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浪漫金庸/陈墨评金庸书系
分类
作者 陈墨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说阅读金庸小说是一种精神上的浪漫之旅,决非空口无凭。

在金庸的小说中,我们能够逍遥地卧游神州,将中国的古都名城、三山五岳、河海江湖、回疆戈壁、蒙古大漠、云贵高原、江南水乡,乃至罗刹雪原、北极冰岛一一游遍。进而,我们能够任意地在历史的时空之中穿梭往来,从吴越争霸到辽宋对峙,从宋末元初、元末明初到明末清初,从江山社稷、宫廷庙堂到江湖民间、草野山林,甚而从现实时空到虚幻之地,去饱览大千世界的无限风光。

更妙的当然还是金庸小说神奇的人文天地、情感世界。从《书剑恩仇录》中的陆菲青古道西风瘦马、吟啸前人诗篇的那种经典的浪漫,到《射雕英雄传》中洪七公贪吃叫花鸡的世俗的风情;从为霍青桐抱屈、为香香公主鸣冤,到替亡国公主阿九感伤、为小龙女失身而哀叹;从为杨过的至情至性而心痴神醉,到见张无忌与四女同舟而左右为难;令狐冲的洒脱、萧峰的悲苦、石破天的赤诚、韦小宝的精怪;川湘之辣、江浙之甜,以及无时无处不在的咸涩酸苦,人生百味,尽在其中……

本书对金庸小说的“浪漫”作了详细的解读。

内容推荐

对我而言,每打开一本金庸的小说,就像是开始了一段浪漫神游:即使是小说的故事情节看得熟了,每一次重新阅读都还会感到赏心悦目,并且心旌摇动。

我想,只要是金庸小说迷,就可能有与我类似的感受。

目录

引言

《书剑恩仇录》:“百花错拳”开宗创派

 一、历史与传奇

 二、侠义与人性

 三、娱乐与悲剧

 四、武术与艺术

 五、过分与不足

《碧血剑》:英魂碧血长城悲歌

 一、主题的产生

 二、传奇与历史

 三、主线与副线

 四、正派与邪派

 五、制约与瑕疵

《射雕英雄传》:华山论剑写“春秋”

 一、春秋之义

 二、靖康之路

 三、靖蓉之恋

 四、武学之秘

 五、奇人之趣

 六、无心之失

《神雕侠侣》:多情自古伤离别

 一、史诗与情词

 二、活死人墓与绝情幽谷

 三、失贞玉女与断臂英雄

 四、玉女心经与黯然销魂掌

 五、洪七公与欧阳锋

 六、坏招与庸招

《雪山飞狐》:一日长于百年

 一、一日与百年

 二、胡、苗与范、田

 三、宝刀与死婴

 四、财富与情感

 五、漏洞与疑惑

《飞狐外传》:“真正侠士”有何为?

 一、故事线索

 二、人物形象

 三、情感内容

 四、破绽缺陷

《倚天屠龙记》:言罢丧乱意彷徨

 一、秘籍兵书此中藏

 二、箫长琴短奏何妨

 三、不识张郎是张郎

 四、四女同舟何所望

 五、俊貌玉面小毁伤

《鸳鸯刀》:功夫正在喜剧中

 一、“功夫喜剧”

 二、鸳鸯秘密

 三、稍嫌不足

《白马啸西风》:天下有情入迷宫

 一、听那天铃鸟在歌唱

 二、高昌迷宫的启示

 三、西风吹来沙迷眼

《连城诀》:拔剑四顾心茫然

 一、素心剑的故事

 二、连城诀的故事

 三、拔剑四顾心茫然

 四、巧合太多拙也多

《天龙八部》:非人苦海泛慈航

 一、段誉的三种身份

 二、小说的三位主人公

 三、人类的四种欲望

 四、“天龙八部”何所指

 五、作品中的若干问题

《侠客行》:“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一、真相之辨

 二、侠客之行

 三、奇人之癖

 四、白壁之瑕

《笑傲江湖》:人间如何得自由?

