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听听老子怎么说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萧郎顾
出版社 武汉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上承古代文化,下启万代之学。老子具有异于常人的智慧,凭借一双犀利之眼看穿了人世间的是是非非……

返璞归真、顺应自然、超然物外,是老子提出的解决之道。或许我们很难摆脱琐事的羁绊,但只要心灵深处多—份诚实、多—份纯真、多—份善意,人生就会收获多—份的幸福和甜美。

内容推荐

老子一语“自然”,引来无数争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解释的越多,反而越使它扑朔迷离了。

老子的本意未必有如人们想象的深奥。他所说的“自然”是“道”的根本,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崇高的人生境界。

就人本身来说,与生俱来的天然本性就是“自然”,包括真实的思想和情感。但久经凡尘磨砺,难免受到影响,渐渐滋生了虚伪、奸诈、善变等恶习,最终将真性情、真感情埋葬。

返璞归真、顺应自然、超然物外,是老子提出的解决之道。或许我们很难摆脱琐事的羁绊,但只要心灵深处多—份诚实、多—份纯真、多—份善意,人生就会收获多—份的幸福和甜美。

目录

第一章 老子和他的时代

 宗法与礼制

 分封与井田

 小国寡民

 治大国,若烹小鲜

 “无为”与“不为”

第二章 圣贤出世

 出生故事

 童年往事

 “真、善”是其本性

 师从常枞

第三章 坎坷仕途

 周都藏书史官

 收蝎渊,初遇孔子

 意外的婚事

 为官与弃官

第四章 与孔子论道

 关于“礼制”的争论

 孔子再访与求荐

 隐居沛地,探求天道

 孔子问礼——蓬累而行

第五章 传道与授徒

 南荣求养生

 柏矩游齐之事

 崔瞿问道

 士成绮访老

 谈生论死

第六章 驱青牛,出函谷

 过雄关,墨迹永流传

 点化阳子居

 游历咸阳

 扶风情深,槐里义长

第七章 老子这样说

 万物之本源

 人生之境界

 人生之追求

 大智与大愚

 柔弱胜刚强

 祸兮福之所倚

 生与死

附录 《道德经》全文及解读

 上篇

 下篇

试读章节

治大国,若烹小鲜

老子在《道德经》第六十章中第一句话就是“治大国,若烹小鲜。”从字面意思看,是说治理国家就像煎小鱼一样。

但是圣心高远,微言大义,如果仅仅这样解释似乎没有领会到老子精神的实质。治理国家又怎么能像煎小鱼一样呢?

之所以说“烹小鲜”,说明与“烹大鲜”是有差别的。煎大鱼时一次煎一两条,注意力只放在一个点上,无论是火候还是成熟程度都容易掌握。煎小鱼则是每次煎一锅,这整整一锅小鱼,要照顾到每一条显然很困难。所以,不应该轻易翻动搅乱它们,那样会使每一条都受到损害,无法保持完整,等到煎熟时,都已破碎不堪。

老子将数量繁多的小鱼比作人世间的芸芸众生。统治者在治理人民时,应该承认自己的能力有限,无法照顾到每一个人。因此,应该顺从社会的自然秩序,不能朝令夕改,随意搅乱最难控制的人心,否则,国家将会出现祸乱。

老子所烹的“小鲜”可能不止一种鱼,可能包括形形色色、不同种类、不同形状的小鱼。怎样才能将它们煎好呢?最好的办法是不挑不捡,将它们放在一个锅内煎煮。虽然每条小鱼的情况有所不同,但从总体来说它们需要的火候及温度相差不远。

相同的,一个国家怎样才能治理好形色各异的人民呢?这就要求统治者对待不同的人民,不同的组织,甚至是不同的自然资源都要一视同仁,不要凭借主观意志人为地划分出高低贵贱之别。即使人民已经形成了贫贱之分,高低之别,那也不应该是统治者主观造成的,而应该是社会秩序自然演化的结果,其中没有不公平的因素。

曾有人问老子怎样才能使天下太平,老子回答说:“人们都不崇尚所谓的圣贤之士,世上的人便不会有争斗。人们都不在乎金银财宝,世上便不会再有人去偷盗。人们看不到诱发私心和欲望的事物,便可以安安稳稳地生活。所以,真正圣贤的人管理人民,是使他们心里保持谦卑,腹中得到温饱,血气顺畅,身强体壮。如果人们都处于无所欲求的状态,即使是有点小聪明的人也不敢轻举妄动、胡作非为了。遵循这样的无为治世之道,还怕天下不出现太平盛世吗?”

