方狼的笔下,那颗真正的“黄种”之魂却清晰可辨。
三
“我肯定的只是在下个世纪,人们不会为诗歌举行葬礼。”面对当前纷乱无序的诗歌草原,当时的聂鲁达显然过于自信了。而意大利诗人蒙塔莱如果活到今天,也肯定不会再说出“在一切语言与文化之中,应该说,诗是不会灭亡的。”这等话来。诗歌已死?至少,在我们所面临的文化背景下,诗歌的处境令人堪忧。真正的诗人逐渐消隐,“暮色涌来,马群散开”(邹静之语)。嘈杂着的足音,充其量是一群被鼓风机渲染着的,或被回车键所取代了的声响。
在一个阶段以来,我们或多或少能看到某些诗歌“宠儿”,他们或许能成为某种群体标签和事件。我必须承认,在阅读《青铜调》之前,我的确对当前诗歌有着不同程度的漠视,对一些以“诗人”自居的伪者,也产生本能的拒绝和疑虑。那些被“鼓风机”张扬的,其实正是被遮蔽的,被遮蔽的,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真正的诗人已将诗歌隐忍于内,中国新诗百年之后,是不是已到“寿终正寝”的时候?也许,我们所面临的诗歌现场,将是一个悲伤的、荒芜的,疯长杂草与跳蚤的时代。当然,“诗”还会有,但“诗人”或许已永远消隐,成为历史,成为文化记忆中亘古不去的美丽疤痕。
南方狼的诗幽晦、繁浩、冷峻,有着与他年龄极不相吻的神秘和沉重。“去者,是甲胄鱼、剑齿虎、桃花水母/来者,是雪原兽、地底鸟、死神蝙蝠/足音跫跫而锥心,而我们左右/空空如也,空空如也/只遽然停止在大路中央/无缘所有的送行与迎迓……”这是他《冬至篇》中的诗句。做为一个诗人,也许他已经完成了他最杰出的文本构建。我不敢想象,《青铜调》之后,他还能写下去吗?南方狼是《新诗代》执行主编,也是主要创办人之一,我们曾一度致力于“感动写作”的诗学建立。他优柔、寡断,但心如烙铁。在此之前,我早已习惯于站在前面。可是,“青铜调”奏响,我已在身后。
2009年4月于北京回龙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