 一、五岳剑派与日月神教

 二、笑傲江湖与一统江湖

 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四、无行浪子与正人君子

 五、独孤九剑与辟邪剑法

 六、明显失误与潜在缺陷

《鹿鼎记》:武侠反讽与文化反思

 一、韦小宝的成就与功夫

 二、韦小宝的师父和朋友

 三、韦小宝的情感与婚姻

 四、韦小宝的性格及评价

 五、《鹿鼎记》的意义与读法

 六、《鹿鼎记》的缺陷与漏洞

《越女剑》:最后一剑风情无限

 一、抽象与具象

 二、故事与人物

 三、剑意与情意

后记

试读章节

三、娱乐与悲剧

《书剑恩仇录》的写作,当然是以娱乐消遣为主要目的。但与一般的武侠小说不同的是,这部书没有采取通常的大团圆的结局。尽管陈家洛武功盖世,红花会英雄云集,但最终也没有达成反满复汉的政治目的。他们不仅没有劝得乾隆真心实意地采取政变行动,而当乾隆反过来要一举灭绝红花会群雄之际,陈家洛等人也没有如愿将乾隆这位大仇家杀死。进而,陈家洛不仅在政治上完全失败了,在个人情感生活中也完全失败了,香香公主自杀身亡,陈家洛变得一无所有。在武侠小说中,这无疑是一种出人意料的结局。

这一结局,主要是由于受到历史事实的限制。因为乾隆皇帝并不是汉人陈世倌的儿子,所以也就不可能有什么反满复汉的举动;历史上的乾隆皇帝自称“十全老人”,以耄耋之年寿终正寝,当然也没有被红花会或其他任何人所杀。对此,作者不可能做出有别于历史事实的大改动。也就是说,书中虚构的陈家洛及其红花会最终非以失败而告终不可。在这方面,小说的悲剧结局,早已被历史事实所注定。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假如作者不愿意让陈家洛及其红花会的轰轰烈烈的故事以悲剧结尾,应该有很多办法补救。尤其是对陈家洛这一主人公,补救的办法更多。至少至少,可以给他以爱情上的满足或安慰。但作者显然没有这样做。小说《书剑恩仇录》的结局,是悲壮、悲怆(对于红花会整体而言)而又悲哀(对于陈家洛的情感心理而言)。他曾为了香香公主而失去了霍青桐,又为了乾隆的大业而失去了香香公主。最后乾隆反目成仇,陈家洛就失去了一切。这样的结局,不仅符合历史的真实,而且显然比一般的大团圆结尾要发人深省得多。作品以这样的悲剧结局,需要作者有超越常规的见识,更需要作者有超越常规的勇气。

不难想到,作者从一开始就是把陈家洛设计成了一个悲剧形象。无论如何,他也很难逃脱自己的悲剧命运。他的出生、成长和追求,看起来一帆风顺且光彩夺目,实际上始终没有逃脱悲剧命运的笼罩,或者说只不过是他的命运悲剧的具体展示。当他的母亲徐潮生被迫离开青梅竹马的恋人于万亭而嫁给她并不爱的陈世倌时,陈家洛的悲剧命运就已经开始了,他成了一桩悲剧婚姻的结晶。也就是说,他的出生,就是一个悲剧性错误。可是,徐潮生不能不嫁给陈世倌;而陈世倌又是一个替满洲皇帝服务的大官,以致他们的大儿子被皇子允祯(即后来的雍正皇帝)调换也不敢言明、更不能明言。这使得陈家洛的命运更加盘根错节。进而,如果他的母亲忘却自己的悲剧爱情,而忠实于自己的不幸的婚姻,让陈家洛继续乃父陈世倌的官宦事业,或许陈家洛的命运悲剧犹可避免;但徐潮生让陈家洛追随于万亭亡命江湖,最终使得大倌(乾隆)与三倌(陈家洛)兄弟相残,显然是错上加错,悲剧的结局就更加不可挽回了。

