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微波炉战争(美的对撼格兰仕)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作者 张翼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两个企业和一个行业的故事,也是一场波诡云谲、风云激荡的商战。中国主导世界的微波炉产业如何才能真正走上康庄坦途?美的、格兰仕主导下的微波炉产业能否令人更加尊重?

本书为您全面解密、完整呈现美的和格兰仕在微波炉领域的血拼与斗争,真实展示两个企业与一个产业的沉浮命运。

内容推荐

两个企业,垄断了一个行业,这在中国产业界绝无仅有、空前绝后。美的、格兰仕牢固地占据着国内微波炉市场90%以上的份额,可谓两强并峙、超级垄断。1998年至今,格兰仕一直是微波炉产业界的全球霸主,保持微波炉“世界冠军”地位达10年之久,但一将功成万骨枯,10年来,蚬华、海尔、LG、三星、惠而浦、三洋等众多国内外知名品牌被格兰仕打得一败涂地、丢盔卸甲,美的微波炉也曾被“收拾”得报亏3000万元、逼近退市。正可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口水战、赠品战、价格战从来没有绝对意义上的胜手。10多年来,秉持“摧毁产业投资价值”理念的格兰仕已经伤痕累累、身心俱疲,微波炉行业也被摧折得脆弱不堪、根基松动,三星、三洋、海尔等著名品牌先后淡出微波炉行业,而微波炉的市场容量连续5年徘徊在800万台上下,难有递进、不见增长,消费规模的下降令微波炉企业价值停滞的事实现出原形。10年价格战洗礼,中国的微波炉已经处于非主流、边缘化的困境与险地。

