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简单的买股票的办法?几乎没有。因为,轻轻松松地赚钱是小概率事件,就如同买彩票中大奖一样。但是,以下两种办法,需要的专业技能相对简单,但需要不简单的生活智慧。
第一种简单投资:观察生活,发现那些让你敬佩或者羡慕的企业。
如果你喜欢旅游,看到那些游人如织的景点或者待客舒适的航空公司,你去看看他们的股票是不是在市场有交易?
如果你每天坐公交车上班,看见乘坐的公交车越来越舒适了,而且同一个品牌的车子越来越多,你去看看这个企业有没有上市?
如果你喜欢逛商场,你看到超市、百货商场怎么总是那么多人,你想,如果我是这个商场的股东可就美了,你去股票市场寻找,看看有没有这个商场或者其他更好的商场的股票?
如果你有汽车,不断地去加油站加油,你看到油价还在不断地上涨,而且听说国外的油价比我们国家的还贵,香港澳门的司机会到深圳珠海加油,你想,我要是有一座加油站该多好?
北京的汽车突破300万辆,200万辆左右是私家车。周围的朋友,一家有了两辆车,有的又要换新车了。你是不是想:谁家生产的车子卖得好呢?我能不能买这些公司的股票?
如此等等,你需要的是观察,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处处留心,把生活中的智慧带到投资里来。然后,以一个大致合适的价格,买入你喜欢的甚至尊敬的企业的股票,长期的,至少3~5年,做它的股东,分享它的收益。
这些方面的东西,你可以看看美国投资者彼得·林奇的《战胜华尔街》,里面的很多例子,或可让你触类旁通。
第二种简单的投资:观察人,识别人,委托你信任的人去投资。
现在的很多基金,不论是公开募集的还是私下募集的,都可归结为委托投资。你要看看他们的投资理念,在募集说明书里都有,抽时间去听听他们的投资演说。和你买房子一样,要做实地考察,只看楼书是不行的。不管你工作多少年,你总见过了不少人。如果你留心,你会有一些识别人的能力,你能够判断哪些人能够做事情,怎么说话的人是做事情的人,怎么思考的人能够做成事情。如果你理解了他说的,考察这个人觉得能够信任,他们的制度也合理,那就把钱交给他们去投资。你要做的是: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的判断,然后耐心地等待时间的“果实”。
这些方面的资料,可看看巴菲特的传记《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很多巴菲特早期的投资者,因为眼光和信任等来自生活的智慧,投资巴菲特,最终成为财富拥有者,能够早些时候退休,或者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很多人都有“财富自由”的期望,但只有为数不多的人能最终实现这样的梦想。
这算不算简单投资的办法?但是做起来却并不简单。正如“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一样,看起来,学问、文章来得简单,可洞明世事、练达人情是个不容易的过程。
功夫在诗外!
简单的投资,来自不简单的生活。投入地生活,留心地观察,或许你能觅得简单投资的途径。
P6-7
一本书,好像应该写个后记什么的,交待一些东西,才算是完整。出书的季节,正是股票经历连续五个月的据说有股市以来最严重的下跌之后,人心期盼政府救市之际,出版股票投资的书?也算是生不逢时,出版社勇气可嘉。
对于出书这样的事情,我倒是想过,老了,没事儿的时候,坐下来好好写点儿东西,因为这该是一件极其正式的事情。写些博客文字,算是工作,也是个乐趣。好像谈天说地,东绕西跑的,写的过程中体会自由的快乐,偶尔还有发现的喜悦,很像是光着脚在海边行走,拾取贝壳的模样。
因为一些朋友说,上网读起来不方便,就装订印出来一些给大家看,反馈意见还可以。出还是不出,有些动心,有些犹豫。同事许慧鼓劲儿说:无知者无畏。那意思很像是说,要敢于去拥抱整个世界(《读者》用语)。上学的时候,我还曾经搞过一个创意,叫做“亮出你自己”,鼓动同学展现自己特长和资源,以便于大家更好地相互支持与合作。借用《士兵突击》高连长的一句话:“年少轻狂,幸福时光”。
如果这文字有些价值,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也是乐事儿。就像驴友的贴士,给后来者一些参考。至于文字中的“你”,其实哪一个“你”的心理能够让我知道得那么多?不论是你还是我,都是“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所以看上去是我在和“你”说,又何尝不是我在和自己说?
