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用积极的引导代替惩罚
在孩子上小学高年级的时候,很多妈妈都会觉得身心俱疲。妈妈可以游刃有余地处理与丈夫的关系、与婆婆的关系、与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系,可以轻松地处理与同事的关系、与朋友的关系,但是就是在与孩子的关系上处理不好。孩子要么是紧闭着嘴唇不与自己说话,要么就是顶撞自己,什么都与自己对着干。这时候,妈妈难免怒火中烧,批评指责、打骂惩罚就登场了。
惩罚是在家庭教育中比较常见的方法。这种方法用起来比较简单,而且妈妈们希望惩罚能够让孩子产生痛苦的体验,能够让孩子长记性,减少重复犯错误的机率。其实,惩罚仅仅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辅助手段,而不能将它作为教育的主要方式。如果在家庭教育中,妈妈总是利用惩罚的方法教育孩子,这说明妈妈的教育观念有问题。孩子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尤其是到了五六年级,孩子自我意识获得空前的发展,孩子虽然依赖家长生活,但是并不隶属家长。妈妈总是用惩罚的方法,是对孩子独立性的不承认,惩罚会对孩子的心理和行为产生非常坏的影响。
惩罚会让孩子产生怨恨心理,甚至报复妈妈,造成亲子关系紧张,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这种怨恨心理会越来越强烈,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孩子受到严厉的惩罚之后,一种情况是很受伤,产生很强的罪恶感,还可能会产生很强的失败感,他会冈此而自卑;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可能为了故意报复妈妈,会重复以前的行为,这种报复可能是表面上屈服妈妈,但是背着妈妈继续做坏事,还有可能会当着妈妈的面就做坏事。
如果孩子出现这种心理和行为,那都是家庭教育的不成功。因此,惩罚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慎用。那么,当孩子出现一些令自己不满意甚至是错误的行为时,妈妈们一定要先保持冷静的情绪,大发雷霆或是不分青红皂白的批评指责和惩罚只会让事情越来越糟,冷静地思考用什么方法才能代替惩罚以达到让孩子改正的目的才是明智的。
教育是为了促使孩子能够自主反省并且在错误中获得经验教训,并使心智获得成长,而非一味地让他付出代价。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如果认为自己已受惩罚,并通过行为补偿了错误,便不会认真反省错误,其实难免下次再犯。如此一来,惩罚就无效了。在孩子处于五六年级心理发展比较敏感的时期,妈妈应该对孩子以引导和鼓励为主,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美国家庭教育专家简·纳尔逊提倡“非惩罚性积极教育”,她认为,惩罚并不是让孩子守规矩的最好方式,有时引导比惩罚效果更佳。
用积极的引导代替惩罚是照顾到孩子在这阶段的心理的教育方法,更容易让孩子接受,也更能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作用,从而改正错误。那么,具体来说,积极的引导有哪些方法呢?
方法一:请孩子帮忙。引导孩子做正确的事情。
请孩子帮忙,孩子会产生一种被重视的感觉,他会很乐意和妈妈合作。用“请孩子帮忙”的方法代替惩罚,在很多时候都会有明显的效果,尤其是在公共场合有旁人在场的时候,效果会更好。比如,家里来客人了,妈妈在一旁招待客人而冷落了孩子,孩子为了吸引妈妈以及客人的注意而撒娇、耍脾气或故意捣乱。很多妈妈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因为孩子不听话,让自己在朋友或是客人面前这么丢脸,妈妈很容易就会生气,于是恶狠狠地说到:
“看一会儿我怎么收拾你!”
果然等到没有人的时候,孩子的屁股就得到了惩罚。但是很少有孩子会长记性,他们会依然捣乱,或是在客人来时用无声、沉默表示不满,或表现出种种没有礼貌的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家长用“请孩子帮忙”的方法,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妈妈可以对孩子说:“宝贝,你能不能帮我给阿姨倒杯水,然后再把水果拿过来?”