目录

推荐序一 “中国制造”路在何方/刘世锦Ⅸ

推荐序二 “新成本优势”与企业哲学/魏杰ⅩⅤ

推荐序三 从“战争”到“中和”/何志毅ⅪⅩ

前言 恶斗与纠缠:不得不说的商战1

第一章 双雄争锋7

 全红电光鞭炮:一亿响8

 中国红、格兰仕红10

 “美的微波炉,行业新领袖”12

 老兵不死,搏命200814

 敢想、敢做、敢进攻118

 标准的缺失——美的之忧22

 一场“蒸”斗25

 冠军思想,赢的习惯27

 超越下一次浪潮31

第二章 功夫之王35

 从鸡毛掸子到微波炉36

 屈辱与荣光38

 扬眉剑出鞘41

 “价格战”的秘密44

 “德叔”豪壮——能人经济46

 “精神领袖”梁庆德49

 梁昭贤出场52

 格兰仕的“十大危机”55

 过坎57

第三章 美的逐梦61

 宁可走慢一两步,不能走错半步62

 绝密行动:“猎寻”小家电65

 美的染指微波炉70

 定位、抢位、插位72

 3000万元重奖经销商77

 清理门户vs.破“格”行动81

 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83

 “买光波炉送钻表”86

第四章 生死“劫杀"91

 梁庆德布下“铁桶阵”92

 “抢滩”KA,渠道“酣斗”95

 “血染的风采”98

 “四大战役”,全方位“清剿”100

 凶猛的价格战、赠品战103

 紫微光——走自己的路106

 “反紫联盟”,“炮轰”美的109

 “卧底”?无间道!111

 美的小家电报亏113

 高调“竞购”,格兰仕“打劫”117

 “如果不裁员,大家都活不好”120

第五章 空调“赌命’’123

 再造一个世界冠军124

 “小狗经济”与“大迂回战略”128

 价格战“比狠”,逼退格兰仕131

 意外的奥克斯133

 “收购”格力,都付笑谈中135

 江湖啊江湖,谁是英雄137

 梁昭贤送“宝马”140

 “引‘郎’入室”,郎青败走格兰仕143

第六章 谍影危情149

 西西弗斯之咒150

 “哪怕壮烈地死去都是耻辱”152

 “德叔”主导,格兰仕震荡155

 “格兰仕不是天堂不是地狱而是战场!”157

 曾和平“变法”161

 升级的困惑164

第七章 风雨“老俞”169

 39岁,依然不泯的冲动170

 一语惊天:摧毁产业投资价值173

 “危机公关的高手,新闻营销的圣手”176

 “俞尧昌时代”迟早要结束179

 美的观点:共享价值链182

第八章 热战之战187

 斯托克代尔悖论188

 新政2006190

 要想胜,渠道“富”194

 终端大检查——彻底的“体检”196

 谢华的心声:不甘心、不服气198

 “蒸’标准”——没有“元凶”的“暗战”201

 “能当第一,干吗只做第二?”204

 差距:4个百分点207

第九章 世事“棋局"213

 “流血”的微波炉214

 三线并举,以战养战217

 空调,梁昭贤的“软肋”220

 三线合一,一声叹息223

 俞尧昌——归去来兮226

 “曾和平含恨告别格兰仕”229

 龚志安的感叹233

 为谁而战?238

第十章 剑拔弩张243

 格兰仕“发难”:美的造假244

 “回购门”?罗生门!247

 “蓝鹰计划”:格兰仕遭“暗算”?251

 建构蓝海:“突进”农村255

 超越自我是最好的领先之道260

 变革之舞263

 30年与10年266

 想象大未来272

后记277

附录281

 格兰仕的企业理念281

 美的企业文化纲领283

试读章节

2008年3月28日,顺德,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硝烟味,迸发出一股时隐时现的凌厉杀气。

这不是武侠小说的惯常开场,而是一场真实商战的揭幕序曲。

商战从来不浪漫,有的只是凶猛与肃杀。

在中国微波炉业界,3月28日,已经成为一个意义重大、不可缺席的“节日”。1993年至今,从最初的订货会演变为今天的中国市场年会,每年的这一天,微波炉领域的“世界冠军”格兰仕都会广撒英雄帖,尽邀天下经销商,约请各路媒体,聚首顺德、欢快畅叙、意会淋漓。

3月28日下午,格兰仕顺德厂区大草坪上,来自全国的经销商代表、120多家媒体记者在此集结,格兰仕微波炉中国市场年会如期举行。一切皆如往常,一派祥和喜庆景象,人声鼎沸、喧闹如斯,每个人在入场时都领到一条“红领巾”,意喻“红红火火、吉庆吉祥、喜气洋洋”。格兰仕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梁庆德、格兰仕集团执行总裁梁昭贤(梁庆德之子,格兰仕人称其“贤哥”),一前一后、疾步而行,面带招牌式的微笑走进会场,笑意盈盈、意气风发地接过红领巾,随手披在肩头。

梁庆德与中国家电协会副秘书长陈钢、经销商代表广州华宇力公司①伍丽芳三人并肩而立,为这场名为“红舞中国年”的“2008格兰仕微波炉中国市场年会”启幕。

主持人宣布倒计时:“5、4、3、2、1。”

话音甫落,鞭炮齐鸣、鼓瑟震天,全红电光鞭炮瞬间炸响,一时间声动四野、硝烟弥漫,细心的媒体记者低头看了看手表,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持续了半小时之久。

一亿响!

格兰仕人在“自家门庭”慨然“作秀”,决然放响让人讶异的巨量全红电光鞭炮。

在广东,生意人大多都有放鞭炮、讨头彩的习惯,一亿响全红电光鞭炮的明显寓意首先便是图吉利、讨头彩、盼来年,祈福“红运当头、蒸蒸日上”。另外一层蕴意不容忽略,意即激发斗志、决战2008年。对于格兰仕人来说,每年的“3·28”既是庆典又是誓师大会,2008年,始于“3·28”,格兰仕吹响“以我为主、积极进攻”的号角。

“2008是世界的中国年,也是格兰仕的中国年,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齐心协力、求同存异、大胆创新,2008中国年将是一个辉煌的发展年。”理所当然,梁庆德第一个发言。他是一位德高望重、功德无量的长者、智者、贤者,大家都称其“德叔”,“德叔”一生引以为豪的是将格兰仕微波炉做成了世界冠军,仅此一项丰功伟绩足可笑傲中国商界。“德叔”豪迈,虽为逾越古稀之人依然誓不言弃、刚健劲朗,极尽一代传奇粤商之风骨、劲气。

格兰仕微波炉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陆骥烈随后上台。“一个适者生存、强者生存的时代已经到来!这个时代充满了自我改革的气息,农村政策和刺激消费的政策正不断拓展市场边际,在国内市场形成了广阔的空间。因此,2008年是格兰仕微波炉的中国年!”

