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民国岳父宋查理/陈廷一传记文学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陈廷一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宋查理,“宋氏三姊妹”的父亲。本书以翔实的历史资料,以传记文学的形式,揭示了这位民国岳父,如何从一个少年华侨成为一名富商,如何积极投身于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斗争中,以及他当年如何培养宋氏三姐妹的良苦用心。

内容推荐

天下鲜花,唯洛阳牡丹最艳。

天下美女,唯“宋氏三姊妹”最美。

国色天香,诗琴书画,才貌双全。

人们在惊艳三姐妹的同时,几乎忘掉了培养她们的伟大父亲。

本书以翔实的历史资料,揭示了“宋氏三姊妹”的父亲宋查理,从一个少年华侨成为一名富商,积极投身于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斗争中,以及他当年培养宋氏三姐妹的良苦用心。

他是孙中山、蒋介石的岳父。

他是“民国岳父”。

目录

序一 于友先

序二 万伯翱

第一章 宋家大树韩家根

 浓郁的乡风民俗和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拥抱着一个神秘的家族

 一本古拙的家谱,把人们带进了历史深处;一本古拙的家谱揭开了一个古老的谜

 椰儿院的韩氏家谱

 英雄爷爷韩锦彝

 韩家子孙智慧星 

第二章 血色少年

 他最记恨父亲的一件事:父亲不让妹妹上学心中的女神

 清澜湾的涛声铸就坚定的反叛个性

 1875年:恐惧的蒙面人

 离家,踏上大洋的浪尖

 落霞时分到达美国波士顿

第三章 扬帆在异国

 大洋此岸的中国仔,大洋彼岸丝茶店的实习生 

 像一位新娘“嫁”给了宋家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第四章 风雨漂泊

 出走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

 “天朝人”穿上了美利坚合众国水兵的制服

 彷徨中的阿虎,上帝再次向他伸出救援之手

第五章 跨进教会之门

 走进圣三一学院偌大的红门

 卡尔将军原是个有眼光的人,为何却给我送来个衣冠不整、鼻青眼肿的丑小鸭

 “欢乐王子”——全班40名新生送给宋查理的见面礼

第六章 人生加油站

 圣三一学院的爱情风波

 宋查理的经商意识ABC

 求医悲喜歌

第七章 虎落平阳

 他曾是胡适的老师,胡适是学生中的调友王。不是他收拾了胡适,而是胡适捉弄了他

 他处在极度矛盾的漩涡中。他想投江,一个洪亮的声音喊住了他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若倒霉,喝口凉水都塞牙

第八章 初出茅芦

 第一次街头布道时,竟被几个顽童抛出的石块将头击破,血流如注

 取下“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牌子。让国人昂起头,走进上海外滩公园

 巡捕将枪托击来,宋查理一个鹞子翻身躲过。拱手抱拳道:打人是有罪过的

 爱情的金太阳,因宋林龃龉而陨落了

第九章 上帝赐福

 爱情是上帝送给人间的一种情缘。爱琳病逝,宋查理痛不欲生

 查理出车祸,桂珍正巧碰上,查理桂珍互诉心声

 晨曦中,双目对视,互道珍重

第十章  昆山传教的艰难岁月

 昆山乃困山。没到昆山想昆山,到了昆山真困山。宋查理想哭哭不成,想笑笑不出声

 昆山遥远,却牵着她的心;上海遥远,他永远忘不了心上人

 风云突变,住室着火,宋查理及时逃脱,否则将在烈火中永生

第十一章 圣洁的婚礼

 基督徒之爱是兄弟般的爱,是神圣的爱。只有在男女的结合中,爱才具有双重意义,才是生命脉搏完美的跳动

 也许是上帝的安排,他终与孙中山在码头相见

 这成了宋查理儿童救济事业的开始,并一直延续到他的儿女们

第十二章 爱国从传教开始

 在两股力量中寻找共同点:关心国事与传授福音是统一的,将两者对立不可取。坚持一面,充其量只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变革,使他一夜成为百万富翁

 林肯纪念目,长女出生。宋查理为怀念心中的美国恋人——爱琳(后写霭龄)

第十三章 商战风云

 屈辱的岁月,爆发的时刻……

 “美华”变“华美”,宋查理打了个漂亮“仗”

