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当代北京体育史话/当代北京社会生活史话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作者 金汕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北京五代为都,每代都会产生新的运动项目,从选农坛到(鸟巢)——北京体育场馆的发展史,竞技体育道路的跌宕起伏,参与奥运是每个市民的梦想和责任。

本书为“当代北京社会生活史话丛书”之一,以真实的史料为依据,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当代北京体育运动史的研究成果,帮助大家了解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变化。

内容推荐

当代北京编辑部用几年的时间,策划、编辑了这套《当代北京社会生活史话》丛书。这套丛书属于当代北京编辑部组织编写的《当代北京丛书》中的史话系列,它的目的是记录和宣传北京在新中国成立后。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发展和进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绩;以群众喜闻乐见盼形式,普及当代北京史的研究成果,帮助大家了解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变化,同时,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向世人展示当代北京的成就和风貌。

历史是需要用文字、图片等记录下来的。记录的方式很多,党史、国史、地方志以及纪实文学等等都是。这套史话丛书,则是既体现“史”的宗旨,即以真实的史料为依据,注重完整性、科学性、知识性,纵向脉络清晰,横向展现充分;又具有“话”的特点,即力求叙述的能俗生动和议论的简洁明了,使老百姓愿意读、喜欢读。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了北京体育运动史的有关知识。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北京,一个有体育传统的城市

第二章“东亚病夫”从这里消失

 第一节 北京——发展中国体育运动事业的中枢

 一、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共同部署成立国家体委

  二、贺龙——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奠基人

  三、荣高棠——中国体育不可替代的人物

  四、北京体育的两位领导者——刘仁、柴泽民

第二节 人民当家作主,就要锻炼身体

  一、职工体育的蓬勃兴起和农民参与体育锻炼

  二、“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学校体育的蓬勃发展

  三、“为祖国健康地工作年”——学校体育的健全

 第三节 “文革”时期的北京体育

  一、十年“文革”对北京体育的摧残

  二、拨乱反正、解除枷锁

第三章 北京的体育场馆

 第一节 建国初期北京体育场的匮乏

 第二节 北京的体育场馆

  一、先农坛体育场

  二、国家运动队集训的场馆——北京体育馆

  三、曾经的国家体育场——工人体育场

  四、工人体育馆的老树新花

  五、首都体育馆

  六、最接近民众的东单体育中心

  七、承前启后的亚运场馆

  八、北京的奥运场馆

第四章 北京的竞技体育

 第二节 一支永不松懈的运动团队

  一、运动员的拼搏精神

  二、一个出色的教练员团队

 第三节 足球——北京人最喜爱的运动

  一、长辫子的北平球员战胜英国水兵队

  二、北平有喜欢足球的传统

  三、贺龙元帅和彭真市长“联手”让北京足球强盛一时

  四、六七十年代的强队和年代的两度冠军

  五、职业联赛曾红遍京城,十四年努力未拿第一

  六、得了多个“第一”的北京女足

 第四节 篮球——北京人参与最多的运动

  一、篮球运动在北京市民中已有百年历史

  二、北京男女篮曾经历的辉煌

  三、职业化以后远离冠军

 第五节 和足球篮球殊途同归的排球

 第六节 为国球输送巨星的北京乒乓球队

 第七节 北京其他球类运动

  一、北京的手球队

  二、北京网球队

  三、北京棒球队

  四、北京垒球队

  五、北京羽毛球队

 第八节 北京田径队

 第九节 北京市游泳队、跳水队

 第十节 北京体操队

 第十一节 北京的棋类

 第十一节 产生过连续两届奥运冠军的北京射击队

 第十三节 北京武术队

 第十四节 北京自行车队

第五章 体育在北京民众中地位越来越重要

 第一节 北京球迷

  一、“北京观众是最文明的观众”——东欧一支足球队的评价

  二、球迷曾连夜购买球票

  三、“5·19”冲击波

  四、疯狂热情的北京球迷

 第二节 “花钱买健康”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北京人的选择

 第三节 学校体育追求更新的目标

  一、体校成为冠军的摇篮

  二、改革开放后体校的辉煌与面临的新课题

  三、让竞技体育更多进入普教系统

 第四节 参与奥运——市民的自信与责任

  一、北京是中国举办运动会最多的城市

  二、北京市民决心给世界留下美好印象

 第五节 体育产业成为北京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六节 奥运经济给北京体育产业的拉动作用