骥:良马,千里马;烈:志向远大、壮怀激烈。陆骥烈的名字出自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我的名字是有问题的,字体繁杂、笔画太多,小时候考试写自己的名字就要花五分钟,这个时候别人都能作出好几道题了。”上海人陆骥烈幽默细胞很浓,为人谦和、行事高效,1994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中文专业,毕业后留校经营“校办三产”,后投身国际连锁巨头麦德龙门下从事与家电相关联的业务。2005年底被“猎”到格兰仕,从生活电器做起,如今统管格兰仕微波炉业务板块。此前,笔者赴顺德采访,与陆骥烈同桌进餐,餐桌上的他谈笑风声、纵论美食、掌故连绵。  如果将陆骥烈比做微波炉业务的“主将”,格兰仕微波炉销售公司总经理梁红生则是陈列于阵前的“先锋战将”。梁红生的角色时常会被“放大”,有人会误以为他是格兰仕微波炉业务的“总管”,实际上,他主责格兰仕微波炉业务板块国内销售事务而已。换个角度说,梁红生是微波炉“国内战争”的主要“指挥官”。P8-9

序言

从“战争”到“中和”

2008年年初以来,由《货币战争》引发,以“战争”为关键词的书籍纷纷登场,好不热闹。今天,我们又看到财经记者张翼的新著《微波炉战争——美的对撼格兰仕》一书。此书令我萌生了写点文字的冲动。

与其他“战争”不同的是,这本《微波炉战争》讲述的是中国两家著名企业的“战例”。它根植于中国本土,以企业为主体,以微波炉市场为主线,展现的是“商战”中“刀光剑影”。作者将这两家著名企业至今仍未完结的十年鏖战全景呈现、铺陈开来,读罢让人百感交集、五味杂陈。在这本书中,企业与企业的关系、企业与行业的关系、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展现得淋漓尽致、十分精彩。

十多年以来,我始终致力于本土管理案例的研究、教学和中国企业管理案例库的建设,从总结中国管理实践中提炼中国管理思想。在这个过程中,我担任执行主编的《北大商业评论》杂志辟有“北大案例”专栏,主要刊登中国本土企业的案例。依我的理想,企业案例要有四种类型:成功型、失败型、困惑型或竞争型,其中,“竞争型”案例是最难写好的。而本书就是一本很好的中国本土企业的“竞争型”案例。

商业竞逐与军事战争颇有类似,企业家们尽可从军事韬略中体悟赢商之道的玄妙。战争是竞争的最极端方式,胜不可一,战争中没有也不可能有固定的打法,一切应以敌情、我情、地形、阵法来确定。“战争属于商业竞争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人类利益和活动的冲突”,这是1832年普鲁士退役将军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一书中提出的观点。100多年以来,《战争论》一直被美国西点、英国陆军等世界一流军校广泛地应用于教学,由此可见战争理论对商业竞争的指导意义。

商场如战场,许多军事战略、战术早就被成功地运用到商战实践中。比如《微波炉战争》一书中所述,早年间,格兰仕为把当时的微波炉行业冠军岘华拉下马,出奇不意、迅速降价,岘华误以为格兰仕在消化库存而未加理会。格兰仕正是采用了示假隐真、韬晦惑敌的疑兵之计,以降价作为战役伪装,从而达到了放大市场的战斗成果。1999年至今,自从美的进入格兰仕的传统强项微波炉领域之后,这对同城兄弟就摆开了一副誓死对撼的架势。本书中关于美的与格兰仕的对撼写得活灵活现,口水战、价格战、挖角战、渠道战,不一而足、喧闹纷繁。上兵伐谋,抓住战机、重点突破,集中力量以赢取最大成效。2005年,猛烈价格战裹挟之下,美的小家电报亏,格兰仕凭借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牢固占据行业高地。进入2006年,美的微波炉的做法是持重待机,退后一步发展自我,谨慎稳重地等待战机。美的不蹈习常、剑走偏锋,彻底放弃跟随战略,以“差异化”的“蒸功能”为自己开拓出一条生路。

