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身边科学365问/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钟宝良
出版社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是一套科学童话、科学小品、科幻故事精品丛书。作品以生动的文学语言,巧妙的艺术构思,栩栩如生的拟人形象,向广大少年儿童普及了基础科学知识和新科学技术知识。

内容推荐

在科学文艺的百花园里,科学童话、科幻故事等犹如变幻无穷、美妙神奇、熠熠生辉的宝葫芦,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广大少年儿童走进广阔无垠、奇异瑰丽的科学世界,让他们从中获得摆脱愚昧的希望,觅求将来攀登高峰的志向。“知识就是力量”,愿本系列丛书能成为引导广大少年儿童心想事成的“宝葫芦”!

目录

总序

1月 人体奥秘

 1月1日 人体是由啥组成的

 1月2日 人为啥要呼吸

 1月3日 人为啥能说话

 1月4日 人为啥要喝水

 1月5日 人为啥要睡觉

 1月6日 眼睛为啥能看见东西

 1月7日 眼皮为啥有双有单

 1月8日 眼睛为啥不怕冷

 1月9日 耳朵为啥能听到声音

 1月10日 耳朵为啥会发烧

 1月11日 舌头为啥能辨别出各种味道

 1月12日 鼻子为啥能闻出气味

 1月13日 大拇指为啥只有两节

 1月14日 指甲下为啥有块小白斑

 1月15日 指甲是怎样长出来的

 1月16日 头发为啥一个劲地长

 1月17日 白发为啥先白两鬓

 1月18日 胡子为啥比头发长得快

 1月19日 人为啥能长高

 1月20日 人为啥有高有矮

 1月21日 人为啥会变胖

 1月22日 人的性格为啥不同

 1月23日 人在危急时为啥力气特别大

 1月24日 人受惊时身体为啥会发凉

 1月25日 阴雨前为啥会关节痛

 1月26日 有的人为啥会晕车

 1月27日 人为啥会触电

 1月28日 人触电后为啥会有死亡的危险

 1月29日 饭后为啥感到疲劳

 1月30日 人不弯腿为啥跳不起来

 1月31日 早晨读书为啥记得最牢

2月 疾病防治

 2月1日 医院为啥用红十字作标志

 2月2日 人为啥会生病

 2月3日 春天人为啥容易生病

 2月4日 冬春季节为啥易得呼吸道传染病

 2月5日 夏天为啥容易拉肚子

 2月6日 热天为啥会中暑

 2月7日 人生病时为啥会发烧

 2月8日 发烧时小便为啥会变黄

 2月9日 生病时为啥要多喝水

 2月10日 感冒为啥会打喷嚏

 2月11日 感冒了鼻子为啥不通气

 2月12日 感冒为啥不是小事

 2月13日 血压低为啥不是贫血

 2月14日 疾病为啥日轻夜重

 2月15日 打预防针为啥能预防疾病

 2月16日 病人为啥要量体温

 2月17日 病人为啥要验血

 2月18日 验血为啥要在空腹时采血

 2月19日 跌打损伤后为啥不要乱揉

 2月20日 脚上为啥长鸡眼

 2月21日 “偷针眼”是怎么回事

 2月22日 生了病为啥要避风

 2月23日 注射青霉素为啥要做过敏试验

 2月24日 注射青霉素后为啥不要马上离开医院

 2月25日 抗菌素为啥不能滥用

 2月26日 红药水和碘酒为啥不能混用

 2月27日 为啥要按规定服药

 2月28日 茶水服药为啥不好

3月 卫生保健

 3月1日 洗澡为啥有好处

 3月2日 洗澡水为啥不宜太热

 3月3日 洗热水澡为啥凉快

 3月4日 洗澡浸泡时间为啥不宜太长

 3月5日 洗淋浴为啥好

 3月6日 劳动后马上洗冷水澡为啥不好