 一笔巨额捐款被对方当成“炮弹”回敬,宋查理遇车祸事出有因

第十四章 再晤中山,酝酿革命

 宋查理与孙中山会晤,小庆龄诞生。小庆龄血管里流着父辈宋查理奔腾不羁的血

 上书朝廷之事,宋查理与孙文发生争执

 在远东有三位热血青年,为驱除鞑虏,振兴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在黑暗中燃起了一盏灯

第十五章 战火的洗礼

 宋查理除喜得贵子,再也没有比革命更令他开心的事

 广州起义的日子,人称是宋查理生意场最为黑暗的日子

 炸弹在腹心开花,堡垒从内部攻破?起义失败,令宋查理心碎

又一次荒唐受挫,令孙中山反清名声大噪,成为举世闻名的新闻人物

第十六章 一个“童话”的诞生

 炮火伴她诞生,她成为中国航空事业的奠基人

第十七章 教儿育女

 宋查理的伟大:一是支持孙中山革命。二是精心把儿女培养成华盛顿、林肯式的人物

 让孩子的天性充分地发展

 欢乐应该归还孩子

 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陶冶孩子的心灵

 教育孩子懂得金钱的来之不易

 公认的中西女塾早熟的学生

 儿戏不得,假“皇后”变成了真“皇后”,历史的必然

第十八章 痴心不改图破壁

 命运使他们生死与共。一封平安信,值抵千万金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戏剧连着戏剧,传奇连着传奇

 惠州起义惨败,给中国人留下了不泯的沉思

第十九章 弄潮上海

 上海,一座革命的城

 他不仅是孙中山革命的追随者、中国民族工业的创始人,同时还是中国基督教教会的创始人

 营救邹容君,宋查理舍生忘死

第二十章 赴美筹款,再显英雄本色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筹款200万美元,累倒了英雄汉,一种不祥的征兆像乌云笼罩

 在他的头顶

 罗斯福总统接见宋霭龄,宋霭龄质问总统,罗斯福哑口无言

第二十一章 革命召唤

 不西不中的姑娘回来了

 宋霭龄不是把自己作为宋查理的女儿,而是作为一个应聘的秘书

 为起义捐款,宋查理与长女比赛

第二十二章 煎熬的日子

 宋查理和宋霭龄扳着指头计算日子,焦灼地盼望着南国的惊雷

 广州起义失败,宋查理和宋霭龄神情黯然

 按照宋查理的指示,宋霭龄一天之内给尚在国外的孙中山连发三封加急电报,敦促他放下一切,马上回国主持大局

第二十三章 欢呼雀跃迎共和

 孙中山回国。宋查理说:今天不仅有成千上万的中外人士争睹先生风采,更会留下无数照片留传于世,要穿戴得不失我们领袖的尊严

 孙中山向宋查理由衷地赞扬宋霭龄:你推荐的秘书我非常满意,她有美国式的高效率

第二十四章 铁路狂想曲

 宋查理说:子文不要争了,还是你大姐去。宋子文来了个美国式的耸肩:在我们家呀,重女轻男

 宋霭龄直言不讳地向孙中山袒露心迹,结果却使宋霭龄大失所望 

第二十五章 谈钱得婿

 傍晚时分流亡日本

 宋查理请客,谈钱得婿

第二十六章 孙宋连理起波澜

 孙中山与宋庆龄相爱

 宋查理感到全家人忽然都成了哲学家:宋庆龄是理想主义,宋霭龄是实用主义,自己是“违心”主义,妈咪呢,好像是虚无主义

 宋查理来晚一步,宋庆龄和孙中山已经在日本著名律师和田瑞的主持下举行了简朴的婚礼,迎接他的是一对新人幸福的笑脸

尾声 辉煌永驻

后记

试读章节

浓郁的乡风民俗和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拥抱着一个神秘的家族

3月的海南,椰风习习,天蓝地绿,海天一线。俯视海岛,海南就像一只不沉的航空母舰。它背靠祖国大陆,面朝南海群岛,与越南毗邻,与香港同伴。处处郁郁葱葱,真可谓是绿色之乡、绿色之岛。

海南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在这座中国的第二大岛上,有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文昌。

