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悲惨世界(精)/理想藏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法)雨果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揭示社会问题的长篇小说,作者雨果称这部小说为“社会的史诗”,小说问世以来曾被世界各国17次拍摄成电影电视。小说以冉阿让一生的经历贯穿全书,通过描述一个农民出生的贫穷工人冉阿让努力向善却充满不幸的命运,展示了下层人民的深切痛苦。

内容推荐

19世纪的巴黎,冉阿让为了挨饿的孩子偷了一块面包,结果被判处19年的苦役。获释后,走投无路的冉阿让被好心的米里哀主教感化,他化名马德兰,决心重新做人,10年后他成功地成为商人并当上市长。他收养了苦命女工芳汀的孤女珂赛特,视她为掌上明珠。平静的生活再起波澜—一珂赛特与共和派贵族青年马吕斯相恋,尽管冉阿让几次搬家,但深情的马吕斯最终仍找到了珂赛特。多年来从未放弃追捕冉阿让的警长沙威也再次出现……最终冉阿让成全了两个年轻人,但当他表明身份后,马吕斯却将他拒之门外,最后得知冉阿让曾救过自己的命,马吕斯终于放下偏见,与珂赛特一起回到冉阿让身边,但冉阿让已不久于人世。

目录

第一部 芳汀

 第一卷 正义者

一 米里哀先生

二 米里哀先生改称卞福汝主教

三 好主教摊上苦教区

四 言行一致

五 每件主教袍都穿得太久

六 主教托谁看管住房

七 克拉瓦特

八 酒后哲学

九 妹子叙述的兄长

十 主教面对鲜为人知的贤哲

十一 保留态度

十二 卞福汝主教的孤寂

十三 他所信的

十四 他所想的

 第二卷 沉沦

一 一天行程的傍晚

二 向明智提议谨慎小心

三 盲目服从的英勇气概

四 详细介绍蓬塔利埃奶酪厂

五 宁静

六 冉阿让

七 绝望的内涵

八 波涛与亡魂

九 新的伤害

十 人醒来

十一 他干的事

十二 主教工作

十三 小杰尔卫

 第三卷 1817年

一 1817年

二 两伙四人帮

三 四对四

四 托洛米埃乘兴唱起西班牙歌

五 绷巴达酒馆

六 相爱篇

七 托洛米埃的高见

八 一匹马死了

九 一场欢乐的欢乐结局

 第四卷 寄放,有时便是断送

一 一个母亲遇见另一个母亲

二 两副贼面孑L的素描

三 云雀

 第五卷 下坡路

一 黑玻璃制造业一大进步

二 马德兰

三 在拉斐特银行的存款

四 马德兰先生服丧

五 天边隐约的闪电

六 割风老爹

七 割风在巴黎当园丁

八 维克图尼安太太为道德花了三十五法郎

九 维克图尼安太太得逞了

十 得逞的后果

十一 基督解救我们

十二 巴马塔林先生的无聊

十三 警察局处理问题

 第六卷 沙威

一 开始休息

二 “冉”如何变成“尚”

