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心醉神迷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日)村上龙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村上龙所著的《心醉神迷》的作者开创了新兴的文学流派“透明族”,一直是日本当代文坛备受瞩目的作家。通过村上龙的作品,读者在理解、透视、预测当代都市生活变化和所滋生的各种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将获得深刻的启发。

内容推荐

村上龙所著的《心醉神迷》的主人公是一名毒贩,在来往于东京、巴黎与纽约的过程中,他结识了一个生活在纽约的日本流浪汉和东京、巴黎的两个日本女孩。主人公在与他们的交往中彼此互相探求着快乐的极限和自我意识。《心醉神迷》是一部以国际都市为舞台,描写追求人间极乐的长篇小说。

试读章节

“凡·高为什么割了自己的耳朵,你知道吗?”那名流浪男子用日本话与我搭讪道。

那是在去纽约下城包厘街的CBGB俱乐部路上,我是录像和海报的摄影助手,那时只是拍摄新人偶像歌手的带艺术性的海报。CBGB俱乐部很久以前作为朋客摇滚乐和新浪潮音乐的殿堂而闻名。

来到朝思梦想的纽约,我想尽快到眼下正要去的CBGB以及其他俱乐部和迪斯科舞厅看看。从到达的那天起,我就忙得应接不暇,足足有四天没有得到丝毫喘息的工夫。新人歌手比我年轻,是个刚刚才20岁出头的孩子,看见录像和海报的摄影器材便咂着舌头说“什么呀,这不就是转动一大堆胶卷吗”的家伙。让我来说,这是一个无论脸蛋还是脑袋瓜子或是才华都一抓一大把的普通人,大型偶像事务所以“朝着21世纪”的创意大肆渲染地进行试听,其实是如果最优秀奖空缺便告落幕就赚不了钱,只能硬撑着捧出一个男主人公来。男主人公为了表现出自己不同于以往的偶像,怀里总是揣着尼采、巴罗斯、阿瑟·C·克拉克,问他喜欢的音乐家是谁,他心安理得地回答说是“鲍勃·迪伦、卢·里德和坂本龙一。这三个人如果听到他们被捏在一块儿准会冒火吧。只要稍稍有些美的意识,一眼就能看出是个假冒的,不料却受到日本很多混小子们的追捧,用了半年时间就成了大腕,而且赶紧摄制宣传用的录像,去纽约的外景地拍摄海报。我的师兄在背地里将男主人公称为“活猴”。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听说在试听时,男主人公还笑着说“现在我是耍猴人的弟子”。活猴非常喜欢拍摄和流浪男子一起在野地里行走这种莫名其妙的概念录像。而且,我们带着两名警察担任警卫,在包厘街从早到晚对准满身污秽和酒气的流浪汉们转动摄像机镜头按动快门。两名警察满脸困惑的表情,丝毫不能理解我们为了什么目的在拍摄这样的镜头。

和流浪男子打了四天交道,得知他们中间也有各种各样的类型。我们把他们分为四类,分别称为“老的”、“小的”、“软的”、“硬的”。所谓“老的”,是指年迈得几乎不能动弹的流浪汉;“小的,,与年龄无关,指处于痴呆状态的流浪者;“软的”是指软弱,在乞讨钱财时也最弱;“硬的”是指带着某种矜持,即使在隆冬里也只穿短袖T恤,决不愿意加入接受救济行列的那些人。

喂,宫下,抱着那三个“老的”正面对着摄像机!昨天那个“硬的”又从那里走过来了,你把警察喊过来!我们就是以这样的感觉使用着那些称呼。最难侍候的当然是“小的”和“硬的”,最容易使唤的不用说就是“软的”。在“硬的”中间也有滴酒不沾、读着很早以前“垮掉一代”的诗,或作诗绘画、或为了救济其他流浪者而组织游行的家伙。我不知不觉对“硬的”暗暗起了恻隐之心,也有对活猴怀有反感的缘故,瞧不起为了十美元而百依百顺的“软的”。