事实证明,军事上的战略、战术对于企业经营,尤其是民营企业的经营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企业竞争中,精神力量和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精神力量能够让人置生命于不顾,是任何物质激励都办不到的。美的与格兰仕具备同样一种可贵素质,即目标明确、意志坚定、不抛弃不放弃。

“不争之争、自保而全胜”。在企业管理中,锻造一支精英团队是竞争取胜的根本。企业面对各式各样不同素质的员工,怎样使他们转变为能够在同一系统中按统一标准协同工作、具有效率的组织成员,军队的训练模式可以给出启发,企业应该向军队学习执行力。军队有一种所向披靡的力量,服从和坚决执行则是战斗力的集中表现。在企业中,就是执行力和效率的表现。企业应该通过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获得像军队一样的战斗力和执行力。

本书不是商战小说,更像是一本新闻调查式的商战解密,同时,字里行间也传递出诸多关乎商业哲学层面的感悟、启迪与思考。“虚拟世界”中的商业战争可以任由写作者天马行空、浮想联翩,“真实世界”中的商业竞逐则要求写作者严谨审慎地去分析解构。由此,我能想象得到张翼写作此书的艰辛与曲折。

张翼在写给我的电子邮件中说:“写作《微波炉战争》是我在微波炉行业的一次历险与探索。与其说我写了一场商战,不如说,我是在倡导并传播一种积极、多元、自醒、竞合的商业态度与价值观。”坦率地说,我欣赏这样的表白。在我看来,中国仍然处于创业企业家阶段,企业家的追求、企业家的人格、企业家对企业与社会的认知与玄思,无疑对企业品牌的生成和社会对企业、企业家的评判有着很大的相关性。企业与社会的关系是我的长期研究兴趣之一。2001年中,我在美国进修了半年回到北大,开始担任北京大学企业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主任。其时,看到各种“100大”、“500强”的评选如火如荼,我萌生了发起评选“中国最受尊敬企业”的念头。之所以生发此念,除了满足自己的研究兴趣,还希望在当时那些纯粹关于规模、实力、竞争的评价之外,为企业界树立起新的商业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起新的标准,一种更能体现企业长久生命力、衡量企业成功与否、评价企业社会价值的重要标准。从逻辑上看,企业受尊敬表明企业与其所处环境中的利益相关者相处融洽,这种融洽反过来一定能够促进企业持续的健康发展。

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谋求商业利益之上的追求——赢得尊敬。吴清源先生被誉为“围棋之神”,拜读他的自传《中的精神》,深受教诲、获益匪浅。我郑重建议中国的企业家都能读一读吴清源先生的这本自传。他的围棋观一言以蔽之就是“中和”,这也是他的个人理想。吴清源先生说:“所谓‘中’,在阴阳思想里,既不是阴也不是阳,应该是无形的东西。无形的‘中’,成形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就是‘和’。”一位有着传奇经历的耋耄老者,穷其一生都在棋盘之上纵横捭阖,虽备受挫折却心志如磐,空明的心境生出光明,气定神闲、心游万仞、磅礴万物,这样的胸襟气象堪称大师风范。

专注修为、自在自为、以“和”成天下,“中和”是围棋的至高境界,也可视为中国商界的精神图腾。而当中国企业、企业家彻底参悟了“中和”之道,也就意味着一种新型的中国式管理智慧的建构,一种商业伦理的重塑。通过细致如微的商业故事完成对商道伦理的阐释与表达,张翼选择的是故事描摹、理性传播的方式。本书真实地反映了社会转型期,商业价值观、生活观的重构过程。让“中和”的精神力量在商业规则之下灿然绽放,继而促动中国商界真正建立起一种有价值、有尊严的发展观,这也许是张翼的下一部著作《微波炉境界——美的与格兰仕》的主题。