 第七卷 尚马秋案件

一 辛朴利思嬷嬷

二 斯科弗莱尔师傅的洞察力

三 脑海中的风暴

四 睡眠中的痛苦状

五 棍子别住车轮

六 辛朴利思嬷嬷受考验

七 到达即备回程的行客

八 优待入座

九 罪证拼凑所

十 否认的方式

十一 尚马秋越发惊奇

 第八卷 祸及

一 马德兰先生在什么镜中照发

二 芳汀幸福了

三 沙威得意

四 重新行使权利

五 合适的坟墓

第二部 珂赛特

 第一卷 滑铁卢

一 从尼维勒来时所见

二 乌果蒙

三 1815年6月18日

四 A

五 战役的烟云模糊处

六 下午四点钟

七 拿破仑心绪极佳

八 皇帝问向导一句话

九 意料之外

十 圣约翰山高地

十一 拿破仑的坏向导,布吕歇的好向导

十二 羽林军

十三 大难

十四 最后一个方阵

十五 康伯伦

十六 将军的分量

十七 滑铁卢是好事吗

十八 神权东山再起

十九 战场夜景

 第二卷 奥里翁战舰

一 24601号变成9430号

二 或许是两句鬼诗

三 只有事先准备好才会一锤断脚镣

 第三卷 履行对死者的诺言

一 蒙菲郧的用水问题

二 相得益彰的两副肖像

三 人要喝酒,马要饮水

四 娃娃上场

五 孤苦伶仃的小姑娘

六 或许能证明布拉驴儿的聪明

七 珂赛特同陌生人并排走在黑夜中

八 接待一个可能富有的穷人的麻烦

九 德纳第耍手段

十 弄巧成拙

十一 9430号再现,珂赛特中彩

 第四卷 戈尔博老屋

一 戈尔博先生

二 枭和莺的巢

三 两种不幸连成幸福

四 二房东的发现

五 一枚五法郎银币的落地声

 第五卷 夜猎狗群寂无声

一 曲线战略

二 奥斯特利茨桥上幸而行车

三 看看1727年巴黎市区图

四 探索逃路

五 有煤气路灯便不可能

六 谜的开端

七 谜的续篇

八 谜上加谜

九 佩带铃铛的人

十 沙威如何扑空

 第六卷 小皮克普斯

一 皮克普斯小街62号

二 马尔丹·维尔加分支

三 严厉

四 乐事

五 弛心

六 小修院

七 昏暗中几个身影

八 人心在前石在后

九 修女巾下一世纪

十 永敬修会的起源

十一 小皮克普斯的结局

 第七卷 题外话

一 修道院,抽象意念

二 修道院,历史事实

三 什么情况下可尊重过去

四 从本质看修院

五 祈祷

六 祈祷的绝对善

七 慎于责备

八 信仰,法则

 第八卷 墓地来者不拒

一 如何进入修院

二 割风为难

三 纯洁嬷嬷

四 冉阿让俨然读过欧斯丹·卡斯提约

五 酒鬼不足以长生不死

六 在棺木里

七 “别遗失工卡”这句成语的出典

八 答问成功

九 隐修

第三部 马吕斯

 第一卷 从其原子看巴黎

一 小不点儿

二 他的一些特征

三 他有趣

四 他可能有用

五 他的疆界

六 一点历史

七 在印度等级中,也许有流浪儿的地位

八 末代国王的妙语

九 高卢古风

十 瞧这巴黎,瞧这人

十一 嘲笑,统治

十二 人民潜在的未来

十三 小伽弗洛什

 第二卷 大绅士

一 九十岁和三十二颗牙

二 有其主,必有其屋

三 明慧

四 长命百岁

五 巴斯克和妮珂莱特

六 略谈马依及其两个孩子

七 规矩:晚上才会客

八 两个不成双

 第三卷 外祖和外孙

一 古老客厅

二 当年一个红鬼

三 愿他们安息

四 匪徒的下场

五 去做弥撒能变成革命派

六 遇见教堂财产管理员的后果

七 追小妞儿

八 大理石碰花岗岩

 第四卷 ABC朋友会

一 几乎载入史册的一个团体

二 博须埃悼勃隆多的诔词

三 马吕斯的惊奇

四 穆赞咖啡馆后厅

五 扩大视野

六窘境

 第五 卷 苦难的妙处

一 马吕斯穷困潦倒

二 马吕斯清贫寒苦

三 马吕斯长大成人

四 马伯夫先生

五 穷是苦的睦邻

六 替身

 第六卷 双星会

一 绰号:姓氏形成方式

二 有了光

三 春天的效力

四 大病初发

五 布贡妈连遭雷击

六 被俘

七 猜测U字谜

八 残废军人也有乐子

几 失踪

 第七卷 咪老板

一 坑道和坑道工

二 底层

三 巴伯、海口、因底和蒙巴纳斯

四 黑帮的组成

 第八卷 坏穷人

一 马吕斯寻觅一个戴帽子姑娘,却遇到一个戴鸭舌帽的男子

二 发现

三 四嘶人

四 贫穷一朵玫瑰花

五 天赐的窥视孔

六 人兽窟

七 战略战术

八 光明照进陋室

九 容德雷特几乎挤出眼泪

十 包车每小时两法郎

十一 穷苦为痛苦效劳

十二 白先生那五法郎的用场

十三 在僻静地方单独相对,想必他们不会念“天父”