而且,看脸一直以为他是波多黎各人的那名男子冷不防用日语对我讲话,我吓了一大跳。何况讲的是凡·高。那家伙即使在“软的”中间也是一个唯唯诺诺的软弱者,与其他人相比,他不流鼻水,眼角也没有眼屎,身上也没有呕吐物的污迹,从来不会冷不防怪叫一声或整天死皮赖脸地讨酒喝,所以在导演眼里成了最受器重的宝贝。从一声“开始”以后,五秒钟内,他一边傻笑一边拿着酒瓶,扇动着外衣下摆穿越马路,将这个角色完成得非常完美。当然,以前他没有流露出懂日语的神情。当时我端着反光板,他结束了自己的出场戏后待在我的旁边,不时将杰克·丹尼①小瓶往嘴里送,一边嗤笑着观看后面的拍摄。

那小子是日本人?我惊讶地回过头去,不料因反光板的角度改变,导致了拍摄的胶卷报废。宫下,混蛋,你在干什么!被导演这样臭骂,我感到很扫兴。于是,男子再次说道:

“是凡·高割耳朵的原因呀!”

日本人为什么会无家可归?那小子以前为什么不用日语和我说话啊?大概喝醉了吧,话却说得很顺溜!我这么胡思乱想着,摇了摇脑袋没搭理他。于是,他喃喃着“我猜想你是知道的”,又冷冷地笑着朝马路的对面走去。P1-4

序言

日本当代作家村上龙

栾殿武

村上龙,原名村上龙之助,1952年出生于日本长崎县佐世保市的一个教师家庭。佐世保是依山傍海的天然良港,早在19世纪后期,日本政府即在这里设立了海军镇守府。在1902年以后的日本历次对外扩张战争中,佐世保一直发挥着重要军港的作用,城区扩展迅速。1945年,由于美军的空袭,佐世保城区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朝鲜战争爆发后,佐世保成为美军的海军基地,随后日本海上警备队(海上自卫队的前身)也进驻此地。于是,佐世保又重新蒙上了军港的色彩,基地附属的原海军兵工厂在朝鲜战争的军需刺激之下恢复了元气,造船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

村上龙就是在这样的城市环境下度过了他的少年时代。1967年4月,村上龙考入了长崎县立佐世保北高中,其间,他和伙伴们组织摇滚乐队,演奏披头士等西欧流行音乐,深受女同学的欢迎。此时正值反对日美安保军事同盟的高校学生运动达到高潮,佐世保也不断发生抗议美军航母停泊的学生示威游行,村上龙目睹学潮,内心深受震动,于是,他解散了摇滚乐队,加入校内新闻俱乐部,开始学习写作。

1970年3月,村上龙高中毕业。在此前后,他重新组织了摇滚乐队,同时涉足戏剧、摄像等,并在市文化中心举办了多次摇滚音乐节,深受好评。同年,村上龙离开家乡来到东京,考入东京现代思潮社经营的美术学校学习摄影,但不到半年即被学校开除,于是,他来到地处东京都福生地区的美军横田基地,开始了放浪生活。横田基地是美军驻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第五空军司令部所在地,也是驻日美国空军的核心。村上龙在此地和美军士兵的交往,涉及性、毒品等各方面的人生经历,构成了他日后文学作品的基础。