那犹豫什么呢?是有些怕麻烦,也有些担心。一来这里的东西大多是因情触景而写,片段散落,也没有仔细“串成”贝壳项链;二来自己的投资思考还在不断推进过程中,心态也随股市波澜起伏,不能冷眼做“旁观者”;三则越深入越发现此路无尽头,此处洞无底。股票投资既是科学更是艺术,可能艺术成分要远远多于科学分析,真的是要做到“原则不失灵活,理想不忘现实”(这是我对一位应届毕业博士找工作时的寄语)。所以,说股市投资需要系统思维能力、模糊判断、第六感觉,还有自我调侃胸怀等等,我看不算是夸张。你看,彼得·林奇急流勇退要去生活.巴顿·比格斯的《对冲基金风云录》读后让人心里冰凉,巴菲特躲在偏远小镇,这也许是他坚持这么久的原因之一?
投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股票投资更是一件高风险的事,而这高风险未必就意味着高回报。记住了这句话,你读这些文字,我才放心。不能因为我的部分乐观言语和判断,诸如蓝海之类的说法,你就大胆下海。要记得海就是海,下海需要很好的游泳技能,在游泳池会游泳的人,建议你入海也要慎重。实在是想试一试,也要轻装入水。拿自己财产的小部分,到这里试探试探,绝不可以不识水性,却一下子拿出家庭或者个人财富的大部分,杀入股市,那和赤膊上阵没啥区别,和“不会水”却负重游泳也一样,结果可想而知。
整个儿地看看,模糊地感觉,然后像小孩子一样怯生生地去试探,最好。小心行得万年船啊。千万不能学那初生牛犊,不怕老虎,勇敢不是股票投资市场获胜的关键要素。更不可以因为错过了“今生最大的牛市”,就一个猛子跳进来。今生?还长着呢,你才多大啊(玩笑)。更何况在这最大的牛市里,不少人赚来又赔去,如同大梦一场。
敬畏投资,投资或许给你幸福人生!
进入股市很早,1993年我就开了户。开户的动机主要是因为我做财务这一行,距离经济很近。都说股票是经济的晴雨表,那距离经济也很近.这样,我应该和股票亲近亲近。这是我向父亲申请股票投资资金的理由。
几年下来,我和股票的感觉也就是“我们在一起”,至于里面究竟是什么,我也不清楚。有时候感觉来了,也充个专家(这里人人有机会做)给人推荐股票,自己赚钱的记忆好像没几个。但是,不论股市如何折腾,身边的人如何发誓永远离开,我倒是没动过这个念头。可能是因为我来股市,只是想感受感受而已。就好像朋友之交,其淡如水,无太多的欲望倒也无太多的得失忧患。短时间的欣喜或者失望,放长了时间,放远了思想,也就忘了。我与股市多年的交往,也就是这么一个不离不弃、不丢不顶的状态,深得太极精髓?
