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描写唐玄宗宠幸贵妃杨玉环,终日游乐,将其哥哥杨国忠封为右相,其三个姐妹都封为夫人。但后来唐玄宗又宠幸其妹妹虢国夫人,私召梅妃,引起杨玉环不快,最终两人和好,于七夕之夜在长生殿对着牛郎织女星密誓永不分离。为讨杨玉环的欢欣,唐玄宗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从海南岛为杨玉环采集新鲜荔枝,一路踏坏庄稼,踏死路人。
由于唐玄宗终日和杨玉环游乐,不理政事,宠信杨国忠和安禄山,导致安禄山造反,唐玄宗和随行官员逃离长安,在马嵬坡军士哗变,强烈要求处死罪魁杨国忠和杨玉环,唐玄宗不得已让杨玉环上吊自尽。
杨玉环死后深切痛悔,受到神仙的原谅,织女星说:“既悔前非,诸愆可释”。
郭子仪带兵击溃安禄山,唐玄宗回到长安后,日夜思念杨玉环,闻铃肠断,见月伤心,对着杨玉环的雕像痛哭,派方士去海外寻找蓬莱仙山,最终感动了天孙织女,使两人在月宫中最终团圆。
《长生殿》是清代大戏剧家浙江钱塘人洪升所撰,搬演唐明皇与杨贵妃故事,全剧五十出,曲文华丽高妙,音律婉转严谨,结构细腻曲折,以“金钗钿盒”为其中关键,离合悲欢,错踪参伍。场次安排穿插得当,搬演者无劳逸不均之虑,观者听者有层出不穷之妙,被公认为是一部完美之作。
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早期都以宫廷□事及女色祸国为主。而白居易的“长恨歌”经由诗歌的宣染,美化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把李、杨二人由历史人物转化为传说人物,元代白朴据此写成四折的“梧桐雨”杂剧。洪升以“梧桐雨”杂剧改写的“密誓”、“惊变”、“埋玉”、“雨梦”四折为主,配合了“长恨歌”,将唐明皇与杨贵妃生死不渝的爱情故事演化成《长生殿》传奇。
“长恨歌”及“梧桐雨”杂剧都是以唐明皇为主,杨贵妃在只是在陪衬的地位。洪升在《长生殿》中道出了杨贵妃千回百转的情怀,也显示了杨贵妃在情场玲珑剔透的手腕,更写出杨贵妃肯为爱情牺牲性命的果断,把杨贵妃的人格形像美化。最后跨越生死之界与唐明皇“笑骑双凤飞,潇洒到天宫。”《长生殿》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美化后的总成果,也是最完美的呈现。
安禄山 (唱[越调][杏花天])
狼贪虎视威风大,镇渔阳兵雄将多。
待长驱直把殺函破,奏凯日齐声唱歌。
咱家安禄山,自出镇以来,结连塞上诸蕃,招纳天下亡命,精兵百
万,大事可举。是我,假造敕书,说奉密旨,召俺领兵入朝诛戮杨国
忠。乘机打破长安,夺取唐室江山。得,蕃将们,就此起兵前去。
众 得令。(各传号令)
安禄山 (念[豹子令])只为奸臣酿大祸,
众 酿大祸;
安祿山 致令边镇起干戈,
众 起干戈。
合 逢城攻打逢人剁,烧家劫舍抢娇娥,尸横遍野血成河。(下)
[哥舒翰引二士卒上。
哥舒翰 年纪无多,刚刚八十过。渔阳兵至,认咱这老哥。
自家老将哥舒翰是也,把守潼关。不料安禄山造反,杀奔前来,决意
闭关死守。怎奈监军内侍立逼出战,势不由己。军士们,与我并力杀
上前去。
众 得令。(内哄)安禄山大军杀来了。