参考书目

致谢

试读章节

二、北京男女篮曾经历的辉煌

北京解放,篮球运动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而最初还是依靠解放前的班底,老牌强队木乃伊队、未名队是最具实力,后来又出现红队、北斗队和燕队等强队。

解放后政府对体育运动的投入是过去不能比拟的,尤其对群众体育的扶持力度很大。50年代初期,在交通便利的东长安街体育场、劳动人民文化宫体育场和北海体育场,每周都有篮球比赛,有工厂的、机关的、学校的,各队自愿报名参加,观看比赛的气氛也热烈。

说起东长安街体育场,也是解放后有了灯光球场和简易看台,成为当时篮球赛事的重要场地。1950年12月苏联男子篮球队访华比赛时,由于北京还没有能容纳观众的篮球馆,比赛场地确定在这里,鉴于还是露天的室外场地,所以搭建起大棚让场地临时变身为室内场。北京组成京联、体联和学联三个队迎战,共进行七场比赛,北京队都至少输50分。苏联队身材高大,技战术实用,使北京篮球界受益匪浅,从此北京篮球运动开始学习国际上先进的技战术和训练手段。

东长安街体育场的群众热潮也曾在当时吸引了国家领导人的注意,贺龙元帅说过:“我上次到北京开会,住在北京饭店,马路斜对面就是东长安街体育场,每天晚上灯光球场里挤得满满的,门外还拥着一大片人。群众那么喜欢体育,需要有人来领导和组织呀!”

北京的篮球和足球一样幸运,1956年在贺龙和国家体委的关怀下,国家体委把国家队男篮部分队员和女篮全体队员下放给北京市。这无疑使得北京篮球一下成为全国最强的球队之一。当时球队条件比较艰苦,北京篮球队住在茅屋胡同的院子里,身材高大的五六个球员住一间小屋子里,一进去屋子都满满的了。球队训练多数时间是在露天篮球场,但没有人对此不满,反而热情高涨。球队有时到北京体育馆训练,也都坐四处漏风的大卡车。

依靠着球队的雄厚实力,北京篮球队出手不凡。1956年10月,全国甲级篮球联赛在重庆举行,共有12个队参加,北京队也报了名。但当时北京男篮不少队员尚未到队里,球队只有张光烈、王忆诚、何诗荪、周明镐四个人,临出发前又找了张福奎、贾钡升两人,再加上教练程世春,一行七人便赶去比赛,但北京队还是荣获第一届全国甲级篮球队联赛冠军。

1957年初,北京男女篮球队的队员全部到齐,领队由陈文忠担任,女篮教练是杨福鹿,队长是周懿娴,队员有杨洁、付连贞、马敬霞、郑于莲、王霞飞、黄贞、李绍芬、徐为丽、马申妹、胡英信、万爱仙、庞惠林,大部分都是国家队队员。男篮教练是陈文彬,队员有张光烈、王忆诚、何诗荪、鞠汾庚、张福奎、刘二拄、庞世侯、杨伯镛、钱澄海、王利发、张锡山、白金申、鞠汾康,也都有多名国字号选手。其中钱澄海、杨伯镛是中国篮球界的标志性人物,他们身高分别只有183厘米和180厘米,但其快速灵活、机智多变的篮球技术,成为中国男子篮球运动员的榜样。这一年,北京篮球队条件得到很大改善,球队全部搬到先农坛训练和住宿。同年球队参加了在广州举行的全国甲级联赛中,女队获得冠军,男队获得亚军。第二年在上海举行的第三届全国篮球甲级联赛中,女篮再度获得冠军。男篮在第一阶段比赛中名列前茅,没有参加第二阶段的比赛就同女篮一起出访法国,在法国的表演赛中,女队获全胜,男队只输一场。然后到瑞士访问,男、女队均全胜而归。可见当时北京男女篮球可以和欧洲一些国家队分庭抗礼。

1959年,在第一届全运会上北京女篮获得冠军,男队获亚军。1960年在沈阳的全国甲级联赛上,女篮又一次登上冠军宝座,男篮苦战负于“八一”仍获亚军。那些年北京女篮在国内一枝独秀,男篮比八一队稍逊,基本处于国内第二名的水准。

同北京足球一样,国家体委贺龙主任的“优惠”政策让北京篮球大为受益,但从长远看,北京不能总依靠中央照顾,要着手自己培养运动员。1961年以年轻队员为主的北京男篮参加了在杭州举行的全国甲级联赛预赛,获得了第一,虽然决赛时因经验不足获得第三名,但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几年前在国内最强的北京女篮因年轻队员占多数,获得全国甲级联赛第四名。第二年北京男女篮成绩进一步下滑,男队得第5名,女队仅获得第12名。

