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面信息化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电子政务发展形成倒逼机制,改进公共服务将成为电子政务的核心任务。党的“十八大”提出要走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一步明确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要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也为新形势下国家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快速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编著的《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2012)》以电子政务和公共服务为年度主题,力图在总结分析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和成就经验的基础上,反映电子政务在推动政府创新、政府信息公开、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巨大作用和发展趋势。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编著的《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2012)》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组织编写的反映我国信息化发展状况的最新的一份年度报告。报告以“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为主题,力图反映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历程和整体架构;反映电子政务在推动政府创新、政府信息公开、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巨大作用;反映基层电子政务的发展情况和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模式创新情况:并从全球视角分析电子政务安全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各国在电子政务发展方面的战略、经验和趋势。报告将电子政务与新公共治理理论相结合,指出电子政务不仅成为推进阳光透明、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强大工具,也成为推动政府治理模式、观念、体制等创新的强大动力。
《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2012)》对政府信息化管理部门、企事业机构、研究院所及高等院校信息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一章 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进程/1
一、中国电子政务发展阶段/1
(一)以数据处理为主要特征的探索试验阶段(1973—1983年)/1
(二)以信息管理为主要特征的纵向系统建设阶段(1983—1993年)/2
(三)以业务处理为主要特征的重点业务系统起步阶段(1993—2000年)/2
(四)以电子政务引领国家信息化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全面推进阶段(2000—2006年)/3
(五)以服务导向为主要特征的深化应用阶段(2006年以来)/4
二、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8
(一)建设成就/9
(二)发展成效/14
第二章 中国电子政务的整体架构/21
一、中国电子政务整体架构的演进/21
二、中国电子政务的基础设施架构/26
(一)电子政务网络架构演进的基本情况/26
(二)电子政务网络建设进展/28
三、中国电子政务的应用服务架构/30
(一)国家重点业务应用系统/31
(二)地方电子政务实践/34
(三)政府门户网站/35
四、中国电子政务的信息资源架构/36
(一)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和应用情况/38
(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有关情况/39
五、中国电子政务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管理体制架构/41
(一)法律法规/41
(二)标准体系/42
(三)体制机制/43
六、中国电子政务整体架构的发展方向/44
第三章 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48
一、我国政府管理面临的新形势/48
(一)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阶段和新问题/48
(二)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带来的环境变化/53
二、政府职能转变与执政能力提升需求/57
(一)从统治到治理的转变/57
(二)从管制到服务的转变/58
(三)从非透明向透明的转变/58
(四)从全能政府到有限政府的转变/59
(五)从低效向高效的转变/60
(六)从单一向多元方式的转变/60
三、政府管理创新的实践与趋势/61
(一)政府管理创新的目标和途径/61
(二)地方政府创新的现状/62
(三)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整体特点/67
四、电子政务对政府改革的作用和影响/68
(一)政府改革与创新对电子政务的完善提出了新的要求/68
(二)信息技术及电子政务在已有创新中的应用/69
(三)电子政务对政府改革的积极作用/69
第四章 信息公开与阳光政府/75
一、驱动政府信息公开的因素/75
(一)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75
(二)公民参与意识的提升/76
(三)国际化因素的推动/77
(四)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77
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历史回顾/78
(一)对外开放与信息公开/78
(二)农村基层政府的信息公开/79
(三)地方政府的信息公开/79
(四)全国性政府信息公开法规的制定/80
三、以政府信息公开推动阳光政府建设/82
(一)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全面建立/82
(二)政府门户网站成为信息公开的主渠道/83
(三)以阳光政府建设推进权力透明运行/86
四、突发性公共事件的信息公开/89
五、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93
(一)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93
(二)促进政府信息公开的对策建议/94
第五章 电子政务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97
一、“加速转型期”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面临的挑战与机遇/97
(一)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内涵和特征/97