哥舒翰 速速回城死守。
[安禄山率众杀上,哥舒翰迎战。安禄山手下蕃将生擒哥舒翰,捆绑之。
安禄山 拿这老东西过来。我今饶你老命,快快献关降顺。
哥舒翰 事已至此,只得投降。
[守禄山手下丘十椎哥舒翰下。
安禄山 且喜潼关已得,势如破竹。大小三军,就此杀奔长安便了。
[众兵将应,纷纷呐喊前行。
众 唱 跃马挥戈,精兵百万多。
靴尖略动,踏残山与河,踏残山与河。
第六出 惊变
[大唐皇宫御花园。
[唐明皇、杨玉环乘辇,永新、念奴随后,上。
唐明皇 (唱[中吕]北[粉蝶儿])天淡云闲,列长空数行新雁。一抹雕阑,喷清香桂花初绽。
[唐明皇、杨玉环,下辇。
唐明皇 妃子,朕与你散步一回。
杨玉环 陛下请。
[唐明皇携杨玉环手。
杨、唐 (唱 南[泣颜回])携手向花问,暂把幽怀同散。凉生亭下,风荷映水翩翻。
爱桐阴静悄,碧沉沉并绕回廊看。恋香巢秋燕依人,睡银塘鸳鸯蘸眼。
唐明皇 宫娥们,撤宴过来。
杨玉环 陛下,待臣妾把盏。
唐明皇 啊呀呀,妃子(唱 北[石榴花])不劳你玉纤纤高捧礼仪烦,子待借小饮
对眉山。俺与你浅斟低唱互更番,三杯两盏,遣兴消闲。妃子,朕与
你清游小饮,那些梨园旧曲,都不耐烦听他。记得那年在沉香亭上
赏牡丹,召翰林李白草《清平调》三章,令李龟年度成新谱,其词甚
佳。不知妃子还记得么?
杨玉环 妾还记得。 唐明皇 妃子可为朕歌之,待朕按板。
杨玉环 领旨。(唱 南[泣颜回])
花繁脓艳想容颜,云想衣裳光璨。
新妆谁似,可怜飞燕娇懒。
名花国色,笑微微常得君王看。
向春风解释春愁,沉香亭同倚阑干。
唐明皇 妙哉,李白锦心,妃子绣口,真乃双绝矣。宫娥,取巨觞过来,朕与娘
娘对饮。
[永新、念奴送酒。
(唱 北[斗鹌鹑])畅好是喜孜孜驻拍停歌,喜孜孜驻拍停歌,笑吟吟传
杯送盏。妃子干一杯,(自饮尽)不须他絮烦烦射覆藏钩,絮烦烦射覆
藏钩,闹纷纷弹丝弄板。(复饮尽)妃子,再干一杯。
杨玉环 妾不能饮了。
唐明皇 宫娥们,跪劝娘娘。
永、念 领旨。(向杨玉环跪拜)娘娘,干上这一杯。
[杨干环觔强饮尽,永新令奴连劝。
唐明皇 我这里无语持觞仔细看,早只见花一朵上腮问。一会价软哈哈亸柳
花欹,软哈咍柳亸花欹,因睛腾莺娇燕懒。妃子,妃子。
宫 女 娘娘醉了。
唐明皇 宫娥们,扶娘娘上辇进宫去者。
永、念 领旨。(扶杨玉环起身)
杨玉环 (醉态)万岁!
[永新、念奴扶杨玉环且行。
杨玉环 (唱 南[扑灯娥])态恹恹轻云软四肢,影蒙蒙空花乱双眼,娇怯怯柳腰扶
难起。困沉沉强抬娇腕,软设设金莲倒褪,乱松松香肩垂云鬟。美甘
甘思寻凤枕,步迟迟倩宫娥搀人绣帏问。
[永新、念奴扶杨玉环下。
[内击鼓。
唐明皇 (惊)何处鼓声骤发?
[杨国忠内喊:啊呀,大事不好了!急上。
杨国忠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拜见唐明皇)臣启陛下,安禄山起
兵造反,杀过潼关,不日就到长安了。
唐明皇 (大惊)守关将士何在?
杨国忠 哥舒翰兵败,已降贼了。
唐明皇 喔,啊呀!(唱 北[上小楼])恁道失机的哥舒翰……称兵的安禄山,吃紧
的离了渔阳,吃紧的离了渔阳,陷了东京,破了潼关。唬得人胆战心
摇,唬得人胆战心摇,肠慌腹热,魂飞魄散,早惊破月明花粲。
杨国忠 当日臣曾再三启奏,安禄山必反,陛下不听,今日果应臣言。
唐明皇 卿有何策可退贼兵?
