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是饭人》倾注了欧阳应霁对美食的热爱与追求,书中展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国美食、香艳缤纷的法国料理、温馨独特的娘惹菜肴、垂涎欲滴的京都家宴……每一个地方都有一个关于美食的故事,每一道菜肴都承载着人们对于美食的坚持。
《天生是饭人》不仅介绍各地特色美食,它还是本生活的随笔;不单单透出的是美食的诱惑与香醇,它更是用最为朴实而亲切的文字记录着生活的点滴,让我们疲惫的心灵得到最轻松的慰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天生是饭人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欧阳应霁 |
出版社 | 辽宁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天生是饭人》倾注了欧阳应霁对美食的热爱与追求,书中展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国美食、香艳缤纷的法国料理、温馨独特的娘惹菜肴、垂涎欲滴的京都家宴……每一个地方都有一个关于美食的故事,每一道菜肴都承载着人们对于美食的坚持。 《天生是饭人》不仅介绍各地特色美食,它还是本生活的随笔;不单单透出的是美食的诱惑与香醇,它更是用最为朴实而亲切的文字记录着生活的点滴,让我们疲惫的心灵得到最轻松的慰藉。 内容推荐 欧阳应霁的《天生是饭人》——一本美食旅行的记录承载者。 欧阳应霁——一位为食行走、结交朋友的生活美食追求者。 《天生是饭人》讲述了欧阳应霁先生到处寻找着和他一样热爱美食的同僚,无论他们是在古都西安,还是繁华巴黎,无论他们身处幽静的京都郊区,还是风景秀美的印尼别墅……这一切只为“美食”而相识,更为“美食”而相知。 《天生是饭人》的书籍护封是一张精美的海报,海报上一张张图片都展现着欧阳应霁与美食相碰撞带来的快乐。 书中精致、美味的每一道菜,都透着历史的沉淀与思想的创新,都凝聚着烹饪者的心血和多年来驾轻就熟的烹饪经验。这一切都被作者细心地记录在案,并毫无保留地呈献给热爱美食的同仁。加之文中的清新讲述,更会让你切身体会到“天生饭人”欧阳应霁从美食中寻找快乐和满足的感动。 目录 序 我是饭人 心里有素 缘来远方 家传飨宴 劳动与嘴馋嘴光荣 治疗系午餐 长安不靠谱 外卖时光 草根香 面包遇上蘸酱 从桥边到桥头的在地滋味 二十年,两顿饭 筑梦山居 恰同学少年 娘惹恋 喜乐分享 直上天堂,往返人间 京生活料理 元气教室 逐梦达人 有机自疗 惜旧立新 性感延伸 享乐煮妇,实在厨房 魔椅柏林 秋高·气爽·身心野餐 后记 共饭人 试读章节 说实在的,我大抵没有为我的朋友两肋插刀的能力。 因为刀一旦硬生生地插进去,恐怕我连再见也来不及说就马上倒地不支了,还要麻烦人家把我抬走丢掉,岂不更是个负累P要么是更激、更有民间传奇色彩的上刀山下油锅,要么就是走进厨房为朋友舞刀弄铲,然后捧出一桌色香味应该还可以的小菜大菜。个人能力有限,能够在对的时候没有做错事,已经算是万圭。 当然做人还是会稍稍偏心的。我常常对自称“又一山人”的老朋友黄炳培说,除了他身边的“又一夫人”外,我大抵是这个世界上最能照顾他饮食的朋友了。黄炳培吃素,所以每当一大群朋友在外头碰面聚餐,我除了理所当然地担当挑选餐厅和点菜的角色,尽量保证大家吃个尽兴,也总是没有忘掉我这位吃素的老友,先为他点好几个专属的菜式。也正因如此,本来大鱼大肉的一顿饭,就有了比较健康清淡的平衡,说来我们倒真的要感激他的坚持。 一般朋友认识Stanley黄炳培,应该都从他受“红白蓝”塑料布启发而创作的好一批摄影装置艺术品开始。这些作为建筑工地和街头摊贩的帐篷和运输贮物袋子的面料,在他的整理收集和演绎安排下,从日常生活器物的层次,提升为象征代表香港的勤劳刻苦,撑得起、摆得平的庶民性格和精神之象征。如果红白蓝塑料布成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和指定色,相信肯定会抢走部分法国国旗的风头。 对于更近距离熟悉他的朋友来说,念念不忘的该是他在从事广告创作时期(也是香港广告制作的黄金时代)的好些脍炙人口以至激励人心的作品,也因为他专注大众传播的敏锐触觉,所以近年来在换了航道花上更多时间从事个人艺术创作时,作品就有了更大的社会性、日常性和包容性。