在前文中,我们曾说到过陈家洛这一形象由于受到武侠观念模式的局限,因而没有人们所期待的那样富有个性,对陈家洛的个性悲剧开掘得很不够。这固然是事实,也是一种遗憾。陈家洛在父亲立场与母亲立场之间,在得意江山与亡命江湖之间,在民族大义与个人功业之间,以及最终在恢复大计与个人爱情之间所作出的选择,显然都太过简单。小说中对前几种选择,甚至都没有提及,仿佛这些重大的矛盾冲突对陈家洛其人而言都不存在,或者早就轻而易举地解决了。所以,从总体而言,陈家洛这一人物形象实在缺乏其应有的丰富人文内涵。

不过,在陈家洛与霍青桐、香香公主的关系上,作者却有意无意间写到了陈家洛其人的内心怯弱及其性格悲剧。

无论是与霍青桐之间的赠书贻剑种深情,还是与香香公主之间采莲护鹿成佳偶,采取主动的都是女方,而不是陈家洛。是霍青桐向陈家洛赠剑以表达爱意,又是香香公主主动“偎郎”,陈家洛在这两次爱情中都是被动的,是被选择者,而非主动选择者。或许有人会为之辩护说,这与男女主人公的不同民族生活习惯有关,但从中是否能够隐隐约约地看出陈家洛的性格中的某些特征呢?

进而,在与霍青桐的关系之中,作者不愿意让陈家洛背上忘情负义的罪名,而让李沅芷女扮男装,使陈家洛乱喝飞醋,进而逐渐疏远,最终为陈家洛的移情别恋开脱。但这也未免太过简单了。李沅芷女扮男装真的能够长期蒙混陈家洛?霍青桐暗示在先,余鱼同解释在后,以陈家洛的聪明机智,怎么可能长期不明真相?

真正合理的解释是,霍青桐英姿飒爽,且又智计过人,其豪迈洒脱,使得陈家洛自惭形秽,从而对她又爱又惧、又敬又愧。霍青桐这一“女丈夫”,使得陈家洛这个“小男人”从内心深处感到难以消受。而不懂武功、不通世故、把陈家洛当成天下第一大英雄的香香公主就不同了,不仅仅是因为她有天仙之貌,更主要的是因为她能制造“大丈夫”的乌托邦,满足陈家洛的小心眼和虚荣心。而最终的结果是,陈家洛这个“大丈夫”不仅没有拯救香香公主这个“小女人”,反而正是他把香香公主推向火坑。而且,倒是香香公主这个“小女人”,以自己的牺牲提醒并间接拯救了陈家洛这个“大丈夫”!

其中,应能看到陈家洛性格的悲剧。

只不过,作者对此未能完全自觉,所以陈家洛的悲剧性格始终就只能是模模糊糊。如果说对于陈家洛的悲剧性格的描写,作者是在有意无意之间,那么,小说中所涉及的红花会这一汉人英雄群体与回疆木卓伦部这一少数民族英雄群体的对比,就更是在无意间完成的了。

P11-14

后记

这本书曾经分别以《浪漫之旅》和《金庸小说神游》为名在上海三联书店和台湾风云时代出版社出版过。

在此之前,我曾写过一本对金庸小说逐部评说的书,也是我的第一部金庸小说评论的书即《金庸小说赏析》。有的读者会关心,这部《金庸小说神游》和当年的那部《金庸小说赏析》是否会有重复甚至雷同?

