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共分5篇19章,主要内容有:军事医学病理学总论:重点介绍军事医学病理学的概念,军事医学病理学与一般病理学的关系,军事医学病理学在军事医学中的作用和任务,军事医学病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其特点,军事医学病理学的发展历史和展望以及特种武器、高新技术武器、特殊环境引发的军事医学和军事医学病理学问题;基础病理学:重点介绍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几个重要的病理变化过程及其研究进展,以及分子病理学新技术的原理及应用;三防和特殊环境病理学:重点介绍防原、防化、防生物危害以及特殊军事环境损伤和疾病的特点、病理变化、发生机制和防治等方面的进展;高新技术武器损伤病理学:介绍几种新概念武器,尤其是世界各国均在着力发展的几种定向能武器发展概况、基本原理、生物效应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与展望等;实验动物病理学:介绍实验动物学基本知识和常见的病毒性、细菌性及寄生虫感染的病原特征、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及对实验结果的可能干扰作用,不同类型实验研究动物选择的基本原则。
本教材是针对军事医学病理学研究生教学而编写的,既有基础理论知识,又有该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和新技术。全书包括军事医学病理学总论、基础病理学、三防(防原、防化和防生)和特殊环境病理学、高新技术武器损伤病理学和实验动物病理学共5篇。第1篇介绍军事医学病理学的概念、任务、研究内容和方法、发展历史等。第2篇介绍病理学的基本概念、重要的病理变化、分子病理学新技术。第3篇介绍防原、防化、防生以及特殊环境病理变化等。第4篇介绍几种新概念武器损伤病理。第5篇介绍实验动物基本知识、常见的病原特征和病理变化。本教材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实用性强,是从事军事医学病理学、临床医学乃至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研究生的学习用书,对科研人员、教育工作者及临床医生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1篇 军事医学病理学总论
第1章 军事医学病理学概论
1.1 军事医学病理学的概念与研究内容
1.2 军事医学病理学的研究任务与方法
1.3 军事医学病理学的发展简史
第2篇 基础病理学
第2章 基础病理学概论
2.1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2.2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2.3 炎症
第3章 现代创伤修复病理学
3.1 创伤修复的基本病理过程
3.2 创伤修复过程中的细胞因子及其作用
3.3 TGF-β及其Smads信号途径在创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
第4章肿瘤病理学
4.1 肿瘤的概念
4.2 肿瘤的基本特征
4.3 肿瘤与机体的相互关系
4.4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4.5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4.6 肿瘤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4.7 癌前病变、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
4.8 肿瘤的病理检查
4.9 常见肿瘤举例
第5章 超微结构病理学
5.1 超微结构病理学概述
5.2 细胞超微结构与电子显微镜技术
5.3 细胞和细胞器的超微结构基础
5.4 电子显微镜技术及其应用
第6章 分子与定量病理技术
6.1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6.2 原位杂交技术
6.3 原位PCR
6.4 定量病理技术
第7章 细胞凋亡及检测方法
7.1 细胞凋亡的概念
7.2 细胞凋亡的基因与分子调控
7.3 细胞凋亡的检测方法
第8章 小分子肽配基筛选技术在肿瘤细胞生长抑制中的应用
8.1 组合化学库的合成技术与分类
8.2 组合化学库的高通量筛选
8.3 One—bead-one—compound组合文库方法
第9章 芯片技术在病理学中的应用
9.1 生物芯片
9.2 组织芯片
第10章 组织工程学
10.1 组织工程学概述
10.2 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lO.3 常见组织工程类型
第3篇 三防和特殊环境病理学
第11章 防原医学病理学
11.1 核武器杀伤作用概述
11.2 光辐射烧伤的病理变化
11.3 冲击伤的病理变化
11.4 早期核辐射损伤的病理变化
11.5 震动伤的病理变化
11.6 电磁脉冲损伤的病理变化
11.7 放射性沾染损伤的病理变化
11.8 复合伤病理学
第12章 防化医学病理学
12.1 化学武器杀伤作用概述
12.2 神经性毒剂伤的病理变化
12.3 皮肤糜烂性毒剂伤的病理变化
12.4 失能性毒剂伤的病理变化
12.5 全身中毒性毒剂伤的病理变化
12.6 窒息性毒剂伤的病理变化
12.7 刺激性毒剂伤的病理变化
第13章 防生医学病理学
13.1 生物战剂与生物恐怖
13.2 重要生物战剂的实验室检验与鉴定程序
13.3 防生医学病理学研究常用技术
13.4 几种重要烈性病原体感染的病理学特点
第14章 军队特殊环境病理学
14.1 航天医学病理学
14.2 航空医学病理学
14.3 航海医学病理学
14.4 高原医学病理学
14.5 寒区冷冻损伤病理学
14.6 热带丛林医学病理学
14.7 军事训练伤病理学
14.8 热暴露病理学
14.9 噪声病理学
14.10 其他特殊环境与军事作业损伤的病理变化
第15章 放射损伤病理学
15.1 放射损伤病理学概论
15.2 放射性肺损伤病理机制
15.3 放射性免疫损伤病理学
15.4 放射性造血损伤病理学
15.5 放射性肝损伤病理学
15.6 中子放射损伤病理学
第4篇 高新技术武器损伤病理学
第16章 电磁脉冲辐射损伤病理学
16.1 电磁脉冲武器杀伤作用概述
16.2 电磁脉冲模拟器
16.3 电磁脉冲所致生物学效应
第17章 微波辐射损伤病理学
17.1 微波辐射基本概念
17.2 微波辐射的生物学效应
17.3 微波辐射损伤的发生机制及防治
第18章 激光损伤病理学
18.1 激光与激光武器
18.2 激光致盲的生物学基础及其影响因素
18.3 激光性眼损伤效应
18.4 激光性眼损伤的发生机制及防治
第5篇 实验动物病理学
第19章 实验动物病理学
19.1 实验动物学概述
19.2 实验动物疾病
19.3 不同类型实验动物的选择原则
汉英名词对照
英汉名词对照
后记
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