文昌,望名生义,就令人想到这是一个重视文化教育、以昌盛祖国文明为其传统的乡地。

它位于海南岛的东北角,像一颗珍珠,镶嵌在海岛的前沿。古人预言,这里背后有靠,出路开阔,是一块能出伟人的宝地。的解,这里出过海瑞——明朝的一块硬“骨头”。他藐视权贵,刚直不阿,爱民如子,执法如山。他甚至敢冒犯龙颜,对皇帝直言相骂,也会利用下象棋之机,耍弄花招,诱骗皇帝减免天下赋税。文昌人历来把海瑞视为敢斗恶势力的化身,视为当地的一大骄傲。

尽管海瑞从前一直是文昌的第一名人,可在今天中国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的时代,那些为了发财致富跑到海南,又绕道文昌想来拜佛取经的人,兴趣却不在“海青天”身上。他们要朝拜的,是文昌、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人物——宋查理及其一家。宋查理依靠自己的信念和努力,一步步发展成为拥有许多著名企业的大富翁。他目光远大,慷慨资助和积极参与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功勋卓著,名扬天下。他对子女的精心培养,使他们一个个成为中国政坛上的风云人物。他的长子宋子文几度出任国民党行政院院长,次子宋子良、幼子宋子安也都事业有成。他的三个女儿,对一个家庭来说,尤其是亘古未有的一个奇迹:她们不仅一个个天生丽质,受过良好的教育,而且在爱情上有独特的眼光和追求。三姐妹中一个嫁的是国民党行政院院长、四大家族之一的孔祥熙;一个成为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孙中山先生的伴侣,被尊称为国母;一个嫁给了先后统治中国内地和台湾近半个世纪的蒋介石,成为第一夫人。在那样一个因袭着沉重的封建传统、妇女地位还十分低下的时代,她们却能成功地实现其人生目标,成为女性中的佼佼者:爱钱的,生财有道,一生敛积的财富,据说超过百亿美元,不仅堪称中国首富,在世界富豪榜上也可名列前茅;爱国的,为人民的解放奔走呼号,为人民幸福殚精竭虑,受到亿万人民的尊敬爱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誉主席;爱权的,在国民党统治全国的二十多年里,参与了政治、军事、外交等几乎一切重大国事的决策活动,在蒋氏政权退到台湾后的惨淡岁月里,他们夫妇仍然牢牢地控制着这个海岛上的一切。文昌的这一家人,尽管政治倾向有所不同,但从他们自身的追求来说,却一个个都是事业成功的象征。他们吸引初到海南闯世界、打天下的人前来膜拜,就自在情理之中了。

海风拂面,椰香扑鼻。在文昌,人们还有幸瞻仰新近修葺竣工的宋氏祖居。祖居保持着原有风貌,近似北京的四合院。在院内的石桌上,三姐妹的堂弟、88岁高龄的韩裕老人讲述了这片圣土的神秘,讲述了宋氏家族的兴衰,讲述了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故事。在文昌,人们深为这里纯朴的乡风和浓郁的民俗文化培育出的吃苦耐劳的文昌人而感到惊奇。在文昌,出现影响中国近现代史的宋氏家族一点也不足为奇。

一本古拙的家谱,把人们带进了历史深处;一本古拙的家谱揭开了一个古老的谜

在文昌市,当你乘船溯清澜湾徐徐而上,前往椰儿院——宋氏家族故居时,仿佛是隐进了历史深处。当初沿湾两岸,文昌农民从事耕作的身影,历历在目。他们的耕作水平,和今天的差不多。他们耕作的土地,是最早占据肥沃的清澜湾的神秘的客家人耕作过的土地。客家人,像我们星球上其他最有才干的民族一样,是各部族和个人的混合体。他们背井离乡,有的充军,有的刺配,还有其他的原因,来自环境优越的内陆,来自黄河两岸,来自民族文化的发祥地。

他们操着同一种乡音,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同一片土地上——清澜湾(又名清澜港),重建家业。

清澜湾虽是客家人的第二故乡,那种乡情别绪,那种乡风民俗,那种民族文化的氛围,像是一种无形的绳索,连着客家人的心,纵是大海、纵是鱼米之乡的清澜湾也难以割断。这种情思维系了一代又一代——直至他们生命的终极。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由于交通困难,没有再回故乡一趟,但他们至今仍保持着故乡的风俗,过节过年,红白喜事,与故乡无异。