十四 警察给律师两个“拳头”

十五 容德雷特采购

十六 义听见套用1832年英国流行曲调的一首歌

十七 马吕斯那五法郎的用场

十八 码吕斯的两把椅子相对摆着

十九 心系暗处

二十 陷阱

二十一 还应先捉受害人

二十二 在第三卷 啼叫的孩子

第四部 普吕梅街牧歌和圣德尼街史诗

 第一卷 几页历史

一 善始

二 不善终

三 路易一菲力浦

四 基础下的裂缝

五 历史经历而又无视的事实

六 安灼拉及其副手

 第二卷 爱波妮

一 云雀场

二 监狱孵化中的罪恶胚胎

三 马伯夫老头儿见了鬼

四 马吕斯见了鬼

 第三卷 普吕梅街的宅院

一 幽室

二 冉阿让加入国民卫队

三 叶茂枝繁

四 换了铁栅门

五 玫瑰发现自己是武器

六 开战

七 你愁我更愁

八 锁链

 第四卷 人助也许是天助

一 外伤内愈

二 普卢塔克大妈自有说法

 第五卷 结局不像开端

一 荒园和兵营相结合

二 珂赛特的恐惧

三 都圣添枝加叶

四 石头下面一颗心

五 珂赛特看信之后

六 老人往往走得好

 第六卷 小伽弗洛什

一 风的恶作剧

二 小伽弗洛什借了拿破仑大帝的光

三 越狱的波折

 第七卷 黑话

一 源

二 根

三 哭的黑话和笑的黑话

四 两种责任:关注和期望

 第八卷 销魂与忧伤

一 充满阳光

二 美满幸福醉倒人

三 阴影初现

四 cab,英语是滚,黑话是叫

五 夜间之物

六 马吕斯回到现实,住址给了珂赛特

七 年老心和年轻心开诚相见

 第九卷 他们去哪里

一 冉阿让

二 马吕斯

三 马伯夫先生

 第十卷 1832年6月5日

一 问题的表象

二 问题的实质

三 一次葬礼:再生之机

四 沸腾的场面历历在目

五 巴黎的古怪

 第十一卷 原子同风暴称兄道弟

一 伽弗洛什的诗来源的几点说明,一位学士院院士对此诗的影响

二 伽弗洛什向前进

三 理发师的正当愤怒

四 孩子惊遇老人

五 老人

六 新战士

 第十二卷 科林斯

一 科林斯创业史

二 先议为快

三 夜色逐渐笼罩格朗太尔

四 力图安慰于什卢寡妇

五 准备

六 等待

七 在劈柴街入列的那个汉子

八 关于也许名不副实的勒·卡布克的几个问号

 第十三卷 马吕斯走进黑暗

一 从普吕梅街到圣德尼区

二 巴黎鸟瞰图

三 边缘

 第十四卷 绝望的壮举

一 旗——第一幕

二 旗——第二幕

三 当初伽弗洛什还不如接受安灼拉的卡宾枪

四 火药桶

五 若望·普鲁维尔诗的终句

六 生也苦死也苦

七 计程能手伽弗洛什

 第十五卷 武人街

一 吸墨纸,泄密纸

二 流浪儿敌视路灯

三 在珂赛特和都圣睡梦之时

四 伽弗洛什的过度热忱

第五部 冉阿让

 第一卷 四堵墙中的战争

一 圣安托万城郊区的漩涡,神庙城郊区的险礁

二 深渊中不交谈,又有什么可干

三 明与晦

四 减五加一

五 街垒顶上放眼望

六 马吕斯怔忡,沙威干脆

七 形势严重

八 炮手引起重视了

九 运用偷猎者的古老技巧和这种百发百中的枪法影响了1796年的判决

十 曙光

十一 弹不虚发,却不伤人

十二 混乱维护秩序

十三 掠过的希望之光

十四 安灼拉的情人留名处

十五 伽弗洛什出击

十六 长兄如何成父亲

十七 死去的父亲等待将死的儿子

十八 秃鹫变成猎物

十九 冉阿让报复