杨国忠 事起仓促,怎生抵敌?不若权时幸蜀,以待天下勤王。
唐明皇 依卿所奏。快传旨,诸王百官,即日随驾幸蜀便了。
杨国忠 领旨(急下)
唐明皇 寡人不幸,遭此播迁,果她玉貌花容,驱驰道路,好不痛心也!(唱南
[尾声])在深宫兀自娇慵惯,怎样支吾蜀道难!妃子啊,愁杀你玉软花
柔要将途路趱。
第七出 埋玉
[马嵬坡驿亭。
[陈元礼引军士上。
众 (唱[金钱花])拥旄仗钺前驱,前驱,羽林拥卫銮舆,銮舆。匆匆避贼就
征途。人跋涉,路崎岖。知何日,到成都。
陈元礼 俺右龙武将军陈元礼是也。因安禄山造反,破了潼关,圣上避兵幸蜀,
命俺统领禁军扈驾。行了一程,早到马嵬驿了。(内喧嚷)众军为何
呐喊?
内 安禄山造反,圣驾播迁,都是杨国忠弄权,激成变乱。不杀杨国忠,誓
不扈驾。
陈元礼 众军不必鼓噪,待我奏过圣上,自有定夺。
[内应声。
众 唱 人跋涉,路崎岖。知何日,到成都。(引军士下)
[唐明皇同杨玉环骑马,引永新、念奴、高力士上。
(唱[中吕过曲][粉孩儿])匆匆的弃宫闱,珠泪洒。叹清清冷冷半张銮驾,
望成都直在天一涯。渐行来渐远京华,五六搭剩水残山,两三问空
舍崩瓦。
高力士 来此已是马嵬驿了,请万岁爷暂住銮驾。
唐明皇 吩咐暂住銮驾。
高力士 暂住銮驾呀。
唐明皇 寡人不道,误宠逆臣,致此播迁,悔之无及。妃子,只是累你劳顿,如之奈何。
杨玉环 臣妾自应随驾,焉敢辞劳。只愿早早破贼,大驾还都便好。
内 (齐声高喊)要杀杨国忠的,随我来。
[四军士提刀追赶杨国忠上,绕场奔跑,军士作势斩杀杨国忠,呐喊下。
唐明皇 高力士,外面为何喧嚷?快宣陈元礼进来。
高力士 领旨。万岁有旨,宣右龙将军陈元礼觐见。
[陈元礼上,拜见唐明皇。
陈元礼 臣陈元礼见驾,吾皇万岁,万万岁。
唐明皇 众军为何呐喊?
陈元礼 臣启陛下:杨国忠专权召乱,激怒六军,将杨国忠杀了。
唐明皇 (大惊)呀,竟有这等事?
[杨玉环背身以袖拭泪。
唐明皇 (沉吟)这也罢了,传旨起驾。
[陈元礼出,传旨。
陈元礼 众军听者,圣上赦尔等擅杀之罪。速速起行。
内 (齐声高喊)杨国忠虽诛,杨贵妃尚在。不杀贵妃,誓不扈驾。
[陈元礼进见唐明皇。
陈元礼 众军道,丞相虽诛,贵妃尚在,不肯起行。望陛下割恩正法。
唐明皇 这话从何说起!
(唱[红芍药])国忠纵有罪当加,现如今已被劫杀。 妃子在深宫自随驾,有何干六军疑讶。
[杨玉环慌忙牵唐明皇衣襟。
陈元礼 圣谕极明,只是军心已变,如之奈何?
