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电化学理论基础
1.1 电极电势与电池电动势
1.1.1 电极/溶液界面的结构
1.1.2 绝对电极电势与相对电极电势
1.1.3 电极电势和电池电动势
1.1.4 电池电动势与温度和压力的关系
1.2 电化学反应的特点及研究方法
1.2.1 电化学反应的特点
1.2.2 电化学反应基本概念
1.2.3 极化曲线及其测量方法
1.2.4 电极过程特征及研究方法
1.3 电化学步骤动力学
1.3.1 电极电势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1.3.2 稳态极化的动力学公式
1.3.3 多电子转移过程
1.4 液相传质过程动力学
1.4.1 液相传质的方式
1.4.2 稳态扩散过程
1.4.3 电化学步骤不可逆时的稳态扩散
1.5 气体电极过程
1.5.1 氢析出电极过程
1.5.2 氧电极过程
第2章 化学电源概念
2.1 化学电源的发展
2.2 化学电源的分类
2.3 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及组成
2.3.1 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
2.3.2 化学电源的组成
2.4 化学电源的电性能
2.4.1 电池的电动势
2.4.2 电池的开路电压
2.4.3 电池的内阻
2.4.5 电池的容量与比容量
2.4.6 电池的能量与比能量
2.4.7 电池的功率与比功率
2.4.8 电池的储存性能与自放电
2.4.9 循环寿命
2.5 化学电源中的多孔电极
2.5.1 多孔电极的意义
2.5.2 两相多孔电极
2.5.3 三相多孔电极
第3章 锌锰电池
3.1 概述
3.2 二氧化锰电极
3.2.1 二氧化锰阴极还原的初级过程
3.2.2 二氧化锰阴极还原的次级过程
3.2.3 二氧化锰阴极还原的控制步骤
3.3 锌电极
3.3.1 锌电极的阳极氧化过程
3.3.2 锌电极的钝化
3.3.3 锌电极的自放电
3.4 锌锰电池材料
3.4.1 二氧化锰材料
3.4.2 锌材料
3.4.3 电解质
3.4.4 隔膜
3.4.5 导电材料
3.4.6 锌膏凝胶剂
3.5 锌锰电池制造工艺
3.5.1 糊式锌锰电池
3.5.2 纸板电池
3.5.3 叠层锌锰电池
3.5.4 碱性锌锰电池
3.5.5 可充碱性锌锰电池
3.6 锌锰电池的主要性能
3.6.1 开路电压与工作电压
3.6.2 欧姆内阻、短路电流和负荷电压
3.6.3 容量及其影响因素
3.6.4 储存性能
3.6.5 高温性能和低温性能
第4章 铅酸蓄电池
4.1 概述
4.1.1 铅酸蓄电池的发展
4.1.2 铅酸蓄电池的结构
4.1.3 铅酸蓄电池的用途
4.1.4 铅酸蓄电池的特点
4.2 铅酸蓄电池的热力学基础
4.2.1 电池反应、电动势
4.2.2 铅-硫酸水溶液的电势-pH图
4.3 板栅
4.3.1 板栅合金
4.3.2 铅板栅的腐蚀
4.4 二氧化铅正极
4.4.1 二氧化铅的多晶现象
4.4.2 二氧化铅颗粒的凝胶-晶体形成理论
4.4.3 正极活性物质的反应机理
4.5 铅负极
4.5.1 铅负极的反应机理
4.5.2 铅负极的钝化
4.5.3 负极活性物质的收缩与添加剂
4.5.4 铅负极的自放电
4.5.5 铅负极的不可逆硫酸盐化
4.5.6 高倍率部分荷电状态下铅负极的硫酸铅积累
4.6 铅酸蓄电池的电性能
4.6.1 铅酸蓄电池的电压与充放电特性
4.6.2 铅酸蓄电池的容量及其影响因素
4.6.3 铅酸蓄电池的失效模式和循环寿命
4.6.4 铅酸电池的充电接受能力
4.7 铅酸蓄电池制造工艺原理
4.7.1 板栅制造
4.7.2 铅粉制造
4.7.3 铅膏的配制
4.7.4 生极板的制造
4.7.5 极板化成
4.7.6 电池装配
第5章 镉镍电池
第6章 金属氢化物镍电池
第8章 锂电池
第9章 锂离子电池
第10章 燃料电池
第11章 电化学电容器
第12章 电极材料与电池性能测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