但北京男女篮不久就度过了低潮期,1963年在全国甲级联赛上男篮取得第二名,女篮取得第6名。男篮中的马家驿、姜忠俭、王瑞卿、李东兴、卢诗连等都是国内很有实力的球员。不久,国家队调走了男队的马家驿、姜忠俭和女队的魏文珊、任焕珍。

1965年,第二届全运会在北京举行,在教练张光烈的指挥下,北京男篮全队士气高昂、所向披靡,登上了全运会冠军的宝座。北京队还向国家队输送了滕大维、马家驿等队员。女篮在高鄂、鞠汾康教练的带领下,也取得第五名。

“文革”一度使运动队全面停训,到1970年才陆续恢复。曾有一段时间,北京男篮在北京体育馆与国家队比赛4场胜了3场,原因在于当时的北京队人才济济,尤其身高超过230厘米的巨人杨殿顺使国家队难以防守,而新人黄频捷弹跳出众、防守牢固,很快成为当时最好的后卫。但随着杨殿顺因病离队,北京队实力不再超群。

1972年,五项球类运动会在北京举行,北京男女篮球队双双获得第二名。

1975年,第三届全运会举行,北京男女队都成为强队,舅队黄频捷、张卫平都是国家队队员,年轻球员冯维、刘建立也成为国家队关注的对象。女队宋晓波后来更成为国家队头号主力。这次全运会男篮夺得亚军,女篮在白金申、姜忠俭的带领下又一次摘取了全运会的桂冠。北京女篮那几年是国内最强的,她们在四年后的1983年第四届全运会上蝉联冠军,同年她们获得甲级联赛冠军,成为中国女子篮球历史上罕见的“双冠王”,这是北京女篮历史上值得骄傲的一段业绩。

1983年是北京篮球值得骄傲的一年。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全运会上,几乎所有的人都预测拥有穆铁柱等无敌牌球员的八一队是当仁不让的冠军队。在预赛中,八一队也是轻而易举地打败北京队。但在决赛中,北京男篮抢占地面,以快制慢,以5分优势打破了“八一”男篮不可战胜的神话,成为篮坛最具爆炸性和最出人意料的新闻。不久,北京男篮又拿下在昆明举行的全国篮球锦标赛冠军,说明全运会的冠军并不是蒙的。而北京女篮也获得这届全运会第三名。

但是正是从这一年,北京男女篮出现了拐点,在以后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再也没有摘取桂冠。

P119-123

序言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无疑是北京体育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如此牵动13亿中国人,被全世界人民瞩目的盛会,远远超出了体育本身。不过,把中国的奥运梦与现代奥运史比照,可以清晰地看到北京乃至中国体育所走过的一条艰辛的道路。

19世纪90年代中期,在威严辉煌的北京紫禁城内,清政府收到国际奥委会的一封邀请函。清政府要员通过翻译得知其内容是邀请中国派代表团参加于1896年在雅典举办的首届现代奥运会。所有的人都对此不解,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奥运会为何物,也搞不清自己受到的是什么邀请。

应该说成立于1894年的国际奥委会还是很看重中国这个东方古国的。但恰恰这一年,北京紫禁城内的统治者已经惶惶不可终日,因为野心勃勃的日本对中国发动了甲午海战。1895年4月17日,日本政府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赔款白银2亿两……国难当头,清朝统治者自然无暇顾及参加奥运。

1900年第二届奥运会在法国巴黎举行。同年8月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城。慈禧太后、光绪帝逃往西安。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对北京皇城、衙门、官府大肆掠夺,造成大量中国文物的失窃、破坏……八国联军军事行动,以清政府与总共十一个国家签订《辛丑条约》为终,其中规定清政府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当时中国总人口四亿五千万,即每人一两)。

1908年第四届奥运会在伦敦举行,依然与中国人无缘。 《天津青年》在“竞技体育”栏目中,发出了悲愤的三个诘问:中国何时能派一名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能派一支代表队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能自己举办一届奥运会?