二十 死者有理,活人无过

二十一 英雄们

二十二 步步进逼

二十三 俄瑞斯忒斯挨饿,皮拉得斯大醉

二十四 俘虏

 第二卷 利维坦的肚肠

一 大地富了海洋

二 下水道的古代史

三 勃吕纳梭

四 鲜为人知的细节

五 现时的进步

六 未来的进步

 第三卷 出污泥而不染

一 阴沟及其惊人处

二 说明

三 跟踪

四 他也背负十字架

五 流沙阴险似女人

六 地陷

七 有时以为到岸却搁浅

八 撕下的一块衣襟

九 行家看马吕斯似已殒命

十 不要命的孩子回来了

十一 于绝对中动摇

十二 外祖父

 第四卷 沙威出了轨

 第五卷 祖孙俩

一 旧地重游,又见钉有锌皮的大树

二 马吕斯走出内战,准备家战

三 马吕斯进攻

四 吉诺曼小姐终于不再小视割风先生腋下夹来的东西

五 现金存放在森林远胜交给公证人

六 二老各以不同方式为珂赛特幸福尽力

七 幸福萦绕依稀梦

八 两个无法寻到的人

 第六卷 不眠之夜

一 1833年2月16日

二 冉阿让总吊着手臂

三 形影不离

四 “不死的肝脏”

 第七卷 最后一口苦酒

一 七重天和天外天

二 披露中的模糊处

 第八卷 人生苦短暮晚时

一 楼下房间

二 又退几步

三 他们忆起普吕梅街花园

四 吸力和止息

 第九卷 最终的黑暗,最终的曙光

一 怜悯不幸者,宽宥幸福人

二 最后闪亮灯油尽

三 割风马车当年扛得起,羽毛管笔如今也嫌重

四 墨水却还人清白

五 黑夜后面有光明

六 荒草掩蔽雨冲洗

试读章节

1815年,迪涅的主教还是查理一弗朗索瓦一卞福汝·米里哀先生。他年事已高,七十五岁左右,从1806年起,就到迪涅城担任了这一职务。

这个细节虽然同本书的正题毫无关系,不过,事事务求准确,在此提一提他到这个教区就任之初,关于他有些什么风言风语,也许不是白费笔墨的。一个人的传闻无论真假,在他的生活中,尤其在他的命运中,往往和他的所作所为居同等地位。米里哀先生的父亲是艾克斯城法院的推事,即法袍贵族。据说父亲打算让他继承职位,在十八九岁,不满二十岁就早早为他完婚,这也是法袍贵族家庭相当普遍的习俗。查理·米里哀虽已完婚,据说仍引起不少物议。他身材虽然不高,但是生得相貌出众,风度翩翩,谈吐俊雅风趣;他的整个青春,就在交际场和情场中消磨了。后来爆发革命,事态急遽变化,法袍贵族家庭遭到摧残、驱逐和追捕,都四处逃散了。革命刚一爆发,查理·米里哀先生便流亡到意大利。他妻子长期患肺病,死在异国他乡,没有留下一儿半女。此后,米里哀先生命运又如何呢?法国旧社会崩溃了,他的家庭也破败了,93年发生一系列的悲惨事件,在远方的流亡者看来,也许倍加恐怖和可怕,凡此种种,是否使他万念俱灰,萌生了出世的念头呢?一个人在天下动乱中,身历其难,家道衰败,还可能处变不惊,然而在无忧无虑的温馨生活中,突然遭到神秘而可怕的打击,往往就会心死而一蹶不振吧?谁也说不清楚,只知道他从意大利回国,就已经当上了教士。

1804年,米里哀先生当上百里鸟乐的本堂神父。人已老迈,终日深居简出。

在皇帝即将登基加冕的时候,也不知道为本堂的一件什么小事,他到了巴黎,为他的教徒陈情,见到一些显要人物,其中就有斐茨红衣主教。有一天,皇帝来看他舅父,正巧这位可敬的本堂神父在前厅候见,二人不期而遇。拿破仑发觉这个老者颇为好奇地看着他,便转过身来,突然问道:“这老者是谁,这么瞧我?”