不走孤寡偏生,专往废置旧楼里钻的“空白墙报板”先生,“监仓”先生和“涂鸦”先生,有了这样的老朋友,三五七时都会被他作品里的视觉能量震撼一下,我也就能更满足地跑进厨房去做我的分内事了。 说了好多趟要到stanley家里去做一顿饭,但唯一的挣扎,是他家装潢布置的用料和颜色选择实在太对胃口也太舒服,一进门就像回到自己的家,马上懒起来,往沙发一躺就什么也不想做。终于下定决心相互约好,找了一个难得大家都闲着的周六午后,手挽大袋小袋的食材来到他在港岛半山拥有无敌维多利亚港海景致的住所。平常来的时候大多是晚上,喝着茶捧着酒,看到的是别有滋味的万家灯火。而今天,眼前的繁华市巷在大太阳底下比真实还真实,窗前呆站看不厌,几乎把五菜一饭加一甜点的时间都耽误了。 “又一山人”还在山的另一端未归,厨房里和“又一夫人”一边洗洗切切一边天南地北闲话家常。登堂入室做的这顿饭当然全是素菜,避开了男主人不喜的生冷,辛辣,酸涩以及粘稠调酱(他也真是挺挑剔挺有要求的),还好他吃蛋奶类制品,还算有些空间让我放肆发挥。所以,一桌素菜包括了各式将青豆烫过后下了芝麻蘸酱的凉拌,他最爱吃的莲藕做的蛋白豆腐夹,用云南牛肝菌干作配料蒸的水蛋,东洋风味的牛蒡红萝卜地瓜煮,还炒了一盘成蛋黄豆角配菠菜糙米饭,忙乱中唯独欠了一道像样的汤水,却也有了下次再来一显身手的借口。 明亮的室内,玻璃饭桌上摆了满满的一桌素菜,丰盛而平和。席间谈起他在最近一次联展中展出的一组作品——用特别量度设计的平常家用沙发茶几重组装嵌而成的人生最后一件“家具”——一副棺木。这可是我们多年前就拿来讨论的一个项目,还记得我笑着跟他说看谁先行一步,届时还未走的那个可得友情客串帮忙做老友最后一回露面的美术指导,从灵堂布置、照片选择、灯光强弱到鲜花摆放和音乐编排,当然还有那一副作为目光焦点的棺木。想不到他原来没有忘记做功课,先来一个暖身预告,作品称作“无常”,与他近年学佛的思路有所连接——我所关心的“无常”说来其实是食材素质的稳定与否以及食材价格的上落变化,以至食品包装上大肆标榜的“有机”是否真正有机,素食者可用是否真的可用,与炳培兄相比,他是大无常,我是小无常。P16-18 序言 我是饭人 曾经有那么三五年,频频走访生活在各地的新朋旧友,有幸到她们他们的家中,抱膝长谈,谈生活,谈创作,谈家居布置建构细节。朋友们也乐意我把这过程都用摄影用文字记录下来,发表出版,成为与更多读者朋友分享生活体验的一个机会。 其实这好几年的丰富交往经历中,我从留意这些好朋友的书房藏书、工作室设备、用具以至衣橱服式这些直接可以反映主人行事性格的环境和物件,转而更集中留意大家各自厨房里的各种装置设备——从高端的厨具组合家电配套到从各地跳蚤市场捡回来的古董级杯盆碗碟刀叉匙筷。有的开放式厨房接连着饭厅接连着书柜都堆满与食物相关的中外食谱,有的冰箱里面长期堆满远近驰名的各个家乡特式食材。如果主人兴之所至,更会亲自下厨示范拿手好菜宴请贪吃来客,把自己最真挚的一面,最厉害的一手,表现得色香味俱全,淋漓尽致。 走进这个那个各有性格特色的厨房,就像再多开一道门加开几扇窗,更进一步地认识这位那位朋友的生活态度以至做人原则。厨房和餐桌也成了一个交流和分享的平台。其实我们每个家庭最基本细致的关爱,沟通对话以至争执纠缠,不也就是围绕日常生活中的饮饮食食发生的吗? 所以在自己家里烧菜,到或远或近不同朋友家做饭,甚至找片郊野找个公园席地野餐,都是自然不过的乐事。其实很多身边朋友都经常在实践了,我只是比较多事,来往出入菜市场和厨房,跟杯盘碗碟刀又匙筷为伍,与四季不同食材做伴,背靠冰箱乘凉,以桌布做帐,在餐桌上饱甜熟睡……更伙同我的越来越嘴馋的摄影助手,把这为食过程都给好好记录下来,留个念,作分享。 看来这样的动作已成习惯,生活本该这样简单纯粹,那就借此机会正式把自己叫做饭人吧,而且更得承认,这饭人是天生的。 应霁 2011年5月 后记 共饭人 乐此不疲做饭人,首先要感谢诱发这一顿又一顿饭且提供媒体发表平台的两位好友阿龙和三三。 迪新、浩然、雁刚几位摄影师的精彩记录当然功不可没。 一共上路且在厨房里在我身边撑起大半边天的M最懂得控制份量和品质。 对于所有大胆勇敢地打开厨房让我进去捣乱的新朋旧友我实在无以为报,至于她们他们终于按捺不住先下手为强成为共饭人免我环了美味好事,我乐得偷懒只会偷笑。 谨以此书献给来不及像过去一样为我的出版物把关校对,现在在天一方永远守护着我的我的挚爱母亲。 应霁 2011年5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