 3月7日 冷水洗脚为啥不好

 3月8日 冷水洗脸为啥好

 3月9日 冷水冲头为啥有害

 3月10日 笑为啥有益健康

 3月11日 绿色对眼睛为啥有好处

 3月12日 握手为啥会传染感冒

 3月13日 睡前刷牙为啥好

 3月14日 剔牙为啥不好

 3月15日 空腹喝凉开水为啥好

 3月16日 抽烟为啥有害

 3月17日 梳头为啥能健脑

 3月18日 小姑娘烫发为啥不好

 3月19日 女孩子束胸为啥不好

 3月20日 汽油洗手为啥不好

 3月21日 日光灯管为啥有毒

 3月22日 焚烧垃圾为啥不好

 3月23日 噪音为啥是看不见的敌人

 3月24日 夏天睡觉为啥要盖肚子

 3月25日 在风口里睡觉为啥不好

 3月26日 蒙头睡觉为啥不好

 3月27日 坐着睡觉为啥不好

 3月28日 开灯睡觉为啥不好

 3月29日 坐车看书为啥不好

 3月30日 躺着看书为啥会使眼睛近视

 3月31日 边吃饭边看电视为啥不好

4月 天文气象

 4月1日 太阳为啥会发光

 4月2日 早晚太阳为啥发红

 4月3日 傍晚的太阳为啥会变成扁圆形

 4月4日 三个太阳是怎么回事

 4月5日 我们为啥不觉得地球在转动

 4月6日 月亮为啥不发光

 4月7日 月亮为啥不掉下来

 4月8日 月亮为啥老是一面朝着地球

 4月9日 月食为啥在望日

 4月10日 星星为啥会眨眼

 4月11日 冬天银河哪去了

 4月12日 二月为啥有时是二十九天

 4月13日 八月为啥是三十一天

 4月14日 立春为啥不是春天的开始

 4月15日 早春为啥更觉寒

 4月16日 低气压区为啥常有雨

 4月17日 清明时节为啥阴雨多

 4月18日 夏天为啥下冰雹

 4月19日 雾为啥是白色的

 4月20日 雷雨前为啥刮大风

 4月21日 冬天冷是太阳离地球远了吗

 4月22日 “三九”天为啥最冷

 4月23日 吹北风为啥冷

 4月24日 下雪为啥不冷

 4月25日 融雪时为啥结冰凌

 4月26日 天上的云为啥有白有黑

 4月27日 冬天天气为啥寒冷

 4月28日 我国的气候为啥多种多样

 4月29日 高山为啥能避暑

 4月30日 海上无风为啥也有浪

5月 动物世界

 5月1日 鸡为啥要吃沙子

 5月2日 雄鸡早晨为啥啼鸣

 5月3日 鸭子冬天在水里为啥不怕冷

 5月4日 猫为啥能回家

 5月5日 猫在夜间为啥能捕鼠

 5月6日 猫的胡子有啥用处

 5月7日 狗为啥哀鸣

 5月8日 狗为啥老是伸着舌头

 5月9日 小白兔的眼睛为啥是红的

 5月10日 牛嘴为啥总是在咀嚼

 5月11日 马为啥要钉蹄铁

 5月12日 骆驼背上的鼓包有啥用

 5月13日 象用鼻子吸水为啥不呛

 5月14日 大象为啥不长毛

 5月15日 狮子为啥是兽中之王

 5月16日 老虎为啥不吃草

 5月17日 狼为啥要嗥叫

 5月18日 猴子吃东西为啥特别快

 5月19日 大熊猫为啥是珍奇动物

 5月20日 北极熊咋冻不死

 5月21日 鸟儿睡觉为啥眼睛时睁时闭

 5月22日 鸟在树上睡觉为啥不掉下来

 5月23日 燕子站在电线上为啥不触电

 5月24日 老鹰为啥不拍翅膀能高飞

 5月25日 麻雀为啥不会迈步行走

 5月26日 鲸鱼为啥不能在陆地上生活

 5月27日 鱼儿为啥成群地游

 5月28日 鱼儿为啥能停在水中

 5月29日 鱼睡觉为啥不闭眼

 5月30日 海鱼为啥不咸

 5月31日 上市的海鱼为啥没有活的

6月 植物园地

 6月1日 植物为啥会开花

 6月2日 花为啥多在春天开

 6月3日 大多数花为啥在白天开

 6月4日 夜来香为啥在夜间开花

 6月5日 花为啥有各种颜色

 6月6日 花为啥没有黑色的