何志毅(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企业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主任)

后记

学者于丹坐在我的对面,我看到她眼眶里闪烁的泪光。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国文化的世界表达、奥运冠军,是我和于丹聚谈畅议的话题。忆起“张艺谋版”的奥运会开幕式,言及“风姿飒爽”的奥运冠军,于丹竟语多哽咽、热泪盈眶。“2008年真是让中国人荡气回肠的一年,就是因为感受到了太多的苦难和光荣,我们的文化才呈现出如此势不可当的伟力,仪式一定会成为年度标志。以奥运的名义,祝福所有梦想都成真”。这是于丹的诚挚心言。

以奥运之名,约见并且倾听于丹,成为2008年最令我难忘的剪影片段。

历史使命、光荣梦想的承载与担负,每一个冠军都是巍然挺立的榜样与标杆,每一个冠军都有着令人感动的理想与追求。坚硬的商业钝化了内心的柔软,且不妨让感情适度易碎。我坚持认为,记者应该是过敏性脆弱体质,即对周遭事务投注足够的激情与充分的理性。

于我而言,之所以倾注心力、耗费体力写作这本书,首先是出于对美的、格兰仕这两家企业的尊敬与感佩。格兰仕是一家冠军企业,梁庆德先生在微波炉领域创下的伟业,足以让“中国制造”笑傲江湖。3年以来,我一直在“研究”格兰仕,始终密切关注着它的一举一动,用财经记者的逻辑思维详加分析、解构。身为记者,我是有“野心”的,我想写出深具“流传”意味的文字。2008年3月的一天,我在MSN上对蓝狮子财经出版中心的编辑王留全说:“我要写一本商战书籍,系统而全面地呈现美的、格兰仕在微波炉领域的10年争斗。”

看了我的写作提纲,王留全兴奋异常:“这是个让人激动的好选题,我立刻上报。”

一周时间里,我赶写出《对撼》的第一章,提交给王留全阅览。2008年4月的一天,友人苏小和拉我参加“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的媒体沟通会,期间偶遇蓝狮子财经出版中心出版人吴晓波。吴晓波是出版界的“名人”、新闻界的“楷模”,我们一边吃饭一边开聊,他对“美的、格兰仕微波炉战争”的“选题”兴趣颇浓,并鼓励我即刻动笔、尽早完工。吴晓波的一番动员激发起了我专心专意、采访写作的热情与动力。

稍后,中信出版社、蓝狮子财经出版中心的“出版合同”翩然而至,王留全们行动之迅捷、行事之专业让我感叹不已。

3年时间里,我写过很多关于格兰仕的文字,聚敛起来有8万多字,但是真正走近美的微波电器事业部才一年多时间,我要求自己,必须开展起更为密集的采访与调研。写作《微波炉战争》这本书,我的基本原则是:不采访、不动笔,无细节、不章节。2008年6月,我独自去了顺德,在那里待了一周,采访了美的微波电器事业部的多位高层、骨干,我还获准登录美的的内网络随意检索、查询。

美的进入微波炉领域已有10年光景,期间团队几度变更,物是人非,信息严重缺失,为了完整展现这10年,我进行了大量“抢救式”采访。对格兰仕的正面采访并不顺利,当我赶赴顺德诚意拜会时,先前约定好的采访全部“因故取消”,这令我很无奈。但是,我依然要真诚地感谢格兰仕集团企划部部长陈娟女士、格兰仕微波炉整机公司总经理陆骥烈先生,在顺德,我们曾经聚首会谈、其乐融融。顺德归来,我的电脑里增添了将近10万字的采访笔记。

其后,我还采访了美的、格兰仕的经销商,以及格兰仕空调的多位高管。随着采访进程的深入,获取的信息愈益充盈丰富,写作的激情也愈发浓烈、炽热。我清楚地记得,和格兰仕多位离任中层经常“聊天”到深夜,感谢他们的信任,他们提供的诸多素材充实了本书的故事细节。