经过两年的放浪生活,1972年4月,村上龙考人东京的武藏野美术大学造型系基础设计专业,重新开始校园生活。他从小就表现出写作才能,14岁时在《盯A新闻》上发表作品《初恋与美》,获得过市长奖。进人大学后,村上龙开始了文学创作,于1976年发表处女作《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以他的亲身经历为素材,描写福生地区美军基地附近的一群青年男女,最初沉溺于放浪生活,但狂热过后,他们对前途的迷茫感依然如故。作品表现了初涉人世的青年在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资本主义社会结构面前感到困惑、压抑和无奈,却得不到正确的人生引导,因而只能以寻找刺激来发泄和消耗自己的青春活力,是一部非常规的青春小说。这年5月,小说获第19届群像新人文学奖,同时还被提名为日本文坛最具权威的纯文学奖——芥川龙之介奖的候选作品。由于评委们褒贬不一,评选中曾展开过激烈的争论。有的评委认为此作品是当代日本文学进入亚文化化亦即颓废化的象征,但多数评委则肯定和赞赏其全新的、透明清澈的文学风格。7月,小说终获多数票通过,被授予第75届芥川奖,随即创造了当月销售100万册的空前纪录,引起全日本轰动,被认为是一个重大的社会事件,而非单纯的文学事件,村上龙也由此作为一个新人作家一举成名,受到文坛瞩目。到2005年,《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销量高达350万册,是日本最著名的畅销书之一,其影响至今不衰。2007年4月29日,村上龙在接受中国《东方早报》采访时曾说道:“这部小说每年还在增印一万多册,在年轻人中间还是非常受欢迎0111 0 0可能现在的年轻人和三十二年前的年轻人还是有些共同的地方吧!”此书问世后,日本涌现出了一批对现行体制进行探究和批判、对现有文学传统发出挑战的作家,他们因这个书名而被称为“透明族”,而村上龙则是这个文学流派的开创者,《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也成为了日本当代文学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小说。

应该指出,在《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中,有部分关于毒品、滥交、酗酒、暴力及摇滚乐等过于“透明”的消极描写,所以对于这部作品,读者在阅读时应该有自己的鉴别,应该有所扬弃,而不能盲目地全盘接受。不过,同样应该指出,这些描写并非小说所要表现的主题,而毋宁说是对主题的表现起到了反衬的作用。整部小说可以说是写了一个年轻人“大梦醒来无路可走”,找不到理想的人生道路,从而对现行的资本主义体制发出巨大疑问的过程,为了体现“梦醒”时分的沉痛,需要对“大梦’’作出铺垫,只有这样,这个巨大的疑问才会具有说服力和震撼力。从这一点上说,小说的构思是成功的。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小说的后半部分,这群青年都发现了自己生活状态的无意义,和在社会上处处碰壁,得不到同情和认口J,小说中的人物麦尔的一句话可以代表他们的共同心态:‘‘那种脏生活我受够了,可不知道干什么好。,’他们最终也分手了,有的希望出国开眼界,有的走上了传统的结婚成家之路,有的要去当搬运工,靠自己的力气上班存钱。即使是还在迷茫的人,例如那个瘾君于“冲绳”,他怀念的还是主人公“龙’’吹奏长笛的纯洁年代,只有那时“我的心情是非常美妙的”,‘‘我越来越想知道,那时听长笛的心情究竟是怎么回事?只是这一点是我一直牵挂的。我想知道这个答案,假如知道了这一点,我情愿停止注射海洛因”。在小说末尾,“龙,,把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体制比作一只压抑一切的巨大黑鸟,期盼着有“温暖的阳光”帮助他的“身影”覆盖住这只黑鸟:这才是小说的主题和深切含义所在,才是作品的闪光之点。正因为《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具有这样严肃的主题和深切的思考,小说才得到了文学界的高度评价,获得了持久的影响力。

这以后,村上龙走上专业作家的道路,数十年来,他创作了一系列富有新意的作品。总体来说,村上龙的作品大致可以分成如下几类题材。

第一类是关于人性探索的题材。1980年10月,描写两个弃婴长大后人性扭曲和走向毁灭的长篇小说《寄物柜婴儿》问世,获第3届野间文艺新人奖,并得到评论家的一致好评,被称为是日本当代文学中屈指可数的杰作之一,可以同大江健三郎(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远藤周作、中上健次等当代名家的名作相媲美。1983年,村上龙以连载的形式发表了《斐济的侏儒》,这部长篇小说线索错综复杂,人物涉及多个国家,主线是南太平洋斐济一个混血儿侏儒向侮辱自己的加拿大女市长复仇的故事。自从成名以后,村上龙频繁出国,小说的场景也经常跨越世界各地,这部小说可以说是他这个特征的第一次集中体现。这方面的其他作品还有以一名患有幻听症的女子的异国之旅为线索,探索生存和毁灭问题的长篇小说《伊维萨》(1989),以及探求快乐的极限和自我意识的长篇小说《心醉神迷》(1995)等。