 6月7日 放倒的盆花为啥向上长

 6月8日 中午为啥不能浇花

 6月9日 自来水浇花为啥不好

 6月10日 雨水浇花为啥好

 6月11日 花为啥会涝死

 6月12日 3月12日为啥定为植树节

 6月13日 栽树为啥要剪掉树梢

 6月14日 柳树为啥能插活

 6月15日 树木为啥能长粗

 6月16日 空心树为啥不死

 6月17日 树剥掉皮后为啥会死

 6月18日 森林里的树木为啥长得又高又直

 6月19日 树木为啥能消除噪音

 6月20日 松柏为啥常青

 6月21日 叶面水珠是哪来的

 6月22日 叶落为啥在秋天

 6月23日 树叶落地为啥背朝天

 6月24日 树木为啥要涂白

 6月25日 竹子为啥老长不粗

 6月26日 竹子为啥开花

 6月27日 蘑菇为啥生长在松林里

 6月28日 一穗苞谷上为啥有颜色不同的籽粒

 6月29日 蚕豆里为啥会生虫子

 6月30日 香蕉为啥没有籽

7月 交通运输

 7月1日 飞机为啥能飞上天

 7月2日 飞机为啥不能飞离地球

 7月3日 飞机为啥要迎风起落

 7月4日 飞机为啥也有红绿灯

 7月5日 雷雨时飞机为啥要高飞

 7月6日 飞机的机翼为啥越来越短

 7月7日 飞机的大翼上为啥要有小翅膀

 7月8日 直升机为啥有个长尾巴

 7月9日 直升机为啥能停在空中

 7月10日 飞机里的空气是哪里来的

 7月11日 飞机为啥要在空中盘旋

 7月12日 轮船为啥不沉

 7月13日 轮船为啥吐水

 7月14日 轮船在夜间怎样航行

 7月15日 轮船为啥要逆水靠岸

 7月16日 火车上的电是哪来的

 7月17日 铁路钢轨为啥要做成工字形

 7月18日 铁路枕木为啥不直接铺在地上

 7月19日 公路转弯处路面为啥往里倾斜

 7月20日 汽车开得越快为啥车后灰尘越大

 7月21日 汽车灯罩为啥凸凹不平

 7月22日 汽车后窗上为啥有一条条横线

 7月23日 汽车刹车时人为啥会往前倾

 7月24日 汽油车后为啥要拖根铁链在地上

 7月25日 骑摩托车为啥要戴头盔

 7月26日 骑自行车为啥不倒

 7月27日 学会骑自行车后为啥终身不忘

 7月28日 哈腰骑车为啥快

 7月29日 自行车架为啥包布不好

 7月30日 自行车为啥要安一个不发光的尾灯

 7月31日 自行车为啥怕太阳晒

8月 家用电器

 8月1日 干电池为啥会跑电

 8月2日 新旧电池为啥不能混用

 8月3日 电灯为啥摁了开关才亮

 8月4日 电灯为啥会发出亮光

 8月5日 灯泡为啥做成梨形

 8月6日 日光灯为啥省电

 8月7日 日光灯为啥要安整流器

 8月8日 日光灯频开频关为啥不好

 8月9日 半导体收音机为啥有方向性

 8月10日 长时间用耳塞机收听广播为啥不好

 8月11日 电视机打开后为啥先有声后有影

 8月12日 电视机屏幕开多亮为好

 8月13日 电视机旁为啥不能放盆花

 8月14日 彩色电视机关机后为啥有彩色光点

 8月15日 彩色电视机为啥没有地线

 8月16日 显像管为啥爆炸

 8月17日 录音机为啥走调

 8月18日 收录机为啥不能边走边听

 8月19日 盒式录音机不用时为啥要拔掉电源插头

 8月20日 磁带为啥能将声音录下来

 8月21日 录音磁带为啥出现重音

 8月22日 电冰箱的门为啥能关得很严实

 8月23日 冰箱为啥不能倾斜放置

 8月24日 洗衣机上为啥要接地线

 8月25日 洗衣机为啥能洗净衣服

 8月26日 电风扇为啥发热

 8月27日 空调机为啥能降低室内温度

 8月28日 吸尘器为啥能吸尘

 8月29日 打电话声音大为啥对方反倒听不清

 8月30日 煤气泄漏为啥不能在室内打电话

 8月31日 电为啥看不见

