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搏浪天涯/国当代作家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霍达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作家霍达多年跟踪采访和写作,于2005年推出反映我国远洋渔业开拓者可歌可泣奋斗事迹的长篇报告文学《搏浪天涯》。阅读这部近55万字的作品,读者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它既是一部我国远洋渔业草创、成长和壮大的“史记”,也是一部当代生活的生动画卷。在当前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这部描写了众多先进共产党员形象的作品,其现实意义更是不言而喻。

内容推荐

以1989年11月8日《人民日报》的《弄潮大西洋》为发端,14年前的3月,在中国海洋渔业10周年之际,著名作家、全国政协常委霍达推出了长篇报告文学《海魂》。十年再磨一剑,2005年,在中国海洋渔业20周年之际,霍达再次以讴歌中国海洋渔业的开创者为主题,推出力作《搏浪天涯》。它既是一部我国远洋渔业草创、成长和壮大的“史记”,也是一部当代生活的生动画卷。在当前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这部描写了众多先进共产党员形象的作品,其现实意义更是不言而喻。

目录

自序致敬,大西洋上弄潮儿

漫漫西行路

比绍往事

奥斯瓦尔多

塞拉利昂进行曲

穿越战争的硝烟

塞内加尔散记

摩洛哥渔歌

几内亚琐谈录

毛里塔尼亚掠影

激情冈比亚

遭遇“食人族”

火海方舟

重洋万里探龙穴

裂变

家书抵万金

英雄的晚年

人性化管理:现代化企业的生命

细雨无声

无情未必真豪杰

年轻的“元老”

情留西非

硕士渔夫

船长轶事

船长年仅二十五

何处是归程

两情若是久长时

岁月留痕

骨肉

心愿

蹈海

海葬

冰海悲歌

捐躯者名录

试读章节

指挥船“海丰”824甲板上,船队的总指挥、中水公司副总经理、西非临时党委书记吕洪涛和领航小组成员于涛、钟长发、高守延、李国刚、王希楷、杨楷昌、李文瑞望着欢送大会的主席台,激动的心情难以抑制。中国第一支远洋渔业船队将在他们的带领下冲出国门,走向万里之外的大西洋,真正是任重而道远……

吕洪涛个子不高,却敦实雄健。他生长于渤海莱州湾边,自幼迷恋大海,青年时代从会计学校毕业之后便进了水产部门,三十多年之后,改革开放的大潮又把他推向远洋。1983年7月至8月、1984年2月至5月和同年12月,吕洪涛率团三下大西洋,对西非沿岸的五个国家和一个地区进行了为期一百零八天的实地考察,经过反复研究、论证、会谈,签订了一系列国际渔业合作协议、协定和合同,并经过双方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确定了六个项目。今天,这一切都要实施了,四十九岁的吕洪涛挂帅出征,开始了他前半生梦寐以求的大事业。然而,吕洪涛此刻却紧锁着双眉,脑际也在萦绕着张延喜同样的思路:该准备的,我们已经尽了最大努力,成败还要看未来的实践。世上没有先知先觉,没有包打天下的英雄。尽管吕洪涛素来精明干练,人称“铁算盘”,也仍然难以预料未来的一切……

船队在马尾港集合之后,总经理走遍了每一条船,向远行的人敬酒,祝他们一帆风顺。吕洪涛端着酒杯,却难以痛饮,他身上的责任太萤大了。

紧紧地握手。张延喜操着一口带南方味儿的不大标准的普通话说:“吕老板,我把十三条船、二百多口子人,都交给你了!”

吕洪涛知道这句话的分量。“你瞧着吧,我会给你办好的!”君子一诺重千金,犹如立下了军令状。停了停,他又审慎地补充了一句:“不过,也希望你能理解……”

他希望张延喜“理解”什么呢?却没有说出口。

当然能理解了,共同创业的人,心有灵犀一点通。张延喜故意作出轻松的微笑,瘦削的脸庞上弯起两道对称的纹路:“外国的黄金不是等着你去捡!我不求你马上赚回钱来,只要一路平安、站住脚跟就是胜利!如果不行,就只当是一次远航训练吧。万事开头难,这毕竟是填补空白的第一次啊!”