“陛下,”米里哀先生答道,“您瞧一个老者,而我却瞧一位伟人。我们彼此都能开眼。”

当天晚上,皇帝向红衣主教问了这个本堂神父的姓名。事过不久,米里哀先生便得知委任他当迪涅主教,不免深感意外。

此外,关于米里哀先生早年生活的传闻,有哪些是属实的呢?谁也不知道。革命之前,很少人家认识米里哀这家人。

小城市里嘴杂的人多,动脑筋的人少,初来乍到的人就得容忍,米里哀先生也不例外。他虽然贵为主教,也正因为是主教,就得忍而再忍。其实,把他名字扯进去的那些议论,也许仅仅是议论而已,无非是谣传、流言、闲话,甚至连闲话都算不上,按照南方人生动的说法,就是“胡诌八扯”。

不管怎样,他到迪涅担任教职并居住九年之后,当初小城和小百姓议论的话题,所有那些闲言碎语,全被深深地遗忘了。谁也不敢再提起,甚至都不敢回忆了。

米里哀先生到迪涅时,带了一个老姑娘,名叫巴蒂丝汀,那是比他小10岁的妹妹。

他们只有一个佣人,称为马格洛太太,与巴蒂丝汀小姐同龄;她先是“本堂神父先生的女佣”,现在则有两个头衔:小姐的贴身女仆和主教的管家。

巴蒂丝汀小姐身材又高又瘦,肌肤苍白,性情温和,整个人儿理想地体现了“可敬”一词的含义,因为照世俗之见,一个女人必须做了母亲才能受人尊敬。她天生就不貌美,一生尽做善事,临老整个躯体呈现出一种洁白和清亮,年龄越大越具有我们所说的慈善之美。年轻时瘦溜的身躯,到了中老年就变得透明:这种通透空灵,令人想到天使。与其说这是位贞女,不如说这是颗灵魂。她这个人似乎是由影子构成的,仅仅略有一点儿肉体来显示性别,略有一点儿物质来容含光亮;大眼睛始终低垂,这便是一颗灵魂留在人间的缘故。

马格洛太太是个矮矮的老太婆,又白又胖,身体臃肿,整天忙忙碌碌,总是气喘吁吁,首先是由于操劳,其次是由于患了气喘病。

米里哀先生到任时,安排住进主教府,并按帝国法令的规定,接待他的规格仅次于驻军司令。市长和议长先来拜贺,他也去拜见了将军和省长。来盘闻我,向我谈路易十七呢?我并不认识您。自从到这地方,我就独自一人生活在这围墙里,双脚从不跨出去,除了扶持我的这个孩子,我不见任何人。不错,您的大名有时也隐约传到我耳边,应当说名声并不太坏,但是这说明不了什么问题,精明人诡计多端,总能蒙骗这些老实厚道的老百姓。对了刚才我没有听到您车子的声响,也许您把车子停在那边岔道的树丛后面了。跟您说,我并不认识您。您对我说您是主教,但是通过这一点,我也根本不能了解您的人格。总之,我要再问您一遍:您是什么人?您是一位主教,也就是说,一位教门中的王爷,那些人披金戴银,饰以徽章,吃着年金,享受教士俸禄的那伙人里的一个——迪涅主教的职位,一万五千法郎的固定收入、一万法郎的补贴,总共两万五千法郎,餐桌上有美味佳肴,身边有仆役侍候,天天肥吃肥喝,礼拜五还吃黑水鸡,出门趾高气扬,乘坐华丽的马车,随从前呼后拥,住的府邸非常气派,而且,坐在高头大马的车上,还打着赤脚走路的耶稣一基督的旗号!您是高级神职人员,因而,年金、府邸、骏马、侍从、宴席,人生的享乐应有尽有,您同那些人一样也拥有这些,同那些人一样也享受这些,这很好,然而,这既暴露无遗,又不够明显,还不能让我看清您内在的主要价值,而您前来也许要让我明智些。我是对谁讲话?您是谁?”