这样,在客人面前,把孩子看成一个大人一样,与自己一起招待客人,孩子内心就有一种被尊重感,也会有一种责任感,孩子就不会做出种种捣蛋行为。
方法二:引导孩子主动去弥补自己的过失。
妈妈下班回到家,看见茶几上有一堆西瓜皮,而且沙发上还沾染了西瓜汁。妈妈刚要开口说什么,就听到儿子出来说:“不是我干的,或许是狗狗弄的。”
妈妈回应说:“我并不关心是谁弄的,更不想指责做这件事情的人,我只是在想应该如何进行补救。”
儿子看了看妈妈,开始动手收拾起西瓜皮。
当孩子们犯错的时候,他们最害怕听到的话就是“谁干的?”因为这样的一句话就意味惩罚,孩子们听到这句话时,本能地就会想要回避,第一反应就是“不是我”,孩子本能地就撒起谎来。
案例中的妈妈把重点放在如何补救上,让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承担责任上。引导孩子主动去弥补自己的过失,孩子就会主动承担责任。
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妈妈不应该忙着去指责孩子,而是应该积极地去引导孩子去弥补错误。这样做,会让孩子形成一种思维:当做错事情的时候,不要忙着去自责或推卸责任,而是要想办法弥补自己的失误,挽回损失或者是避免下次重复错误。
P61-63
第一部分 5~6年级,决定孩子未来的转折期
第一章 5~6年级,抓住孩子重要的转折期
转折期的到来——5~6年级,迎来孩子人生中的关键期
5~6年级,孩子的身体“赴约”青春期
5~6年级是孩子自我意识的强化期
小学高年级,孩子行为习惯的稳固期
抓住孩子智力的稳定发展期
“烦死了,我知道了”——五六年级是逆反心理的高发期
第二章 走进小学高年级孩子的内心世界
5~6年级,情感识别的快速发展期
从众心理:他们习惯听从别人的意见
“孩子有了自己的秘密”——妈妈一定要尊重孩子的稳私权
你所不知道的孩子的内心世界(1):想要独立
你所不知道的孩子的内心世界(2):情绪低落
你所不知道的孩子的内心世界(3):心理的闭锁性现象
第三章 5~6年级。妈妈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5~6年级,了解孩子不同的心理需求
孩子性格不同,教养方法也不同
学会用积极的引导代替惩罚
“你能行”——妈妈应该学会鼓励孩子
做权威的妈妈,让孩子明白规则的重要性
5~6年级,妈妈要学会开好家长会
第二部分 5~6年级,好成绩决定孩子一生
第四章 指导孩子学会有效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学习需要诱惑,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
“学”半功倍——有效学习激发孩子的潜能
培养孩子一生受用的学习品质
激发动机,提升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
技巧一:帮助孩子利用好课堂45分钟
技巧二: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法做笔记
技巧三:教孩子这样做练习题最有效
面对学习上的挫折,妈妈如何引导
第五章 语、数、外——引导孩子做学习上的全能王
引导孩子涉猎课外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语文——良好的语文素养使孩子受益一生
数学——打好基础,培养孩子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英语——听、说、读、写,一样都不能少
历史——历史知识带给人生大影响
科学课——扩展视野,活跃思维
第六章 5~6年级,帮孩子解决学习上的难题
问题一:我是个笨孩子吗?
问题二:考试焦虑怎么办?
问题三:特长是什么?
问题四:分数究竟有多重要?
问题五:如何看待偏科?
问题六:怎么样才能记得更快、更牢?
问题七:努力学习却没有进步怎么办?
第三部分 5~6年级,妈妈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第七章 5~6年级,培养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
习惯一:尊重他人
习惯二:幽默让孩子生活得更加轻松
习惯三:经常进行体育锻炼
习惯四:无时无刻都不要忘记思考
习惯五:让孩子自我管理
习惯六:立刻行动,绝不拖延
习惯七: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孩子受益一生
第八章 5~6年级,孩子最应该具备的成功素质
领导能力——让孩子更好地面向未来
自律能力——成就人生的支点
人际交往能力——和朋友相处得好的孩子
会成为受人信任的人
经济头脑——了解钱的价值会提升孩子的价值
决断——只有自己会做出抉择的孩子才会享受人生
第九章 小学高年级,送给孩子一生最好的礼物
5~6年级,妈妈要做孩子最好的营养保健师
有效沟通,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孩子是独一无二的,尊重他的个性
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提高孩子的适应能力,培养孩子的社会性
把握小升初,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5~6年级,是小学时期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孩子从儿童期向青春期过渡的关键时期;
5~6年级的孩子,偷偷地照镜子,小心而害羞地看着自己日渐成熟的身体;
5~6年级的孩子,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空前发展,经常在安静的角落里思考着出现在自己面前的种种人生课题:学业压力、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自我概念;
5~6年级,“心理的断乳”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稚嫩的人生……
五六年级,是孩子“第二次诞生”这篇乐章的序曲,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开始出现种种变革。这些重大的变化,让稚嫩的孩子一下子难以适应,因此也让他们的青春序曲变得异常激烈:学习上的困难让他们焦虑无比,男同学和女同学之间的差别让他们手足无措,亲子关系总是水深火热,和老师也变成了冤家,更重要的是他们总是认不清自己。五六年级的孩子最难管,最令人操心,也最需要关爱。
作为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5~6年级是决定孩子未来的过渡期,是提高孩子学习能力、情绪控制能力、意志能力以及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5~6年级的孩子从被动的学习主体转向主动的学习主体,他们虽然开始进行种种思考,但是缺乏社会交往经验,并且辨别是非的能力也极其有限,因此单独处理事情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可以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了对独立的渴求,但是真正独立的能力还不够;他们经常想独自处理自己遇到的难题,但是他们处理难题时又表现出自己稚嫩的一面。
5~6年级是意识觉醒的开始,也是不安的开始。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那么孩子很可能就会陷人种种情绪失控的状态,表现为个性的叛逆,出现叛逆的行为。这不仅不能很好地进行生活和学习,还有可能误入歧途,遗憾终生。如果经过正确的引导,孩子则可以安然地度过这个时期,综合能力得到快速提高,将会在学习的旅途中实现一次具有人生意义的深刻转折,从此踏上成功的人生之路。
妈妈作为孩子的引导者,任重而道远。孩子是妈妈的心之所系,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妈妈一生的心愿,而妈妈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便是引导其健康成长。
这一阶段如果没有妈妈的正确引导和帮助,就会给孩子带来一生难以弥补的伤害。很多教育专家和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老师都强烈地感到:如果这一阶段的教育出现失误或缺失,孩子的人生之路将会困难重重,荆棘处处!