唐明皇 将军,卿家,作速晓谕他,恁狂言没些高下。
[内复高喊。
陈元礼 臣启陛下,听军中恁地喧哗,教微臣怎生弹压。(众喊)
杨玉环 (哭)陛下呵,
(唱[耍孩儿])事出非常堪惊诧。已痛兄遭戮,奈臣妾又受波查。
是前生事已定,薄命应折罚,望吾皇急切抛奴罢,只一句伤心
话……
唐明皇 妃子,你说哪里话来。
[四武士上场齐声高喊:不杀贵妃,誓不扈驾。
陈元礼 臣启陛下:贵妃虽则无罪,国忠实其亲兄,今在陛下左右,军心不安。
若军心安,则陛下安矣。愿乞三思。
唐明皇 (沉吟。唱[会河阳])无语沉吟,意如乱麻。
杨玉环 痛生生怎地舍官家。
P166-178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洪昇的《长生殿》问世,“一时梨园子弟,传相搬演”(尤侗《长生殿序》)。由于多年盛演不衰,在社会上影响很大。其时有所谓“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的俗谚,正说明像《长生殿》中“不提防”之类曲子已成了家传户诵的流行歌曲。
洪昇在世时,《长生殿》全本五十出时有上演。另有其好友吴人更定的二十八出的本子,也得到洪昇的认可。乾隆之后,《长生殿》与其他传奇剧目一样,多以折子戏的样式行世。
康熙四十三年(1704)阳春三月,洪昇应江南提督张云翼之聘,来到松江(今上海),观看《长生殿》的盛大演出,参加这次演出的昆曲优伶有数十人之多。紧接着,江宁织造曹寅又把洪昇请到金陵(今南京),共赏《长生殿》的精致演唱,此番搬演,费时三昼夜。这是洪昇晚年看到的最好的两次全本演出。当年六月初一,洪昇在返乡途中不幸溺水身亡。此后的历史资料,再没有关于《长生殿》全本演出的确实记载。
时至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上海昆剧团在社会有识之士的大力支持下,倾力打造全本《长生殿》,把这一部案头场上两擅其美的优秀传奇的全貌,重新搬上舞台。这可以说是三百年来头一回。
洪昇的原本《长生殿》,内容非常丰富复杂。前二十五出写杨贵妃由爱到死,后二十五出写唐明皇由出逃到归来。前半部完整地铺叙了人们所熟知的李杨悲欢分合的故事,是曲折变幻的情节戏。后半部舒缓地抒写了唐明皇以及社会各界对前一段如风而逝的历史的追思,是刻骨铭心的心理戏。前半正是洪昇所说的“乐极哀来”,而后半则是他所感叹的“情缘总归虚幻”。我总觉得前半部戏好看,而后半部戏耐看。因为后半部一段长久连绵的苦恋、追念,给全剧抹上了一层深深的伤感与悔恨的情调,这正应了唐人白居易《长恨歌》的结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但多年来的演出往往只着眼于李杨之间的缱绻怨望,而忽视了那些抒情象征的心理戏的独特情味。只有把全剧呈现于观众面前,世人才有可能重新发现《长生殿》的别样精彩。
洪昇友人曾称《长生殿》是一部“闹热《牡丹亭》”。但不知何故,洪昇与当时的一批文人却因演此剧而被革去功名,遂有“可怜一夜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之叹。于是有人认为这是一个怀念前朝、寄托亡国之痛的历史剧。有人则以为这首先是一个爱情剧,因为戏中有“定情”、“密誓”云云。但是细细想来,《长生殿》中的那些男女缠绵情节及历史纷争场面,其吸引力是有限的。如果只是作为爱情剧来看,《长生殿》的动人处并不如《西厢记》,也不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如果只是从历史剧的角度审视,则它的真实感又不如《清忠谱》、更不如《桃花扇》。可《长生殿》在戏曲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历史已证明它是第一流的名剧,可见它自有与众不同的好处在。《长生殿》的独特之处,恰恰不在于单演爱情或独述历史,而在于它的多义性,它的主题的复杂性,它所着意渲染的充满浪漫想象而又伤心无奈的人生感叹,以及整体上给人的一种苍凉感、失落感,一种痛彻肌肤的遗恨。正是在这些地方,《长生殿》展现它的深涵的魅力。我还有一点私见,我始终认为,五十出长长的《长生殿》似乎在切切私语般地告诉人们,人生世事,总不过是一段不可追悔的遗憾的历史,只有失去的,才是值得怀念的、永恒的。
是耶?非耶?那只有去阅读洪昇的原本而不仅仅是改编本的《长生殿》,去观赏全本的而不仅仅是折子戏的《长生殿》演出。然后,让我们各抒己见,细予评说。
2007年5月14日