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诸子百家故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陈清华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诸子百家故事》作者陈清华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讲述了孔子、孟子、墨子、老子、庄子等诸子更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轶闻趣事等等,从而告诉人们幸福之道,处世处人之道,孝敬之道,教书育人之道,成为现代人安抚浮躁心灵的文化读本。

内容推荐

《诸子百家故事》用深入浅出、诙谐幽默的语言讲述了孔子、孟子、墨子、老子、庄子、列子、杨子、管子、公孙龙子、孙子、鬼谷子等诸子百家更多不为人知的小故事、轶闻趣事以及思想主张,告诉人们幸福之道、成功之道、孝敬之道、为人处世之道、教书育人之道,等等。

《诸子百家故事》作者陈清华依据诸子原文同时又跳出原文,通过丰富的历史掌故来解读诸子。具有故事性强的特点。行文深入浅出,可以作为青少年课余消遣读本,通过阅读本书,可以更好地领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儒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晏子

 告子

第二章 墨家

 墨子

第三章 道家

 老子

 庄子

 列子

 杨子

 田骈

第四章 法家

 韩非子

 商鞅

 李斯

 申不害

 慎子

 管子

第五章 名家

 公孙龙子

 惠施

 宋钎

 尹文

第六章 杂家

 吕不韦

第七章 纵横家

 苏秦

 张仪

 鬼谷子

第八章 农家

 许行

第九章 兵家

 孙子

 孙膑

第十章 阴阳家

 邹衍

试读章节

孔子生长在尊重传统、严守周礼的鲁国,耳濡目染,从小就重视礼节,在儿童时代就经常陈列俎豆。俎和豆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古代祭祀时,用来盛祭品的器皿。《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孔子就在陈俎豆的游戏中,做摹仿祭祀、学习礼节的游戏了,从小就受到周礼的熏陶,所以,孔子到三十岁左右聚徒讲学,看到各国礼乐崩坏的现象,痛心疾首,着手做恢复“周公之礼”的工作。

“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尽管孔子付出了很多,社会的礼乐仍然在一天天地崩坏,无力回天的孔子明知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他仍为此奔波一生,无怨无悔。

季氏是鲁国重臣,根本不把国君放在眼里。后来鲁国内乱,季氏的家臣阳货擅权,孔子采取的态度是“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意思是碰到有道明君就出来做官,碰到无道的暴君当政就拉倒,干脆远走高飞或是装糊涂。所以,在阳货擅权时他弃官而去,“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

听说齐国国君重用士人,他到了齐国,齐国国君对他确实很好,可惜的是,齐君的权力已被架空,说话不算数,没人听。孔子只好又回到鲁国,开始办私学授课。希望以此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后来,权臣阳货被逐,季氏取而代之,孔子重新被重用,但齐国怕鲁国因用孔子而强大起来,自己的国家就有被兼并的危险。便想出了一个美人计——把女乐送给季桓子。季桓子受齐女乐而不听政,“从此君王不早朝”,无可救药地沉湎于女色,孔子自然被冷落。

五十五岁那一年,孔子带着弟子离开鲁国,开始了周游列国的传道之路。

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吃了许多苦。柏杨说,孔子到卫国就是去寻找实现自己政治理念的机会,这次见到了执掌朝政的南子,总算看到了一线希望。但是老天总是不遂人意。就在孔子在卫国这当儿,夫差召开诸侯大会,卫宣子让孔子和他一起去。此一去卫宣子就没有回来,被逃出国的太子干掉。孔子受各国保护,回到卫国,还和南子一道粉碎了太子的夺权计划。可是太子不仅垂涎王位还垂涎南子的美色,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就这么成全了孔子和南子的好事。他答应离开卫国,但是有一个条件,孔子也不能留在卫国。

可怜南子这个全天下最聪明最美丽的女人,好不容易喜欢上了这么个男人又阴差阳错地错过。

柏杨的话,只是图一时快活,不能当真的。南子是否喜欢孔子,这事已无法考证。记不起来是谁的话了,说在过去的时代,科举考试四书章句作为题目出了个遍,但“子见南子”却很少有考官出过,如果真的出了,考生都要骂的,因为实在不好演绎,一个不留神,说出孔夫子“寡人有疾”来,那可麻烦大了。

孔子前来游说君主推行他的“以仁治国”的政治主张,南子难道不知道“以仁治国”是个好东西?可是,在那个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时代,诸侯分割,大臣僭越篡权,当你推行仁政的时候,他人早已挥起大刀要砍你的头了,无论是卫国还是宋国,在一个崇尚武力的时代,大家都选择铁腕和血腥来消灭异己,并把这些视为巩固权力的最有效手段,即使异己是自己的血亲也毫不手软。孔子却要求君主行仁道、守礼法,这未免太不识时务!在今天的人看来,不是神经病就是书呆子。

这正是孔子的可敬之处,看上去很拙的孔子。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开口闭口谈“仁”,谈恢复他认为最理想的秩序周礼,劝大家不要再厮杀了。可是,君主们都不听,反而认为孔子的到来纯属添乱、多事,甚至咒骂他是“丧家之犬”,以致孔子不是被人追杀,就是被驱逐出境。  但执著于理想的孔子没有气馁,明知道推行不了还要说,还要做,“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正是孔子了不起的地方,是他异于常人之处。大智慧必定有大悲悯,大悲悯也必有大智慧,即使走投无路,也能随遇而安,百折不挠。