十多年之后,父亲和我聊起来股市,这股票涨起来的逻辑,我还是处于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状态。
2004年开始,专心做一种称之为企业重组的投资顾问业务,深入到一些企业里,围绕着一种叫做股权的摸不着看不见的东西进行调查研究,思考股权价值的结构和脉络,自觉无暇也搞不懂股市,便将一部分资金委托给一家信心十足的信托机构。
到了2005年,围绕着股权的思考也逐步有了些许感觉,营销或者收购股权的过程中,明白了企业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团队和故事,更重要的是业绩。只有业绩才是评判公司价值的事实依据。因为,投资企业的理由简单且唯一,就是获得投资回报。不论你有多么优秀的团队,多么先进的技术和诱人的营销概念,都远远不如盈利和实实在在的现金流,能够“证明”给投资者,让投资者信任并产生购买股权的意愿。
有了这些思考,也不知道哪一天想通了:其实证券交易所交易的股票,就是企业的一部分股权。好像很多人去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淘宝一样,证券交易所也不过是一个股权集中交易的市场,这里也能够找到划算的企业股权。股权投资,未必就要在所谓的私募股权市场中斗智斗勇,就像买古玩未必就一定要到偏远老区的人家里去寻找一样。因此,在收回损失了大约9%的信托本金之后,自己开始正式地面对股市。从买书、读书开始,研究股权投资的个性,琢磨投资创造财富的逻辑,寻找那一条确定地可以通向罗马的路径。
当新会计准则颁布的时候,我发现股权作为一种交易对象的表达越来越丰富了,交易规则也越来越清晰,中国正在从计量标准开始为股权交易做着准备。以至于那一段时间我逮着机会就讲这个发现,就好像觅得了芝麻开门的密码一样。无奈听者或茫然,或摇头,或疑问:说这个你想干什么?是啊,能干些什么?新的交易对象,逐步成熟的市场环境,我开始摸索着走这条新发现的通向财富山洞的小路。还有几个多年的好友,试探性地跟着,观察着,偶尔听我发发议论,说什么不一样的蓝海,特别的游泳,并在他们不断地质疑中清晰思路,结构化思考,圆润逻辑。
到了2007年年中的时候,这片原本冷清的海域,居然人潮汹涌,但还是有很多经过事儿的人,在看着潮起潮落。因为不知道这海究竟有多深,他们并不贸然涉水。潮水越来越高,其势难抑,来电话询问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于是想到了写下这些文字,能让愿意看的人先看看,再讨论。写着写着,还发现另外一个好处:这个东西好像一个筐,可以把赶海拾到的贝壳顺手装进去。你来了,看着有用,就可以拿走。你也甭客气,你拿走了,它还在。
叙述一下我与股票的历史,意思是要说,这里的东西是真人真事瞎琢磨,并非赶景儿写书要立说(还没这梦想)。你说,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还真不能这么自信了,尤其是在股票投资这个高风险的市场里,赝品不少,稍不留神,就可能打了眼。至于读了这些文字,你能不能就赚到钱,很难说,但是确实有人因此赚到了一些。
各人体力不同,这投资道路的走法也不同,我们就这么不急不躁不快不慢地走着,想着,写着。说不定,哪天遇见了,就打个招呼,歇会儿,聊会儿。
都说,说到容易做到难,想到与做到之间的距离的确遥远。道路相同方向一致的同行者,一起说说话,吹吹牛,也算是排遣寂寞,抱团取暖?余秋雨说马可波罗游记的大部分内容应该是真实的,有一些夸张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路途艰辛而遥远,需要鼓舞人气,大家才能够走完全程。投资的道路更加遥远,几无尽头。所以,即便是自说自话,也算是积极心态,就像拿破仑·希尔说的那样,每天早上起来对着镜子,微笑并且说:我很棒!然后迈着轻快的步伐去上班(这是巴菲特)。
还要说的一点儿是,因为文字都是以博客的形式写下来的,好像是约三五好友喝茶闲坐,思路未免信马由缰,言语如谈天说地家常话,情绪掌控不能一平如镜,说理逻辑也难严谨熨贴。大家也随意浏览,顺手翻阅,“平常心,平常心”(吴哲语),“领会精神啊,领会精神”(范伟调)。
史军
股市,尤其是中国的股市,有时候是很难琢磨的,疯起来让人晕眩,跌起来也让人晕眩,很多人满怀激情地进来,一脸沮丧地离开,难道在股市上赚钱就这么难吗?
本书作者史军告诉你,要是你没有弄懂股票到底是什么,要是你没有正确的投资理念和心态,要是乱听消息频繁交易,要是片面理解长期投资或价值投资,那么,在股市上不赔钱就算你赢了。
交易者,一定是职业投资者;非职业投资者,最好长期投资。
通过购买优秀企业的股票,拥有优秀企业的一部分股权,通过企业的不断成长为我们创造财富。
股票市场中的战斗,更多的是自己和自己斗,是自己的理性与感性在斗。
交易技巧之类的东西,就如同职业游泳运动员的游泳技巧一样。可以欣赏,没必要模仿,你知道这很危险。
怎么样?看完了这几句话,读者朋友一定是迫不及待想去读书了。你是对的,书里这样精彩的语句太多了。在读的同时,你不妨也拿支笔,看到精彩的地方画上一笔,这样你就会有更大的收获,史军也会“传染”给你一个聪明的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