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贝克文集”之一,全书分4个部分共8个章节,主要对什么是全球化以及如何从政治上构建全球化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潜在的纳税人、世界主义视角是怎样形成的、欧洲作为应对全球化的方案、全球化的社会学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本书试图将全球化的多重价值、多种含义及其不同领域引入到上世纪末那场举步维艰的全球化讨论中,并进行阐述和评论;它将揭示各种思想陷阱并建议如何尽可能规避这些陷阱,但最主要的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拓展政治上应对全球化的视野。作者在本书中重点要解决的是两个简要且棘手的问题:什么是全球化?如何从政治上构建全球化?尽管自本书德文原版面世已十年有余,但全球化轰轰烈烈的发展恰恰印证并实践了作者的观点和建议。
前言
第一部分 导论
一、潜在的纳税人
二、在世界经济和个体化之间民族国家丧失了主权吗?
三、全球化恐慌:一场迟来的讨论
第二部分 什么是全球化?——领域、分歧及其界定
四、开拓世界视野:全球化的社会学
(一)社会学作为理性的秩序力量:社会集装箱理论
(二)跨国社会领域
(三)全球化的逻辑、领域及后果
五、跨国公民社会:世界主义视角是怎样形成的?
(一)小结:“方法论的国家主义”及其反驳
(二)象征性策划的集体抵制:世界公民的主动性和全球亚政治
(三)多地婚配:个人生活领域中全球化的突破口
(四)如何实现文化间批评?
六、世界社会的雏形:不同的视角
(一)第三类文化还是全球公民社会?
(二)世界主义民主
(三)资本主义世界社会
(四)世界风险社会:现代樊笼正在开启
(五)作为非民主合法政治的世界社会
(六)前景:跨国国家
第三部分 全球主义的曲解
(一)世界市场——形而上学
(二)所谓的自由世界贸易
(三)经济上面临的问题是国际化而非全球化
(四)风险戏剧
(五)作为革命的无政治
(六)单向思维神话
(七)对灾难思想的批判
(八)黑色保护主义
(九)绿色保护主义
(十)红色保护主义
第四部分 应对全球化
(一)国际合作
(二)跨国国家或“相容主权”
(三)按资分配
(四)教育政策的新导向
(五)跨国企业家是非民主的,还是反民主的?
(六)公民劳动联盟
(七)继大众汽车出口国之后将出现什么?新的文化、政治、经济目标定位
(八)经验文化、短缺市场和社会自我更新
(九)开放的企业家与自主的劳动者
(十)反排斥社会契约?
七、欧洲作为应对全球化的方案
八、前景:欧洲的巴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