这个问题很容易查明,只要将这两本书放在一起,比较一下,就会一目了然。需要说明的是,我原本没有写作这部书的计划,只是想对多年前出版的《金庸小说赏析》一书进行一些修订。本来以为对一本旧书作些文字上的修订应该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但真动手修订的时候,却发现事情远远不像我所想象的那样简单:十年前的旧作,文字上固然有许多需要修订之处。但更重要的是旧作中的许多观点与我现在的想法已相去甚远,甚至一些表达方式也不是我现在所能“容忍”。于是,旧作的修订实际上就变成了不折不扣的重写,所谓旧作的修订版也就必然要变成一本不折不扣的新书。因为旧作的书名、章节题目、写作体例、思想观点、表述方式等等,都只是当年的想法。与其做些注定吃力不讨好的修订补充,不如干脆重打锣鼓另开张,重走一次神游金庸小说的浪漫之旅。

熟悉《金庸小说赏析》的读者,对新书与旧作之间的差异当会一目了然。新书与旧作最大的不同点,当然是新书体例及其观点的变化,每一章都多出了挑错纠漏的小节(最短的关于《越女剑》的一章除外)。总之,《金庸小说赏析》一书代表的是作者1990年的观点,而《金庸小说神游》则代表了作者2000年的看法。两书并存,有何不可?如果有兴趣的话,再过十年再对金庸小说进行第三次评说,也不是完全不可能,更不是完全不可以。

近年以来,金庸小说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每年都有新的研究论文发表、新的研究专著问世。我阅读过其中不少的论文和专著,当然受到许多启发,得到不少教益。但这本书仍然较少对他人的研究成果作直接或间接的引证,甚至有意将对《金庸小说赏析》中的一部分引证也删除了。这样做的原因之一,是我的写作习惯;原因之二,是想尽可能地保持我自己的一点独立性;原因之三,则正是不想太过学术。

在金庸小说研究中,开始有了学术的观点和方法之争。

我自己也一向认为金庸小说研究有待于上升为“真正的学术研究”,以便与一般的赏析批评有所区别。但我又认为,真正的金学,一定要在现有的金庸小说文本赏析和批评的基础上做出提炼,而不是在别的地方借来一些现成的名词术语,简单地对金庸小说框之套之了事。再说即使有了“真正的学术”,也不妨碍对金庸小说作出多层次的读解、赏析、批评和研究。这也就是我要重读金庸小说、重写金庸小说赏析,并将这本书命名为《金庸小说神游》的最重要的原因。

在本书写作的过程中,我曾打电话向退休后定居上海的蓝力生(蓝岚)先生求教。蓝老师是《百花洲》杂志前任主编,是我的百花洲版“金庸小说研究系列”的责任编辑。也是我的良师益友和我研究金庸小说的领路人。当年正是由于蓝老师的鼓励和指点,我才开始潜心于金庸小说评论和研究,重写浪漫之旅,十年岁月恍如梦中。对蓝老师的记忆和谢意却永不磨灭。

此外,我写这本书,老实说还与我的女儿陈小墨不无关系。小家伙当时刚刚上到初中一年级,就早已将金庸的小说看过一遍,而且她的看法与我的大不相同。我们常常在家里谈及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小丫头喜欢的竟尽是老顽童、岳老三甚至丁不四一类邪门人物,进而往往还有她的一番歪理邪说,又常常是振振有词。我虽不至于张口结舌,但却实在哭笑不得。于是我写《金庸小说神游》,希望与小墨和她的同代人作些平等而又深入的交流。  这本书在上海三联书店出版到现在也已经有好几年了,我女儿已经由初中生变成了大学生。当年上海三联的责任编辑冯芝祥先生业已退休。冯先生的敬业精神和认真态度,曾让我深受感动,且恒久难忘,在这本书再次出版的时候,当然会不断想起与冯先生商谈本书写作和出版的诸多细节。我想借此机会,再次对冯先生表示谢意!

最后,我要借此机会向人民出版社的领导表示衷心感谢!感谢新的责任编辑孙兴民先生和许运娜小姐!

陈 墨

2007年3月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 20:4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