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理论将公共资金补贴高等教育的理由归于高等教育具有正外部性,原因是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或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导致市场的最优数量低于社会最优数量,从而造成效率净损失;同时,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补贴会降低学费,有利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入学。本书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后,认为除极少数学校与专业外,高等教育的正外部性并不如想象的那样大,因此政府基于正外部性对高等教育补贴的理由并不充分;并且,补贴并不会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利,反而会导致收入分配的更加不公平。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高等教育的口径与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
第一节 高等教育的统计指标与口径
第二节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轨迹与现状
第三章 高等教育需求的微观视角:问卷调查
第一节 高等教育需求的问卷调查
第二节 高等教育需求的微观模型
第三节 本章 结论汇总
第四章 高等教育需求的宏观视角:国际比较
第一节 高等教育宏观需求影响因素
第二节 宏观需求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第三节 结论
第五章 高等教育供给:经费投入与成本
第一节 我国高等教育经费供给与成本的引入
第二节 高等教育成本核算的可行性
第三节 高等教育生均成本估算的尝试
第六章 高等教育供求矛盾:缺口的公平与效率
第一节 我国高等教育供求矛盾的存在性
第二节 高等教育供求缺口的估算
第三节 供求缺口的公平与效率分析
第七章 高等教育供求矛盾化解:出路与条件
第一节 重新审视公共资金支持高等教育的理由
第二节 加大成本分担力度是解决矛盾的根本出路
第三节 建立新的助学与信用体系是解决供求矛盾的必要条件
第八章 政府管制下高等教育的有限市场化前景
第一节 高等教育市场化的特征与进程
第二节 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内容
第三节 高等教育市场化的管制
附录:调查问卷(家长、大学生、高中生)
致谢
出版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