9月 日常用品

 9月1日 铅笔写字为啥不能舔笔芯

 9月2日 怎样知道铅笔芯的软硬

 9月3日 自来水笔杆上为啥有个小孔

 9月4日 圆珠笔为啥能写出字来

 9月5日 毛笔头是用啥毛制作的

 9月6日 橡皮为啥能擦掉铅笔字

 9月7日 白纸时间长了为啥会变黄

 9月8日 不同牌子的墨水为啥不能倒在一起混用

 9月9日 手表上发条为啥不能来回拧

 9月10日 变色镜为啥会变色

 9月11日 锁底为啥有个小孔

 9月12日 塑料袋装茶叶为啥不好

 9月13日 塑料袋为啥能保鲜蔬菜

 9月14日 热水瓶为啥能保温

 9月15日 保温杯为啥泡茶不好

 9月16日 气压式保温瓶为啥能压出水来

 9月17日 茶壶盖上为啥要有个小眼

 9月18日 玻璃杯为啥做的很薄

 9月19日 水壶底为啥不平

 9月20日 寒暑表为啥能升降

 9月21日 体温计的水银柱为啥不能自己下降

 9月22日 苍蝇拍上为啥要有许多网眼

 9月23日 竹席为啥凉快

 9月24日 铝锅为啥怕盐酸食物

 9月25日 火柴为啥一擦就着火

 9月26日 肥皂晒干了为啥不好

 9月27日 洗衣粉沸水冲调为啥不好

 9月28日 明矾为啥能净水

 9月29日 斧子为啥背厚刃薄

 9月30日 鞋底上为啥要有花纹

10月 体育运动

 10月1日 奥运会是怎样产生的

 10月2日 奥运会的五环旗是什么意思

 10月3日 奥运会为啥要燃烧圣火

 10月4日 剧烈运动前为啥要做准备活动

 10月5日 剧烈运动后为啥要做整理活动

 10月6日 体育锻炼为啥能使运动系统有力

 10月7日 体育锻炼为啥能增强呼吸系统的机能

 10月8日 体育锻炼为啥对心血管系统的机能有好处

 10月9日 体育锻炼为啥能改善神经系统的机能

 10月10日 体育锻炼为啥能使人健美

 10月11日 劳动为啥不能代替体育锻炼

 10月12日 赛跑起跑时为啥要蹲下身体

 10月13日 弯道跑时身体为啥要向里倾斜

 10月14日 中长跑比赛为啥一般都安排在下午

 10月15日 变速跑为啥有好处

 10月16日 穿牛仔裤跑步为啥不好

 10月17日 雾天跑步为啥不好

 10月18日 在柏油路上跑步为啥不好

 10月19日 在湿沙滩上跑步为啥快

 10月20日 投掷铁饼为啥要迎着逆风

 10月21日 掷手榴弹时为啥要向前跑一段路

 10月22日 掷铁饼时运动员为啥要旋转身体

 10月23日 举重为啥要大喝一声

 10月24日 举重运动员的肌肉为啥特别发达

 10月25日 排球运动员在防守时为啥要分腿半蹲

 10月26日 滑冰运动员直立旋转为啥能快能慢

 10月27日 运动后为啥不宜大量喝水

 10月28日 登山运动员为啥要戴墨镜

 10月29日 运动员为啥要穿钉子鞋

 10月30日 睡前剧烈运动为啥不好

 10月31日 深呼吸为啥有害健康

11月 餐饮食品

 11月1日 粗粮为啥有营养

 11月2日 吃水泡饭为啥不好

 11月3日 馒头为啥会发大

 11月4日 面包为啥比馒头有营养

 11月5日 面包为啥有酸味

 11月6日 年糕为啥要泡在冷水里

 11月7日 吃地瓜为啥胀肚

 11月8日 吃饭不吃蔬菜为啥不好

 11月9日 肉烧焦了为啥不能吃

 11月10日 淋巴结肉为啥不能吃

 11月11日 刀剁肉馅为啥鲜美

 11月12日 死鳝鱼为啥不能吃

 11月13日 死蟹为啥不能吃

 11月14日 皮蛋为啥比鸭蛋有营养

 11月15日 绿豆芽太长为啥不好

 11月16日 热的食物为啥好吃些

 11月17日 大蒜为啥生吃好

 11月18日 吃水果为啥不能代替吃蔬菜

 11月19日 空腹吃西红柿为啥不好

 11月20日 多吃糖为啥不好