服务于《中国经营报》的8年,我始终专注于人物报道、公司研究,深度访谈过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家超过百位。我发现,太多的企业习惯于运用“增量”的方法对冲“存量”的潜在风险,资源重组、战略重构成为很多企业战略转型成败的关键。什么是战略?迈克尔·波特在中国演讲时反复提到了这一概念。他说:“战略不是一个目标,而应该是方法,战略就是怎样定位,战略应该是你的竞争优势何在”。目前来看,很多企业家非常在意、格外垂青“增量”资产,“增量”固然值得提倡,但“增量”也会在不经意间演变成“存量”。如果一个企业家不能有效、合理地解决、消化积淀已久的“存量”资产,那他不能算是一个称职的企业家。与“存量”的不懈抗争,正是很多中国企业的“命门”所在。格兰仕在争先恐后地适应资本、金融界变化的同时,也在进行着组织内外企业文化的变革。创新与变革应该成为企业的存在方式与作业模式。正是有了此种意义上的“破坏性创新”,才能推促格兰仕在自我否定的螺旋式盘整过程中实现升级与跃进。

悬置争议、平复心绪,当我们一味追责格兰仕滥施“价格战”之时,事实上,我们对它又何尝不是心存误解与误读?坚守一份理性与淡定,写作本书,我的本意在于建设而非颠覆,在于思辨而非批判。

以强制强、竞争升级,外源风险与内生风险的累加、递增效应该被给予高度重视。无论如何,品牌建设不是“阶段性”或“功利性”的,它是中国企业持续存在的价值体现和有力证明。格兰仕,应该领悟“至刚无刚、光而不耀”的真谛;美的,则应懂得“大柔非柔、韬光养晦”的深意。这是我对两家企业的诚恳建言。同时我还想说,心智健全、善于自醒的企业必定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心态,大可不必对“非我同类”的观点与评论极端敏感、天然排斥。

这本书,筹备了3年,书写了5个月。5个月之中,我谢绝了几乎所有的应酬,每临周末便自觉自愿地闭关在家,足不出户、静心思想,每天靠着速冻食品果腹,全心全意地投入到采访与写作之中,即便是群情鼎沸、全民狂欢的奥运会,在我的内心深处竟然没有激起太多波澜。奥运会结束了,《微波炉战争》一书提前40天收工了,我的身体却因为写书而透支,持续多日低烧不退。

写作《微波炉战争》是我2008年最重要的事情。年初,亲爱的母亲主动把我的幼子敬一接回天津抚养,以使我心无旁骛、安心写作。写作生活最紧张的时期,我长期不能赶回天津探望爱子,一人向隅、暗自伤怀。感谢疼我爱我的挚爱亲人:张有德、樊桂香、乔虹、张彦、武巨龙,他们为我分担、为我减压、为我喝彩、为我祈愿,他们是我幸福的港湾。

成长本身就是一部厚重、博大的信史,光阴流转、击节称叹,我庆幸,得以见证、记录中国经济腾飞和本土精英企业的成长历程。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总裁柳传志是我最崇敬的企业家,5年以来,每年我都有机会和他深谈一次,离他很近又很远。自律、自醒、自持,柳传志的“伟大”是一种必然。柳传志有很多名言,但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是这句——“理想但不理想化”,我将这句话奉为自己的座右铭。2008年7月,我对柳传志进行了一次彰显“人本思维”的专访,“走下神坛”的柳传志,亲切可感、率性本真。赏《赤壁》、看《集结号》,有着浓重“英雄主义情结”的柳传志不只一次地慨叹:“尤其是大企业家,都是英雄主义者。”令我感动的是,柳传志先生拨冗阅览了本部书稿的主要章节,并欣然推荐。

书稿进入出版流程之际,内心惴惴不安的我将本书样章分别发送给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研究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魏杰教授,北京大学管理案例中心主任何志毅教授,恳请三位经济学家拨冗做序。魏杰教授第一时间将序言回复给我,刘世锦研究员利用国庆长假写就了4000多字的长文,对微波炉产业,对顺德的产业集群进行了精辟、精妙的阐述与解析,文字之精当、解构之彻底,足以令观者为之叹服。何志毅教授则从商战案例角度对本书给予了肯定和嘉许。三位经济学家联袂举荐,这本身就是一种激励式的肯许,他们为人为学的严谨态度、科学调研的研究方法尤其让我感佩!鞠躬道谢!