所以,我们特别组织了多名从教多年的老师参与了这本书的编写,详细解读孩子在5~6年级这个关键阶段所表现出来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特点,对孩子此阶段的种种行为进行详细分析,以大量翔实、现实的案例进行例证,为妈妈提供种种切实可行的办法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在征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大量走访了这一年龄段的孩子的妈妈,收集了大量最重要、最容易被妈妈忽略的教育问题,并加以整理和解答。
本书在编写之初,就订下了三条基本原则。
原则一:发现问题不是目的,解决问题才是目的
每位妈妈对自己的孩子都是最了解的,她们比任何专家、老师都更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孩子的缺点和问题。例如,所有妈妈都知道粗心大意、写作业磨蹭是不好的,而她们最需要的是知道如何引导孩子,帮助孩子改掉这些坏毛病。所以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我们避免一味地介绍问题的类型和危害,而是将重点放在如何解决这些教育问题上,给出最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原则二:将家庭教育方法与儿童心理特点紧密结合
很多家长尤其是妈妈们,发现孩子的缺点、问题之后,也试图帮助孩子改正,但是效果并不好。这是因为他们并没有找到孩子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绝大多数教育专家认为:孩子外在的缺点、问题往往只是表象,而最终的原因是出自孩子的心理。妈妈们只有了解孩子的心理,深入孩子内心,才能找到孩子身上各种教育问题背后的最根本的原因,才能彻底改正孩子的缺点,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
原则三:注重素质教育,将健全人格的培养作为重点
大多数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并非智力上非常出色,而是在人格品质上有过人之处,如乐观、坚韧、积极,而这些不但能让他们应对学习上的困难,在日后的人生道路上也将受益颇多。所以,我们希望每位妈妈,在注重孩子学习成绩的基础上,也能重视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
希望这本书能够给妈妈们一定的启示,也希望这本书所提供的观点和方法可以让5~6年级的孩子受益,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
5~6年级,是小学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孩子从儿童期向青春期过渡的关键时期,他们常常偷偷地照镜子,小心而害羞地看着自己日渐成熟的身体。与此同时,5~6年级的孩子,其心理活动的目的性也逐渐增强,他们细心地观察这个世界,留意周围的一举一动,他们进行种种思考,深刻而有针对性。当然,他们还没有足够成熟,因此会敏感,会怀疑,更会困惑、失落以及烦躁不安,他们想要独立,他们心里有了自己的秘密。因此,妈妈要牢牢抓好这一转折期,只有这样,孩子未来的学习生活才能事半功倍!
阅读《5-6年级转折期妈妈如何引导孩子》,你将知道:如何引导5~6年级的孩子自动自发地学习,如何鼓励初涉青春期的倔强孩子,怎样在5~6年级转折期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5-6年级转折期妈妈如何引导孩子》由程文编著。
由程文编著的这本《5-6年级转折期妈妈如何引导孩子》详细解读了孩子在5~6年级这个关键阶段所表现出来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特点,对孩子此阶段的种种行为进行了详细分析,以大量翔实、现实的案例进行例证,为妈妈提供了种种切实可行的办法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在征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编者们大量走访了这一年龄段的孩子的妈妈,收集了大量最重要、最容易被妈妈忽略的教育问题,并加以整理和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