 11月21日 巧克力为啥不能多吃

 11月22日 发酸的牛奶为啥不能喝

 11月23日 糖精为啥不可多食

 11月24日 羊奶为啥比牛奶营养高

 11月25日 茶叶久放为啥不好

 11月26日 茶叶为啥串味

 11月27日 红茶水凉后咋浑了

 11月28日 存放多天的凉开水为啥不能喝

 11月29日 花色饮料为啥不能多喝

 11月30日 水果为啥要削了皮吃

12月 其他事物

 12月1日 电子计算机为啥叫电脑

 12月2日 电子计算机为啥算得特别快

 12月3日 航天飞机为啥能在宇宙中飞行

 12月4日 宇航员为啥能在太空中“行走”

 12月5日 雷达为啥能侦察飞机

 12月6日 雷达为啥能识别敌我飞机

 12月7日 气象雷达为啥能测出雷雨

 12月8日 坦克车为啥要安装履带

 12月9日 潜水艇为啥能沉浮

 12月10日 吊车上为啥有个大箱子

 12月11日 高楼外墙为啥全用玻璃

 12月12日 墙壁上为啥要有垂直缝

 12月13日 旋转餐厅为啥能旋转

 12月14日 烟囱为啥是圆的

 12月15日 暖气包为啥安装在窗口下

 12月16日 石灰浆刷墙为啥干后才白

 12月17日 湿煤为啥好烧

 12月18日 炉火为啥越吹越旺

 12月19日 干磨刀为啥不好

 12月20日 挑担绳子长为啥轻松

 12月21日 钟声为啥夜晚比白天响

 12月22日 旋涡为啥向逆时针旋转

 12月23日 霓虹灯为啥会发出各种颜色的光

 12月24日 空中飞人为啥不掉下来

 12月25日 淋浴器为啥能将冷热水混合

 12月26日 下水管道上为啥有个弯头

 12月27日 煤气为啥会使人中毒死亡

 12月28日 在竹帘外为啥看不到室内的东西

 12月29日 门窗闭了为啥还有风

 12月30日 玻璃黑板为啥很少反光

 12月31日 泡沫灭火器为啥能灭火

后记

试读章节

1月1日 人体是由啥组成的

晚饭后,爷爷把佳佳叫到跟前。

“干啥?”佳佳问。

“我问你个问题。”爷爷说,“你知道,我们的人体是由什么组成的?”

佳佳想了想说:“是由骨头、皮肉组成的呗!”

爷爷点点头,又摇摇头说:“那你知道骨头、皮肉又是啥组成的呢?”

佳佳眨着眼睛,回答不出来。小朋友,你知道吗?

【答案】是由细胞组成的。我们的身体像楼房一样,也是由一块块“砖”组成的,这种“砖”就是细胞。这些细胞都有各自的分工,比如皮肤细胞组成皮肤;肌肉细胞组成肌肉;骨头细胞组成骨头;心、肺、肝、肠、胃等内脏细胞就组成心、肺、肝、肠、胃等内脏。它们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人体。

1月2日 人为啥要呼吸

徐长连等几个同学,总好在一起研究一些科学上的问题。

这天,放学回家,他们一边在路上走,一边谈起一些问题。徐长连问大家说: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这是为什么呢?”

同学们都摇摇头,不知道。

小朋友,你知道吗?

【答案】这是因为人活着需要吸入充足的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废气。而这只有通过呼吸才能实现。人呼吸就是吸入新鲜空气中的氧气,同时把体内血液里的二氧化碳废气随着呼气排出体外的过程。通过呼吸,我们才能保证提供给身体所需要的足够的氧气,才能活下来,才能完成各项活动。

1月3日 人为啥能说话

谁要看到一个哑巴会说话,就会感到奇怪。但是,对一个会说话的人说话,则谁也不会奇怪。

一天,李树楠提出了一个问题:

“人为啥能说话?”然而他的问题却引起哄堂大笑。但是笑声很快就停止了。因为谁也没有回答上来。

小朋友,你知道吗?