中国第一名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的过程也是一段悲壮的历史。1932年第十届奥运会在洛杉矶举行。在奥运会举办前一年的9月18日,又是日本野蛮的铁蹄,践踏中国的国土。国难当头,中国哪里顾得上参加奥运会。而此时,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一手制造的伪“满洲国”却突然向主办国提出参赛要求,并且宣布东北籍短跑运动员刘长春和中长跑运动员于希渭两人代表“满洲国”参加比赛。此举激怒了中国人。时任东北大学校长的张学良将军咽不下这口气,资助全国体协送刘长春、于希渭两人代表中华民国去参加这届奥运会。于希渭因日寇监视过严,无法脱身未能成行。刘长春则开始了中国的首次奥运之行。他只身一人在海上漂泊二十多天到达洛杉矶。如此疲惫不堪的刘长春虽然有一定的实力却难以进入复赛。尽管刘长春在奥运赛场形单影只,但他却让世界感受到中国的存在,其意义足可以和许海峰零的突破并驾齐驱。

1936年柏林奥运会,中国派出一个三十多名运动员的代表团。特别让人感动的是,参加柏林奥运会的中国奥运健儿,回到祖国便脱下运动装,毫不犹豫地参加了抗日战争。符保卢是三十多名参赛中国运动员中唯一进入复赛的队员。在国家危难的时刻,1938年,他参加空军,在一次对日空战中,献出了年仅24岁的生命。中国拳击队队员王润兰、靳贵第、靳桂,回国不久也作为中国军人率部抗敌。靳贵第在安阳之役中牺牲,靳桂在台儿庄战役中壮烈捐躯。王润兰阻击日军连战四昼夜,负伤不下火线,在日寇坦克肆虐的时刻,他的血肉之躯与集束手榴弹一起冲向敌人坦克,用自己的粉身碎骨显示中国不会亡的气概。这是何等英勇、何等悲壮的奥运英雄!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半期,中国的奥运史与中国近代史一样是一部屈辱的历史。1949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但是当时国际奥委会受到冷战思维的影响,把体育与政治挂钩,将中国台湾的体育组织以“中华民国”的名义继续列入被国际奥委会承认的国家奥委会之中。面对国际奥委会一些人这种粗暴地用政治干涉体育的行径,中国不得不退出国际奥委会。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人参加奥运会的权力被剥夺了。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重新返回国际奥委会大家庭。  1993年9月23日,蒙特卡洛下起大雨。当天下午第一个向国际奥委会陈述申办报告的是北京申奥代表团,经过三年努力,中国人民申办奥运会的热切愿望就在这天有可能实现。晚上8点,萨马兰奇走上主席台宣布:“胜利者是悉尼。”45票对43票,仅仅两票之差,多少人落下伤心的泪水。同一时刻,在北京家中电视前看到这一结果的邓小平,说了一句最有分量也最清醒的话:“最要紧的是办好我们自己的事情。”1997年10月,萨马兰奇观看完中国第八届全运会开幕式后说:“自我任主席期间,国际奥委会犯了两个错误。一个是1996年百周年奥运会没有回到奥运会发源地——希腊,而给了亚特兰大;另一个错误是2000年跨世纪奥运会给了悉尼而没有给北京。第一个错误我们已经纠正了,希望在我离任前,我们可以纠正第二个错误。”

2001年7月13日,中国人民一个世纪的梦想实现了!

了解了中国奥运史,才能更深切地体会到中国人对于举办奥运会的渴望、期盼与责任。

了解了中国奥运史,才能更强烈地体验到中国人对于不负责任的言行的藐视。

北京的天在变得更蓝,北京的空气在变得更清新,北京的体育场馆骄傲地进入了世界最好的奥运场馆之列,北京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在张开自己的臂膀,迎接八方来客。

2008年3月3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点燃奥运圣火盆,高高举起火炬,他庄严宣布:“奥运火炬接力开始!”

2008年是中国人实现百年奥运梦想的振奋之年,却也意想不到地遇到了接踵而来的灾难:让半个中国交通瘫痪的大雪灾,交通事故,甚至人为地制造事端干扰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而“5·12”四川大地震,更是让整个中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悲伤之中,更震撼了世界。一家国外通讯社在地震后不久便写下了这样的评论:有哪个国家在短短的时间内筹集到民间几百亿元的善款?有哪个国家在这样短的时间内调集十几万军队到灾区救援?有哪个国家会因为民众抢着输血而使马路堵塞?有哪个国家的领导人在灾难几个小时内就赶到灾区……正像胡锦涛主席在灾区所说:“我相信,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灾难固然是深重的,但灾难也让世人深切感受到,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可能屈服和被战胜的民族。为了表示对灾区人民的敬意与尊重,北京奥组委特别改变圣火传递路线,让四川成为圣火进入北京之前的最后一站,这也是对灾区人民的巨大鼓励。

北京一定能办好奥运!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5: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