第二类是反映充斥于现代社会中的暴力与战争的题材。村上龙的第二部小说《战争在海对岸开始》(1977)是由数个观念性的情节组成的实验性作品,暗示战争将要爆发,寓意性极强。其他作品还有1983年开始连载的长篇小说《极端的爱与幻想》、《五分钟后的世界》(1994)、《寂寞之国的杀人》(1998)等。《极端的爱与幻想》是一部表现革命与反叛等暴力题材的国际政治经济小说,其中有暗杀、控制舆论导向、操纵政变和总罢工等方面的描写。《五分钟后的世界》则虚构了日本在二战末本土被攻陷的情节,刻画了日本在接近毁灭的边缘苦苦挣扎的惨烈场面。

第三类是恋爱题材。1982年开始连载的《网球少爷的忧郁》以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为背景,以体育和恋爱交融的情节描写了当代日本社会和青年的生活。村上龙兴趣广泛,多才多艺,他的恋爱小说经常融人专业性很强的内容,体育是一例,美食也是一例。他的《村上龙美食小说集》(1986)以东京、纽约、巴黎等世界主要城市为舞台背景描写男女恋爱,而美味佳肴和名贵洋酒在他笔下则成了出色的舞台道具。长篇小说《第一夜第二夜最后一夜》(2000)讲述的是一位作家与初恋女友相隔二十年情缘再续的浪漫爱情故事,书中关于法国菜肴的描写也很精彩。

第四类是与现代科技有关的超时代题材。1982年8月,村上龙完成了外星人题材的《别急,朋友》的电影剧本和小说稿,文中涉及到生物工程技术、克隆以及细胞工程技术等。1984年初,村上龙与青年音乐家坂本龙一共同主持了以超进化论为题的座谈会,与会的有吉本隆明、柄谷行人、莲实重彦等著名文艺评论家。1986年初,村上龙又发表了长篇小说《超导体夜总会》,描写一群来自各行各业并熟练掌握高科技的英才聚集在一个小酒吧,运用现代科技解决人类情感难题,情节虽然荒诞,但语言相当幽默。

第五类是反映当代日本社会经济问题的题材。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日本的经济一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泡沫经济带来的繁荣令几乎所有的日本人头脑膨胀,也让年轻的一代开始贪图和追求浮华享乐的生活。但是,好景不长,随着泡沫经济的崩溃,整个社会经济不断滑坡,逐渐陷入了低谷,一流金融企业相继倒闭,各大银行连续出现经营亏损,呆账激增,股市暴跌,资金外流,产业空洞化,失业率不断增加,凶杀抢劫等恶性犯罪以及青少年犯罪日趋严重,民众普遍对前途丧失信心。在这样的动荡年代里,村上龙不断发表新作,向当今日本社会发出警告。其中《希望之国的出埃及记》(2000)以经济危机、日元贬值、教育体制崩溃为题材,影响尤其广泛。

第六类是反映当代日本社会中存在的无故逃学以及课堂秩序失控等教育问题的题材。日本现在大概有60万中学生长期旷课,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大多数教师认为学生旷课是由于精神失常等健康因素所致,但更多的人则认为是家庭环境、教育体制以及社会制度存在问题。这类题材的作品有获谷崎润一郎奖的《共生虫》(2000)、被拍成电影的《最后的家庭》(2002)等。另外,这一问题在《希望之国的出埃及记》、《恋爱与流行曲》中也有所反映。