【答案】人之所以能说话,必须具备四个要素:动力、发声、共振和构音。

动力:就是肺和胸腹,把气吹出来。

发声:就是喉腔中的声带,它是人说话的发声器。

共振:人的共振器官主要是喉腔、咽腔、口腔和鼻腔。

构音:人的构音器官包括腭、舌、齿、唇。它们协调闭、开、半闭、半开,才能发出许多声音。

我们正常的人,因为都具有这四个要素,所以能说话。

1月4日 人为啥要喝水

人一时一刻都离不开水,一天三餐,食物里有水,水果里有水,口渴了,还要专门喝水。

一天,吴茵问方红星:

“人为啥要喝水?”

“人不喝水,不就要渴死了?”方红星说,并列举了电影《上甘岭》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在坑道里没有水喝的艰苦情景。

小朋友,你再说说,人不喝水为啥会渴死呢?

【答案】在一个人的身体里,水占体重的一半以上,所以水是人体的重要部分。它能帮助人调节体温,冷了吸收热量,热了蒸发散热。而在一个人的血液里,水占90%以上,它具有溶解力强、流动性大的特点,它带着血液沿着全身的大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血管,给身体各部组织细胞输送氨基酸、葡萄糖、脂肪、无机盐、各种激素和酶素等营养物质。同时,通过肺的呼吸把二氧化碳排出体外,通过肾脏将侵入体内的毒素随尿排出。另外,人在有病发热时,多出汗,蒸发散热,水能冲洗病茵,降低体温,使身体恢复正常。所以,人需要喝水。

1月5日 人为啥要睡觉

这两天,王希的爸爸写工作总结,一连加了两个夜班。今天,刚吃完晚饭,坐在沙发上抽烟,抽着抽着就睡着了。

王希问妈妈说:“妈妈,人为啥要睡觉呀?”

妈妈说:“因为白天工作、劳动、学习累了呗!”

王希又问:“那为啥累了就要睡觉呢?”

妈妈说不上来了。小朋友,你知道吗?

【答案】原来,在人们的身体内,有一种刺激睡眠的物质,叫尿核甙。这种物质在人们精神抖擞地从事工作时,它便在“脑干”的视直下部悄悄地堆积,当积聚到一定程度时,人们便产生了睡觉的要求。睡眠是机体本能的需要,因此,必须合理地安排睡眠与生活。盲目地限制或增加睡眠时间,对机体都是不利的。

1月6日 眼睛为啥能看见东西

一天,放学回家的路上,王和平问同学说:“我们身上什么东西最宝贵?”

陆明明说:“牙齿最宝贵。”

田家新说:“耳朵最宝贵。”

王和平点点头说:“你们说的都对,人没有牙齿,吃不了东西;没有耳朵,不能听到声音。但最最宝贵的,要数是眼睛,它能看到这个奇妙的世界。所以,有人说,爱护眼睛,就要像爱护我们的生命一样。”

“对!”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但有同学提出了个问题:为什么眼睛能看到东西呀?

同学都摇摇头,不知道。小朋友,你知道吗?

【答案】这主要是由于眼球的作用。我们的眼球中间有一个圆圆的小孔,叫瞳孔。我们看东西时,光线就是通过这个小孔,落到眼球的晶状体上,经过折射,最后在眼球后面的视网膜上成像,由视神经把看到的东西传给大脑。这样,我们就看到东西了。

1月7日 眼皮为啥有双有单

春姐在婆家生孩子了。按我们地方的风俗,孩子满月后,妈妈要带孩子回娘家。

这天,春姐抱着孩子回家来了。四邻乡亲都来看望,见到白胖白胖的孩子,都很喜欢。

有的说:“孩子像爸。”

有的则说:“还是像妈,他和妈一样是双眼皮,爸是单眼皮。”

小朋友,你可知道,人的眼皮为啥有双有单吗?

【答案】原来,一个人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是父母遗传基因的一种反映。父母遗传基因中有双眼皮的基因,子女就会是双眼皮,父母遗传基因中有单眼皮的基因,子女就成为单眼皮了。

1月8日 眼睛为啥不怕冷

冬季的一天,西北风刮得呼呼叫,街上的人都穿上毛衣和棉衣,走路都带着小跑。

于萱放学回家,妈妈关切地问:

“孩子,冷坏了吧?”  “嗯,”于萱点点头,然后一甩头发说:“嗳,妈,冬天这么冷,耳朵冻得像耗子咬似的疼,可眼睛咋不冻也不冷呀?”

妈妈摇摇头。小朋友,你知道吗?