主教垂下头,答道:“我是一条虫。”

“好一条乘坐华车的虫!”国民公会代表咕哝道。

现在轮到国民公会代表趾高气扬,主教低声下气了。

主教温和地接着说道:

“就算这样吧,先生。不过,请您向我解释一下,说我的华车停在不远的树木后边,说我肥吃肥喝,礼拜五还吃黑水鸡,说我拿两万五千法郎年金,还有府邸、仆役,可是这一切怎么证明慈悲不是一种美德,宽宏大量不是一种天职,而93年不是伤天害理的?”

国民公会代表举手拂了拂额头,仿佛要拨开一片乌云。

“在回答您之前,我请求您原谅,”他说道,“刚才我失礼了,先生。您到我家来,就是我的客人,我应当以礼相待。您对我的思想观点提出异议,我也只应限于反驳您的论点。您的富贵和享乐生活,固然向我提供驳斥您的论据,但还是要讲点儿气度,我不宜利用。我向您保证不再提了。”

“谢谢您。”主教说道。

……

P35-37

序言

“在文学界和艺术界的所有伟人中,他是唯一活在法兰西人民心中的伟人。”这是罗曼·罗兰对雨果的评价。青少年的罗兰保存一期《堂吉诃德》画报,上面有一幅“老俄耳甫斯”彩画:苍苍白发罩着光环,他正抚弄着竖琴,为苦难的民众引吭高歌。《悲惨世界》的作者留下的这副形象,也许是大众更乐意接受的。

捧读《悲惨世界》,最突出的感觉,当是厚重之感。同样是杰作,同样又厚又重,读《约翰·克里斯朵夫》,或者读《追忆似水年华》,都没有这种感觉,这种厚重之感,不是拿在手上,而是压在心头,感到的是人类的苦难厚厚而沉重的积淀。不是写苦难深重的书,都能当得起这“厚重”二字。而《悲惨世界》独能当得起,只因这部大书压在作者心头,达三十年之久。

历时三十余年,从一八二八年起构思,到一八四五年动笔创作,直至一八六一年才终于写完全书,真是鬼使神差,这在雨果的小说创作中也是绝无仅有的。这部小说的创作动机,来自这样一件事实:一八。一年,一个名叫彼埃尔·莫的穷苦农民,因饥饿偷了一块面包而判五年苦役,刑满释放后,持黄色身份证讨生活又处处碰壁。到一八二八年,雨果又开始搜集有关米奥利斯主教及其家庭的资料,酝酿写一个释放的苦役犯受圣徒式的主教感化而弃恶从善的故事。在一八二九年和一八三。年间,他还大量搜集有关黑玻璃制造业的材料,这便是冉阿让到海滨蒙特伊,化名为马德兰先生,从苦役犯变成企业家,开办工厂并发迹的由来。此外,他还参观了布雷斯特和土伦的苦役犯监狱,在街头目睹了类似芳汀受辱的场面。

到了一八三二年,这部小说的构思已相当明确,而且,他在搜集素材的基础上,写了《死囚末日记》(1830年)、《克洛德·格》(1834年)等长篇小说,揭露使人走上犯罪道路的社会现实,并严厉谴责司法制度的不公正。此外,他还发表了纪念碑式的作品《巴黎圣母院》(1831年),以及许多诗歌与戏剧,独独没有动手写压在他心头的这部作品。酝酿了二十年之久,直到一八四五年十一月,雨果才终于开始创作,同时还继续增加材料,丰富内容,顺利写完第一部,定名为《苦难》,书稿已写出将近五分之四,不料雨果又卷入政治漩涡,于一八四八年二月二十一日停止创作,一搁置又是十二年。《苦难》一书遭逢苦难的命运,在胎儿中也要随作者流亡了。