两个好朋友就这样在船头分手了……

欢送大会在进行中。农牧渔业部顾问林乎加、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项南、经贸部顾问程飞作了语重心长的讲话,千叮咛,万嘱咐,一片殷殷送别情。

“烟渔”621船长张松荫代表全体远航船员向送行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感谢,决心发扬中国渔业工人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同心同德、尽职尽责,争取首战告捷,为祖国、为人民争光,为发展中国与非洲人民的传统友谊和渔业合作而努力!

记录纸面上的这些语言,已难以再现发言人当时的心情。他是代表首航的二百二十三人在向祖国辞行,此番出征,面前是波谲云诡的汪洋大海,是初次涉足的万里征途,途中凶吉难卜,尚不知能否到达彼岸,将来几人生还?在这简短的誓词之外,征人心中又有几多慷慨,几多悲壮,几多眷恋!他们来自各个地方公司,在离开家乡开赴福州时,送行的亲人们依依不舍,哭声一片,仿佛生离死别。往日他们出海打鱼,一个航次不过三五日,十天半月,家人尚且提心吊胆,如今一去万里,山重水复,天各一方,家里的白发爹娘、妻子儿女怎能不把心儿揉碎、双眼望穿!如果此行顺利,也要等到两年之后船员轮换时才得相见,但如果不顺利呢?临行之别便成永诀!

1983年下半年,农牧渔业部向我国驻沿海国家的一些大使馆发出函电,委托他们与驻在国研究开展渔业合作问题。7月,开始投入对远洋渔业的准备,从建立项目到人员选派、培训考试、设备修造、船舶检验、航线制定、物资筹集……

1983年10月,对外经贸部国外经济合作局邀请广东、江苏、福建、浙江、上海等五省市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和水产部门负责人,就发展远洋渔业合作问题进行了座谈。与会人士认为,近年来约有三十个国家向我提出过渔业合作的要求,如何充分利用国外的渔业资源,加快同有关国家的合作步伐,是当前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做好这项工作,对于保护我国的渔业资源,缓和供需矛盾,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我国在发展远洋渔业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基础,捕捞能力较强,在修造船、制网、加工、冷藏、储运等方面已初步形成体系,捕捞和加工技术力量也有潜力,可以抽出一定数量的渔轮和技术力量从事远洋捕鱼。开展同国外的渔业合作,既有需要,也有可能。在这次会议的简报上,国务院副总理万里批示:“这是一件好事,应促其实现。”田纪云批示:“请李灏同志约请有关部门研究,提出意见。”

遵照万里、田纪云两位副总理的批示,国务院副秘书长李灏于1983年12月31日主持召开了关于我国发展远洋渔业对外合作问题的会议。会}义认为,发展远洋渔业对外合作是一项新业务,情况复杂,政策性强,不仅涉及合作国家的有关法规,而且还受国际法的制约,因此首先需要认真探讨发展远洋渔业对外合作的经济效益和涉外政策。为此,必须进一步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并在近期内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论证方案。

1983年7月至1984年2月,农牧渔业部先后派出十五个团组对有关国家进行渔业考察。

1984年2月27日至3月1日,对外经贸部和农牧渔业部联合召开会议,专门邀请那些曾经对孟加拉国、摩洛哥、巴基斯坦、赤道几内亚、所罗门、新西兰、斯里兰卡、澳大利亚、基里巴斯、马尔代夫、毛里塔尼亚、美国等国家进行过渔业考察的单位,派熟悉情况的人员参加座谈,并邀请国家计委、经委、财政部、中国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海关总署等单位派人指导。开展远洋渔业这件大事,已经由理论进入实践,渐渐地可以触摸了。

1983年至1984年,中国海洋渔业总公司先后与几内亚比绍渔业国务秘书处签订手工捕鱼协议,与意大利实达高公司在西班牙拉斯帕尔马斯合资成立中达渔业有限公司,与塞内加尔经济贸易公司在塞内加尔成立中塞渔业有限公司;中国海洋渔业总公司、中达渔业有限公司与塞内加尔辛伯士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中非渔业有限公司。