此外,亦师亦友的牛文文先生,“有着传奇经历”的俞敏洪先生、“左手胆略、右手战略”的郑永刚先生、“重构北控”的白金荣先生均浏览了本书,感谢他们为本书写出推荐语。

致谢《中国经营报》的领导与同事:金碚、李佩钰、王立鹏、韩曦晨、赵彬、杰雯、李学宾,你们的理解、宽容、厚爱与支持,使我执著一念将写书的计划执行完结。

写作《微波炉战争》是在中信出版社编辑沈家乐、蓝狮财经出版中心编辑王留全的督促下完成的,衷心感谢他们为本书付出的心力与辛劳。

写作《微波炉战争》是我在微波炉行业的一次深度探险。与其说我写了一场商战,不如说,我是在倡导并传播一种积极、多元、自醒、竞合的商业态度。我想对美的、格兰仕说,怀抱真诚、心存善意为竞争对手加油、喝彩,你便已经赢得了尊重与未来。

向美的、格兰仕致敬!他们,是中国企业界的英雄。

张翼 2008年10月25日于北京西四环北路六号院

书评(媒体评论)

美的、格兰仕是中国优秀企业的代表,在我看来,但凡大企业家,都是有英雄主义情结的。这些年以来,我一直对“把事情做大”有着强烈的兴趣,做大事必定要流血流汗,要成功必然有牺牲、有付出、有委屈。谁都想当英雄,但是必须拥有一种商业智慧,我推崇“大柔非柔、至刚无刚”的“王道”。

——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总裁 柳传志

这是一本透视商业人性和经营哲学的商道读本。竞争不断升级的背后,一定是管理升级、人才升级、产品升级、服务升级、品牌升级、市场升级和理念升级,拨开《微波炉战争》一书中弥散的销售火拼、市场倾轧、舆论博弈、创新赛跑的浓烈“硝烟”,我看到的是一群企业家和经理人从摸着石头过河的忐忑和迷茫中、从大喜大悲的命运跌宕落差中、从血与火的现实考验中成长起来的真实写照。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俞敏洪

细腻的笔触、详尽的调查、独到的解析,精彩纷呈、蕴意深刻。《微波炉战争》这本书以新闻调查的方式表达系统思考、以透彻叙事的形式体现深刻思辩,让我对商战与竞争有了更多体悟与感受。竞争很残酷,但是竞争又让彼此提升境界与作为。和而不同,迎战不确定性,合作比竞争更难,首先要考虑对方利益,给别人留下空间,这才是合作的真谛。

——杉杉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局主席 郑永刚

商战风云、自主沉浮。大可不必过度紧盯竞争者,而应自醒自为、慎独精进。树立“效益第一”的观念,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从而促进盈利能力、盈利水平的提高,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白金荣

中国企业界在过去30年里形成了一种顾客至上的“温饱时期的商业模式”,重视市场份额、企业规模,忽视利润和股东回报;迷信价格战利器,回避技术、品牌的竞争。《微波炉战争》是对家电行业的现状剖析与深度反思,这让我们更加关注中国企业的商业模式和商业伦理。

——财经观察家、《创业家》杂志出品人 牛文文

美的、格兰仕是中国优秀企业的代表,在我看来,但凡大企业家,都是有英雄主义情结的。这些年以来,我一直对“把事情做大”有着强烈的兴趣。做大事必定要流血流汗,要成功必然有牺牲、有付出、有委屈。谁都想当英雄,但是必须拥有一种商业智慧,我推崇“大柔非柔、至刚无刚”的“王道”。

——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 柳传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5: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