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作家”二月河最新力作,二月河笑谈古今,解读儒释道思改人生路。这部随笔集中除了继续谈论清代帝王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外,秦始皇、刘邦、项羽等,都成为随笔的话题,而且往往不是重述历史,显摆学问,而是搜遗解疑,说长道短,发表感受,甚至独持一说。这当然源于他对历史的浓厚兴趣和阅读思考的深广度,由此也可理解写出清帝系列小说不是仅仅掌握清代历史就够了的,亦可见其小中见大的文体掌控能力。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佛像前的沉吟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二月河 |
出版社 | 河南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皇帝作家”二月河最新力作,二月河笑谈古今,解读儒释道思改人生路。这部随笔集中除了继续谈论清代帝王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外,秦始皇、刘邦、项羽等,都成为随笔的话题,而且往往不是重述历史,显摆学问,而是搜遗解疑,说长道短,发表感受,甚至独持一说。这当然源于他对历史的浓厚兴趣和阅读思考的深广度,由此也可理解写出清帝系列小说不是仅仅掌握清代历史就够了的,亦可见其小中见大的文体掌控能力。 内容推荐 生活中的二月河有一点儿不修边幅随心所欲,似乎是经历过打的阵仗,看惯了春风秋月,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因而,文章不着意于谋篇布局,更不雕凿文字,一任所见所闻所思,如水银泄地,行所当行,止所当止。 目录 冬至况味 笑侃“过年 过清明,有所思 端午节话五月 中国的“情人节——七夕 八月十五拜月记 重阳随想 闲话十月朔 腊八粥 冬至况味 佛像前的沉吟 佛像前的沉吟 昔阳石马寺 香严初话 香严寺二记 意外香严寺 随喜丹霞寺 断想慧能 西游的味道 如是我闻,汝来白马寺 一张门票的效应 花洲情缘 孑遗仅存——赊店镖局 初记白河 花洲情缘 都江堰的神 好来汉风芒砀山 凭吊陈胜王 神幽青城山 啊!辛夷,南召辛夷 五朵山记 昔阳感觉 山西情缘系列 南阳的“官办财神庙 干净的济南 满井村一过 从洛阳到南阳的神 宝藏遍布芒砀山 社旗的关公 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 雍正一书构思始末 生命热情的断想 我看《大义觉迷录》 顺治死在商丘? “顺治出家”谜说 孽海恨天 天涯之情 是黯淡的,但是 何不学施愚山——龙门故事说(上) 敲门砖,敲门呀!——龙门故事说(中) 猥政·高考移民——龙门故事说(下) 怎一个“悔”字当得 丙戌孟春闲磕牙——吃 新春闲磕牙——博学鸿儒科 新春闲磕牙——清初汉奸轶闻 1978追忆 我与两个责任编辑 戏笔字画缘 “正清和”的思谓 中国“商人”来啦! 读书的旧事 银杏情结 “林四娘”题材运用 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落霞系列小说讲座提纲 试读章节 中国人最讲究什么?打开《二十四史》看,无论春秋大义,抑或信史直述,其实讲得最扎实的只有两个字:“礼”、“孝”。由此发端衍化出来的崇拜情结,各个时代叫法版本不同。到了清代,中国社会风景最茂的时候,叫做“敬天法祖”。这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精神内核。平常时节只是在言语生活行为中“体现”。到过年,也正是劳累一年“该歇歇气儿”时,农业国,这时是全民都有点空闲时间的,于是便张忙这事。 打开《红楼梦》看,贾府里说到的最热闹的事,不是宝玉、黛玉等一团团的“恋爱雾”,也不是蜚短流长的各种人事演绎,元旦祭祀,是贾府内部最郑重最繁复的社会活动。其实何止贾府?贾府如是动作,与之同时,普天下的人都在动。我们现在是“二十三,送灶王爷上天”——阴历二十三,全民进入“年时”。 