晚年的孔子,疲于奔波。整整十四年,忧郁的孔子坐着破牛车,从一国到另一国,他坚韧不拔地游说,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直到没有一个国家的君主愿意理他,没有一个国家愿意收留他,他这才无可奈何地踏上返回故里的归途。唐玄宗有诗云:“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栖栖”两字倒是孔子一生的真实写照。孔子的一生栖栖惶惶,可以说苦不堪言,人家笑他“惶惶然如丧家之犬”。用今人的话来说,就是没享过几天清福,没过过几天安静日子,但孔子却不言苦,依然“乐天知命”。

周游列国的孔子吃了多少苦,今天恐怕难以想象。鲁迅曾经在一篇文章中推测说,孔子晚年有严重的胃病和胃下垂,鲁迅本来是学医的,他的推测应该有一定根据的吧。P7-9

序言

孔子生长在尊重传统、严守周礼的鲁国,耳濡目染,从小就重视礼节,在儿童时代就经常陈列俎豆。俎和豆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古代祭祀时,用来盛祭品的器皿。《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孔子就在陈俎豆的游戏中,做摹仿祭祀、学习礼节的游戏了,从小就受到周礼的熏陶,所以,孔子到三十岁左右聚徒讲学,看到各国礼乐崩坏的现象,痛心疾首,着手做恢复“周公之礼”的工作。

“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尽管孔子付出了很多,社会的礼乐仍然在一天天地崩坏,无力回天的孔子明知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他仍为此奔波一生,无怨无悔。

季氏是鲁国重臣,根本不把国君放在眼里。后来鲁国内乱,季氏的家臣阳货擅权,孔子采取的态度是“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意思是碰到有道明君就出来做官,碰到无道的暴君当政就拉倒,干脆远走高飞或是装糊涂。所以,在阳货擅权时他弃官而去,“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

听说齐国国君重用士人,他到了齐国,齐国国君对他确实很好,可惜的是,齐君的权力已被架空,说话不算数,没人听。孔子只好又回到鲁国,开始办私学授课。希望以此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后来,权臣阳货被逐,季氏取而代之,孔子重新被重用,但齐国怕鲁国因用孔子而强大起来,自己的国家就有被兼并的危险。便想出了一个美人计——把女乐送给季桓子。季桓子受齐女乐而不听政,“从此君王不早朝”,无可救药地沉湎于女色,孔子自然被冷落。

五十五岁那一年,孔子带着弟子离开鲁国,开始了周游列国的传道之路。

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吃了许多苦。柏杨说,孔子到卫国就是去寻找实现自己政治理念的机会,这次见到了执掌朝政的南子,总算看到了一线希望。但是老天总是不遂人意。就在孔子在卫国这当儿,夫差召开诸侯大会,卫宣子让孔子和他一起去。此一去卫宣子就没有回来,被逃出国的太子干掉。孔子受各国保护,回到卫国,还和南子一道粉碎了太子的夺权计划。可是太子不仅垂涎王位还垂涎南子的美色,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就这么成全了孔子和南子的好事。他答应离开卫国,但是有一个条件,孔子也不能留在卫国。

可怜南子这个全天下最聪明最美丽的女人,好不容易喜欢上了这么个男人又阴差阳错地错过。

柏杨的话,只是图一时快活,不能当真的。南子是否喜欢孔子,这事已无法考证。记不起来是谁的话了,说在过去的时代,科举考试四书章句作为题目出了个遍,但“子见南子”却很少有考官出过,如果真的出了,考生都要骂的,因为实在不好演绎,一个不留神,说出孔夫子“寡人有疾”来,那可麻烦大了。

孔子前来游说君主推行他的“以仁治国”的政治主张,南子难道不知道“以仁治国”是个好东西?可是,在那个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时代,诸侯分割,大臣僭越篡权,当你推行仁政的时候,他人早已挥起大刀要砍你的头了,无论是卫国还是宋国,在一个崇尚武力的时代,大家都选择铁腕和血腥来消灭异己,并把这些视为巩固权力的最有效手段,即使异己是自己的血亲也毫不手软。孔子却要求君主行仁道、守礼法,这未免太不识时务!在今天的人看来,不是神经病就是书呆子。

这正是孔子的可敬之处,看上去很拙的孔子。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开口闭口谈“仁”,谈恢复他认为最理想的秩序周礼,劝大家不要再厮杀了。可是,君主们都不听,反而认为孔子的到来纯属添乱、多事,甚至咒骂他是“丧家之犬”,以致孔子不是被人追杀,就是被驱逐出境。  但执著于理想的孔子没有气馁,明知道推行不了还要说,还要做,“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正是孔子了不起的地方,是他异于常人之处。大智慧必定有大悲悯,大悲悯也必有大智慧,即使走投无路,也能随遇而安,百折不挠。

晚年的孔子,疲于奔波。整整十四年,忧郁的孔子坐着破牛车,从一国到另一国,他坚韧不拔地游说,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直到没有一个国家的君主愿意理他,没有一个国家愿意收留他,他这才无可奈何地踏上返回故里的归途。唐玄宗有诗云:“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栖栖”两字倒是孔子一生的真实写照。孔子的一生栖栖惶惶,可以说苦不堪言,人家笑他“惶惶然如丧家之犬”。用今人的话来说,就是没享过几天清福,没过过几天安静日子,但孔子却不言苦,依然“乐天知命”。

周游列国的孔子吃了多少苦,今天恐怕难以想象。鲁迅曾经在一篇文章中推测说,孔子晚年有严重的胃病和胃下垂,鲁迅本来是学医的,他的推测应该有一定根据的吧。P7-9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22: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