(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面临的挑战与机遇/100
二、推进电子政务,改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103
(一)依托电子政务平台,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103
(二)应用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提高公共安全应急管理能力/105
(三)加强信用信息的互连互通,推进社会诚信建设/106
(四)建设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信息平台,提升城市管理水平/107
(五)普及信息基础设施,提升电子政务平台的公共服务能力/108
(六)推进教育信息化,构建学习型社会/110
(七)推进医药卫生领域信息化,改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111
(八)建设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113
三、推进电子政务,创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114
(一)依托网格化系统平台,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模式/115
(二)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创新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模式/116
(三)积极利用社会化媒体平台[53],创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117
(四)探索自下而上的新模式,扩大公众对公共服务的参与/118
第六章 网络问政/120
一、网络问政缘起和发展状况/120
(一)我国网络问政发展的阶段划分/121
(二)萌芽期:互联网成为社情民意表达渠道/121
(三)发展期:网民维权成为热点/122
(四)定型期:网络问政趋于常态化和制度化/123
(五)成熟期:网络问政的集群化和规范化/126
二、我国网络问政的多元化模式/128
(一)多种载体下的网络问政/128
(二)网络问政的多元主导模式/132
三、网络问政的重要价值和意义/137
(一)广纳民意,推动转变政府职能/138
(二)公开透明,提升民众认同感/139
(三)化解分歧裂痕,复公信聚民心/139
(四)促进政治文明与社会管理创新/140
四、网络问政的发展趋势/140
(一)网络问政开展的普遍化/140
(二)网络问政运作的制度化/141
(三)网络问政渠道的融合化/143
(四)网络问政效果的实体化/144
第七章 电子政务向基层延伸/146
一、推进电子政务向基层延伸的背景和意义/146
(一)基层政府处于为民服务的第一线/146
(二)推进电子政务向基层延伸是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必然要求/148
(三)推进电子政务向基层延伸是当前国家电子政务工作的重点/148
二、电子政务向基层延伸的总体进展/149
(一)中央高度重视推进基层电子政务发展/149
(二)电子政务向基层延伸的环境持续改善/150
(三)电子政务向城市基层延伸应用不断深入/156
(四)电子政务向农村基层延伸应用逐步展开/161
三、电子政务向基层延伸的特点与问题/164
(一)电子政务向基层延伸的特点/164
(二)电子政务向基层延伸面临的主要问题/166
四、电子政务向基层延伸的典型案例/168
(一)成都基层公开综合服务平台/168
(二)浙江“农民信箱”/170
五、进一步推进电子政务向基层延伸的建议/172
(一)强化政策引导/173
(二)完善基础设施/173
(三)保障资金投入/173
(四)加强人才培养/174
(五)推进试点示范/174
第八章 电子政务应用和服务模式创新/175
一、电子政务服务模式创新/175
(一)南京阳光政务服务/175
(二)上海市网格化服务/177
(三)宁波81890热线服务/179
(四)电子政务服务模式创新给人的启示/181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电子政务应用创新/182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促成电子政务发展转型/182
(二)移动互联网与电子政务应用/183
(三)云计算与电子政务应用/186
(四)物联网与电子政务应用/190
(五)地理信息技术与电子政务应用/194
三、电子政务发展模式创新/196
(一)电子政务发展模式创新的驱动力/196
(二)信息资源中心/197
(三)综合集成创新/198
(四)电子政务云平台/199
第九章 维基解密与开放政府:共同的问题,共同的挑战/201
一、维基解密及其对各国信息安全的巨大冲击/201
(一)政府信息系统普遍存在安全漏洞和管理隐患,泄密事件危及系统安全/202
(二)网络时代安全保密难度增大,各国政府重新审视信息透明范围/203
(三)网络信息的自由传播危及国家信息安全,网络监管不容忽视/204
(四)“网上无政府、无国界”状态危害突出,各国强化安全保密战略/205
二、共同的问题:从维基解密看信息安全的边界/206
(一)政府秘密的界定与信息的开放自由/206
(二)市场自由竞争与商业秘密保护/207
(三)公权与私权的平衡/208
三、共同的挑战:保护信息安全的策略/209
(一)确定信息保护原则/209
(二)建立国内适用、国际共享的全球信息保护机制/210
(三)建立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保障体系/211
四、维基解密事件对我国的影响与启示/212
(一)制定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发展规划/212
(二)完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213
(三)加快国家网络信息安全立法步伐/213
(四)加快信息安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213
第十章 全球电子政务发展趋势/215
一、2012年全球电子政务总体发展态势/215
(一)全球电子政务发展水平稳步提高/215
(二)推进以公民为中心的一站式政府/217
(三)政府向民众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务渠道/218
(四)向弱势群体提供电子服务以弥补数字鸿沟/218
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电子政务发展战略/219
(一)美国/219
(二)欧盟/221
(三)英国/222
(四)新加坡/223
(五)韩国/225
三、全球电子政务发展特点/226
(一)以移动化为契机,提供便捷泛在服务/226
(二)大力推动面向社会的数据公开,带动社会创新/227
(三)积极推动数据中心整合,促进电子政务集约化建设/229
(四)促进服务渠道多元化,提高民众参与度/230
(五)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服务范围和效果/230
(六)优化基础环境,强化可持续发展保障/231
四、全球电子政务发展展望/233
(一)“智慧城市”顺势而生,成为电子政务发展导向标/233
(二)拓宽网络交流渠道,打造电子政务,促进民主建设新模式/234
(三)加强融合,推动高效能的无缝隙政府建设/235
(四)推动IT应用低碳化,积极建设绿色电子政务/236
(五)信息安全局势更加复杂多样,保障力度逐步加大/236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