【答案】人对冷、热、疼、痛等感觉,是由于皮肤上的感觉器传导的。人的眼睛暴露在外面的部分主要是角膜。角膜上没有接受冷刺激的感觉器,在眼球的巩膜上虽有较多的感觉器,但它大部分被覆盖在眼皮里,对冷的感觉不敏锐,所以眼睛不怕冷。

1月9日 耳朵为啥能听到声音

晚上,奶奶给我们猜谜。她出了两个,我们猜到了一双,最后又出了一个谜:

一对孪生小兄弟,

一个东来一个西,

说话声音都听见,

从小到老不见面。

“耳朵。”哥哥说。

“对。”奶奶笑着点点头。然后又提出了个问题:耳朵为啥能听到声音呢?

结果,又是哥哥答上了。小朋友,你能答上吗?

【答案】人的耳朵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物体振动使周围的空气产生振动波,这种波通过外耳道冲击鼓膜,使鼓膜发生振动,鼓膜的振动通过中耳的三块听骨传到内耳,使耳蜗的淋巴液振动,淋巴液的振动冲击听细胞,听细胞产生冲动,再通过听神经把冲动传到大脑的听神经中枢,这就使人听到声音了。由于各种物体振动产生的空气振动不同,冲击鼓膜时引起鼓膜以及内耳淋巴液的振动也就不同,因此,我们就能听出各种不同的声音。

1月10日 耳朵为啥会发烧

晚上,孔德明在房间里复习功课。忽然,奶奶的嘴发出了“嗤、嗤、嗤”的驱赶声。孔德明向屋里看看,什么也没有发现,就问:

“奶奶,你赶啥呀?”

奶奶摸着耳朵,没好气地说:“耳朵热辣辣的,不知哪个坏蛋在骂我!”

孔德明半信半疑,小朋友,你信吗?

【答案】原来,在耳朵上有很多毛细血管,平时流过的血液很少,处于收缩状态,所以没有发烧的感觉。可是,当其温度改变或者神经受到某种刺激,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加大,耳朵就有发烧的感觉。因此,认为耳朵发烧是有人在骂的说法纯属迷信。

P2-11

序言

1860年,英国皇家学院发布了一个罕见的通告:圣诞节,大名鼎鼎的法拉第院士将举办化学讲座。听课的对象不是科学家,也不是大学生,却是少年儿童!

那天,皇家学院的大讲堂里坐满唧唧喳喳的小听众,顿时使这个一向肃穆、沉寂的最高学府活跃了起来。然而,当一位头发花白、身材瘦长的科学家出现在讲台上时,整个大厅顿时鸦雀无声。

老教授这次没有宣读高深的科学论文,而是津津有味地讲着蜡烛为什么会燃烧,燃烧以后又跑到哪儿去了。他一边讲着,一边做着实验……孩子们双手托着下巴,紧盯着讲台,深深地被这位老人风趣的讲解所吸引。

很多人对法拉第的举动感到惘然不解,法拉第却深刻地回答:“科学应为大家所了解,至少我们应该努力使它为大家所了解,而且要从孩子开始。”

法拉第对此有着切身的体会,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苦难的童年:一个贫苦铁匠的儿子,连小学都没念!他12岁去卖报,13岁当订书徒工。他从自己所卖的报、所印的书中,刻苦自学,以至读完《大英百科全书》。法拉第对化学书籍特别有兴趣,就省吃俭用,积蓄一点钱购置化学药品和仪器,做各种实验。就这样,他22岁时被当时英国大科学家戴维看中,当上了戴维的实验助手,从此成为攻克科学堡垒的勇士。法拉第以他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学习科学确实应该“从孩子开始”。

童年常常是一生中决定去向的时期。人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苗壮方能根深,根深才能叶茂。只有从小爱科学,方能长大攀高峰。

小时候看过一本有趣的科学书籍,往往会使少年儿童从此爱上科学。少年儿童科普读物,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这门科学的“招生广告”。它启示后来者前赴后继,不停顿地向科学城堡发动进攻,把胜利的旗帜插上去。

法拉第曾说,他小时候由于读了玛尔赛写的科普读物《谈谈化学》,开始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法拉第给孩子们讲课,后来把讲稿写成一本书,叫做《蜡烛的故事》。苏联著名科普作家伊林在小时候,曾反复阅读了《蜡烛的故事》。伊林在回忆自己怎样走上科普创作道路时说:“我写的书就是从那些书来的。”爱因斯坦曾回忆说,十一岁那年,他读了《自然科学通俗读本》、《几何学小书》,使他爱上科学。