设使雨果也像创作其他小说那样,构思一明确便动笔,那么以他的文学天才,他一定能继《巴黎圣母院》之后,又有一部姊妹篇问世了。或者在一八四八年书稿写出五分之四的时候,再一鼓作气完成,那么在雨果的著作表中,便多了一部惩恶劝善的力作;虽然出自雨果之手,也能算上一部名篇,但是在世界文学宝库里,就很可能少了一部屈指可数的称得上厚重的鸿篇巨制。

这三十余年,物非人亦非,发生了多大变化啊!如果说一八三0年,在他的剧本《艾那尼》演出所发生的那场斗争中,雨果接受了文学洗礼,那么一八四八年革命,以及一八五二年他被“小拿破仑”政府驱逐而开始的流亡,则是他的社会洗礼。流亡,不仅意味着离开祖国,而且离开所有的一切,包括文坛领袖的头衔、参议员的地位等等;流亡,不仅意味着同他的本阶级决裂,而且也同他所信奉的价值观念、文学主张决裂;流亡,给他一个孤独者的自由:从此他再也无所顾忌了,不再顾忌社会、法律、权威、信仰,也不再顾忌虚假的民主、人权和公民权,甚至不再顾及自己的成功形象和艺术追求。流亡,把他置于这一切之外,给他一个大解脱,给他取消了一切禁区,从而也就给了他全方位的活动空间,使他达到历史、现实和未来所有视听的声音。

雨果在盖纳西岛过流亡生活期间,就是从这种全方位的目光、全方位的思想,重新审视一切,反思一切。在此基础上,他不仅对《苦难》手稿做了重大修改和调整,还大量增添新内容,终于续写完全书,定名为《悲惨世界》。整部作品焕然一新,似乎随同作者接受了洗礼,换了个灵魂。这是悲惨世界熔炼出来的灵魂,它无所不在,绝不代表哪个阶层、哪些党派,也不代表哪部分人,而是以天公地道、人性良心的名义,反对世间一切扭曲和剖割人的生存的东西,不管是多么神圣的、多么合法的东西。

世间的一切不幸,雨果统称为苦难。因饥饿偷面包而成为苦役犯的冉阿让、因穷困堕落为娼妓的芳汀、童年受苦的珂赛特、老年生活无计的马伯夫、巴黎流浪儿伽弗洛什,以及甘为司法鹰犬而最终投河的沙威、沿着邪恶的道路走向毁灭的德纳第,这些全是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们所经受的苦难,无论是物质的贫困还是精神的堕落,全是社会的原因造成的。雨果作为人类生存状况和命运的思考者,能够全方位地考察这些因果关系,以未来的名义去批判社会的历史和现状,以人类生存的名义去批判一切异己力量,从而表现了人类历史发展中的永恒性矛盾。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悲惨世界》可以称作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

一八六二年七月初,《悲惨世界》一出版,就获得巨大成功,人们如饥似渴地阅读,都被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所征服了。持否定态度的人则从反面证实这部作品的特殊分量:居维里耶,弗勒里称雨果是“法国第一号煽动家”,拉马丁撰文赞赏作家本人的同时,抨击了他的哲学观点:“这本书很危险……灌输给群众的最致命、最可怕的激情,便是追求不可能实现的事情的激情……”也有人指责他喜欢庞大,喜欢夸张,喜欢过分。然而,他这种放诞的风格,添上了“全方位”的翅膀,在“悲惨世界”中奋击冲荡,恰恰为人类的梦想,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呐喊长啸。

时间和历史作出了判断,《悲惨世界》作为人类思想产生的一部伟大作品,已为全世界所接受,作为文学巨著的一个丰碑,也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有无可争议的不朽地位。

李玉民

二00五年三月

于北京花园村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22:1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