老子的这段话又与他“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思想相契合了。按照这样的治理国家的方式,就可以达到《道德经》中所说的“其政闷闷,其民醇醇。”(意为:一个国家的政治平实宽松,它的人民就朴实而敦厚)否则,就只能是“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意为:一个国家的政治严苛而细致,它的人民就尖酸刻薄)了。

“烹小鲜”的方法提出,还要讲求策略。对于被放在油锅里的“小鲜”来说,被烹无疑是一个受煎熬的过程。而对于“烹小鲜”的人来说,也应该顾及小鱼的感受,文火慢煮,使其心甘情愿被烹。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双赢的局面,烹者与被烹者各得其所。

面对自然无为的芸芸众生,统治者也应该像“烹小鲜”一样,使人民乐于遵循国家政策,双方达成双赢。老子还告诉统治者,如果可以做到“治大国,若烹小鲜”,那么就是遵循以道治理天下。

因此,鬼怪不会伤害人,神也不会伤害人,圣人也不会伤害人,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互不伤害。国家不必劳师动众压迫人民,百姓也不会费尽心机作乱犯上,统治者和人民的利益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实现。

“治大国,若烹小鲜”如果有人将这句话理解为“治理国家非常简单,就像煎小鱼一样”,这不免有失偏颇。

“烹小鲜”也不是看一眼就能掌握的,要亲手做过之后才明白其中的技巧。经过若干次亲身体会,对整个工作流程熟悉之后,“烹小鲜”便真的变得简单起来。但这时的简单已经与开始时的简单不可同日而语了,正像《道德经》开篇第一句所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P10-12

书评(媒体评论)

自即位以来,罔之前代哲王之道,宵夜遑遑,虑穹苍之切鉴。于是问道诸人,人皆我见,未达先贤。一日,试览群书,检间,有道德经一册,同便但观。晃数亲中尽皆明理,其文浅而意奥,莫知可通。

——明太祖 朱元璋

这个在《老子》书里萌芽,在以后几百年里充分生长起来的自然主义宇宙观,正是经典时代的—份最重要的哲学遗产。自然主义本身最可以代表大胆怀疑和积极假设的精神。自然主义和孔子的人本主义,这两极的历史地位是完全同等重要的。

——胡适

老子的信徒们说老子本人曾化为佛,即是以人身而永远存在的上帝。老子的主要著作我们现在还有,它曾流传到维也纳,我曾亲自在那里看到过。老子书中有一段特别重要的话常被引用:道没有名字便是天与地的根源;它有名字便是宇宙的母亲,人们带着情欲只从它的不完全的状况考察它;谁要想认识它,应该不带情欲。

——黑格尔

老子所称道的“上善”在于“无”,这种说教以“无”为“上善”,也就是一种通过与神格柏融合、从而通过消灭人格而取得自我感觉消融于神格深渊之中的意识。

——康德

早在二千多年前,老子就已经预见到了今天人类文明的状况,甚至已经预见到了未来人类文明所将达到的状况,或者这样说也许更正确,老子当时就发现了一种形势,这种形势虽然表面上完全不同于人类今天所面临的形势,但事实上二者却很相似。可能正是这个原因,他才写下了《道德经》这部奇特的书。不管怎样说,使人感到惊讶的问题是,生活在科学、文明发展以前某—时代,老子怎么会向从近代开始的科学文化提出那样严厉的指控。

——汤川秀树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8 18: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