著名的俄罗斯科学家齐奥科夫斯基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宇宙航行事业,那是因为他小时候读了法国科普作家儒勒·凡尔纳的科学幻想小说《从地球到月球》,产生了变幻想为现实的强烈欲望,从此开始研究飞出地球的种种方案。

我国著名植物分类学家吴征镒院士说,小时候看了清代的《植物名实图考》,使他迷上了植物学。

俗话说:“发不发,看娃娃。”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将来是否兴旺发达,要看“娃娃们”是否从小热爱科学。“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祖国的兴旺发达,靠我们这一代,更靠娃娃们这一代!1935年,高尔基在写给伊尔库茨克高尔基第十五中学学生的一封信中,曾深刻地指出“娃娃们”学科学的重要性:“孩子们,应该热爱科学,因为人类没有什么力量,是比科学更强大、更所向无敌的了。……你们的父亲从世界掠夺者手里取得了政权后,在你们面前开辟了一条宽广的道路,使你们能达到科学所能达到的高度,而继续父亲一辈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事业的责任,也就落在你们肩上。”

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空间科学技术方面拔了头筹。这时,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想什么呢?他首先想到的,是美国的小学教育有没有出了什么问题。我觉得,这位美国总统是有眼力的。他正是看到了青少年一代的重要性。

广大青少年,今天是科学的后备军,明天是科学的主力军。为此,邓小平在为全国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览题词时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科学的希望。”

正是为了培养少年儿童从小热爱科学,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和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联袂选编了这套《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入选这套丛书的作品,不论中外,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一是“佳作”,即不论是就选题、内容、文笔而言,都是上乘之作;

二是“科普”,即起着科学启蒙、科学普及的作用,那些不含科学内容的玄幻、魔幻小说,即便像《哈利·波特》那样广有影响的作品也不选入;

三是“少年儿童”,即必须适合少年儿童阅读,即便是霍金的《时间简史》、盖莫夫的《物理世界奇遇记》那样优秀的科普读物,由于读者对象是具有大学文化水平的人,而对于少年儿童来说过于艰深,未能收入。

另外,《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注意选入各门学科的代表性图书,使少年儿童读者能够涉猎方方面面的科学知识。除了以科普读物为主体之外,《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还选入科学幻想小说、科学童话等科学文艺作品。这样,使这套图书具有内容与体裁的多样性。

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选编《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是为了使少年儿童读者以及家长们来到书店的时候,可以一下子就买到中外少年儿童科普佳作,因为这套书是编者从上千部中外少年儿童科普图书中精心挑选出来的。

《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是为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迎接共和国60周年而编辑出版的,这是我国迄今最权威规模最大的一套少儿科普经典书系,也是我国第一套少儿科普经典文库。

《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是金钥匙,开启科学殿堂的大门。

《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是向导,带领你在科学王国漫游。

《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是好朋友。多读一本好书,犹如多交了一个好朋友。

愿《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给你带来知识,带来智慧,带来希望,带来科学的明天。

叶永烈

2008年4月20日于上海“沉思斋”

后记

一提起“科学”二字,大家总感到很神秘。

那么,什么是科学?科学在哪里?

所谓科学,就是反映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生活之中,如:

人为啥会长高?

太阳为啥会发光?

花为啥有各种颜色?

树木为啥能长粗长高?

这些身边的科学问题,本书都会为你一一解答。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培养孩子们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长大后发挥创造能力,去攀登新的科学高峰。

钟宝良

2009年4月

书评(媒体评论)

为什么雨后空气特别清新?为什么大拇指只有两节?为什么汽车开得越快车后飞尘越大?为什么白兔眼睛红?为什么用保温杯泡茶不好?为什么雾天跑步不好……如果你不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请翻开这本书,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探索科学的奥秘吧!你会发现,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著名科普作家 滕毓旭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我希望你们在阅读中扩大眼界、增长知识、启迪思想、开发智力,从小培养自己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情趣。长大后,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去攀登前人未达到的新的科学高峰,为建设国家做出新的贡献。

——著名科普作家、本书作者 钟宝良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5:1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