笔者曾来到宋氏家族的故居——椰儿院,那是一个红霞碎开的傍晚。天上一个太阳,海中一个太阳,是椰儿院一天中最美丽的时光。

海风习习,平缓的海滩,浪花在嬉戏,海鸥在追逐;高高的椰林中,还能看到几棵槟榔树,碎开的红霞,在释放着最后的能量;七彩金针银针,在林中家舍的炊烟中,变幻着各种颜色,非常好看。

椰儿院,虽经装点修葺,仍保持着南北建筑风格之妙处。由于这里日照时间长,属于亚热带地区,住房一般比较高阔,且房顶有通风天井。据说这种房子冬暖夏凉。房檐都有出顶,多则一米,少则半米。院子里,几只母鸡在觅食,神态安然。即使人们走近,它们也不肯躲开。

说明来意,宋查理的堂侄——88岁的韩裕老人主动取出珍藏很久、封面已经斑驳的韩氏家谱。

一本古拙的家谱,把人们带进了历史深处;一本古拙的家谱,揭开了一个古老的谜。

P1-4

序言

陈廷一先生的传记文集即将在东方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副牌)出版,作为老朋友,我首先表示祝贺。应当说这也是中国传记界的一大喜事、盛事。中国传记文学,经过三中全会后近三十年的发展、繁荣,很多作家的创作已经是硕果累累。陈廷一先生辛勤耕耘,更是著作等身。

陈廷一先生是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的资深会员。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他就完成了《许世友传奇》三部曲的创作,作品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了作品研讨会,轰动当时文坛。与会著名作家刘白羽、魏巍、王愿坚均对此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预示传记文学的春天即将到来。陈廷一先生传记创作也从此扬帆起步,奋蹄疾飞。

陈廷一先生慧眼独具,选材新颖。倘若说他的《许世友传奇》是在“活人不能立传期”完成的,接下来他又在海峡两岸的“冰冻期”,适时拿出了一部记述风华绝代的宋美龄的传记,更引起了大陆同胞极大的阅读兴趣。此书像《许世友传奇》一样,先声夺人,一版再版,成为领衔中国传记文学的畅销书,并创造了中国书刊发行史上的奇迹。

《宋美龄传》写作的成功,给了陈廷一先生更多的自信。同时,作者的名字也吸引了出版界的眼球。20世纪90年代初,陈廷一先生作为传记文学的畅销书作家,被全国最大的城市出版社——青岛社看好并买断,签订了十年的写作合同。值得一提的是,陈先生是中国出版界开始市场化改革后,第一位被出版社买断的作家。应该说这十年开启了陈廷一先生传记文学创作的“黄金期”。军人出身的陈廷一先生非常珍惜这一机会,拿出了军人雷厉风行的作风,牺牲十年中所有的星期天、节假日,几乎以每年一部新作的速度,先后推出了《宋庆龄全传》、《宋霭龄全传》、《孙中山大传》、《蒋介石传》、《孔祥熙传》、《宋子文传》、《宋查理传》、《陈氏兄弟》(陈果夫、陈立夫传)、《张氏父子》(张作霖、张学良传),为青岛社带来了社会、经济双效益,成为该社的一块金字招牌。

倘若青岛社十年买断的是陈廷一先生的创作黄金期,那么进入21世纪以来的八年,则是他创作的“钻石期”。陈先生的创作视野更为开阔。他在完成“民国四大家族”的四部书稿后,由先前民国人物的选材,转向红色文化题材人物的创作。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当数人民社出版的《贺氏三姐妹》、《毛氏三兄弟》等,再开红色题材写作新风。陈先生的传记文学作品也从此更炉火纯青!陈先生再一次成为中国大陆拥有最多读者群的畅销书作家。陈廷一先生的《布衣总统——孙中山》(选自《孙中山大传》)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应该说这也是对他的传记文学作品的最权威肯定。

2005年,中国传记文学学会联合《名人传记》,评比建国以来最有影响力的传记文学“十大家”,经过读者投票,专家评审,作为传记界“南叶北陈”的陈先生,以高票进入当代优秀传记文学“十大家”的行列。

陈廷一先生笔耕不辍。他的辛勤耕耘由其千万字作品问世可见一斑。陈先生文风动人,笔功扎实,行文自然流畅,毫不做作。我想他吸引世人注目、成为畅销书大家的奥秘大概就在于此。