1984年下半年,国务院成立由程飞、孟宪德、马凌、刘源、鲍光宗等五人组成的国际渔业合作领导小组,制定具体规划方案,确定了自力更生、先易后难、由小到大、先点后面、稳步发展的原则。

1984年10月,经国家经委批准,农牧渔业部所属的中国水产供销总公司、中国水产养殖公司、中国海洋渔业总公司合并,宣告成立中国水产联合总公司,张延喜任总经理,翁培俊、金骏、许宏纲、吕洪涛任副总经理。

1984年11月,中国水产联合总公司在北京西山召开备航会议,研究、落实我国第一支远洋渔业船队起航前的各项筹备工作。

1985年初,中共中央发出(1985)5号文件,号召“积极开发外海、远洋的渔业资源,采取优惠政策和切实措施,组织有条件的渔船向外海推进;同时,尽快组建我国的远洋渔业船队,放眼世界渔业资源,发展远洋渔业”。

密密麻麻的日程表一直排到1985年的阳春3月,由国家贷款200万美元外汇额度、公司总投资3500万元人民币成立起来的我国第一支远洋渔业船队,终于集合在马尾港口,就要起航了。它们是:烟台渔业公司的“海丰”824、“烟渔”619、620、621、622,湛江渔业公司的“远渔”1号、2号,舟山渔业公司的“舟渔”629、630、633、634,福建闽非渔业公司的“闽非”1号、2号。P8-11

序言

国学大师王国维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言,真正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其实,不必特指“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世间凡人,只要是下功夫研究点儿什么的,无论卖豆腐的、种西瓜的、编蝈蝈笼子的、弹钢琴的、唱戏的、写文章的,对于自己所从事、所熟悉、所热爱的工作,其中的酸甜苦、辣,必有深切的体会:若要出类拔萃,独树一帜,决非易事。人们要做好一件事,大都是从向往开始,如登高望远,对那遥遥可见的风景,充满无限的憧憬,这便是第一境。继而为之痴迷,苦苦追求,虽山重水复、万险千难也在所不惜,这便是第二境。许多人就在这第二境中停顿了,退却了,或者倒下了,吃尽跋涉之苦,却未曾尝到攀登之乐,因为他没有达到那风光无限的第三境。难就难在第三境,妙就妙在第三境,那是艰苦跋涉之后的突然发现,是长期积累之后的妙手偶得,是废纸三千之后的神来之笔。所谓“下笔似有神助”不过是自欺欺人,灵感来自作家自已,是冶炼了自身的天赋、智慧、阅历、学识和治学风格所浓缩的精华进发的闪光裂变,可遇而不可求。一位前辈作家说过:“寻诗争似诗寻我。”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引用了这句话,并且阐述自己的创作体验:“从某种意义上说,作家并不是作品的主宰,文学创作是一个奇妙的‘互动’过程:你在‘寻’他,他也在‘寻’你。你为了寻找最佳的表现形式,‘众里寻他千百度’;而他好像是一件早已存在的、完整的、有生命的艺术品,等待着你的发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样的创作状态,对作者来说已不是苦行,而是艺术享受。”编辑在发稿时,认为“苦行”二字不妥,问我是不是改为“苦刑”?我说不能改,这不是笔误,而是我刻意这么写的。“苦刑”是他人强加于你的刑罚,只能被动地承受,因此才深感其苦;而“苦行”是你主动地自找苦吃,虽苦而无怨,若“苦行僧”然。二者有着明显的不同,我取后者。

写作是一个自我“修炼”的过程,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升华自我的过程。回首几十年文学生涯,自然是苦多于乐,大半时间都花在了“众里寻他千百度”,然而,偶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顷刻间便抵消了所有的辛劳,所有的付出,由衷地感到今生不虚此行,庆幸我选择了文学,文学选择了我。

收在这部集子里的,是我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一个个都是当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耗了我的一份心血和一段生命,重新翻检时,像抚摸着自己的儿女。现在,他们都长大了,再一次整齐地排列成阵,去面对我的读者。母亲是不愿意当众评价儿女的,那就把这个权利留给读者吧,也许你能够猜到,哪一个是我最钟爱的。

9008年12月6日写于抚剑堂书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3: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