二十三送灶王爷上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灶鸡,二十八把面发(蒸馒头),二十九灌(买)黄酒,三十(儿)捏鼻儿(包饺子),初一(儿)拱揖……天天干什么,不用政府下令,全民都一致。就是白痴,怎么过年?“傻子过年看隔壁”——我傻,瞧人家包饺子,我也包。过年时所有的傻子都会聪明得如同正常人。 我有一本《清嘉录》,里头有专写腊月正月的过法的。其实,真正的情况是,入腊月,忙年就开始:跳灶王、跳钟馗、吃腊八粥、做年糕、制冷肉、送皇历、叫火烛(乞丐们每夜打梆子喊“小心火烛”)、打尘埃、过年(放鞭炮送诸神)、蒸盘龙馒头……一天有一天的事,都是规定好了的“口令”。 正规的进入“年”,却比我们今天迟了一天,是腊月二十四,叫“念四夜送灶”。 过年的国家,不止我们。一些东南亚国家几乎与大陆是“同步进行”的。我住在南阳,每到年二十三夜十二点,满城的爆竹会响得暴雨一样。近处的“嘣”“啪”震耳欲聋,远处的不分个儿,有点像开锅的稀粥。这个时候,我常常到阳台上去看,呀!到处都在闪烁着爆竹起火,二踢脚、地老鼠、小焰火,明灭不定中伴着清脆或沉郁的爆响。有时下雪,那就更好看,硝烟中闪着光,雪片被染成五彩缤纷在硝烟中荡漾,夹着密不透风的响声……那是什么景观?你来看看才知道,二月河用笔跟你说不明白,拍照片不行,录音也不行,录像摄像呢?恐怕都不行,气氛是没法“表达”的。 城里人现在简单,在这样的“气氛”下全家吃点、喝点,打开电视“看点”什么,乡里人怕还要祭灶。胖乎乎的灶君夫妇,两旁贴着对联“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香烟缭绕中人天欢喜。 《清嘉录》里头说的,就更热闹,那是“二十四日”: ……比户以胶牙饧祀之,俗称糖元宝,又以米粉裹豆沙馅为饵,名曰“谢灶团”,祭时妇女不得予。先期僧尼分帖,檀越灶经,至是填写姓氏,焚化禳灾……穿竹筋作杠,为灶神之签,升神上天,焚送门神火光如昼…… P3-4 序言 二月河近年写了不少随笔,在我,是意料中的事。 这缘于我对二月河的了解。 二月河在文坛成名之后,有人称他为“怪杰”。这称谓肯定二月河是“杰”,但强调的是“怪”。想想,作家二月河确实有不少“非常规”乃至“超常规”的情形。 有一个日子我记得十分清楚:22年前,1986年5月25日,我第一次与二月河见面。此前,黄河文艺出版社送来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康熙大帝》第一卷《夺宫》,邀我参加讨论会。我看到书的署名二月河,觉得名字很怪,赶忙打听是哪里的作者,说是南阳一个年轻作者,前几年转业的部队副连职干部,此前名不见经传,没有发表过文学性的东西,一下子拿出长篇,此为其处女作。但是,读了书后,我不无惊奇:于历史饱学而感慨颇深,细节纷至沓来文采飞扬,小说通俗而思想不俗,极想见到此人。会上见了,知其真名凌解放,觉其面善,厚重沉稳,心中有数,寡言低调而不掩其气势,不类常见文人。讨论会人数不多。层次很高。冯其庸先生以师长口吻评说“凌解放的第一部书像小孩子学走路”,国内几位著名的清史专家对《康熙大帝》第一卷所表现出的史识给予肯定性评价,文学界则对作者初试身手写人叙事的文学才能刮目相看。也就是在此次会后.通过媒体,读者知道了二月河是谁人。 同样,我更清楚地记得一串数字: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二月河开始创作《康熙大帝》,1985年出版第一卷,而后马不停蹄连篇累牍,直到2000年《乾隆皇帝》第6卷,连续15年出版《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三大部13卷500多万言。通过小说问世和改编成电视剧播放,二月河的名字逐渐为海内外读者所知,由声名鹊起到声誉日隆,于90年代后期至新世纪初期达到高潮,其影响至今不衰。 由这些简单的数字,可见二月河的不同常人之处:埋头苦干精神和超常的写作状态.文坛极少见的不给大家任何通报就杀将出来的一员大将,人们会误以为二月河好像没有充分准备就成了戏台上的大角儿。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