第七类是属于通俗小说范畴的题材。日本的通俗小说分化为暴力、多重性格、毒品、买卖淫、性虐待、少年犯罪以及快乐杀人等多种题材,村上龙的作品广泛涉及上述多种题材,从一开始就打破了以前的通俗小说缺乏思想性的固定观念,是通俗小说的突出代表。这类题材的作品有主要描写提供变态性服务的应召女郎的短篇小说集《黄玉》(1988),描写一个想杀人的男人偶遇一个想自杀的女人,两个人心灵发生扭曲的《耳环》(1994),反映高中女生以“援助交际”的名义卖淫的《恋爱与流行曲》(1996)等。

除了上述这些,村上龙有影响的作品还有自传体青春小说《69 sixtv laine》(1984年连载)、探讨音乐和生命关系的《音乐的海岸》(1997)等。

小说以外,村上龙还发表有大量随笔,其中最有影响的是1987年出版的《所有的男人都是消耗品》。这部随笔集从男女、恋爱、性等角度出发,对日本社会经济的“功能不全”进行猛烈的抨击,文笔犀利明快,时有惊世骇俗之语,因此一直畅销不衰,村上龙也一再续写,到2003年已经写到第七部。此外,交织着爵士乐、美酒、爱情、神秘、感伤的《恋爱永远是未知的》(1991),为青少年解释工作、职业的含义的《13岁的职业安定所》(2003)等,也很受读者的欢迎。

村上龙1977年就开始创作电影剧本,并在广播电台担任音乐节目主持人,从而涉足当代传媒界,后来也经常参加电视专题节目,在因特网发达后,他还个人发行免费网络杂志《Japan Mail Media》,分析当今日本的经济现象,这些都是他不同于大多数作家同行之处。村上龙在电影方面的成就尤为显著,他有多部作品被改编为电影剧本,如上文提到的《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69 sixtynine3、《黄玉》、《最后的家庭》,以及《京子》(1996)、《在酱汤里》(1997,获读卖小说奖)、《昭和歌谣大全集》(2002)等。从1979年至今,源自村上龙作品的电影已有十多部公映,有的还是他自编自导,其中《黄玉》为他在意大利电影节上赢得了导演奖。此外,他的《村上龙电影小说集》(1995)也写得非常出色,于1996年获得平林泰子文学奖。

从20世纪80年代起,村上龙与另一位流行作家村上春树经常被相提并论,并称为“w村上”。这两位同姓村上的作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以表现现代化大都市为作品主题,两人私交也很好,1981年7月曾举行座谈会,畅谈各自的文学志向(村上龙为“自我解放”,村上春树为“自我变革”)、生活道路及婚姻等,之后发表了对谈录《Walk,don’t Run》(要走,不要跑)。在当今世界,现代化大都市已经从过去的人们聚集生活的空间,逐渐向工作谋生的场所、向孤独而枯燥乏味的象征性符号的集合体转化演变,生活空间日益狭小,人际关系日益淡薄。面对如此的状况,村上春树作品的特征是善于把玩孤独,善于从枯燥乏味中发掘乐趣,与生活真实保持距离感,格调也比较优雅而宁静,喜怒哀乐爱憎表现得并不强烈。相比之下,村上龙的作品虽然涉及面非常广泛,但主要反映的是都市生活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集中表现为作品中对于血腥、污秽、放荡、暴力、噪音、力量的撞击等场面的逼真、露骨、具有高度冲击力和刺激力的描写。他的小说素材大多是通过深入社会亲身体验获得的,笔下大多是被社会排斥在外的边缘人物,大量使用的是日常生活中无法使用的语言。他还注重向青年一代传达人生思想,认为年轻人没有既得权益,是最无私而且充满希望的一代,他要通过作品让青年人理解人生的苦难,掌握认识世界的方法,自立并努力寻找未来。这些,都构成了村上龙作品的文学特点。如果将村上春树的小说比作爵士乐的话,那么村上龙的作品则是快节奏的表现反社会题材的摇滚乐。

综上所述,村上龙自24岁发表处女作《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开创了新兴的文学流派“透明族”以后,一直是日本当代文坛备受瞩目的作家。通过村上龙的作品,读者在理解、透视、预测当代都市生活变化和所滋生的各种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将获得深刻的启发。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3 9:2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