以上仅是我对陈先生的印象,聊作他文集的序言。也是对他的祝贺。

二00七年冬月

后记

面对着这些一部部即将付梓、变成墨香的书稿,三十年的漫长艰辛化成一丝快意掠过我的心田。这一丝快意中还带有几分成功的自信。

我与共和国同龄。我的创作与共和国的“改革开放”同步。

严格地说我是一位编书匠,而不是一位职业作家。写作只是我的最爱。因此,三十年的节假日不像别人都花在生活的乐趣中,而我只是穿梭于南北的采访、苦涩的读书和挑灯的写作。确实,我是从平凡中走来,平凡给我梦魇中的崇高;我从饥饿中走来,贫穷给我一生受之不尽的财富;我从军营中走来,军旅给我坚忍不拔、雷厉风行的作风。倘若说我今天“功成名就”的话,那么平凡中做人、饥饿的童年、单调的军旅生涯,当是成功“三要素”,缺一不可。这也是我花甲之年对创作的思索和感悟。

应该说我的这十几部区别于他人的传记,多了些许生活琐碎,摒弃时代留给作者的“高、大、全”的精神桎梏,多了时代性和世间人情人性的描写,多了家庭、婚姻和爱情的描写,多了些故事的好看,多了些个性的刻画。比如说孙中山谈女人,语惊四座。应该说这是还原中山先生的真实。孙中山是人,其次才是伟大的革命家,他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作为男子汉,他有异性追求,同时也追求异性。再如宋氏三姐妹,一个爱钱,一个爱权,一个爱国。爱钱者人为财死,爱权者以身相许,爱国者国比天大。等等,这都是我采访、写作的价值观,抑或是我认为的铁的写作原则……

同时,面对着这么一部部即将付梓、变成墨香的书稿,我心底又涌出一股感恩的冲动。应当说这感恩中还带有几分细节的回

感恩自己吗?不,感恩这个阳光的时代。三十年前,我刚从吉林大学毕业,血气方刚。改革开放的阳光政策给死寂的中国带来了一线生机,也给我的创作带来了青春雨露。春华秋实,我是幸运儿,我要感恩这个时代的阳光雨露。

说起这个时代,我还感恩这个时代中的一个平凡的人,他同这个时代一样伟大。他让我刻骨铭心。可以这样说,没有他,今天的故事都不会发生。那是一个落霞的傍晚,我结束采访赶在匆匆回家的路上,被一帮蒙面歹徒“施暴”了,我浑身上下被洗劫得精光,且被歹徒随手推进河中,多亏这位农民工兄弟的相救,使得我创作的生命得以延续。

还应当说我是中国作家中换笔最早的作家。与其说是我换笔的话,不如说是我夫人的换笔。我早期的十多本传记,都是夫人坐在电脑前用王码五笔打出来的。她娴熟的指法,幽扬的键盘声,让你如痴神往。因此,望着这一个个中国方块字,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用生命拥抱创作,用创作燃烧生命,在今人,包括我的儿女们看来,已成为一个笑谈。然而我那懂事的儿女,为了我的创作,他们尽量地脚步轻而又轻。我的感恩当然也包括他们了。小事不小,让人铭心。

从冬天到春天,从百家到一家。这次我的书能汇册成集,让世人悦目,还应当感恩人民出版社的社长黄书元先生和副总编辑张小平先生。在浩瀚的书海里,能做出个例的选择,我不能不佩服他们的睿智目光;还有为我的传记文集专门作序的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于友先先生、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长万伯翱先生,这两位都是同行挚友,亦是我的最高长官,在百忙中,都承诺为我的文集作序,让我感动不已。他们的序自然也为我的文集添色增彩。

从冬天到春天,在我的传记文集即将付梓的时刻,我要感恩我的上帝读者,几十年成为我创作的动力源泉,没有他们的掌声和鲜花,我决不会走到今天,因为我本人也有脆弱。在我这套文集与世人见面之前,不少粉丝读者都是由衷地提了意见的,多数书目作者都做了认真修订。借此出版之际,向所有关心我的人,表示我个人诚挚的问候。倘若你们能从文集中读不出遗憾,或者还能读出像黑格尔说的“未来的真谛”,我也该封笔和聊以自慰了,再回到我原本的平凡。

陈廷一

2008年5月6日于北京北城自清斋书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0:2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